小議休謨政治哲學

時間:2022-11-13 04:17:00

導語:小議休謨政治哲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休謨政治哲學

邊界意識是指對人的能力的界限有清醒的認識。休謨政治哲學體現了這種邊界意識。休謨的政治哲學思想非常具有前瞻性,對后人的影響也很大。西方學者把休謨置于西方“十大政治哲學家”之列。因此,筆者在此以邊界意識為視角嘗試對休謨的政治哲學進行解讀。

一、揭示理性的限度

在休謨之前,理性已經作為一種先驗的、不證自明的公設而被人們牢固地樹立在心中,資產階級就是高舉理性的旗幟反封建反神學的,其政治制度和政治觀念不過是理性審視、批判現實的結果。而隨著近代科學的發展,更增強了人們對理性的信心。人們對理性的使用頻率很高,甚至有些狂妄。

休謨通過嚴謹犀利的分析對理性重新進行闡釋,揭示了理性的限度和前人對理性的誤用。休謨區分了前人使用“理性”的三種含義:一是演繹或推理意義上的理性。類似于數學定理的必然關系,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這樣的推理就是理性。二是發現經驗或因果關系意義上的理性。休謨認為,因果關系除了能夠在經驗上發現它們接連發生以外,人們不可能由此得出必然性關系。因果聯系是人們的習慣性聯想。休謨在他的《〈人性論〉概要》中指出,“生活的指導者不是理性,而是習慣。只有后者使心靈在各種情況下都設想將來和過去相一致。不論做到這一步可能會多么容易,理性是永遠做不到的”。

他還說,理性永遠不能把一個對象和另一個對象的聯系指示給我們,不能幫助我們發現原因和結果的最終聯系。三是權利、公正、自由等行為原則意義上的理性。這樣做而不那樣做也不是必然的。在人們為什么要做一件事情或應該做一件事情的問題上,理性在很多時候是無力的,并不能為人們的行為提供最終的依據?!暗赖律系纳茞簠^別并不是理性的產物。理性是完全不活動的,永不能成為像良心或道德感那樣,一個活動原則的源泉”。類似公正、自由這種價值選擇與人的情感、愛好有著密切聯系。公正、自由這些價值之所以被推崇,是因為給人們帶來了好處。政治領域的許多價值是人們的某些良好愿望,反映了人們的偏好而已,是人們的習慣,而不能當成科學定理被理性所證明,不具有必然性的理由。

所以,在休謨看來,第一種意義是理性的恰當含義,后兩者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理性。因為一個是經驗,一個是價值,二者都不具有必然性,都包含有無法加以證明的因素。他把這些因素稱為“習慣”。休謨對理性、經驗和價值的區分,是對理性主義的重要挑戰,告訴人們不能在無區別的意義上亂用理性這個概念,要有邊界意識。休謨對理性的反省使其政治哲學超越了時空,超越了近代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的水平,對西方政治哲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審慎是最重要的政治美德

在休謨看來,處理政治事務、協調各種矛盾不是想像中的理性推理,而是一種具體的現實政治的考量,因此,對于政治問題應該采取審慎的態度。審慎是政治中最重要的美德。審慎就是在處理政治事務、協調各種矛盾時,不采取極端的態度,而是對于各方面的利益加以權衡、考量,謹為慎動,從而尋求一種適當的妥協方案。

休謨所處的時代是英國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的歷史時期,光榮革命已經結束,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合并也已經完成,但是,內在的整合才剛剛開始,政治的、經濟的、思想文化的、社會的,各種各樣的矛盾錯綜復雜而且正處在深度的交鋒中,這是一個深刻而痛苦的轉折過程。因此,休謨認為在對待英國的政治事務時,要看到它的復雜性,必須審慎。

休謨在他的《道德原則研究》一書中,列舉了20多種美德:審慎、小心謹慎、大膽進取、勤奮、刻苦、省儉、節約、理智健全、明智、明辨、自我克制、冷靜、忍耐、堅貞、堅毅、深謀遠慮、周密、保守秘密、有條理、善解人意、殷勤、鎮定、思維敏捷、表達靈巧。在他稱其為卓越品質的這些美德中,審慎列眾德之首。休謨說:“成就任何有用的事業所最必需的品質是審慎;通過審慎,我們保持與他人的安全的交往,給予我們自己的性格和他人的性格以適當的注意,權衡我們所肩負的事業的各個因素,并采取最可靠和最安全的手段來達到任何目的或意圖。沒有一種德行是比它更必不可少的,不僅對獲得成功如此,對避免最致命的失敗和挫折亦如此。正如一位高雅的作家所評論的,沒有審慎,最偉大的才華對于其擁有者都可能是致命的;正如喪失了眼睛的波呂斐摩斯,其巨大的力量和龐大的身軀只是使他更加暴露而已?!蓖瑯?沒有審慎,只會激化社會矛盾??梢?審慎是最重要的政治美德。

協調矛盾、治理社會離不開用法律維護正義。休謨指出:“為了確立規范所有權的法律,我們必須了解人的本性和境況,必須摒棄各種雖然貌似有理但卻可能虛妄不實的假象,必須尋求那些總體看來最有用的和有益的規則;只要人們沒有向過分自私的熱望或過于廣博的熱情讓步,普通的感覺和稍許的經驗就足以實現這個目的?!彼€說:“正義只是起源于人的自私和有限的慷慨、以及自然為滿足人類需要所準備的稀少的供應?!?/p>

休謨對于外部自然的設想比他的前人霍布斯、洛克較為中道?;舨妓拐J為,人類的外部自然環境的物質資源是極度匱乏的,為了爭奪生存必需品,人與人之間勢必爭斗,他稱其為“人對人是狼”。而洛克和霍布斯相反,他假設了一個自然資源相對充裕的人類外部環境,人與人和平相處。然而,資源極度匱乏會使人類陷入無休止的爭斗,難以建立穩定有序的社會;而資源富足充裕又使建立政治社會理由不足。休謨關于人類外部自然環境的預設,既不像霍布斯所說的那樣極度匱乏,也不像洛克所說的那樣富足充裕,而是相對稀少。在這種情況下,人類要生存下去,而且要活的快樂,也必須權衡各方面的因素,尋求適當的妥協方案。休謨提出,滿足人的生存需要只需要極少的東西。從快樂的觀點看,談話、社交、學習、甚至健康尤其是對自己行為的一切平靜的反思,這些都是日常的自然美,它們并不是買來的。這些自然的樂趣比那些奢侈昂貴而狂熱空虛的樂趣更可貴。實際上,這些自然的樂趣才是真正無價的,既因為它們在獲得上低于一切價格,也因為它們在享受上高于一切價格。這同樣體現了審慎的美德,體現了一個偉大思想家的睿智。

休謨關于“人的自私和有限的慷慨”的觀點,也體現了審慎的美德,體現了邊界意識。休謨認為,自私是人的本性。但他不像前人那樣倡導逃避社會,尋求自身快樂。休謨把自私之我置于社會之中,人的苦樂感是在社會中形成的。他認為,人的自私不是絕對的、極端的,而是有限的、相對的。在一個更大的社會范圍內,人還有另一本性即有限的慷慨或仁慈。在休謨看來,仁慈是建立在人的自私本性上的,并且它的延伸是有限度的,很少超出他們的朋友和家庭以外,最多也超不出本國以外。與法國大革命前后所鼓吹的那種絕對的博愛原則相比,休謨的仁慈體現了審慎的美德。事實上,人的本性無論是自私還是仁慈,如果走向極端都是非常可怕的,也都是無法長久存在的。抽象地說,一個人既可以自私自利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也可以仁慈到像神那樣無辜受死。但在休謨看來,尋求一種在自私與慷慨之間的適當比例,是至關重要的。斯密曾說:“美德存在于對我們的個人利益和幸福的審慎追求之中,或者說,存在于對作為惟一追求目標的那些自私情感的合宜的控制和支配之中。”一般來說,任何極端都是錯誤的,甚至是罪惡。但有的時候極端的東西能夠震撼人。那么,我們在被震撼的同時,要保持敬畏。“本性高貴的人對他們自己和他人產生一定的敬畏,這種敬畏是一切德性的最可靠的衛士。”

三、政府、政治制度不是理性設計的,而是經驗習慣的產物

休謨在《人性論》“論政府的起源”一節中寫道:“人類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利益所支配的。你和我一樣都有舍遠而圖近的傾向,因此你和我一樣自然地容易犯非義的行為。而執行正義對于維持社會是那樣必需的。這就是政府和社會的起源。人們無法根本地救治自己或他人那種舍遠圖近的偏狹心理。各人都在找尋借口,使自己省卻麻煩和開支,而把全部負擔加在他人身上。政治社會就容易補救這些弊端?!闭a生的惟一基礎就是它通過維持人類的和平和秩序而為社會所爭得的好處。可見,休謨認為,政府、政治社會的產生是為了補救人性的缺點、執行正義,歸根到底是為了利益。休謨又說:“沒有什么東西能夠超過習慣、使任何情緒對我們有一種更大的影響。當我們長期慣于服從任何一派人時,則我們假設忠誠有道德約束力的那種一般的本能,便很容易采取這個方向,并且選擇那一派人作為其對象。利益產生了這個一般的本能,而習慣則給以特定的方向?!彼€說:“一個政府在許多世紀中建立于一套法律、政府形式和繼承方法的體系上。臣民中很少有人以為自己有服從這種變革的義務,除非它有促進公益的明顯傾向?!?/p>

在休謨看來,政府的產生,絕不是自然權利的抽象論證,也不是人類理性的事先發現和預見,而是為了利益、基于習慣。理性只是認識到服從秩序給人類帶來的好處而予以承認而已。進而,政治制度也不是理性設計的結果,而是人們長期實踐所積累的經驗產物,是在社會歷史變遷中逐漸形成的。在影響和決定人類行為的諸因素當中,休謨認為,情感和習慣往往發揮著更大的作用。休謨以兩個人劃船為例來通俗地說明這一事實。在兩個人對于用力方向沒有事先約定的情況下,船當然不可能沿直線行走,而且也走不快。然而,在他們具體用力的過程中,協調一致、相互配合很快就會使他們雙方都感覺到省力而又有效率。發現這一點以后,他們就會按此慣例行事,并且說服他人也這樣做,一項制度便由此而誕生。所以,休謨強調政治制度不是理性設計的,而是實踐經驗的產物?!耙磺屑俣ㄈ祟惿罘绞揭M行巨大變革的政府設計方案,顯然都是幻想性的。柏拉圖的《理想國》、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都屬于這種性質?!?/p>

當然,休謨也說過“正義規則”是“人為的”。這里的“人為”是和“自然”相對而言的。“人為”的意思筆者理解是指“人的行為”。人的行為是指人表現在外面的活動,以區別于思想、設計這些表現在人里面的活動。

實際上,人們遠不能對人類社會歷史進程作出周密的設計,不能根據頭腦中設想的未來來構建眼前的現在。一旦理性決定論代替了活動創造論,抽象設計論代替了歷史生成論,多半會陷入困境,會出現類似“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政治神話。我們在這方面的教訓是慘痛的。正如休謨所說,一條在思辨中可能看來對社會最有利的規則,在實踐中可能發現是完全有害的和毀滅性的。一般的規則常常被擴展到超出于它們最初由以產生的那條原則。美國政治哲學家李普曼指出:“越是試圖去建立一個人間天堂,結果卻越是把地球變得更像地獄。”

休謨對政府、政治制度的解釋,依然離不開經驗習慣。休謨多次指出,我們不能超越經驗,這一點仍然是確定的。而經驗總是有限的,他還是強調限度,還是體現了邊界意識。休謨的政治哲學思想是深刻的,是有遠見的。難怪哈耶克這樣評論:“休謨達致的成就,最重要的就是他提出的有關人類制度生成發展的理論?!边€有人概括“休謨對于政治社會的認識呈現出一個有限度的歷史主義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