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領導干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

時間:2022-02-15 03:15:20

導語:淺談領導干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領導干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

強調,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原原本本學習和研讀經典著作,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提高戰略思維能力、綜合決策能力、駕馭全局能力。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的哲學,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哲學,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的、核心的觀點??茖W的實踐觀,使馬克思主義哲學把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機地統一起來,把唯物論和辯證法、自然觀和歷史觀有機地統一起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辯證唯物主義、唯物辯證法、辨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歷史唯物主義。第一,辯證唯物主義即辯證唯物論,是關于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學說,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基礎和邏輯起點。辯證唯物主義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強調“辯證”,即全面地、發展地、聯系地、矛盾地看問題。與“辯證”相對立的是“形而上學”,即片面地、靜止地、孤立地、簡單地看問題。辯證唯物論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做到主觀符合客觀,防止主觀主義。第二,唯物辯證法是最全面、最豐富、最深刻的發展學說,它是宇宙觀,又是認識論和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組成部分。包括兩個本性、三個規律、五個范疇。兩個本性,即普遍聯系和運動發展;三個規律,即質量互變規律、矛盾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五個范疇,即現象與本質、原因與結果、必然性與偶然性、可能性與現實性、內容與形式。它要求我們一分為二地、聯系地發展地全面地看問題,反對形而上學。第三,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是關于認識的來源、形式、過程、真理性、本質及其規律的學說。它是可知論、反映論,又是實踐論,它把實踐引入認識論,又把辯證法應用于認識論。它包括實踐觀(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真理觀(真理是客觀的、具體的、有條件的)、認識觀(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前進性和上升性)。它要求我們辦事情要力求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統一。第四,歷史唯物主義即唯物史觀,是科學的社會歷史觀,又是認識、改造社會的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貫徹到社會歷史領域,揭示了物質生產對人類社會生活的決定性意義,歷史活動是人民群眾的事業,社會基本矛盾(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階級斗爭、革命、改革、科學技術,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

二、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集中體現和重要載體

(一)辯證唯物論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

馬克思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致約•魏德邁》,恩格斯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致朱•卡內帕》,列寧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人?》,的《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唯心歷史觀的破產》,鄧小平的《“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等。

(二)唯物辯證法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

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一卷)〉第二版跋》,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列寧的《辯證法的要素》、《談談辯證法問題》、《哲學筆記》,的《論十大關系》、《同音樂工作者的談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鄧小平的《完整地準確地理解思想》、《黨在組織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迫切任務》等。(三)科學實踐觀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馬克思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恩格斯的《反杜林論》,列寧的《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的《反對本本主義》、《實踐論》、《矛盾論》、《〈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鄧小平的《路子走對了,政策不會變》、《革命和建設都要走自己的路》、《中國要發展,離不開科學》、《中國只能走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必須擺脫貧窮》、《解放思想,獨立思考》等。(四)唯物史觀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致帕•瓦•安年科夫》、《致路•庫格曼》,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致約•布洛赫》、《致康•施米特》、《致瓦•博爾吉烏斯》,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列寧的《國家與革命》,的《論人民民主專政》,鄧小平的《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等。

三、領導干部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看家本領的方法和原則

(一)堅持唯物論:隨時去了解變化著的情況,防止唯心的形勢估量和工作指導

領導干部堅持唯物論,要克服對形勢的主觀主義的判斷和對工作的主觀主義的指導,隨時去了解變化著的情況,及時發現新問題。對本地方、本部門、本系統各方面的實際情況,包括思想狀況,沒有真正具體的了解,真正好的領導是不會有的。1929年,在古田會議上就指出,主觀主義在某些黨員中濃厚地存在,這對分析政治形勢和指導工作,都非常不利。1930年,在《反對本本主義》里又指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調查就是解決問題,離開實際調查就會產生唯心的階級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導,它的結果,不是機會主義,就是盲動主義。從黨成立到之前,黨內缺乏調查和研究國內國際現狀的濃厚空氣,許多同志對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具體情況,不愿作系統的周密的調查和研究,滿足于一知半解、粗枝大葉,“想當然”,理論和實際分離,不注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實際應用,“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稱之為“極壞的作風”、“異常危險的現象”,并指出,“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教導我們認真地研究情況,從客觀的真實的情況出發,而不是從主觀的愿望出發;我們的許多同志卻直接違反這一真理?!盵1]

(二)掌握辯證法:堅持對立統一、兩點論,防止“非此即彼”、一點論

領導干部掌握辯證法,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把握事物的本質,不能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排斥一切,不能“知其一不知其二”,避免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對立統一是辯證法的根本規律,是兩點論。片面性是思想上的絕對化,即形而上學地看問題。形而上學是一點論。對矛盾,不能只講對立不講統一,也不能只講統一不講對立;對工作,不能只講成績不講缺點,也不能只講缺點不講成績;對同志,不能只講優點不講缺點,也不能只講缺點不講優點;對事物,不能只看見好的看不見不好的,也不能只看見不好的看不見好的。1873年,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二版跋》里指出:“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盵2]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里指出“:辯證的思維方法同樣不承認什么僵硬和固定的界線,不承認什么普遍絕對有效的‘非此即彼!’,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學的差異互相轉移,除了‘非此即彼!’,又在恰當的地方承認‘亦此亦彼!’,并使對立的各方相互聯系起來?!盵3]

(三)堅持科學實踐觀: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

領導干部堅持科學實踐觀,要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求真務實;要不斷拓寬視野和思路,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大膽探索、與時俱進;要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利益,深入實際、深入群眾、依靠群眾、動員群眾實踐。實踐是聯系主觀和客觀的橋梁,是人與環境統一的基礎,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茖W實踐觀是中國共產黨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基礎,是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群眾路線的基礎,是正確理解和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基礎。1845年,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里指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種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盵4]在黨的歷史上,王明以“百分之百的布爾什維克”自居,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圣化,差一點斷送了中國革命?!皟蓚€凡是”,使我們黨在“”結束后又徘徊了兩年,沒有及時從“左”的束縛中解放出來。2001年,在《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里指出:“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道理,就是不能用本本去框實踐,而只能用實踐去發展本本。如果一切都要先看看本本上有沒有,老祖宗講過沒有,就很難在實踐中邁開步子?!啊睂嵺`沒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沒有止境。我們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要突破我們?!盵5]

(四)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防止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際、知和行分離

領導干部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要堅持認識和實踐的統一,堅持以實踐為基礎,正確把握認識和實踐之間能動的、辯證的關系,把認識和實踐看作統一的辯證發展的過程。認識和實踐的統一,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方法論原則。離開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不以理論為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曾說:“離開實際的理論是死理論,離開理論的實際是瞎實際。”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里指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關于離開實踐的思維是否具有現實性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6]1886年,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里指出:“辯證哲學推翻了一切關于最終的絕對真理和與之相應的絕對的人類狀態的觀念。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終的東西、絕對的東西、神圣的東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暫時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滅亡的不斷過程、無止境地由低級上升到高級的不斷過程,什么都不存在?!盵7](五)堅持走群眾路線:善于同群眾商量辦事,向群眾的實踐請教,防止官僚主義領導干部堅持走群眾路線,要經常深入基層,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到實處,要加強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溝通和交往,始終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要求和批評,解決人民群眾關切的突出問題。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依靠人民則一切困難能夠克服,任何強敵能夠戰勝,離開人民則將一事無成。能否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決定著黨的事業的成敗。1917年,列寧在《關于和平問題的報告的結論》里指出“:一個國家的力量在于群眾的覺悟。只有當群眾知道一切,能判斷一切,并自覺地從事一切的時候,國家才有力量?!盵8]1980年,鄧小平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里指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極其艱巨復雜的任務擺在我們的面前。很多舊問題需要繼續解決,新問題更是層出不窮。黨只有緊緊地依靠群眾,密切地聯系群眾,隨時聽取群眾的呼聲,了解群眾的情緒,代表群眾的利益,才能形成強大的力量,順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項任務。”[9]鄧小平在《貫徹調整方針,保證安定團結》里強調,要堅決批評和糾正各種脫離群眾、對群眾疾苦不聞不問的錯誤。黨的組織、黨員和黨的干部,必須同群眾打成一片,絕對不能同群眾相對立?!叭h同志,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經常記住這一點,經常用這個標準檢查自己的一切言行。”[10]

參考文獻:

[1]選集(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797.

[2]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選編(黨員干部讀本)[M].黨建讀物出版社,201:84.[3][4][6][7]馬列著作選編(修訂本)[M].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1:106-107,64,63,150.

[5]文選(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2006:338、339.

[8]列寧選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72:361.

[9][10]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342,368.

作者:萬紀耀 單位:中共黔西南州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