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爾哲學主體性原則及影響
時間:2022-06-21 04:35:53
導語:笛卡爾哲學主體性原則及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我思故我在”的本體論承諾
從普遍懷疑出發,笛卡爾得到一個不可懷疑的結論,即我不能懷疑我在懷疑這件事情,而懷疑必然有一個主體,由此得出“我思故我在”這一原理。笛卡爾哲學涉及實體論的問題。在《哲學原理》、《上帝存在的證明》等著作中,笛卡爾論述了他自己的實體論。笛卡爾認為“凡是被別的東西作為其主體而直接寓于其中的東西,或者我們所領會的……某種東西由之而存在的東西,就叫做實體(Substance)。”[1]笛卡爾的實體學說從本體論的角度上來看,實體的實質是各種性質或者屬性所賴以存在的基礎,這些性質和屬性就包括了廣延、運動與靜止等性質,理智、意志、欲望等屬性。而就物質實體來說,主要指的是一些物質性質蘊含于主體之中,如廣延、形狀等,即物體本身。在笛卡爾看來,物質或者說物質實體的根本屬性就是廣延,在笛卡爾的許多著作之中,廣延和物體常常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笛卡爾的實體可以分為兩類,即物質實體以及精神實體。在笛卡爾哲學中,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能夠得以確立的基點是上帝的存在。而在笛卡爾看來,所謂精神實體,寓于主題中的思想的性質或者活動。這里的思想包含的含義較廣,“不僅理智、意志、想象,而且情感在這里也是與思想相同的東西”[2]。從認識論的角度來說,實體是可知的,我們可以獲得它的真實的觀念,但是卻不能夠直接認識,而是要通過間接的手段才能認識。笛卡爾把思想的實體稱為心靈或者靈魂。就笛卡爾哲學而言,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實體都是在一個實體的基礎上創建的,即絕對的實體,亦即上帝。
從“我思故我在”出發,笛卡爾首先是意識到自我的存在之后,通過我的存在進一步意識到上帝和外部世界的存在。故此,發現自我是最為關鍵的一部,要想認識外部世界、認識自我存在,首先必須要有自我意識。主體是有自我意識的一個東西、主體是一個能動的東西、主體認識客體的能力與主體自身是不可分割的。笛卡爾的懷疑是在理性之下的懷疑,是以發現真理,得到確切知識為目的的,懷疑之后就是要使人作為理性的人而存在,根據自身理性的判斷,遵循正確的方法,去認識事物和構建知識大廈。在笛卡爾的哲學中,他的真理論是從普遍懷疑開始的,他認為只有基于普遍懷疑之上,才能拭去“浮塵和沙子”,找到“堅硬的磐石”,即可以稱之為真理的東西。笛卡爾用“清楚明白”原則說明上帝的存在,反過來又用上帝存在證明“清楚明白”原則。笛卡爾以數學方法為基礎重建邏輯學的大廈,由此他的研究方法就帶有理性的、清楚自明的蘊含意義。笛卡爾開創了這種以天賦觀念作為公理,從而推演出普遍必然性的知識的理性演繹法。
三、“我思故我在”的哲學影響
唯理論是以笛卡爾開端,萊布尼茨是這個流派的發展者。他反對笛卡爾的二元論,但繼承了笛卡爾的理性主義原則以及天賦觀念,并且對其加以擴展和修改,使得這成為萊布尼茨獨具一格的方面,萊布尼茨認為“觀念和真理是作為傾向、稟賦、習性和自然潛能而天賦在我們心中,并不是作為現實的作用而天賦在我們心中的,雖然這種潛在能力永遠伴隨著與它相適應的、常常感不到的現實作用”。康德的先驗哲學深受笛卡爾哲學影響??档聦⒌芽柕摹拔宜肌卑l展成為了先驗的自我意識。由此,康德提出他的一個著名的思想,即“人為自然立法”,讓哲學從以前的關注外在客體、對象轉變為了專注人的一門學科,實現了“哥白尼式革命”。費希特的“自我哲學”也繼承了笛卡爾哲學的主體性原則。
從笛卡爾的三個著名命題:“我思故我在”“上帝存在”“物質世界存在”,以及從費希特的自我哲學的三個著名命題:“自我設定自我”“自我設定非我”“自我設定自身和非我”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從笛卡爾哲學的三個著名命題到費希特哲學的三個著名命題,他們都是從理性主體、自我意識起步,經過艱難地前行,盡管費希特這這條路上比笛卡爾走得更遠,他超越了笛卡爾經驗的自我,走向先驗的自我、絕對的自我。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爾哲學的第一原則,而“思”則是整個第一原則的核心內容,從笛卡爾哲學體系構建以來,主體哲學開始出現并逐漸發展,主體性原則開始確立,“主體”以及“自我”成為了一切事物的意義或者說是價值的來源。并且,在笛卡爾提出“我思故我在”這一命題之后,萊布尼茨、康德、費希特以及胡塞爾等哲學家的發展,對主體性原則的發揚以及反思都給當代的人們以啟示。笛卡爾的哲學學說對當時以及后來哲學等學科的發展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笛卡爾著,龐景仁譯.第一哲學沉思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2]笛卡爾.哲學原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0.
作者:楊潔 黃河云 張鏵予 易佳慧 單位:湘潭大學碧泉書院
- 上一篇:高中哲學微課程庫構建分析
- 下一篇:高職英語教育翻轉課堂對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