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白鶴亮翅”哲學內涵研究
時間:2022-08-22 02:40:39
導語:太極拳“白鶴亮翅”哲學內涵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圓”之美
中國武術從外形上呈現出“擰”、“傾”、“曲”、“圓”的特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審美的共性,也蘊含著中國傳統人文精神,且同西方審美中的“開”、“繃”、“直”、“立”形成鮮明的對比。太極拳的美就在于“圓”這一理法。陰陽雙魚是太極拳的標志,一陰一陽在相接相融又相互對立,相互抵制的旋轉中組成一個圓形,陰陽交錯,生生不息。太極拳的哲理性表現在動作形體上、育人教禮上、以及健身技擊上等方面。就太極拳運動過程來講,身體各部位節節連貫扭轉,在不同范圍和程度上畫出圓型,這個過程是一個整體。而“圓”又是有“弧”所構成的,在動作中的屈肘、屈膝、屈髖、含胸以及各種以某一點為中心的旋轉動作都是“圓”理的表現。在“白鶴亮翅”中,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體現了“圓”理?!昂匕伪场币彩恰皥A”形的體現。兩肩微微內收,胸椎第三節微微向后頂出,整個背部呈現出弧形。這種姿態不僅可以疏通整個背部的經絡,打通氣血,還可以在人體內部將力勁集中在一起,體現出內勁。兩臂微屈呈現弧形狀態在身體兩側一上一下張開,要求三“圓”加一“旋”。一是大臂與腋下不宜過直,否則沒有弧度,要有一拳的距離,體現松勁;二是肘關節微屈,不宜向前過于伸展,出現直臂的情況,也不易過度的屈肘打破圓的形態秉承“尖肘”;三是手掌五指微屈,狀如荷葉,就像包裹一個球面,力向外撐。大拇指與四指之間虎口,要求指尖含力外撐,呈現弧形;四是表現在小臂相對于大臂的解剖位有一個以肘關節為軸心的旋轉,左前臂相對大臂左前旋,右前臂相對大臂做后懸。動作節節連貫,處處是弧形,是“圓”理的體現。襠部時刻保持“圓”的狀態,需要時刻松垮。從太極拳的虛實方面來看,“虛”與“實”既相互對立有筋膜聯系?!鞍Q亮翅”定勢的情況下右腿實其主要的支撐作用,左腿虛點地起輔助支撐作用,要保證襠部成“圓”穩定底盤就要做到松垮。雙腿在太極拳中是主要的支撐部位,也是力量傳遞的主要動力途徑,適當的弧度可以發揮蓄勁,無論是在動態動作或者是靜態動作中都有著獨特的作用。最終重心落右腿形成靜態支撐,此時雙腿雙膝均為微屈,膝蓋腳尖略微內扣,使勁力從小腿的外側順力纏繞到大腿內側,從而保證開檔圓胯,穩定重心。整體上來看,“白鶴亮翅”動作的整個運動軌跡都發生在一個“圓”中。腰部作為身體上下扭轉的銜接點,在腰部轉動帶動手臂合分過程中在身體前側畫圓;“手”與“足”、“肩”與“胯”、“肘”與“膝”更是外三合完美體現,各自在自己的運動軌跡上非圓即弧。
2.和諧之美
太極拳是武術文化中的代表,是健身、健心的運動,更是一種高雅的文化。這種高雅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是在長時期、多學科文化不斷積累和滲透的結果。其中“和諧”不僅是武術美學思想的本質特征也是核心的思想理念追求。太極拳更是為儒、佛、道為主體的傳統文化所影響,要求脾性溫和、與人為善、修養內心。太極拳的“和諧之美”從兩個主要方面體現:一方面是看得見的身體姿勢形態。在整個動作的過程中,動作之間、關節之間協調配合,以整體動作運動的過程都是以“腰襠”的運動為軸心展開,曾有學者對“腰襠”的運動的軌跡進行重心運行軌跡的數據化測量分析,得出結果證實其在運動中的軌跡抽象出來實則為太極圖。可見太極拳拳式正是以“一”統帥“四體”的高度完整與和諧。二是思想精神的熏陶。和諧的審美和追求更體現出人生命的和諧,所謂內修外練、陰陽互補、剛柔相濟、形神兼備,內意、氣、體的三合統一。法國大作家雨果在對“美”的界定上也同樣認為它是一種“和諧完整”的形式。與之吻合,太極拳恰恰特別強調“整體的和諧”統一,表現在:(一)呼吸與動作合一,太極拳的習練中要求動作與呼吸協調配合。在十三式的行功心解中也提到:“能呼吸然后能靈活”兩者不能分割,獨立存在。(二)心理和生理合一,情緒和心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會影響并體現在我們的肢體動作以及表情上。例如在你十分緊張或者是生氣的時候就會面部略顯緊張,雙手五指緊握,身體各部位的肌肉無意識收縮。然而當你心情平和的時候則面部舒緩自然,五指輕松微張,身體各部位的肌肉也會完全處于一個很放松的狀態?!鞍Q亮翅”中要求面部從容自然,雙肩下沉,松腰斂臀,這個在一定程度間接地是心理情緒影響生理外在表現,須達到一個統一協調的狀態才能夠更好的體會太極拳的修心價值;(三)有形和無形的統一,太極拳是有別于其他一般運動且蘊藏著豐富的文化思想和哲學理念的一項運動,練好練精太極拳的前提需要了解一定的文化,而非是簡單的的模仿表面外形動作。由意發動才能夠使動作充滿精神氣例如白鶴亮翅在你打開雙臂的時候就會想這個動作的由來是在模仿“鶴”,而本身這個動作反映出一種心胸寬廣,海納百川得心態,包括一動一靜,攻防操作意圖等等都會隨之浮現,并完美的結合肢體動作表現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體會到太極拳的精髓所在。
3.自然之美
太極拳的自然美表現在它的“慢”“松”“勻”“柔”四個方面。與其他拳術相比較而言,“慢”是太極拳尤為獨特的精髓所在,也是因為這個一點會被很多人懷疑和否定。但是慢的表面之下則隱藏著大氣度和大道理。拳經上提到這個太極拳在慢中求進,一開一合、一呼一吸、開合合吸動作和呼吸協調配合。開合動作慢,呼吸則長,日久可呼吸細而深,心肺功能得到加強,便壽命長??芍倪^程不僅僅體現的是從容、淡定不矯情,更是練氣的門道所在。“松”是在習練太極拳中強調最多的一點,也是比較難把握的一點?!鞍Q亮翅”為例,要求“虛領頂勁”,想象頭上懸著一個繩子,向上拔起。一方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頭顱的重量力線才能延身體軀干正直垂直與地面,從而減輕對身體造成的壓力。另一方面這種平穩的狀態可以是呼吸順暢、面容自然,大腦中樞系統亦可得到舒緩平靜。大腦又是支配周身運動的“總司令部”,只有大腦松緩平靜周身才可以得到松柔的狀態。而且強調“松”要身體的各個關節肌肉都要相對“松”,不可僵硬。即便在“白鶴亮翅”中右手臂處于上抬的狀態,但肘部依然保持著一種垂勁。“勻”在太極拳中指的是呼吸勻稱,動作勻合均衡。就像在“松的時候”如果九節中一個關節沒有送就會出現不均勻,故一個動作的始終全身九節都保持節節貫連不間斷。如“白鶴亮翅”中踝關節一松則膝屈重心后坐,再轉腰胯帶動肩、肘、臂、手隨之擺動回旋,形成一個流水一樣的整體連綿不斷,體現其勻稱之美?!叭帷笔翘珮O拳的一種境界,有“以柔克剛”、“行云流水”之說。系辭傳中寫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边@里所說的兩儀其實就是相互吸引、相互抵制又相互對立的兩面,固然“柔”在這里是剛的反面。只有正確的理解“柔”,才能夠體會“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雖外顯柔和但并不是松軟的狀態,而是勁周身各個關節,勁、氣均含其中。太極之柔又取水之法,一面變幻無窮,沾連粘隨,是以無為應萬變的拳法;除此之外有體現了水“沁”的特質,如“水滴石穿”,說明水是天底下最最堅硬的“柔和”體,是至剛之物。所以能夠做到全身柔和、勻稱才是最高境界。更要柔中有剛勁,力點集中。
4.結束語
太極拳是武術文化中的代表,是健身、健心的運動,更是一種高雅的文化。在“白鶴亮翅”中,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體現了“圓”理;太極拳的“和諧之美”主要體現在看得見的身體姿勢形態和思想精神的熏陶,和諧的審美和追求更體現出人生命的和諧,所謂內修外練、陰陽互補、剛柔相濟、形神兼備,內意、氣、體的三合統一;太極拳的自然美表現在它的“慢”“松”“勻”“柔”四個方面;太極拳的哲理性表現在動作形體上、育人教禮上、以及健身技擊上等方面。習練太極拳的過程,實質上也是陶冶情操,進行人生體悟。
作者:田程化 單位:四川工業科技學院
- 上一篇:鋼琴伴奏在藝術歌曲的作用及應用
- 下一篇:啦啦操運動在初中體育教學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