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哲學與現代主義哲學思想分析
時間:2022-08-24 11:41:16
導語:地域哲學與現代主義哲學思想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闡述批判性地域主義的歷史背景、元素定義,及其哲學特征屬性,并進一步列舉建筑師安藤忠雄和隈研吾的代表建筑作品及建筑哲學理念,來證明批判性地域主義如何在實際建筑中通過技術手段、結構材料等得以展現。在之后幾十年的世界建筑發展進程中,批判性地域主義與新興建筑技術手段的結合將進一步推動未來建筑的發展。
關鍵詞:批判性地域主義;建筑哲學;批判
1批判性地域主義簡介
1.1批判性地域主義歷史背景
在20世紀上半葉的現代建筑運動中,建筑被當作大量生產的工業品對待,功能至上和純凈主義美學在改良著人類居住環境的同時也開始給城市、社會(特別是和現代主義誕生的歐美有著巨大社會差異且發展迅速的亞非拉欠發達地區)帶來了巨大的問題:主體“人”被忽視、城市建筑的混亂與雷同、場所喪失等等。20世紀60年代后期,人們逐漸開始反思現代建筑思潮,自此拉開了后現代建筑運動的帷幕。一時間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但是后現代運動中的這些思潮和派別均沒有突破現代主義的框架,只是對現代主義的重新包裝,并未從建筑本質及方法論上改變現代主義。在后現代建筑運動浪潮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建筑思潮——批判性地域主義站上了歷史的舞臺。
1.2批判性地域主義發展
美國建筑理論家及批評家芒福德早在1924年就提出地域主義的概念。1951年9月,芒福德首次發文提出以地域主義取代國際式。這一觀點遭到了當時大多數知名建筑理論家和建筑師的強烈抨擊,不過卻在新一代建筑師中得到了回應。在芒福德這里,地域主義被披上了批判性的外衣,與復古主義和拒絕現代化的保守地區主義劃清了界限。地域主義應該被看作是一種全球化的交流與溝通,而不應是拒絕的態度。在1970年代末期,亞歷山大·楚尼斯(A1exanderTzonis)夫婦提出“批判性地域主義”,并且在出版的《批判性地域主義——全球化世界中的建筑及其特性》一書中闡述了之前的批判性地域主義的歷史與實踐。隨后著名建筑理論家弗蘭姆普敦在《走向批判的地域主義》一文及《現代建筑——一部批判的歷史》一書中,詳細地介紹和討論了批判性地域主義,并提出了它的六點要素。其后,批判性地域主義作為一種建筑主義被廣為接受,各國建筑師對其分別進行了探索和發展,產生了豐富多彩的建筑理論及實踐作品。
1.3批判性地域主義定義
對于批判地域主義的定義,不同的建筑理論家在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給出了不同的觀點。其中根據A·楚尼斯的總結,芒福德的地域主義定義有5個方面:①拒絕絕對的歷史主義,不抄襲祖先;②并非完全“回歸自然”這個傳統地域主義術語——“回歸自然”;③不像海德格爾一樣反對機器文明;④不是血緣式或部落式的傳統地域主義;⑤是“全球”和“地區”之間的一種平衡。雖然有不同的定義方法,但是在建筑學界被最廣為引用的是弗蘭姆普敦的批判性地域主義六要素:①對于現實主義存在著批判并習其進步之處的態度;②重點突出建筑的場址在設計過程中的主體位置,反對不負責任的原樣翻建;③強調建筑的建構要素的實現和使用,摒棄將環境簡化為可有可無的展示背景的行為;④特定建筑場所的外在要素極為重要,這其中包含且不僅限于地形高差、聲光風等自然物理環境;⑤不僅強調視覺,而且強調觸覺,摒棄“紙上談兵”的虛浮建筑。⑥適度地將對于地方特色建筑風情的要素通過技術性的處理方式與建筑整體融合。雖然各個理論家都給出了他們認為了批判地域主義的關鍵,不過沒人能給出一個準確地定義。也許正如“地域”這個概念由于標準、目的的變化而不斷更迭,不斷發展的批判性地域主義,自然也同建筑本身一樣,難以給出明確定義。
2批判性地域主義哲學特征
2.1批判性
既然叫“批判性地域主義”,那批判性自然是其最主要的屬性。批判性地域主義借助批判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以及它們的工藝、手法,并將它們和地區傳統建筑形式、工藝、手法相結合,來指導進行建筑實踐。需要注意的是,批判性地域主義在對現代主義、國際式、后現代這些外來/國際化內容進行批判的同時,對本地/地域化的內容也是取其精華,進行批判性吸收,避免了傳統地域主義照單全收。這里我想特別指出,批判性地域主義中的“批判”在哲學概念上比較傾向于康德哲學體系中的“批判”而不是馬克思的相同詞匯代表的觀點。不同于馬克思的批判中較為激進、為了實現而生二元對立的哲學思想,康德的批判強調“判斷”而不是“批評”。在批判的基礎上還為地域和時代性的共生提供了可能性。
2.2融合性
批判地域主義雖然強烈反對“現代主義”“國際式”的霸權,但是對時代的進步及其帶來的技術、思想進步持相對肯定的態度。它不是海德格爾“家”“場所”“大地”“地方”這些針對特定人群、封閉性的地域主義,而是強調地域特征與時代特征相互批判、相互融合。融合性是批判性地域主義和傳統地域主義和歷史主義的最主要區別。
2.3后鋒性
如果我們將20世紀上半葉的現代主義建筑運動、其后60年代的后現代建筑運動和當今的數字建筑潮流看作是時代“先鋒”的話,那么批判性地域主義完全可以被稱作“后鋒”。和這些致力于開創新時代、新方法,尋找新領域的先鋒主義和思潮不同,批判性地域主義在他們開創的新領域之中努力地思考它和現存傳統的關系、和地區思想的結合方式。這種跟在時代最前沿之后的設計方法可以說是一種建筑界的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與時刻都在沖刺尋求進步的盲目自信和對古老歷史的盲目憧憬都拉開了距離。這種對待時代的態度如果放在社會領域可以說是社會主流人群中的理性主義者大多采取的態度,是一種有能力成為建筑中堅力量的設計取向。
2.4抽象性
批判性地域主義的批判性內核決定了它對現代和歷史要素的表達必定是抽象的而不是具體的,甚至可能是極度抽象的。比如安藤忠雄的建筑,大多數只是將本土的哲學思想抽象地表達出來,但是卻在建筑中表達出了濃濃的地域氛圍,被譽為批判地域主義的精品和代表之作。
2.5永續性
批判性地域主義的性質決定了只要人類還生活在存在歷史遺存的地方,不管是精神遺存還是物質遺存,它就可以和各種時代的各種技術相融合,產生出屬于那個時代、那個地區的批判性地域主義。任何時代都可以存在的特性即是我們所說的“永續性”。
3批判性地域主義案例及哲學思想分析
3.1安藤忠雄的建筑與哲學
安藤忠雄的建筑運用現代主義的建筑語言和技術手段,融合了部分傳統日本工藝,表達出了傳統日本的某些哲學思想。例如在水御堂流線中表現出來的傳統寺廟建筑的序列感、簡單幾何體的強烈的對自然的脫離感、簡潔的構造和內部空間光線表達出的東方文化中的禁欲主義等等。沒有接受過學院派建筑教育熏陶的安藤忠雄,雖然沒有成熟體系的建筑思想,但他的建筑中所表現出的哲學光芒,依然照進了每一個東方人的靈魂之中,然而他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空間、技術卻又都是純粹現代主義的內容,可以說是他的時代中批判性地域主義的最高表達形式。安藤在他的建筑中大量使用純凈簡潔不假裝飾的清水混凝土,在表達建筑精細做工的同時也表達出了日本民族哲學的純粹性和嚴謹性。
3.2隈研吾的建筑與哲學
隈研吾作為日本最負盛名的建筑師、建筑理論家之一,他在著作《負建筑》中提出的“負建筑”作為一個后現代或者說充滿東亞傳統哲學氣息的概念,深刻影響了最近若干年的建筑教育和建筑實踐。這個概念認為:“負建筑”,字義上“勝建筑”的反面;建筑作為凸出來的超大物體,打破了自然界的物理結構,生態平衡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壞,割裂了與自然界的天然聯系,造成了文化上的差異;高大的建筑,往往造成資源的揮霍,加之建筑被賦予了人類意圖征服自然的主觀感受,所以建筑,總是以“勝”的姿態的出現。而負建筑,則擺出謙遜的姿態,安靜、祥和,與自然融合共生,是還原建筑本身的建筑,是與人、與自然和諧相生的建筑。在凸顯地域性的建筑理論之外,隈研吾還致力于研究傳統工藝和材料在現代建筑中的運用。和紙、石板、木材等等傳統材質在他的手中成為了現代建筑的組成部分,并且有力地支撐了他的“負建筑”理論。
4批判性地域主義發展展望
4.1工匠精神復興
工匠精神是古代建筑師,特別是中國古代建筑師的傳統工藝精神。以王澍為代表的一批建筑師對施工工藝的打磨研究已經跨越了時間的長河,古代的地區風格從這些現代傳統相結合的工藝、材料和技術中悉數出現。作為表達地域風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在批判性地域主義中的重要作用一定會日益突出。
4.2與數字化建筑結合
作為現在建筑的重要分支,數字技術對最近若干年的建筑設計已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未來的建筑發展必然少不了數字化技術的輔助,批判性地域主義也一樣。數字技術將會深度融入社會的各個部分,建筑行業是大頭。數字化的設計手段也為地域傳統的融入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方法,可以說是未來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4.3建構文化興起
建構包括設計、構建、建造等內容,是對于設計施工全過程的一個全面反映。現在,數字建筑技術為建構的實現提供了多種可能,其中以BIM技術尤為凸顯,也為建筑師對整個項目從無到有的整體把關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這方面可以為工藝要求相對較高的批判性地域主義建筑實踐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最大限度地表現出建筑師想要表達的思想和氛圍。
5結語
作為當今無數建筑設計思潮中的一個,批判性地域主義在文化多樣性保護、文化傳承等方面有其獨特的優越性,同樣相比其他建筑類型也在功能性等方面有相對不足之處。批判地域主義在社會多樣化進程中勢必要萌生分化,只要能把握住批判性的內核,相信批判性地域主義就可以給建筑實踐帶來無窮的創作素材來源和寶貴財富。
作者:楊天圓 單位:安徽省建筑科學研究設計院
- 上一篇:當代公共經濟政策系統改進研究
- 下一篇:法律規制在新型用工勞動關系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