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構成本控制與增加效益的措施
時間:2022-03-30 03:40:08
導語:醫療機構成本控制與增加效益的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成本控制與增加效益是現代醫療機構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通過分析目前我國醫療機構成本控制與增加效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現階段醫療機構成本控制與增加效益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成本控制;增加效益;醫療機構
我們知道任何組織機構為了取得經濟效益必須支出一定的成本,在組織機構發展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成本控制是提升組織機構效益的有效手段。醫療機構在獲取經濟效益時同樣需要對成本進行控制,最大化發揮成本的效力,獲取盡可能多的效益,回饋、造福國民。
一、現階段醫療機構成本控制與增加效益的主要措施
首先,現在很多醫療機構采用績效管理制度,加強人員考核,提升醫療機構效益。醫療機構內部實施績效考核管理,全員參與績效考核管理辦法的制訂與實施,充分考慮組織機構的成本控制與效益提升,使得各級管理者與職工為了實現組織機構的戰略目標而共同努力。良好實施的績效考核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個人、部門以及機構組織的經濟效益,增加醫療機構的利潤。其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注重細節管理,細節成就完美。工作中無論大事小事,都要注意細節管理,使注重細節成為一種習慣。無論是醫療機構的內部管理,還是外部的醫療服務工作,細節管理都關系著醫療機構的前途命運,尤其是醫療機構的效益提升。第三,開源節流,注重節儉,削減各種運營成本,包括財務、采購、物流、生產、庫存、人力、行政等。這也是醫療機構目前所能做到的最直接的成本控制與增加效益措施,合理的開源節流,把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圍內,讓醫療機構穩定而且長久的發展。
二、醫療機構成本控制與增加效益措施存在的問題分析
現階段醫療機構不僅要提高社會服務效益,同時也要考慮實現自身的經濟利益。許多醫療機構在加強財務管理,強化成本控制,提高組織資本使用效益方面采取的措施,總體來講還是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實際工作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第一、醫療機構缺乏經營意識,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認識不足。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鐵飯碗、大鍋飯,國家買單等現象使得醫療機構無論從組織架構、經營管理,還是思想觀念都與市場經濟下實施的醫療體制改革中對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醫療機構的改革與發展。特別是公立性質的醫療機構,很多員工還是認為醫療機構是福利性事業單位,對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認識不足,經營意識淡薄,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環境下的發展需求。第二、缺乏科學性的績效考核制度,內部職工分配不公,影響整體效益提升。很多醫療機構的績效考核在實施中淪為面子工程,為了考核而考核,表面看似公平,實際上卻給那些善于投機取巧、做表面功夫的員工鉆了空子。創造一種積極向上的工作環境才是績效考核管理的理想目標,實施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糾正,而不能讓遵紀守法的好職工對考核制度產生懷疑,影響大局。第三、醫療機構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理念生搬硬套,不考慮自身特點,缺乏合理的成本控制管理體系。成本控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組織機構所有員工的共同努力。盡管許多醫療機構都在強調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但成本控制相應的管理制度和體系構建還很不健全。大多數機構成本控制的工作主要由財務人員來抓,其他部門員工的成本控制意識淡漠,責任心不強,使得在制定與成本控制有關的管理制度時涉及內容不夠全面,內容上做到了管理制度的規范性,卻忽略了制度的可操作性。有些醫療機構在進行成本控制管理時,只是注重醫療服務過程的成本控制管理,對其他諸如采購成本、后勤管理成本等監控力不夠,不能進行全方位、動態成本管理,造成結構性成本偏高,隱性成本較大。此外,成本核算意識薄弱,成本核算標準不統一,缺乏系統的核算制度,成本核算涉及數據的采集、傳輸、統計、核算缺乏科學性與規范化,內部審計流于形式,形同虛設。
三、現階段對醫療機構成本控制與增加效益措施的建議
經濟效益的快速增長,不能以大規模成本增加為前提,特別是不能讓成本的增長比例超過經濟效益的增加比例。對成本控制的管理方式進行改變,加強成本控制相關環節和崗位的管理,尋求成本與收益的相關性,避免成本的浪費和無效增長,優化成本收益模式是我們不懈的追求。第一、增強經營意識,提高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認識。醫療機構職工要積極適應市場經濟環境下運作模式的改變,增強組織機構的經營意識,提高對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的認識。特別是領導層,更要起到帶頭作用,以身作則,徹底改變大鍋飯觀念,積極主動加強成本控制工作力度,將增加經濟效益提到到戰略高度。第二、建立健全科學的管理制度,設立強有力的監督體制,保證成本控制與增加效益措施的有效執行。勇于探索創新,結合自身特點,建立健全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是醫療機構保證成本控制與增加效益的重要保障。沒有規矩難以成方圓,沒有科學的規章制度,職工就無所適從?,F在許多醫療機構制定的規章制度,只是為了應付上級部門的檢查,根本不具備可操作性,最終淪為無人遵守實施的一紙空文。每個醫療機構都應該認真核查,看看自己的規章制度是否合理、是否人性化,不符合要求的就要及時修改。我們能看到,許多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大公司都是制度為本,制度為公司發展保駕護航,只有用規章制度來規范工作,才能保證組織機構的長久健康發展。科學的規章制度,全體職工的積極執行,醫療機構即使沒有成本控制與增加效益措施也都能健康有序的發展。如果每個職工都能嚴格按照醫療機構規章制度開展工作,根本就不需要太多成本控制與增加效益措施。沒有監督就不會有好的執行,單靠自律是絕對不行的。因此,我們也要設立有效的監督機制,特別是加強對醫療機構領導層的監督,讓“家長式”管理現象沒有立足之地。“家長式”管理破壞了醫療機構的公平和公正,阻礙了民主制的發展。領導層的錯誤決定不僅不能控制成本,還有可能造成浪費,產生腐敗,甚至導致醫療機構的倒閉。加強對成本控制措施執行力度的監督,讓增加效益的措施有效實施。對成本控制與增加效益的有效性進行監督,杜絕弄虛作假,監督審查每一項措施與成果是否真實有效。第三、醫療機構的成本控制與增加效益措施要全員參與,共同實施。由財務部門牽頭,組織機構各個部門共同實施。財務部門要做到收入明晰,杜絕重復計算;支出有據,對應科室和部門成本。每一筆收入付出的成本要明確,要有對應關系。每一筆成本的發生都要核算出補償的收入,無收入補償的成本要進行核查,審查其支出的合理性。庫房管理人員防止庫存商品出現霉變、殘、爛等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存貨要按照“計劃采購、定額定量供應”的辦法進行管理,根據工作需求合理設置庫存量,根據動態消耗科學的進行分批、分次進行采購,緩解庫存空間的壓力和流動資金壓力,提高資本利用率。低值易耗品是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物品,是收入規模成本中的變動成本,運用以舊換新的手段,約束領用科室或部門最大限度的利用正使用的低值易耗品,厲行節約。
隨著醫療改革的深入,醫療機構既要考慮到社會效益的提升,同時也要兼顧自身經濟效益的提高。醫療機構要調動全體職工的工作積極性,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既要保證經濟效益的穩步增加,又要把成本控制合理范圍。醫療機構要在增加業務收入,提高職工的福利待遇,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間的同時,為人民提供更加高效、優質的醫療服務。
作者:蘇文 單位:湖北醫藥學院附屬十堰市人民醫療機構物質供應科
參考文獻:
[1]鄒俐愛,楊云濱.醫院經營管理策略探析[J].中國衛生經濟.2007(02).
[2]儲梅.醫院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09(02).
[3]曲連俊.醫院加強成本控制與核算研究[J/OL].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17).
- 上一篇: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規范化措施
- 下一篇:微觀經濟學課堂教學改革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