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化產業結構論文
時間:2022-03-04 11:30:59
導語:高度化產業結構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山東省產業結構合理化程度評析
1.1山東省三次產業結構與錢納里標準產業結構的比較分析
根據《山東統計年鑒》(1991—2013年卷)的統計數據,將考察年份內山東省的人均GDP(人民幣)按照當年平均匯率折算為美元,并參照美元通貨膨脹率(1980—2012年均約為0.031)換算為1980年美元計價水平。然后利用插值法計算考察年份內歷年錢納里標準產業結構的數據,為比較直觀的比較山東省產業結構與錢納里標準產業結構之間的差異,利用兩組產業結構數據繪制圖1、圖2、圖3。1.1.1山東省第一產業所占比重與錢納里標準相比較山東省第一產業所占比重與錢納里第一產業標準相比較,如圖1所示。從圖1可以直觀的看到:1990—2012年,山東省第一產業所占比重與錢納里標準比重相對應,均呈現下降趨勢,1990—2004年的大多數年份山東省第一產業所占比重略低于錢納里標準比重(1991、1995、1996年除外);其中,1990年,錢納里第一產業比重為29.38%,山東省第一產業比重為28.1%;2005—2007年、2010—2012年山東省第一產業所占比重與錢納里標準比重基本一致,2006年至今,在山東省人均GDP超過4000美元后,其第一產業比重開始略高于錢納里標準,其中2008年高出3.4個百分點。1.1.2山東省第二產業所占比重與錢納里標準相比較山東省第二產業比重與錢納里標準相比較如圖2所示,從圖中可以比較直觀的看出,1990—2008年二者均呈現上升趨勢,2009—2012年二者均呈現緩慢下降趨勢,而錢納里標準第二產業比重在走勢上更平緩些。1990—2012年,山東省第二產業比重均高于錢納里第二產業比重,1990年、2000年、2008年,分別高出7.22、6.53、7.85個百分點。由圖2可知,山東省的工業化程度要高于錢納里標準結構的工業化程度,在1995—2002年間,二者差距比較穩定,而2003—2008年,二者差距呈現逐漸擴大的趨勢。1.1.3山東省第三產業所占比重與錢納里標準相比較山東省第三產業所占比重與錢納里標準相比較如圖3示。從圖3中可以直觀的看到,1990—2012錢納里標準產業比重呈現平緩上升的趨勢。1990—2002年,山東省第三產業比重呈現平緩上升趨勢,而2004年,山東省第三產業比重有所下降,之后又開始緩慢上升??疾炷攴輧龋X納里標準第三產業比重始終高于山東省第三產業比重,1990年、2000年和2008年,標準產業比重比山東省的比重分別高出5.84、8.51和11.43個百分點。綜上可知,山東省三次產業結構與錢納里標準產業結構相比存在一定差異,山東省第一產業結構較為合理,第二產業所占比重高于錢納里標準產業比重,第三產業比重低于錢納里標準產業比重,可以初步得出山東省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結論。錢納里三次產業結構模式作為分析產業間比例合理性的參照結構具有廣泛的適用性,但該方法也存在標準結構模式是根據樣本國家歷史資料統計得出,未考慮各國或地區資源條件存在的差異,未確立產業間比例合理性判斷規則的不足。因此,為了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山東產業結構的合理化狀況,該文在利用傳統方法進行初步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Hamming有限點貼近度的方法,闡明山東省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程度。
1.2山東省三次產業的Hamming貼近度分析
利用有限點貼近度(Hamming貼近度)的方法比較錢納里標準產業結構與山東省產業結構差異化程度。其中,sri為錢納里標準產業結構模式中各產業的所占比重;sdi為山東省三次產業所占比重;Th代表實際產業結構與錢納里標準產業結構的Hamming貼近度,i=1,2,3次產業。一般來說,Hamming貼近度越小,則實際產業結構和標準產業結構的差異越大,實際產業結構越不利用經濟穩定健康持續發展;Hamming貼近度越大,則實際產業結構和標準產業結構的差異越小,實際產業結構越有利于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計算出Hamming貼近度,見表1所示。根據表1中數據,確立實際產業結構合理化程度的判斷規則,如下所述,首先找出最高貼近度(96.10)、最低貼近度(91.92),并計算出平均貼近度為94.15,然后根據Hamming有限點貼近度方法,計算判斷山東省產業結構合理度的臨界值,見表2。其中,94.80≈平均貼近度+(最高貼近度-平均貼近度)/393.41≈平均貼近度+(最高貼近度-平均貼近度)/3根據表1、表2中數據,繪制圖4。由表2、圖4可以判斷,從總體趨勢而言,1991至2003年(1993年除外,該年Th值=92.56<93.41)山東省產業結構合理度指標均高于較為合理度下限93.41,表明山東省產業結構較為合理,其中1995—2002年山東省產業結構合理度指標均高于合理度下限94.8。但是2004—2009年,Th值均低于較為合理下限(93.41),即在此期間山東省產業結構由原來的較為合理逐漸轉變為不合理??疾炷攴輧?,2001年山東省產業結構合理化程度最高,Th值為96.10,此后,山東省產業結構與標準產業結構差異變大,其中Th值2005年最低為91.92,不合理的產業結構不利于山東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2山東省產業結構高度化評價
評判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產業結構高度化程度方法很多,例如標準的“發展型式”判別法、相對比較判別方法和結合經濟發展階段判別法,其共同之處是將兩個產業結構系統進行比較。該部分借鑒上述方法對山東省產業結構高度化進行分析,將其與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的產業結構高度化進程比較。為考察1990—2012年山東省產業結構高度化進程,引入產業結構高度值指標,考察山東省與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唐在該指標上的差異。H=H1P1+H2P2+H3P3式中,H為產業結構高度值;P1,P2,P3分別為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H1,H2,H3分別代表一、二、三產業的產業高度值,分別賦值為1、2、3。利用上述公式,并根據《山東統計年鑒》、《廣東統計年鑒》、《江蘇統計年鑒》、《浙江統計年鑒》、《上海統計年鑒》和《中國統計年鑒》,1990—2013年卷的統計數據,計算山東省、珠三角、長三角及全國產業結構高度值并繪制圖5,圖5較為直觀的反應出山東省與各區域產業高度值差異。由圖5可知,山東省、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唐及全國產業結構高度值均呈現平緩上升的趨勢。1990—2012年的產業結構高度值,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唐均高于山東省和全國平均水平,其中1990(2012)年,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唐和山東省該項指標分別為2.11(2.41)、2.09(2.38)、2.16(2.36)和2.02(2.20)。山東省產業結構高度值只有1995—2003年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在其它考察年份,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2009年,山東省和全國平均水平分別為2.15和2.25,山東省比全國平均水平低0.1。1990—2012年,山東省產業結構高度值年均增長率為0.57%,該數值相比山東省年平均經濟增張12.97%顯得微不足道,反映出山東省產業結構高度化進程并沒有因為區域經濟的迅速發展帶來的機遇而快速推進。在以上初步分析的基礎上,為深入度量山東省與以上三個區域產業結構系統之間存在的差距,更為客觀準確的表現該差異的演變趨勢,以下進一步利用歐式距離法進行判斷。歐式距離法的公式為rAB=[Σni(uAi-uBi)2]1/2;其修正公式為rAB=1-c[Σni(uAi-uBi)2]1/2,令c=1/21/2,A為判別的產業結構系統;B為參照系的產業結構系統;rAB為二產業結構高度化差異;uAi為產業i在A產業系統中的比例;uBi為產業i在B產業系統中的比例。為便于比較,經過修正,將正指標(數值越大,差距越大)改為反向指標并將數值擴大100倍(數值越大,差距越小)。運用歐式距離法檢驗山東省與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的產業結構高度化差異,由表3中數據可知,在1991—1995年,山東省與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產業結構高度化差異指標分別由89.2、93.24和88.08增張至93.36、94.69和94.86,說明山東省與三大經濟區域的差距縮小;1996—2000年,該項指標一直在94左右徘徊,說明差異達到一種比較穩定狀態;而2001—2008年,山東省與長三角和京津唐的產業結構高度化差異指標由94.12和93.24降至91.73和89.95,表明山東省與長三角和京津唐的產業結構高度化水平差距在迅速擴大。
3山東省產業結構面臨的問題
根據1990—2012年產值結構,將山東產業結構與錢納里標準結構相比較,第一產業和錢納里標準基本相當,較為合理;但第二產業比重均高于錢納里標準;第三產業比重始終低于錢納里標準;根據Hamming貼近度衡量山東省產業結構已趨于不合理。此外,比較1990—2012年山東省與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區的產業結構高度化數值均呈現平緩上升的趨勢,山東省的該項指標與全國平均水平相當,但低于上述三大經濟區域。山東省產業結構相當于人均GDP在1000-2000美元的國家產業結構水平,總體結構基本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仍存在局部結構不合理現象。具體存在問題分析如下:
3.1第一產業面臨的問題
3.1.1農業內部農林牧漁業結構不合理農業種植業所占比重過大,其它產業所占比重偏低。例如2010年農業內部產值結構,種植業所占比重為55.18%,林業僅占1.30%,服務業僅占4.1%,漁業為12.74%。3.1.2農產品加工不足,附加值低目前山東農產品銷售仍以鮮銷、鮮食為主,蔬菜加工率低,加工程度不足。水產品、畜牧產品仍停留在冷凍等初級加工的生產模式。例如,2008年,畜產品和糧食總產量分別為684.10萬噸、4316.30萬噸,加工率分別為50.29%、45.60%。3.1.3農產品出口層次低,市場集中,缺乏國際競爭力山東省出口的農產品以初級產品為主,加工工藝粗糙,附加值低,品種和品質結構優化滯后于需求結構變化,市場開發和產銷協調工作發展緩慢。在出口農產品中,水產品、蔬菜、水果、肉食及制品、花生及制品約占78%,其中約80%銷往日本、歐盟、韓國、美國和東盟,出口市場集中,需求增長乏力。此外,出口的農產品普通產品多、專用產品少,大路貨多,名優產品少,不利于農產品出口國際競爭力的提高。例如山東為蘋果生產大省,但出口量卻不高,出口受阻的主要原因有:包裝以大包裝為主,未分等級,大小不均、采后保質能力差、農藥殘留超標等。
3.2第二產業面臨的問題
3.2.1高能耗、重污染產業所占比重較大山東省工業目前還停留在低加工性原材料重工業階段,重化工業對能源和自然資源有著巨大的需求和消耗。山東地區正處于這種重化工業所占比重過高,高能耗、重污染不斷加劇的階段。山東省優勢產業集中分布于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和有色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等資源密集型行業(2005至2010年上述行業的產值均占工業總產值的30%以上),具有規模優勢和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制造業并不十分突出。而且以上產業技術設備大多是從國外引進,雖然在國內具有優勢,但是由于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形成對外技術依賴,而引進的技術水平低,耗水、耗電,占據了許多地方經濟發展的資源,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阻礙了地區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高度化進程。3.2.2區域主導產業結構趨同,產業鏈斷裂明顯山東省的多個城市在產業定位時缺乏全局高度的協調和溝通,產業同構現象較為嚴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區域內產業間的橫向聯系,制約了產業經濟協作體系發育,不利于構筑基于整體優勢的核心產業。譬如,青島與濟南的產業結構非常類似,主導產業主要集中于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等資本密集型產業。此外,煙臺、威海、日照、濰坊等城市工業結構的相似性指數在0.8左右,在40個工業行業層次上存在著低水平的工業職能同構現象;濟南、青島、煙臺、濰坊、威海五座城市總體規劃中都提出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但實際上并不都具備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能力和條件。3.2.3工業結構的層次偏低,傳統產業所占比重過高,高新技術產業所占比重較小產業發展階段可以分為輕工業階段-原材料重工業階段-一般加工組裝重工業階段-深加工階段和后工業化階段。目前山東工業處于低度一般加工性原材料重工業時期,工業的發育層次相對偏低,工業結構呈現出明顯的“輕采型”特點,表現為在較低層次均衡基礎上的“虛高級化”特征,產業競爭力相對不足。在山東省工業結構中,傳統的產業所占比重仍然很高。2011年,采掘業、石油化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設備制造業和金屬制品業等傳統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產值占山東省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43%。在裝備制造業內部,計算機、通信及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的工業總產值僅占制造工業總產值的4.12%,而且由于缺乏核心知識產權,大量依靠國外技術,使得產品的技術水平相對國外技術產品而言較低,附加值不高,行業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僅為3.29%。另外,代表地區產業結構高度化水平的高新技術產業,卻依然發展相對落后,并沒有在地區產業結構中發揮其應有的主導作用。2009年,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23558.7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2.9%,該比重不但明顯低于發達國家的經濟區,也遠低于國內發達經濟區。
3.3第三產業面臨問題
3.3.1整體實力不強,產品附加值低山東省第三產業明顯滯后于錢納里標準結構,也明顯低于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唐等經濟發達區域的第三產業比重,2008年山東省第三產業的產值占地區總產值的比重比珠三角、長三角低9.5個百分點,比京津唐低10.2個百分點。從縱向比較看,1996—2010年,山東第三產業占的比例由32.28%上升到36.60%,僅增加了4.32個百分點,在勞動力構成中的比例由22.1%上升到31.9%增加了9.8個百分點,全國同期第三產業占GDP的比例由1996年的32.80%上升到2010年的43.10%增加了10.3個百分點。山東省與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的三次產業比較。從區域內部來看,2009年山東省服務產業增加值為11543.7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4.14%,遠遠低于國際標準水平的75%。譬如,2009年,山東服務業人均勞動生產率約為0.53萬美元,而同期美國、日本、歐盟的人均生產率達到6萬美元以上,不到西方國家人均勞動生產率的十分之一。盡管山東第三產業所占比重越來越高,但服務產業的增加值不高,勞動生產率較低。3.3.2傳統服務業仍然占主導地位,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滯后從服務業內部結構看,發達國家或地區主要以信息、咨詢、科技、金融等新興產業為主,而山東省服務業仍以傳統的交通、商貿、餐飲住宿等服務業為主,金融保險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教育、衛生和科研等知識含量高的產業比重仍然偏小。以2010年為例,山東金融業增加值為1361.45億元,占全省服務業總值9.49%;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實現增加值474.59億元,占全省服務業總值的3.30%;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實現增加值262.45億元,僅占全省服務業總值的1.82%,而與之相對應,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以及交通運輸和倉儲業三個傳統服務行業,2010年增加值為6899.36億元,占全省服務業總值的48.10%。服務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與工業的聯系十分密切,山東省工業結構由低端制造業向高端制造業轉型過程中,將伴隨著對知識和技術密集、市場化和專業化的生產性服務業的龐大需求。制造業產業鏈的延長、附加值的增加、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都需要現代服務業的支持。對于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工業結構面臨高度化發展的山東省來說,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不足,已經對山東工業升級和整體經濟形成負面影響,不利于綜合競爭力的提高。3.3.3各地區服務業發展不均衡,且市場化程度低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及自然環境的影響,山東省各地市服務業發展水平差距十分明顯。從2010年服務業增加值總量來看,上千億元的僅有青島、濟南、煙臺和濰坊4個城市,青島為2630.58億元,濟南為2057.90億元,煙臺為1457.48億元,濰坊為1040.13億元。服務業增加值最低的是萊蕪,僅為177.54億元。從服務業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來看,2010年,濟南市最高,達到52.6%;青島市居其次,為46.4%;德州(29.4%)、菏澤(29.2%)和東營(23.7%)三市在20%-30%之間;其余12城市均在30%-40%之間。各地市之間的最大差距達28.9個百分點。另外,在山東服務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行業壟斷、行政壟斷以及所有制壟斷等問題。例如,山東的金融行業仍為內資銀行控制市場,但是,在現有制度性進入壁壘的保護下,內資銀行并未將這種時間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在電信、教育、文化、公用事業等行業行政壟斷現象較為嚴重;在現代租賃、會展和旅游等行業又存在著被國有服務企業和事業單位主宰的局面。
4結語
4.1第一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建議
首先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慮適當縮小種植業的面積,大力發展林業、海洋漁業及其相關服務業,提高其在第一產業中的比重。其次依托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譬如青島市可以依托青食、青啤、大洋、華東等制品企業,發展海洋產品、糧油農產品的精加工;煙臺市可以依托張裕、龍大、魯花、天府等馳名品牌,對葡萄、蘋果、花生、大豆等經濟作物深加工。最后,支持民營科技型農產品加工出口企業的發展,鼓勵并引導它們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開發專用農產品、品牌名優農產品,提升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將有利于開拓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
4.2第二產業結構調整的對策建議
首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走低能耗、高產出的區域發展道路。優先發展具有規模優勢和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制造業。循環經濟和現代制造業的發展將有利于改變山東省高能耗、重污染工業占比重較大的局面。其次,綜合各地優勢產業,明確各城市產業定位,充分利用城市間產業關聯度,帶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改變區域內產業結構趨同的不利局面。譬如,依托青島海爾、海信等企業發展多元化的優勢家電制造業,充分發揮產業關聯效應,推動濰坊、日照等地家電配套產品生產基地的發展;依托煙臺、青島等地的運輸設備制造業基礎,發展轎車及零部件制造業;利用煙臺、青島、威海海洋科研優勢發展海洋醫藥、海洋保健品制造業;此外,在濟南、青島、煙臺等地高新區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培育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最后,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企業。通過培育企業創新能力,建設區域創新體系、鼓勵大中型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開放和穩定的合作關系,利用成果轉讓、委托開發、共建技術開發機構等,逐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廣泛參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聯合科技創新體系,為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提供動力和支撐。
4.3第三產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對策建議
首先,以先進的管理技術,改造傳統服務業,改變其勞動生產率落后的局面。其次,鼓勵發展現代服務業,充分發揮中心城市作為現代服務業空間載體的功能,帶動整個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如濟南和青島,可考慮將金融、保險、物流、會計、廣告、咨詢、旅游及軟件開發等行業置于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戰略位置,提升中心城市的服務能級,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增強服務業的區域集聚與輻射效應,帶動周邊地區實現產業結構優化。最后,積極推進國有服務性企業的產權制度與管理制度改革,打破行業壟斷、消除制度性進入壁壘以及規范行業準入制度、促進平等、有序競爭是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關鍵。
作者:劉晶單位:山東政法學院商學院
- 上一篇:區域金融發展產業結構論文
- 下一篇:人口老齡化影響下的產業結構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