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現狀及重點探析

時間:2022-03-18 04:09:03

導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現狀及重點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現狀及重點探析

摘要:湖北是全國農業大省。經過多年的發展,湖北農業產業結構越來越協調合理,糧食生產穩步增長,其他農作物生產發展迅速,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良好。但是在發展過程也暴露出觀念需要進一步轉變、行政干預過多、結構調整緩慢等問題,需要在下一步的發展中通過加強對農民的培訓教育、完善對農業的全方位服務、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及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加以解決。

關鍵詞:湖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

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是國民經濟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湖北通過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形成了合理完備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由于全省發展的不平衡,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也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加以提升和改進。

一、湖北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一)糧食生產持續穩定。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本。多次指出,“要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盵1]“中國人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盵2]“要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3]在2020年9月的湖南考察中,又再一次強調“要扛穩糧食安全的重任,穩步提升糧食產能”[4]。湖北作為中國的農業大省,更是產糧大省,糧食生產的好壞關系著中國的糧食安全。全省始終堅持“米袋子”省長負責制,突出抓好全省的糧食生產。在外部沖擊嚴重,內部干擾不斷情況下,多年來糧食產量始終保持穩定。2019年全省糧食總產量2724.98萬噸,位居全國第11名,連續7年穩定在500億斤以上。糧食種植面積4608.60千公頃,保持在一個合理水平[5]。為了進一步促進糧食增產,全省還以47個糧食主產縣(市、區)為重點,到2020年將建成3570萬畝高標準農田,畝平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6]。(二)特色農產品生產多點爆發。在穩住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大力生產特色農產品。按照“集成化技術、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建設、多元化發展”的思路,大力發展小龍蝦的生產,小龍蝦的年均產量80萬噸以上。全國有一半的小龍蝦供應都來自湖北。2019年全國小龍蝦總產量達208.96萬噸,其中湖北產量就達92.5萬噸,穩居全國第一和中部第一[7]。大力發展其他特色農產品的生產。2019年,水產品總產量469.08萬噸,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蔬菜及食用菌產量4086.71萬噸,位居中部前列。茶葉產量35.25萬噸位居全國前列;園林水果(不含果用瓜)產量661.04萬噸,增長明顯。生豬出欄3189.24萬頭;牛出欄109.52萬頭;羊出欄615.93萬只;家禽出籠59394.01萬只;禽蛋產量•64•178.75萬噸,都實現了比較快的增長[5]。(三)農業一二三產業加速融合。堅持以工業理念、互聯網理念發展現代農業,基本構建了完整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促進了農業與產品加工、休閑旅游、文化創意、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通過發展農業新產業業態,促成一二三產業相互滲透,相互促進。通過內部結構調整優化,延長產業鏈條等形式,對傳統農業種養殖方式、村莊生活設施等進行特色化建設。目前已經探索出創意農業、休閑觀光農業、農事體驗、文化傳承、特色旅游村鎮、生態保護等多種新型業態,并取得不錯的成績。僅在2019年全省鄉村休閑旅游接待游客約1.27億人次,綜合收入達434億元[8]。

二、湖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部分農業從業者的觀念需要進一步轉變。在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中,一些農業從業者的觀念還需要轉變。一是對傳統種植技術方法的簡單堅持。在一些農村地區,還有一些農業從業者對傳統的種植技術,傳統的種子等有一種簡單地、盲目地堅持,不愿意接受新的技術、新的方法,對新技術有一種排斥心理。二是對規?;洜I的不放心。認為自己的土地流轉出去了就會導致自己的利益受損,對統一經營也有一些誤解。(二)少數地方行政命令干預過多。黨中央多次強調:“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要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提高企業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競爭力。發揮政府作用,不是簡單下達行政命令,要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用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用政策引導市場預期,用規劃明確投資方向,用法治規范市場行為。”[9]但是在實際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中,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和官員為了追求所謂的工作效率,工作方法簡單粗暴,行政干預過多,有的雖然事情最后辦好,也誤傷了農民群眾的感情,但更多情況則是事情也沒辦好,和農民群眾的關系也弄僵了。(三)一些地方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比較緩慢。之所以要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就是為了及時跟上市場需求的步伐,保持與市場需求同步對接,而不是與市場需求脫節。在過去,農業生產能力低下,糧食蔬菜肉類等農產品短缺的情況下,不存在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問題。因為種什么養什么都不愁銷路。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新機制不斷實施,新技術不斷涌現,農產品從供不應求到供大于求。隨之而來的則是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則勢在必行。但是在全省一些地方,仍有少數農戶,對農業產業結構轉型調整反應緩慢。表現在生產出的農產品普通產品多,初級產品多,滯銷的產品多,精品少,高檔品少,深加工的少,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從而造成了農戶自身的損失和社會的損失,形成了雙輸的局面。

三、未來湖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關注重點

(一)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培訓。當前湖北全省的農業從業者的生產經營水平還比較低。這也是由當前中國的國情決定的,因為在中國從事農業是一個被動選擇,絕大多數都不是主動選擇的結果,沒有入職門檻,也沒有職業要求。提高農業從業者的素質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關鍵是要加強培訓。重點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加強技術培訓。使農業從業者熟練掌握從事某項農業活動所必須的技能和技術,用科學技術來武裝農業從業者的頭腦。二是加強經營管理知識的培訓。農業也不僅是種植養殖就可以了,還需要經營。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其實就是一個農業生產者經營者與市場主動對接的過程。培訓要注重實效,不要走過場,擺花架子。爭取做到每家每戶至少有一個明白人,真正起到帶頭作用。(二)完善對農業的全方位服務。由于我國的特殊國情,農業分散經營的特點特別突出,湖北也不例外,特別是湖北省西部地區尤其明顯。一家一戶的經營,抗風險能力差,特別需要得到政府等組織的大力支持和幫助。這就需要政府牽頭,做好農業的全程服務工作。一是農業生產前的服務。從農產品市場的信息,到最前沿的農業技術,都要掌握,并第一時間傳達給廣大農業從業者。二是農業生產中的服務。從田間的播種,仔畜的繁育,到生長期的培管,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牲畜的疾病的防治,都要做到統一行動,群防群治,提高效率。三是農業生產后的服務。在農作物成熟收獲時節,要主動跑市場,為農產品找銷路?;蛘呤沁M行深加工,為農產品進行價值提升服務。(三)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就是要把千家萬戶的分散的農業經營者聯系在一起,這樣才有利于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根據湖北當前的情況,可以實施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多種有效的形式。大力培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促進農產品流通企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突出綠色品牌和農產品加工轉化,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大對鄉村集體經濟的資金支持力度,重點培育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產業化發展。通過公司、合作社等重點龍頭的帶動,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四)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業生態環境都是標準的公共產品。而公共產品也只有政府提供才最有效率[10]。當前在湖北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中,農業是最薄弱的環節,而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業生態環境又是薄弱環節中的薄弱環節。當前,全省上下要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契機,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以城市反哺農村為突破口,完善農田水利、道路、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為全省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岳富榮,孟海鷹,祝大偉,李家鼎.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N].人民日報,2020-07-26(01).

[2]張曉松.感慨北大荒的滄桑巨變“了不起”[EB/OL]

[3]李繼明.在鄉村振興中扛穩糧食安全重任[N].河南日報(農村版),2019-12-24(05).

[4]新華社記者.闖出新路子展現新作為——在湖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鼓舞信心激勵擔當新[N].成都日報,2020-09-20(01).

[5]湖北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湖北調查總隊.湖北省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

[6]田悅.湖北將建成3570萬畝高標準農田[EB/OL].

[7]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2020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全文[EB/OL].

[8]胡瓊瑤,郭會兵.湖北省鄉村休閑游綜合收入達434億元[EB/OL].

[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M].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10]黃思.引導與主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政府邏輯及其影響[J].重慶社會科學,2020(4).

作者:王軍 單位:湖北省社會科學院財貿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