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兔產業經濟體研究

時間:2022-06-03 04:17:00

導語:建立兔產業經濟體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立兔產業經濟體研究

1當前兔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存量小,難以把控市場?!袄壈l展”、“抱團取暖”是市場經濟環境下的組團發展模式,這種模式在各產業的發展中屢屢見效,而值得深思的一點是,組團發展的必要因素是“量”,唯量是從、唯量才有主動權和話語權;同時,兔存量也是效益的點金石。近年來,隴西縣兔產業雖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歸根結底存量小是主要軟肋,主要表現在從業人數少、養殖數量少,究其原因,一是典型樹立不明顯,沒有讓老百姓切實看到兔業帶來的實惠;二是多年來受思想禁錮,始終認為兔屬小畜種,認定難以形成氣候、難帶來效益。1.2技術薄,飼養成本過大。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是兔產業發展之根本,但就該縣兔產業從業人員調查結果來看,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從業主體以留守老人和婦女較多,青壯年較少,導致重視度提不起來,所花精力較少;二是從業主體普遍文化水平偏低,致使兔養殖前沿技術鮮有應用,無形中增加了養殖成本。同時,就兔病治療方面也較為薄弱,受歷史原因和養殖習慣的影響,該縣牛、羊等家畜養殖量大,經濟貢獻率高,故針對牛羊等畜群的獸醫社會化服務體系較為發達,而兔疫病診療、服務相對落后,產業支撐存在短板。1.3品種單,難于多點開花??v觀全縣兔產業,養殖品種單一也是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該縣目前主飼品種有普通家兔、長毛兔和獺兔3類,主要為肉用、毛用、皮用,雖然有很大的實用性,但較觀賞兔和寵物兔而言,經濟效益差之甚遠;同時,基層養殖戶尚呈“放任型”發展模式,業主自繁自育自用的現象普遍存在,很少引進先進品種,同群自繁品質下降,收不到良好的經濟效益,致使農戶從業多年卻見效甚微,多數清圈或歇業轉行。此外,在不少業主的心理上,將兔養殖作為一種副業,只求所得能添補日常柴米油鹽的開銷,期望越少所投入的精力就越少,也是兔業發展艱難的一大原因。1.4效益差,與大市場脫節。養殖兔、養好兔的最終目的就是向市場求效益,業主既要對市場有敬畏之心,又要敢于調整方針策略,順“市”而為。就該縣兔產業對接市場而言,筆者認為主要存在2個問題,一是缺乏兔及兔產品的“吞納”主體,換言之即沒有加工、銷售群,農戶只能依靠販運者將成果變現,收益大大縮水;二是養殖群體的自身“硬傷”致使其缺乏樹品牌、創市場的勇氣,這里說的硬傷是指存量小、零散割據沒有合力,因此一些農戶實際的自用量大于出售量。

2建立產業經濟強勢體構想

總結該縣兔產業發展的各種問題,分層級來說,既是業主思想上不重視、行動上不積極,政府層面則是缺乏有效的引導和支持,兔業全產業鏈沒有形成。本著對癥下藥的原則,筆者就如何建立兔產業經濟強勢體構想如下。2.1強基擴量,全方位扶植兔產業。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政府層面的支持,縣、鄉鎮、村社均要在權限范圍內扶持兔產業,縣級行政主管部門要爭取好項目、大項目,銜接區域內金融機構開發出適宜縣情、民情的信貸幫扶辦法;鄉鎮在養殖場選址、立項申報等方面給予傾斜照顧;村社著力協調解決飼草供給及區域聯合體建設等工作。同時,要將龍頭企業打造成為示范標桿,通過輻射影響,帶動周邊甚至全縣尚抱有觀望態度的農戶加入養兔行業,著力在兔存量上求突破。2.2科技輸入,提高科技應用能力??茖W飼養管理是現代兔業發展的唯一出路,針對該縣科技應用率低的問題,一是要在硬件設施上花大力、做文章,逐步淘汰老舊設施,引進適于產業化、規?;?、標準化的新型設備,為兔業發展注入活力;二是要加強技術培訓工作,縣級畜牧主管部門應根據農戶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量體裁衣,制定適合大眾的培訓方案和教材,同時也可將技術人員掛靠到兔養殖和兔品加工企業,切實將生產基地作為技術員檢驗成果和鞏固提升的主戰場,提高養殖場和企業的經濟效益,達到雙贏效果;三是要將自創和外引相結合,以縣情、民情為基礎,引進先進養殖技術和科研成果,提高本土兔業綜合競爭力。2.3多元發展,著力加強體系建設。種植、養殖、加工、銷售是現代兔業循環發展的標準模板,要構筑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就得面面俱到、一個都不能少,種植方面要在各鄉鎮分片建立飼草種植基地,品種以適口性好、產量高為標準,就近取草還可減少運輸成本、提高收益;養殖方面要引進新型兔種,將原先皮用、毛用、肉用兔逐步更新,大膽嘗試養殖觀賞兔、寵物兔,竭力實現養殖多元化;加工方面要以招商引資為基礎,創造好的投資環境吸引投資,亦可動員當地養殖大戶探索踐行,從事兔皮加工、兔肉制作、皮制品加工等行業,延長產業鏈條;銷售方面首先是要建立經濟聯合體,既能杜絕販運人員賺取差價,又能將散沙般的個體束成一把筷子,增強市場話語權,其次是要開辟多渠道銷售之路,將實體店和互聯網銷售相結合。2.4對接市場,提高從業業主收益。市場是養殖業價值體現的最終場所,兔產業要發展好既要對市場存有敬畏,又要自我調整勇于拼闖。隴西是有名的“李氏故里”“千年藥鄉”,且兩張名牌較為響亮,兔產品的加工、銷售也應乘此東風,推出藥膳兔肉等;要加強網銷平臺建設,為解決高昂的維護費用,可通過聯合體統一運行,根據需求調度兔產品;就產品的多樣化而言,要統籌發展腌制、熏制、烤制、藥膳等產品,根據全國群眾各地口味實行分銷;政府可以出臺“保護價格”,保護價格為盈虧紅線,凡市場行情低于此價格的由政府出臺保護措施,或是貼補差價,或是聯系銷路,保障基礎群存欄量。

3小結

兔的馴化過程歷經數千年,現已成為農村養殖業的重要組成,多以“小規模、大群體”的模式零散分布。就隴西縣而言,較適合發展兔養殖及兔產品加工,有“家養三只兔、不愁油鹽醋,家養五只兔、年年新衣做,家養五十只兔、人要上樓住”之說,在現實中也著實為農戶增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就如何將該產業做大、做強也是個長期過程,只有集眾策、聚合力,才能多點發力切實將該產業發展成為富民強縣的一大產業。

作者:柴守宏 單位:甘肅省隴西縣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