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論文
時間:2022-04-29 08:51:15
導語: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門檻回歸模型檢驗的實證結果
在門檻變量方面,就系數符號的變化方向來看,門檻變量系數實現了由負到正的轉變,這表明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對制造業升級并非總是正向促進作用,而是一個階段性的漸進過程。當生產性服務業集聚處于較低水平時,其對制造業升級起到抑制作用,但隨著集聚水平的不斷提高,超過某一臨界值時,其對制造業升級又變為促進作用。針對這一現象,本文認為因集聚而產生的資源爭奪效應和集聚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
生產性服務業是在制造業企業將生產服務外包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制造業企業將內部生產服務外部化的結果。隨著生產性服務業的不斷發展,其經濟規模不斷擴大,集聚成為其主要的發展形式。根據集聚的不同階段,本文將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劃分為萌芽期、成長期和成熟期三個階段,結合本文前文中根據生產性服務業區位商和門檻值的相對大小劃分的四個集聚區間,低集聚水平屬于萌芽期,中等集聚水平和較高集聚水平屬于成長期,高集聚水平屬于成熟期。在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的萌芽期和成長期,其集聚水平相對較低,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相對不足,還沒有形成一定的經濟規模,因此,此時制造業各企業傾向于將生產服務內部化,這樣生產性服務業的集聚發展就會與制造業各企業搶奪相關的人力資本、資產投資等資源,本文將這種現象稱為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的資源爭奪效應,這種效應會阻礙制造業升級。生產性服務業是在制造業企業將生產服務外包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制造業企業將內部生產服務外部化的結果。隨著生產性服務業的不斷發展,其經濟規模不斷擴大,集聚成為其主要的發展形式。根據集聚的不同階段,本文將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劃分為萌芽期、成長期和成熟期三個階段,結合本文前文中根據生產性服務業區位商和門檻值的相對大小劃分的四個集聚區間,低集聚水平屬于萌芽期,中等集聚水平和較高集聚水平屬于成長期,高集聚水平屬于成熟期。在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的萌芽期和成長期,其集聚水平相對較低,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相對不足,還沒有形成一定的經濟規模,因此,此時制造業各企業傾向于將生產服務內部化,這樣生產性服務業的集聚發展就會與制造業各企業搶奪相關的人力資本、資產投資等資源,本文將這種現象稱為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的資源爭奪效應,這種效應會阻礙制造業升級。
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的正向集聚效應則有利于促進制造業的升級,其促進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有利于專業化分工。生產性服務業在一定地理空間范圍內的集聚,能夠深化自身及制造業的專業化分工,提高制造業運行效率。制造業將某些相關的生產服務外包給專門的服務企業,有利于其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核心技術研發、科技創新等活動中,從而能夠促進制造業向生產價值鏈的中高端延伸。第二,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有利于降低制造業成本。集聚在一起的生產性服務業之間會進行相互競爭,這樣有利于多樣化、高質量、低價格生產服務的提供,因而,制造業將相關生產服務外包會節省大量成本,而且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會凸顯出一定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這也有利于制造業成本低的降低。第三,生產性服務業集聚能夠形成技術創新網絡,有利于科技創新成果向制造業擴散和滲透。生產性服務業在相對較近距離范圍內的集聚,有利于知識溢出效應的發揮,使得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合作,彼此之間形成有效的技術創新網絡。技術創新網絡的形成不僅能夠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的科技創新,還能夠促進科技創新成果向制造業轉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進制造業升級。
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對制造業升級起到促進作用還是抑制作用,關鍵是看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的總效應??傂獮橘Y源爭奪效應與集聚效應的合力,即總效應=資源爭奪效應+集聚效應。在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的萌芽期和成長期,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質等資源,這就使得其具有相對較強的資源爭奪效應,而此時生產性服務業的集聚規模尚未形成,其集聚效應未能充分發揮出來,最終使得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的資源爭奪效應的負向作用強于集聚效應的正向作用,因而總效應的方向是負向作用,所以在這兩個時期,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對制造業升級體現的是阻礙作用。但是隨著生產性服務業集聚規模的不斷擴大,進入到集聚的成熟期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相對穩定,其集聚效應不斷突現,而此時大部分制造業企業考慮到成本、專業化等因素,傾向于將其生產服務外包,因而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在此時期的資源爭奪效應相對減弱。正的集聚效應不斷增強,負的資源爭奪效應因與制造業的協同發展程度提高而不斷減弱,最終使得集聚效應強于資源爭奪效應,因而總效應的方向為正向作用。因此,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在這一時期的外在的體現即是能夠促進制造業的升級。門檻變量系數由負變為正就反映了上述總效應的變化過程。進一步觀察表3各門檻變量系數的數值還可以發現,當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由低集聚水平向中等集聚水平過渡時,門檻變量系數由-75.9499變為-82.7560,就數值的相對絕對值大小來看,負向作用變強;當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由中等集聚水平向較高集聚水平過渡時,控制變量系數由-82.7560變為-62.9118,負向作用減弱。這是由于,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由萌芽期向成長期過渡時,因發展所需要的資源數量迅速增加,使得其資源爭奪效應相對萌芽期明顯增強,而集聚效應雖有所增強但是其程度相對較小,因而總效應結果是負向作用增強。在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的成長期內,隨著其集聚規模的變大,集聚效應有所增強,但集聚效應仍弱于資源爭奪效應,而在這同一時期內,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的資源爭奪效應開始變小,因而總效應的結果是負向作用減弱。
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在不同階段的資源爭奪效應、集聚效應和總效應情況如圖4所示。圖中OA段表示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的萌芽期,在這個時期內,資源爭奪效應和集聚效應都在逐漸增強,但是資源爭奪效應增強的程度大于集聚效應,因而總效應體現為資源爭奪效應,表現為對制造業升級的抑制作用。隨著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程度的不斷加強,集聚進入成長期,即圖中的AB段。這一階段,資源爭奪效應先是迅速增強,到達頂點后因與制造業的協同性開始顯現而使得爭奪效應逐漸減弱,在這一過程中,集聚效應雖然也一直在不斷增強,但是增強的程度明顯小于資源爭奪效應。因此,這個階段中的總效應仍表現為抑制作用,而且其作用程度表現為先增強后減弱。在B點處,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的正向集聚效應與負向資源爭奪效應相互抵消,總效應為零。B點之后,生產性服務業集聚進入到成熟期,在這個時期內,資源爭奪效應仍在逐漸減弱,集聚效應開始充分顯現,其正向作用強度開始超過資源爭奪效應的負向作用,因此總效應由負向變為正向,表現為對制造業升級起到促進作用。在控制變量方面,就估計結果的符號而言,四個控制變量的符號與實際情況是相符的。具體來說,人力資本對制造業升級的影響系數為0.0250,估計結果顯著為正,這表明具有較高知識水平的勞動力對制造業升級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具有較高知識水平的勞動力自身素質相對較高,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相關知識,從事較高技術水平的工作,而且工作效率也相對較高,有利于發揮創造性作用,從而為制造業升級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持。資本對制造業升級的影響系數為0.0052,而且估計結果顯著。制造業的升級離不開先進機器設備等的支持,對制造業固定資產等的投資,可以為制造業升級提供強有力的物質保證,進而加快制造業升級進程??萍歼M步對制造業升級也顯示出了正向作用,但是估計結果不顯著,這說明科技進步在制造業升級中的作用仍有待于提高。制造業出口對制造業升級顯示出了顯著的負向作用,這主要是由于,改革開放以來,在國際分工中我國顯示出了明顯的廉價勞動力優勢,這使得我國制造業位于國際生產價值鏈的底端,主要以初級產品加工、裝配以及國際代工為主,產品的設計和研發能力薄弱,擁有的主要是最簡單的加工能力,因此,我國的制造業基本上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常年處于這種國際分工形勢下,雖然每年制造業的出貨值很大,能夠有效促進制造業的加工生產,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也較強,但出口的產品大多是低附加值產品,科技含量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國制造業的升級。總之,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角色使得對外出口對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在量(數量和種類)的增加方面有較強的促進作用,但對制造業質的提高方面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抑制作用。
二、結論
生產性服務業是是推動制造業升級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生產性服務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產業集聚逐漸成為其重要的發展形式,因此,正確認識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對制造業升級的影響就顯得日益重要。特別是對于我國目前的情況而言,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剛剛起步,有必要了解隨著其集聚程度的不斷加強,其對制造業升級作用的變化情況,從而為我國未來生產性服務業的集聚發展提供借鑒?;诖耍疚倪\用門檻回歸模型方法實證分析了我國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對制造業升級的影響,主要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生產性服務業集聚與制造業升級之間存在顯著的門檻效應,三個門檻值將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劃分為低集聚水平、中等集聚水平、較高集聚水平和高集聚水平四個區間。從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每個區間所包含的省份數量來看,我國大部分地區位于低集聚水平區間,整體的集聚水平偏低,但就每個區間所包含省份數量的變化情況而言,我國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水平有提高的趨勢。從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在全國的分布情況來看,屬于低集聚水平和中等集聚水平的省份基本上位于我國中部、西部內陸地區,屬于較高集聚水平和高集聚水平的省份基本上位于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和環渤海的部分地區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
第二,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對制造業升級的影響整體上表現為先抑制后促進,即在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水平較低時,其對制造業的升級有抑制作用,隨著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水平的不斷提高,達到一定水平后,其對制造業升級會由抑制作用轉變為促進作用,這主要是由于資源爭奪效應和集聚效應此消彼長的結果。目前,我國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水平整體偏低,對制造業升級的促進作用尚未明顯顯現,因此,在未來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中,要進一步提高集聚水平,特別是對于我國中、西部地區,從而更好的促進制造業升級。
作者:紀玉俊丁科華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 上一篇:樓宇經濟下生產性服務業論文
- 下一篇:鋼鐵工業循環經濟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