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策略
時間:2022-04-22 09:17:09
導語: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生產性服務業是一、二產業向第三產業延伸并加速融合的關鍵,是全球產業競爭的戰略制高點,也是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化邁進的重要一步。現階段,我國在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方面存在著市場需求不匹配、發展不協調、供給模式不“主動”,國際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對此,提出未來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政策建議。
關鍵詞: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策略
制造業生產活動依賴于生產性服務業所提供的中間投入品和其他服務,可以保證各個生產性環節的連續性,有助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促進技術進步,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高度發達的生產性服務業有助于我國制造業強國戰略的實施與推進,因此,分析生產性服務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是重中之重。
1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現狀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從增加值來看,2019年末,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為42802億元,較去年增長7.1%;而金融業的增加值為77077億元,增長7.2%;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增加值為32690億元,增長18.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的增加值為32933億元,增長8.7%。從就業情況看,2019年末,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就業人員為815.5萬人,較上年下降0.4%;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就業人員為455.3萬人,增長7.3%。金融業就業人數為826.1萬人,增長18.1%;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就業人數為660.3萬人,增長24.7%;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就業人數為434.3萬人,增長5.5%。從固定資產投資來看,2019年末,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為65733.5億元,較上年增長3.4%;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為7891.9億元,增長8.6%;金融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為1075.9億元,增長10.4%;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為17593.9億元,增長15.8%;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為7945.6億元,增長17.9%??偟膩碚f,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產值逐年增加,各細分行業共同發展,但是相對于發達國家和我國工業制造業的發展來說仍然較為緩慢,且存在問題。
2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存在的問題
經過近十年的大力發展,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的規模和比重取得了重大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系列難以避免的問題,具體表現為多元化的市場需求難以滿足、內部發展結構不協調、打造生產性服務業品牌意識薄弱,國際競爭力不強等問題。
2.1多元化制造業市場需求難以滿足
盡管生產性服務業總體規模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細分行業的貢獻率呈現明顯的結構性失衡。2005—2018年,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的比重由36.12%上升到49.90%,但各細分行業的貢獻率呈現出明顯的不平衡,例如金融業的貢獻率由19.11%增加到37.68%,而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的貢獻率分別由11.15%、19.11%下降到9.23%、17.68%。傳統的生產性服務業行業貢獻率較高,而以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為代表的先進生產性服務業行業的貢獻率較為低下,高端制造業發展受到阻礙。同時,隨著“走出去”與“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我國制造業企業和服務業企業面臨著國際市場的機遇,但是現階段我國生產性服務業還滯留在初期發展階段,難以實現國際化服務。
2.2生產性服務業內部結構發展不協調
從總量規模看,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從內部結構深入分析,存在發展不平衡,難以實現產業融合發展要求。從生產性服務業細分行業增加值來看,2018年金融業增加值占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為37.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增加值為21.3%,而以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和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為代表的知識密集型新興生產性服務業所占比重只有15%和10%。從生產性服務業各細分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額來看,2019年以傳統生產性服務業為代表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額超出了生產性服務業總投資的65%,而金融業,信息傳輸、計算機和軟件業和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雖然每年的固定資產投資額會增加,但占生產性服務業固定資產總投資額的比例卻不到20%,由此可以看出,我國近年來雖然對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逐漸重視,但是各個細分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差距較大,對傳統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視程度要大于知識密集型的新興先進生產性服務企業。生產性服務業內部各行業的不均衡發展,導致生產性服務業的供應鏈和產業鏈出現“斷層”,“缺失”等突出問題,使全面的解決方法、網絡化的協同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高度融合的各產業新模式的推進效果不明顯。
2.3被動供給模式突出,品牌意識薄弱
生產性服務業是為制造業提供中間投入品和服務的現代新興服務業,具有服務型的特征,然而,我國目前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在制造業發展中主要扮演者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等基礎作用。生產性服務的供給由制造業需求所決定,服務的主觀能動性不足,難以實現生產性服務業的專業化與高端化服務,進而對制造業價值鏈的攀升造成一定阻礙。此外,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方式呈現出粗放發展的態勢,專業化、高端化服務難以實現,知識密集型生產性服務業企業較少,企業的高品質服務、品牌建設意識較為薄弱。
2.4生產性服務業國際競爭力較弱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與“走出去”倡議的大力發展,我國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但對于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現狀來說,還難以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一系列著名服務業品牌。我國制造業處于勞動密集型發展階段,正在進行結構升級,然而保證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目前僅僅處于較低的供應鏈階段,這也導致了我國生產性服務貿易水平在國際市場上不具優勢,以知識密集型為代表的生產性服務業主要依賴進口,中國服務貿易RCA指數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異。資料來源:邢繼東.關于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幾點思考.
3政策建議
3.1加強政策支持,重點發展支撐先進制造業的生產性服務業
我國制造業強國建設的關鍵在于發展先進高端制造業,要通過完善財稅政策,拓寬投融資渠道,優化營商環境等措施重點發展支撐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支持知識密集型服務業走向專門化、高端化,提升服務品質,實現多元市場需求,助力“中國智造”。
3.2強化人才支撐,完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模式
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大力培養。要推動高校、各科研院所與重點企業共同聯合定向培養產學研融合型服務業人才,推廣校企合作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機制,大力支持人力資源服務企業與高校開展以市場為需求導向的“訂單式”培訓,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式。圍繞科技服務、現代金融、創意設計、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等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和先進管理模式的需要,進一步完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模式。
3.3打造生產性服務業著名品牌,提升國際競爭力生產性服務業的“被動”供給模式、低附加值、低品質化服務供給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我國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對有發展潛質的先進生產性服務業進行重點培育,提升品質服務,注重其核心優勢和品牌建設意識,促使其服務產品的高端化與專業化,將其打造為具有影響力的著名生產性服務業品牌,加強與發達國家在新興知識密集型服務業領域的交流、合作,借鑒及發展經驗,大力支持重點突出行業,促進我國先進服務業的發展,提升我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宣燁,楊青龍.生產性服務業助推制造強國建設[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11-04(03).
[2]李金華.中國生產性服務業的結構、布局與前景[J].東南學術,2020,(05):93-103+246.
[3]夏杰長,肖宇.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態勢、存在的問題及高質量發展政策思路[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4(04):21-34
作者:閆欣 單位:西安工程大學管理學院
- 上一篇:企業市場營銷戰略發展趨勢
- 下一篇:項目思維與學校管理研究
精品范文
10生產調度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