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兼并重組論文
時間:2022-01-10 08:17:00
導語:國有企業兼并重組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中D集團重組前的概況
中D作為建材行業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近年來取得長足發展,企業規模逐步擴大,已成為集制造、科研設計、貿易流通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集團。但由于其所屬的8個科研院所業務相對分散,沒有形成統一的發展規劃,未能形成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和科研設計合力,使中D在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產品研發能力明顯不足,在努力成為行業龍頭的道路上顯得后繼乏力。與中D比肩且又在我國建筑材料與無機非金屬材料行業最具綜合性科技研發實力的中國G院(以下簡稱中G),其業務范圍涵蓋了建材行業的全部專業領域和重要的國防材料領域。但在過去的一段時期內,由于沿襲計劃經濟體制的分工,中c專注于基礎性、前沿性技術和軍工產品研發,而工藝和裝備的研發則由其他專業院所去承擔。轉制參與完全市場競爭后,面對行業整合和全球化的新格局,也面臨著積極探索重回行業實用性技術研究和工藝裝備研發等領域的新的發展模式。隨著建材產業結構調整和市場競爭的加劇,中D作為以產品制造為主的產業平臺,急需強大的科研開發能力作為支撐;中G作為研發機構,也迫切需要更直接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因此,雙方內在的業務和發展的互補性,帶來了建立更深層次合作關系和更直接聯系紐帶的契機,使兩家企業的兼并重組水到渠成。
二、重組的基本路徑
(一)明確“創新”定位,打造科技先導型企業的戰略平臺
中D作為產業集團,技術創新是企業做強做大并能又好又快發展的基礎。中D重組首先瞄準“創新”,重組的目的就是從其發展規劃出發,打造科技先導型企業集團的戰略平臺。中D、中G重組之初,中D就超越集團視角,站在國家和行業發展的高度給中G定位,確立了中G“國家級建材和無機非金屬新材料專業重大攻關項目和國防軍工項目的研發平臺”等“六大平臺”戰略定位。以此為基礎,中D將“科技創新”置于集團三大戰略的突出地位,進一步確立了打造科技先導型企業集團和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集團的戰略構想。這既給以“產”為主的中D注入了發展壯大的活力,也給以“研”為主的中G更大的施展空間,為二者的順利兼并重組搭建了平臺。在兼并重組的過程中,中G立足本行業,面向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需求,充分發揮、不斷強化并廣泛延伸“六大平臺”的功能和作用,逐步發展成為以先進技術為核心的一流科研開發服務機構和以應用技術研究為基礎的綜合性創新基地,在繼續承擔國家和行業重大科研項目的同時,充分擔當起中D研發核心和技術中心的重要角色。而中D和中G的兼并重組,更使中D擁有了全國原240余家轉制院所中的12家,極大地豐富了集團的科技資源,科研開發領域進一步拓寬,有效地發揮了重組各方的長項和優勢,實現了“1+1>2”的重組目的。
(二)整合科技資源,占領行業技術創新的制高點
中D與中G重組整合后,為進一步增強競爭力,加快提升行業的技術創新水平,中D將尚缺乏統一協同發展規劃的科研院所及其分散、重復的業務進行整合,在強化基礎研究、做好技術儲備的同時,加強應用技術開發,以技術創新成果做支撐,有效促進產研結合,實現集團的持續發展。首先,中D以原中G為基礎,將中G和同時重組進入集團的輕機公司4家院所與中D原有8家科研設計院進行整合,組建成立了中國JY總院(以下簡稱JY總院)。重組整合后的JY總院形成了建材和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的應用基礎研究、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發、工程設計與總承包、裝備制造、檢驗認證、標準和信息咨詢服務等全方位的科技創新體系;擁有高中級科技人員3000多名,其中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高級職稱以上專家l200余名,成為名副其實的行業內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最具權威性的科研開發和工程服務機構。其次,JY總院將分散在各院所從事基礎研究、工藝技術開發和生產設備制造等業務活動的資源整合起來,并組織行業院所、大學和企業共同申報和承擔國家科研項目,開展行業攻關,形成申報和承擔國家重大項目的集成優勢,創建起集材料性能基礎研究、工藝技術開發和裝備制造為一體的研發機制,推動行業科技全面進步。再次,強化JY總院所屬各院所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形成產研合力。
(三)整合檢驗認證資源,進一步提升行業影響力
由于JY總院在行業的技術和創新優勢,科技部、國家質檢總局等相關政府部門依托JY總院分別建立了國家建筑材料測試中心、國家水泥質檢中心、國家石英玻璃質檢中心等14家國家和行業級質量監督檢驗認證機構。為充分發揮這些優勢資源在國家和行業中的作用,并推進中國建材檢驗認證走向世界,在中D的幫助下,JY總院將分散的檢測認證資源整合起來,組建成立了國內第一家集檢驗認證為一體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第三方檢驗認證機構——中國建筑材料檢驗認證中心(下稱檢驗認證中心)。檢驗認證中心成立后,用制度確保第三方的公正地位,積極創新服務模式,拓展業務領域,不僅很好地完成了國家授權的檢驗認證工作,而且主動走向市場,為國家重大工程服務。
(四)實現和諧重組,打造和諧企業
中D在兼并重組過程中,本著和諧、寬容、融合、協同的原則,充分尊重并切實考慮中G的文化傳統和權利、利益、感情,在兼并重組過程中,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實現兼并重組的和諧、順利。一是保持了中G領導班子的穩定;二是實現了中G重組后與國家有關部委業務渠道的有效、暢通;三是給予中G在科技資源、市場化渠道、資產重組、融資以及資金方面的切實支持,使中G在平穩過渡的同時,在提高科研實力、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等方面實現跨越式發展。中D在推進產研資源重組、實施產研結合的同時,以融合為主線,進一步豐富“為人寬厚、處事寬容、環境寬松”的以尊重人、理解人和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的“三寬”文化,使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親和力進一步提高,全面推動了“科技創新”戰略的實施,在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集團道路上不斷取得新進步。
三、風險的有效控制
一是注重溝通交流,使重組雙方形成發展的共識。在兼并重組方案的醞釀和實施過程中,中D始終注意重組單位之間和單位內部多層次的溝通與交流,并嚴格按照事先雙方約定的程序辦事。同時,在主要領導之間、班子成員之間以及相關業務部門之間進行多種形式的溝通和協商,以利大家充分了解和掌握有關情況。二是積極組織協調,主動解決重組過程中的實際困難。中G原來作為一級單位,直接對口國家有關部委,實施重組后這些部委將只對口中D,這無形之中增加了工作協調層次。為提高效率,中D主動向外交部、科技部、財政部等溝通匯報重組、發展思路和進展情況,取得理解和支持,并采取適當做法,繼續保留了中G的獨立外事權,保證JY總院項目申報不受影響,確保了重組方原有政策支持得以承繼,為重組順利進行和業務的持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三是深入進行調研,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在重組方案制訂及實施過程中,中D十分注意進行深入細致的調研分析,掌握重組單位的傳統和特點,充分掌握資源狀況。四是制定預案,及時解決兼并重組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中D成功兼并重組中G后,迅速制定相關預案,穩妥解決整合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如相繼妥善解決了所屬院所在為國家和行業服務的同時,如何進一步充分發揮集團創新主體作用的問題;院所在發展中出現的業務重復、內部競爭、市場“撞車”問題;促進并統籌科研成果的市場化、產業化問題;院所研發方向與集團戰略發展需求的協同一致性問題。
四、重組的基本保證
(一)形成優勢互補,使重組雙方都成為受益者
中D與中G等科研院所的重組,由于客觀上存在著業務的互補性,在實際操作中又充分注意了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使相關各方都成為重組的受益者:中D在原有產業基礎上大大增強了科研開發和裝備成套能力;而以中G為首的各院所獲得了深化基礎研究、強化科技產業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的強有力支撐。優勢的互補成就了兩家企業。
(二)把對企業的資產重組與對業務結構的整合調整緊密結合起來
對企業資產進行重組只是手段,而目的在于取得對相關資源優化配置的主導權,從而實現業務結構的優化調整?;谶@一認識,中D在整合中G的基礎上組建了JY總院,將集團院所統歸JY總院管理。通過業務結構的整合,迅速實現了企業資產重組的根本目的。
(三)達到企業文化和發展理念的高度認同和共識
在推進企業、產業重組整合的實踐中,一條基本的原則是:在對諸如資產、物質資源等有形要素進行整合的同時,還應充分注重做好企業文化、發展戰略等無形要素的整合。每一個涉及重組的企業,都有一定的文化積淀,把重組各方的文化精髓吸收融匯到統一的企業文化中來,讓每一個重組單位,每一位員工都有歸屬感,都有發展和創造的平臺,這樣的重組整合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
摘要:中D集團在完全的市場競爭中,深刻體會出了企業兼并重組的現實意義和對企業生命延續的歷史意義。通過采取明確創新定位,奠定科技先導型企業集團的戰略基礎;整合科技資源,占領行業技術創新制高點;搭建產研結合有效平臺,努力促進資源重組和產業進步;整合檢驗認證資源,進一步提升行業影響力;實現和諧重組,打造和諧企業等有效措施,比較順利地實現了與同類產研企業的兼并重組。其基本做法和成功重組后的經濟效益,使之成為央企戰略整合過程中的典型與樣板。
關鍵詞:國有企業;兼并重組;戰略整合
- 上一篇:循環經濟發展方略論文
- 下一篇: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