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當方式參與世博求機遇論文

時間:2022-05-12 04:13:00

導語:恰當方式參與世博求機遇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恰當方式參與世博求機遇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世博會與城市經濟的互動發展;抓住世博機遇,促進城市經濟的繁榮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世博會與城市經濟互為依存,互相促進、城市經濟發展催生世博會、世界各國競相舉辦世界博覽會,世博會逐漸走向全球化、世博會助推城市經濟、世博會從單純的產品展示轉向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世博會促進了世界都市圈的形成、世博會的舉辦擴大了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影響力、上海世博會將產生30億美元的直接投資、以合作、共贏的理念,提高城市的對外開放度、以服務、引導的定位,促進城市服務業的發展、以差異化發展戰略,提升城市發展的科技水平等,具體請詳見。

一、世博會與城市經濟的互動發展

世博會自1851年在倫敦第一次舉辦以來,已在28個國家近百個城市舉辦過130多次?;仡櫴啦?50余年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世博會與城市經濟互為依存,互相促進,二者密不可分。

(一)城市經濟發展催生世博會

早在中世紀,歐洲地區就已開始出現大型商品交易會。據史料記載,1165年德國萊比錫曾舉辦過由集市發展而來的交易會。18世紀的工業革命直接催生了工業產品的展銷,歐洲城市紛紛舉辦工業產品展銷會。1851年,英國搶得先機,舉辦了第一個現代意義的世界博覽會—“倫敦萬國工業博覽會”。從此,世界各國競相舉辦世界博覽會,世博會逐漸走向全球化??v觀展覽會的發展歷程,從小型集市到大型交易會,從展銷會到展覽會,從國家展到國際展,再到世博會的全球化,城市經濟催生世博會的脈絡清晰可見。

(二)世博會助推城市經濟

進入20世紀,世博會從單純的產品展示轉向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世博會直接推動了舉辦城市的會展經濟,促進了舉辦城市及其區域的經濟發展,成為區域經濟的助推器。

1958年布魯塞爾世博會,以“科學、文明和人性”為主題,深刻反思了戰爭對人類的破壞和影響,促進了歐洲城市經濟的復蘇與發展。1970年大阪世博會,以“進步與人類和諧”為主題,通過會展推動了以大阪為中心的關西城市群的形成及太平洋沿岸區域經濟的一體化。1992年塞維利亞世博會以“發現的時代”為主題,與巴塞羅那奧運會同時舉辦,使西班牙南部原來相對落后地區得到了快速發展。1998年里斯本世博會,以“海洋—未來的財富”為主題,有力地推動了里斯本地區的發展,當年拉動葡萄牙旅游業10%的增長。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以“人類—自然—科技—新生的世界”為主題,帶動了下薩克森州經濟的復興,鞏固了漢諾威國際經濟貿易與會議中心的地位。

(三)世博會促進了世界都市圈的形成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了5大都市圈,即以巴黎為中心的歐洲西北部都市圈;以倫敦為中心的英國大倫敦區都市圈;以紐約為中心的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都市圈;以芝加哥、蒙特利爾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都市圈;以大阪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都市圈。上述五大都市圈在本國經濟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本國乃至世界的經濟中心和科技中心。上述都市圈的形成都與世博會有密切的關系,在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五大都市圈的中心城市都曾舉辦過世博會。這些都市圈的主要城市曾先后舉辦過18次世博會。世博會的舉辦擴大了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影響力,促進了都市圈內城市間的相互聯系,增強了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吸引力。

二、抓住世博機遇,促進城市經濟的繁榮

據預測,上海世博會將產生30億美元的直接投資,引發的延伸投資達150億至300億美元。上海世博會籌備期間,世博經濟每年對上海GDP增長的拉動約為2%,對上海周邊“長三角”地區投資的拉動約為30%。2010年,上海世博會對上海GDP增長的拉動約為5%,對上海周邊“長三角”地區投資的拉動將超過50%。世博會門票、餐飲、旅游紀念品等的直接銷售收入將接近110億元人民幣。交通、住宿等間接旅游收入將達800億元人民幣。其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上海世博會舉辦時,將有24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全國各省區市和港澳臺地區參展,將有7000多萬觀眾參展。上海世博會不僅會促進上海市經濟的發展,帶動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將促進全國各地城市經濟的發展,關鍵在于以恰當方式參與世博會,充分展示自己城市的同時主動向其它城市學習,在參與中求機遇。

(一)以合作、共贏的理念,提高城市的對外開放度

上海世博會將有192個國家和48個國際組織參加,同時又有全球50多個最具典范的城市參加“最佳城市實踐區”,許多城市方面的專家和學者也將參加各種世博論壇。有條件的城市,應抓住世博會舉辦的契機,積極開展與國外城市的交流和合作,學習先進的城市發展理念,借鑒先進的城市規劃和管理經驗,促進城市間的產業升級,擴大城市居民的國際化視野,從整體上提升城市的對外開放度。國內城市像大連借助國際服裝節、達沃斯論壇等走在了前面,海南省的博鰲借助博螯論壇,也一夜成名,這些城市的成功經驗都值得借鑒。

(二)以服務、引導的定位,促進城市服務業的發展

世博會對經濟的影響具有不同的特點,具體體現在不同籌辦階段的產業發展上。在籌辦階段,經濟影響主要表現在大規模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具體受益行業有:基礎設施、機器設備、建筑、房地產;在舉辦階段,主要表現為迅速增長的旅游、會展和消費對經濟的拉動,具體受益行業有:旅游、零售、食品、物流;在會后階段,則主要表現在投資與消費需求的回落和場館設施的后續利用對經濟的影響。

舉辦世博會對其舉辦城市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是一個大好時機。世博帶來的產業結構調整首先是第三產業的比重上升。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期間,漢諾威市第三產業比上年增長了3.2%,速度明顯快于全國的三產同期增長率,超出達2.9個百分點。1984年新奧爾良世博會也極大地促進了其所在的路易斯安那州第三產業的發展,特別是旅游、零售、房地產和其他服務業在整個州GDP中份額的提高。這些行業總的份額在1980年為25%,到舉辦世博會時的1984年上升到29%,提高了近4個百分點。

(三)以差異化發展戰略,提升城市發展的科技水平

世博會被譽為“經濟、科技和文化的奧林匹克”,是“實力、創新、創意”的角力場,是各國展示各自科技、經濟、文化等方面實力的舞臺。世博會不僅是對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展示,而且是對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應用和推廣。世博會的歷史表明,許多城市正是通過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使其聞名于世。如日本的筑波科學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硅谷、英國劍橋科學園等等都是通過建設以教育、科研、高技術生產為中心的智力密集區而聞名。但這些科學城又各有特色,借助差異化戰略使其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城市。

上海世博會從籌備一開始,即確立了“科技世博、生態世博”的理念,并貫徹在規劃、建設、運營、展示的每個階段、每個環節。太陽能技術、新型環保交通工具、節能設備、節能生態建筑、固體廢棄物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技術等相關方面的世界前沿的科技成果將得到充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