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十二五工業產業結構的調整
時間:2022-04-02 11:37:00
導語:小議十二五工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工業結構,服務業發展,新興產業,重化工業
論文摘要:從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看,在工業化進行到一定階段,隨著分工程度的加深,以及工業生產所需要的條件越來越復雜,二、三產業之間的界限將被打破,第二產業特別是制造業與金融服務業、技術研發業、教育培訓業、咨詢業、物流業之間將形成相互促進、融合發展的局面。
中國工業已經進入必須依靠結構轉型升級推動發展的階段。盡管“十一五”時期中國工業結構的調整取得了明顯進展,但制約和影響工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問題仍然突出。
工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將緩慢上升或基本穩定,工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程度將有所提高
受國際金融危機和我國經濟周期性調整的影響,“十一五”以來,我國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結構地位有所下降?!笆晃濉鼻八哪?,工業占GDP的比重除2006年有所提高之外,其余年份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2009年,工業占GDP的比重為39.7%,比“十五”末的2005年下降了2.1個百分點,而同期第三產業的比重提高了2.9個百分點,表明這一時期工業增速低于服務業增速。盡管如此,我國目前仍處于錢納里發展階段劃分標準的工業化中期階段,從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的發展經驗看,處于這個階段的經濟體通常把工業增長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服務業的增速持續高于工業增速的可能性不大,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工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不會改變。通過國際比較也可以發現,我國人均制造業增加值尚未達到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工業還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影響的逐漸消退,工業將回歸快速增長的軌道。
從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看,在工業化進行到一定階段,隨著分工程度的加深,以及工業生產所需要的條件越來越復雜,二、三產業之間的界限將被打破,第二產業特別是制造業與金融服務業、技術研發業、教育培訓業、咨詢業、物流業之間將形成相互促進、融合發展的局面。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推進以及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我國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時機已經成熟,工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程度的提高將成為“十二五”時期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大特點。
重化工業化進程仍將持續,但重工業比重提高的速度有所放緩
“十一五”以來的數據顯示,我國重工業產值占整個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保持在70%以上,工業結構重型化的趨勢十分明顯?!笆濉逼陂g,在投資、消費和出口三大需求的共同推動下,可以預期我國工業結構的重化工業化進程仍將持續。首先,投資對重工業發展的拉動作用將持續存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高速鐵路網建設、南水北調、西氣東輸、中西部地區大規模改善基礎設施等新建和續建的重大投資項目必將大力促進鋼鐵、建材、化工、設備制造等重化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當前我國的城市化正處于加速發展的階段,“十二五”期間,城市化進程的穩步推進也將導致對住房、道路、通信、水電煤氣等公用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的加大,從而為重化工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空間。其次,消費結構轉型也是推動我國工業結構重型化的一股力量。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國居民消費結構正逐步由溫飽型向發展型、享受型升級,以食品、服裝、日用品為代表的輕工產品在居民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將持續下降,而以汽車、通訊電子設備為代表的重工業產品的比重將不斷提高。
我國開始于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的新一輪重化工業化已經持續了10多年,在這期間,重化工業的發展并沒有完全承擔起環境破壞、資源的影子價格以及勞動力補償的真實成本,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在促進重化工業行業快速增長的同時,也造成了對環境的破壞和資源的浪費。隨著國家對環保要求的提高、資源價格的改革和勞動保護的加強,重化工業增長速度與增長質量之間的矛盾在“十一五”期間逐漸激化,重化工業化增長方式亟待改變?!笆濉逼陂g,重工業的發展將很難通過單純追加投資實現規模的擴張,一方面,部分行業已經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國家將限制對這些行業的投資行為;另一方面,資源環境約束的增強也不允許大規模向重化工業行業追加投資。未來一段時期,重化工業的發展將更多依靠高新技術對傳統生產工藝的改造,以及勞動者技能水平的提高和產品質量的改善,其發展重點也將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高。因此,“十二五”期間,重工業比重的提升速度會有所放緩,重化工業化將進入深化發展的階段。
新興產業的發展將提速,但高端制造所占的比重有限
隨著新興產業戰略地位的提高和未來發展環境的改善,可以預期,“十二五”期間,新興產業的發展將進一步提速,其占工業的比重也將明顯上升。首先,經過“十一五”時期的發展積累,我國新興產業的市場規模和技術水平都得到顯著提高,從而為“十二五”時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其次,2010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各地區也不同程度地將這些產業作為當地重點發展的戰略產業,在中央和地方的產業促進政策的推動下,“十二五”期間,科研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向新興產業部門轉移的速度必將加快。再次,國內外發展環境和條件的變化將促使新興產業進一步加快發展。全球信息技術革命還在深化發展,我國也在大力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推動信息技術參與工業生產技術和組織方式的變革。
但是也應該看到,我國在新興產業發展的技術水平、生產工藝和管理方式上與發達國家還存在很大差距??傮w上看,我國新興產業在國際分工體系和全球價值鏈中,大多從事的是高技術產品中的低技術制造環節,產品附加值不高,勞動報酬率低?!笆濉逼陂g,我國新興產業向產業鏈高端環節的邁進還存在內、外兩方面的障礙:從自身實力看,我國長期實行的“市場換技術”戰略導致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對外來技術存在較大依賴,企業缺少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些企業長期被鎖定在低水平的加工環節,新興產業的發展缺乏自主技術的支持;從外部環境看,我國新興產業的發展還將面臨跨國公司全球戰略的壓制。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大型跨國公司不僅通過海外直接投資、離岸外包、戰略聯盟等方式在全球范圍擴展業務,不斷加大對全球市場的控制力度,同時還借助在技術和創新成果上的積累,牢牢控制產業價值鏈的高附加值環節,并采取技術轉移、專利控制等手段對我國新興產業向高端發展形成阻礙。鑒于這些原因,“十二五”期間,我國新興產業向高端制造邁進還存在許多障礙,中低端制造所占比重過大的問題還將持續。
產業組織結構將有所優化,但大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的難度加大
“十二五”期間,我國產業組織結構將有所優化。首先,一批超大型企業集團將進入世界著名跨國公司行列。2010年,中國大陸地區已經有44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行列,有3家企業擠入全球前10位,而在2000年,世界500強名錄中還只有8家中國企業的名字,我國超大型企業的發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十二五”期間將有更多的領軍型企業出現,引領中國工業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其次,部分行業產業集中度過低的問題將得到改善?!笆濉逼陂g,國家將進一步深入實施節能減排戰略,治理產能過剩、淘汰落后產能的步伐也將加快,一大批不具備規模經濟性、生產工藝落后、環境污染嚴重、資源能源浪費大的企業將被關停,機械、冶金、有色、煉鋼、水泥等行業“小、亂、散、差”的產業組織特點將會有所改變,行業集中度將提高,行業整體效益將有所改善。
從“十一五”以來的情況看,大型企業利潤增長的速度低于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從我國大型企業的特點看,國有大型企業集中于具有較強的行業壟斷性或地域壟斷性的行業,比如電信、石化、港口等,且形成過程大多伴隨政策性的資產劃撥、重組,市場機制在企業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有限,企業對市場的適應能力也較弱。“十二五”期間,一方面,通過產業政策進一步擴大這類國有企業規模的效果將減弱;另一方面,并不是通過市場競爭形成的大型國有企業,特別是壟斷企業要真正通過競爭擴大市場、提高利潤還需要轉變經營觀念,提高對市場的適應能力。
- 上一篇:化工學院教學工作總結
- 下一篇:十二五發展循環經濟的分析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