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牧場區域生態建設詮釋
時間:2022-05-17 10:42:00
導語:南山牧場區域生態建設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南山牧場全稱是湖南省南山種畜牧草良種繁殖場,位于湘桂邊境的越城嶺山脈與雪峰山脈的交會地帶,地處城步苗族自治縣的西南部。南山牧場的奶業已成為城步苗族自治縣的支柱產業,其發展模式是南方山區草山開發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功之路。進一步優化南山牧場區域生態建設,是南山牧場奶業產業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
一、南山牧場區域生態建設的必要性
1.區域生態精神建設的客觀要求。根據我們對南山區域生態意識的測評,居民生態素質整體發展水平不高,而體現區域靈魂的“南山精神”,貫穿著艱苦奮斗的主線,缺乏生態精神,不能適應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
從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出發,提高區域居民的生態素質,重塑“南山精神”是區域生態精神建設與創新的歷史使命。
2.區域生態產業創新的客觀要求。城步苗族自治縣是國家級貧困縣,2004年全縣人均純收入只有1347元,遠遠低于全國和湖南省平均水平。要盡快實現脫貧致富愿望,必須又好又快地發展區域經濟。目前城步苗族自治縣的經濟發展還處于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過渡階段,南山牧場區域奶業生態經濟來勢很好,奶業產業化體系的建立成為縣域經濟的支柱,而且奶制品加工能力有余,奶牛產奶量供應不足,進一步擴大種草和養奶牛的規模前景看好。據生態足跡評價,南山牧場區域草地的生態盈余量最大,發展牧業具有廣闊空間。要進一步發展奶業經濟,擴大奶業產業化規模,提高奶業產業化的區域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必須改革奶業生態產業體制,創新運行機制,加快區域生態產業建設與創新。
3.區域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據分析,城步苗族自治縣區域人口壓力超出了土地承載力。2004年城步苗族自治縣土地資源價值量為6.55億元,按照土地承載力理論計算,全縣土地資源只能承載農業人口68715人,而實際承載農業人口19.44萬人,超載2.8倍。還有南山牧場草原生態承載力與生態旅游承載力問題,及生態旅游與牧業的協調發展問題等,都需要通過生態建設和創新才能得到解決。
4.外力拉動區域發展的大好時機。國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城步是國家重點扶助的貧困縣,享受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又是國家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地區。南山牧場的建設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省市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國際友人的真誠合作,特別是澳大利亞奶牧先進生態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對南山牧場區域生態產業發展影響深遠。國際貿易、市場競爭,綠色認證、綠色銷售和服務,對南山牧場區域生態建設創造了新的機遇。
二、南山牧場區域生態建設的基本思路
1.指導思想。南山牧場區域生態建設與創新的指導思想是:堅持用科學發展觀和區域生態文化創新理論為指導,以南山牧場區域精神生態文化創新為先導,以生態產業體系創新為龍頭,以生態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制度生態文化創新為保障,不斷推進區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
2.總體目標。南山牧場區域生態建設與創新的總體目標是:塑造以“綠色-生命-和諧”為核心的南山精神;培育具有“理性生態人”的良好生態素質的新型南山人;構建以奶業產業化為龍頭的新型生態產業體系,即企業小循環、區域中循環、社會大循環的生態經濟系統;構建景觀典雅,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安全、生態服務體系完善的新型社區;構建人與人、人與自然、人的自身和諧發展的區域生態文明示范區。
3.重點領域。南山牧場區域生態建設是全方位的,重點是:重塑“南山精神”、推進奶業產業化、發展生態旅游、修復和重建自然生態。
三、南山牧場區域生態建設的主要任務
1.重塑以“綠色、生命、和諧”為核心的“南山精神”。南山的魅力來源于它“平均海拔1760米,綠色,無污染”的品牌形象。傳統的南山精神貫穿艱苦奮斗主線,這是以征服自然為核心理念的文化。如果片面強化這一精神,不利于生態建設與創新,與構建和諧社會和環境文明不相適應。因此,我們認為,要重塑以“綠色、生命、和諧”為核心的現代“南山精神”。這里“綠色”是南山牧場區域自然生態的獨有特征,也是南山牧場生態產業和產品的真實寫照;是南山人保護環境,愛護自然的生態意識的象征和發展生態產業、建設生態文明的追求。“生命”是南山牧場自然生態的內在活力和人地生態系統的內在價值所在。“生命”還是一種最美好的祝福,“壽比南山”將南山產品與健康長壽的人生追求巧妙地結合起來,這是“南山精神”的出神入化之處?!昂椭C”是一種理念、一種狀態,一種結構,一個古老而又充滿時代精神的永恒的追求?!昂椭C”的本質是遵循自然規律、社會規律和經濟規律,意味著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和諧、人自身的和諧。
2.創新區域生態奶業產業化體系。生態奶業產業化創新,包括優質牧草生產--奶牛養殖--奶品加工一體化的生態奶業產業體系的各個環節及其整體的全方位改良和創造性建設。
一是草山建設。牧草建設首先是南山牧場優良牧草示范基地建設。根據南山牧場的自然生態條件,將草山的開發建設分層次區別對待,建成以黑麥草、三葉草、絨毛草為主要品種的優質牧草示范基地,重點建設好以紫陽牧區和大坪為中心的高產示范牧場。在建設牧草示范基地的同時,全面拓展草山改良和周邊地區退耕還草建設工程,建成如圖1所示的,以南山牧場為中心,輻射周邊的長安營鄉、五團鎮、丹口鎮的牧草種植圈和以省道S219沿線的西巖鎮、茅坪鎮、汀坪鄉牧草種植帶。
二是奶牛養殖工程建設。奶牛養殖要建設如圖1所示的以南山牧場為中心,輻射宜養殖奶牛的鄉鎮的四大養殖基地,即南山牧場及其周邊鄉村養殖基地,儒林鎮及其周邊鄉村奶牛養殖基地,茅坪鎮及其周邊鄉村養殖基地,西巖鎮及其周邊鄉村養殖基地。同時,要加強奶犢牛繁殖基地建設。要建設好奶犢牛標準欄舍、運動場、隔離室、人工草場、飼料加工廠、青貯窖、沼氣池及人工冷配、醫療站等配套設施,以便迅速擴大奶犢牛繁殖規模。還要建設好奶牛養殖配套服務工程,包括建設奶牛養殖技術推廣服務站和奶牛病疫防治服務中心。
三是乳品加工企業生態文化建設。湖南亞華南山乳業公司是南山牧場區域奶業加工的唯一企業,也是湖南最大的乳品加工企業,是我國南方最大的乳制品生產基地,擁有國內先進水平的乳品科技園暨萬噸奶粉生產線,年生產加工能力達2萬噸。亞華南山乳品公司要用足南山品牌,大力培育綠色企業文化。
四是奶業產業化循環經濟體系建設。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規?;膛pB殖基地,建設大型沼氣池和有機肥料工廠,對于奶牛專業養殖戶則建立牛--沼--草(稻、菜、果、林)生態模式,建立家庭式循環經濟模式;在整個南山牧場區域構建如圖2所示的奶業產業化循環經濟系統。
3、積極發展生態旅游。南山牧場是省級風景名勝區,被譽為“南方的青海高原”和“中國的新西蘭”,是“中國南方的一塊凈土”。自1993年創建南山旅游服務公司以來,南山牧場形成了游、購、娛為一體的較為成熟的二日生態旅游景區。2004年南山旅游區共接待旅客23萬人次,直接旅游收入7500萬元,“南山大草原”景點被評為“湖南百景”之一。生態旅游是南山牧場區域生態建設的生長點。要重點建設好南山草原生態休閑觀光旅游景區,十萬古田原始風貌探險旅游景區,侗族、兩江峽谷苗族風情生態旅游景區,沙角洞銀杉森林公園科考旅游景區。
南山牧場區域生態旅游的空間戰略是積極融入大桂林旅游經濟圈[2]。地方政府要積極營造旅游業發展的社會公共環境,提供基礎設施服務和確保公平公正的競爭機會。要建設好三條旅游道路,一是國道207線邵陽縣連省道1864線至?~山連廣西的資源縣;二是上瑞高速公路洞口縣出口經云山至南山連廣西的龍勝縣;三是?~山至南山。要充分發揮民營企業新力軍作用,把發展旅游與地方脫貧致富緊密結合起來,激發地方居民的參與和支持,還要注意協調好生態文化旅游與奶業產業化的關系。
4、保護、修復和重建自然生態。按照循環經濟理論,自然生態系統是社會財富的基礎,是第二財富。不斷修復被破壞的生態系統,既是創造財富,又是生產目的[3]。生態建設中生態經濟建設是中心,保護、修復和重建自然生態是生態經濟發展的基礎。
一是生態景觀修復和建設。南山所處的城步苗族自治縣森林覆蓋率達78??,建設種群源有豐富的林地資源,有大型的自然斑塊,采用撫育和造林相結合的方法加以改造,可獲得大量的自然斑塊--種群源。同時,要建設山頭與山頭之間的綠色通道,省道(S219線、S319線)兩側與河道(巫水、資水、渠水、潯水)兩岸的樹籬,還要建設好各類通道兩側的樹籬,使其成為生物物種在區域內的移動通道,并交織成生物物種移動的網絡。
二是自然保護區建設。根據城步苗族自治縣生態示范區建設要求,要建設好沙角洞銀杉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銀竹老山自然保護區,金紫山“林麝”保護區,十萬古田自然保護區,金童山(二寶頂)自然保護區,長安人工古杉群大鯢自然保護區,飲用水資源保護區。
三是水源林和生態公益林建設。城步處于長江--洞庭湖水系上游,是湖南省水源林與生態公益林建設重點地區。要完善和落實生態建設規劃,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積極啟動生態工程措施。按照規劃,積極建設好國家級、省級和縣級生態公益林。
總之,南山牧場區域生態建設是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建設重點是在汲取傳統生態文化營養的基礎上,重塑以“綠色、生命、和諧”為核心的“南山精神”生態文化;通過科學種草、基地化和規模化養牛、奶制品清潔生產等產業化循環經濟體系建設,創新以奶業產業化為龍頭的區域企業生態文化;通過自然生態的保護、修復與重建,創造第二財富,增強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支持能力.
- 上一篇:林業局優秀黨員事跡講演材料
- 下一篇:我身邊的團員演說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