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初探

時間:2022-07-26 02:33:49

導語: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初探

一、環境污染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一)經濟發展對環境的影響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也是發展經濟的前提條件,由于人們對經濟的過度追求,使得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加劇。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改造自然環境的能力也在增長,這為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質條件。但由于人類長期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和索取,使得自然環境的承受力下降,資源也面臨枯竭,由于環境破壞引起的災害是自然給人類亮起的紅燈。我國雖然地大物博[1],但是也有很多資源是不可再生的,有很多資源遭到破壞后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一旦資源被開采盡,環境污染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那么經濟勢必會走下坡路。因此,我們應該及時認識到環境問題的緊迫性,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的關系,尋找兩者共同持續發展的良策。

(二)環境庫茲涅茨曲線

1955年,庫茲涅茨在對人均收入的差異研究中發現,人均收入的增加隨著經濟的增長變化而變化,如果以收入差異為縱坐標,人均收入為橫坐標,這兩者的關系就呈現出一個U型。1992年,美國環境學家通過研究環境污染和人均收入之間的關系發現,環境的污染水平與經濟的發展和實力的累積有著密切的關系,經濟的發展和環境污染呈現出倒U型。從表面上來看,經濟的發展對資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對資源的大量開采使得環境惡化,同時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產生很多廢氣、廢物,都對環境造成惡劣影響;另一方面,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在科學技術得到進步后,人們又可以利用先進的科技對環境污染問題進行一定的改善。環境污染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圖中曲線被稱為庫茲涅茨曲線[2](如圖)。庫茲涅茨曲線無疑對人類研究環境污染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具有重大意義。但是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經濟發展和環境污染的關系也不同,因此在解決環境污染與經濟發展問題時,應該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二、解決環境污染與經濟可持續發展關系問題的對策

(一)加快產業結構升級

國家的資源是有限的,而經濟發展的前景則是無限的,要想解決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就要尋找經濟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工業化發展道路,并且要與我國各地區的發展現狀相結合。我國東部地區經濟普遍較發達,經濟結構優化的前景比較好,因此應該利用東部地區的優勢,促進科技創新,淘汰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創辦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資源利用率高的新企業,發展新工藝和新設備,對工業比重高的產業進行控制,加大高新技術產業的比重,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國家應該鼓勵東部地區進行產業優化升級,制定嚴格的環境準則,限制高污染企業的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保護低產值產業,促進各項產業的平衡發展。

(二)樹立可持續發展觀

可持續發展觀不僅包括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包括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國民生產總值的最終成果GDP能夠反映人們的生活水平,GDP越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就越高,因此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就成為了對GDP的追求。過度的追求經濟的增長速度勢必會使環境受到忽略,造成環境污染嚴重、能源過度消耗的局面。要想改變這種局面,首先要改變人們的觀念,使人們認識到過度追求經濟發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國外發達國家在保護環境方面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顯然不適合我們這個人口大國,改革開放之初“為了先把經濟搞上去而付出沉重環境代價”的教訓是深刻的。原廣東省省長葉選平在十八大分組討論會上說:“那時候我們對環境保護依然重視不夠,為了‘先把經濟搞上去’,不知不覺地付出了沉重的環境、資源代價。以前出門經常坐火車,回到廣東境內,就看到河涌里沒有清水,全是黑的。后來也逐步意識到這是個問題,但還沒有那么有力的科學發展指導思想,還沒有強調‘不能犧牲環境來發展經濟’。”[3]因此,可持續發展觀念應該隨時存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應該同時進行,避免在經濟發展之后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去解決環境問題。

(三)政府應該發揮調控職能

國家政策對處理環境與經濟的關系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政府在環境保護這個問題上必須處于主導地位,不僅要加強制度建設,還要加大執法力度。首先,政府應該加強地區環境的管理,制定嚴格的排污標準;其次,鼓勵企業采用耗能低、污染小的新工藝和新設備,采用優惠政策鼓勵綠色技術的開發與利用;再次,政府應該加強對新技術的開發,使受到污染的環境盡快恢復原狀。國家應該針對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局面[4],加強對各地區產業布局的調整。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由于人口相對比較少,資源相對較多,很容易為了實現經濟增長掠奪性地攫取資源,使對資源的利用過于粗放。對此,國家應該加大該地區環境保護資金的投入,同時制定一系列環境保護政策,促進地區協調可持續發展。

(四)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環境保護問題僅僅依靠國家和政府的外部管理是不夠的,容易導致環保工作效率不高。因此,還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通過內部治理,把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污染給外部經濟帶來的損失,通過市場進行內部消化。如果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由企業自己承擔,可對企業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市場機制應該產權分明,落實責任制,有利于促進企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減少企業的排污量,阻止環境進一步惡化??傊h境庫茲涅茨曲線比較客觀地說明了環境污染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但這不是一個必然規律,環境污染指標并不是都隨著經濟的增長而改善或者惡化,在不同的條件下,庫茲涅茨曲線會有不同的轉化形式。因此,要想改善環境污染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借鑒國外優秀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采取促進環境與經濟共同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本文作者:黃麗工作單位:黃岡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