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業經濟管理論文

時間:2022-09-22 10:22:46

導語:煤炭企業經濟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煤炭企業經濟管理論文

一、當前煤炭企業經濟管理面臨的問題

(一)管理理念較為落后

雖然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很快,但是還是有很多的煤炭企業存在著守舊思想,沒有對自身的管理理念進行創新,這就不能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部分煤炭企業只是把產量作為企業的發展標準,在實際的工作中缺乏一定的創新意識,沒有主動地去學習新技術。當企業面臨困境的時候,也不能提出科學的解決方案。這樣的煤炭企業就很難在如此激勵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發展,最終會被淘汰。

(二)煤炭企業信息化、數字化不足

煤炭企業的領導者是企業發展的領頭羊,但是有很多的煤炭企業決策者的創新意識不強,思想觀念跟不上經濟發展的步伐,甚至只是簡單地認為購進一些計算機,連接上互聯網就能夠實現企業的信息化,這樣不僅會導致企業難以真正地實現科學的信息技術,還會導致企業內部的數字化結構配置不科學,進而忽略了對有利于企業發展的信息技術的采集和管理,嚴重地阻礙了煤炭企業信息化的實現。

(三)煤炭開采科技含量低,設施簡陋,制約煤炭企業經濟發展

煤炭企業相比其他企業來說,具有設備種類繁多,單位價值比較等特點,這就導致一些小型煤礦不能及時地更新設備,采掘方式相對比較落后,技術水平不是很高,在企業內部同時存在機械化、半機械化方式。通過統計可知,當前,全國煤礦的機械化程度僅僅為百分之四十二,此外,對煤炭的綜合利用率不是很高。例如,資源綠色開采技術(保水開采、煤炭地下氣化等等)。還有一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清潔型產品尚處在初級階段。對于一些產品的深加工技術不夠,環境保護措施做的不是很到位等等問題,這些都導致企業內部經濟管理的落后。

(四)管理制度不完善

即使有些煤炭企業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了改革,但是相應的管理制度并不是很完善,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力度也是比較弱的。甚至有些部門只是象征性地管理,缺乏有效地監管亂丟,長此以往,煤炭企業不僅不會發展自己,還會暴露出來很多的問題,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目前我國煤礦產能已接近了國家擬規劃的煤礦產能,因此淘汰落后的產能,調整產業的結構就變的迫在眉睫。預計等到2015年,我國將會形成10個億噸級和10個五千萬噸級的特大煤炭企業,我國的采煤機械化程度將會達到75%以上。與此同時,作為一個煤炭資源相當豐富的國家,我國在“十二五”期間的煤炭主體能源地位并未改變。由于我國對國際社會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CO2排放將會比2005年下降四十個百分點”,煤炭作為我國能源的主體在“十二五”期間實現“低碳”轉型,就顯得急切而又緊迫。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設、煤炭企業的重組并購、煤炭科技的創新將成為“十二五”期間我國煤炭工業低碳化、節約化的三大“幫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就要求煤炭工業進行改革發展,轉變原有的發展方式,以煤炭工業的結構調整為主線,構建大型的煤炭基地,組建大規模的煤炭企業;推進煤炭科技的進步,提高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推廣綠色開采,建設生態環保型礦山;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提高職工生活水平,構建安全有保證、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高、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工業體系。

二、煤炭企業經濟管理的發展趨勢

(一)人力資源的發展趨勢

煤炭企業想要在現代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自己的一席之地,就要去創建和擁有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隊伍。當前是煤炭產業由量到質的轉變的重要時期,當然煤炭企業的人才戰略也要有新的創新。把創新理念、創新思路以及創新方式運用到煤礦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當中,是企業尋求快速、穩定發展的必然要求。用創新的方式去創建科學的人才培養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企業的決策、執行及監督體系,理清各方面之間的關系,為職工們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和寬廣的空間。用創新的思路去建立獎勵和約束機制,拓展煤炭企業的選人、用人渠道,使用全新的企業經營者選拔機制,把技術水平過硬、業務素質較高的人才分配到企業領導崗位上,可以充分發揮經營管理者及眾多職工的積極性。運用創新的載體為煤炭企業的職工提供更優越的學習環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通過網絡將與煤炭相關的各級院校、培訓中心與煤礦的職工緊密結合起來,實現職工教育從書本、實物的教學轉變成信息化、網絡化、多媒體化的教學模式。

(二)企業戰略的發展趨勢

當前是我國煤炭工業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時期。進一步地推進戰略性重組及戰略性轉型是加快我國煤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煤炭行業集中度,推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這就要求我國的煤炭企業進行長遠的規劃,明確經營的方向及行動指南。目前我國建立煤炭大型集團、大型基地的戰略格局已初步形成。下一步將會以大型集團企業為主體,憑借市場機制進行大規模的跨省、跨行業的重組發展。加強企業的變革,依靠國家組建大型煤炭集團政策的指引,進行全面調研,合理地編制重組方案,切實推進企業的重組。面對重組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問題,要用發展的思路、市場的規則去判斷解決,合理處理好各方的利益。

(三)經營模式的發展趨勢

由于我國和國際接軌程度的日益緊密,我國的煤炭行業環境受國際影響的程度也越來越深。因此,我國的煤炭企業需加強對煤炭市場形式的研究,做好風險預控。積極地運用市場信息網絡,全面快速地調研市場變化趨勢,緊密關注市場價格、需求、政策等方面的改變,做好經營成本及現金流動方面的計劃、控制,防患于未然。更要針對客戶,細劃市場、優化品種,鞏固老客戶,開展新客戶,穩定外國客戶,積極提高產品的銷量以及市場占有率。假如市場出現供大于求的狀況,企業要加強協調和溝通,推行自律限產,保持市場供需平穩,防治煤炭市場出現暴漲暴跌的現象。當前由于對能源的約束越來越強,勞動力的價格明顯上升,環境成本的內部化壓力也是越來越強,這更要求煤炭企業及時調整好投資方式,從主要依靠資源投資,轉向依靠發揮人力資源的優勢,向高技術含量的領域轉移。項目在進行投資的時候,需理對企業的內外環境進行理性評估,分析企業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必要時需調整企業整體的戰略和計劃,將發展擴張置于企業自身實際能力可操控的范圍之內,逐步地發展壯大,提高核心競爭力,加強自身的市場地位。

(四)管理方法的發展趨勢

煤炭企業推行精細化的管理不只是一種方法,同樣更是一種理念。煤炭企業要向其他制造業學習精細化管理,關鍵是學習它的思想、本質。在精細化管理思想的引導下,應對煤炭企業有全新的審視和判斷。煤炭企業的工作環境復雜、工作條件變化很大,但同時規律是可以認識的,變化是可以控制的,事故是可以避免的。通過方式的創新、認知的改變,將煤炭管理工作進一步的細化,以精確的、細致的管理帶來煤炭企業質量和安全的全面提升。在推進煤炭企業精細化管理的過程中,要重點構建本質安全型的企業,打造高效、高產的礦井。企業應從全局角度出發,按照優化系統的整體思路,根據煤炭生產的工程質量要求及安全質量的要求,采用科學、有效的手段,理清生產過程中的關系,形成流暢、科學、規范的生產工藝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打造高效、高產的礦井,為企業獲得最大效益。

作者:劉俊花單位:鄭州煤炭工業集團振興二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