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消費若干問題
時間:2022-03-26 11:35:00
導語:生態消費若干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0世紀到21世紀初,既是人類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時期,同時又是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破壞最為嚴重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地球上發生了三大變化:一是社會生產力的極大提高和經濟規模的空前擴大,經濟增長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使得人類物質文明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二是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與消費,污染物質大量排放,導致全球性的環境污染,生態的破壞與失衡;長是人lJ大爆炸。20世紀全世界人l」翻兩番,達到了60億,并且目前仍以每年9200萬以上的速度增長。人日增長的)_硅力,使地球不堪重負。從上可以看出,當今人類社會面臨著人「l、環境、資源、經濟和社會發展失衡的嚴峻挑戰。面對這種挑戰,如何以滿足當代人消費需要為中心,而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消費需要構成威脅和危害的新的消費方式就必須推廠普及開來。這種新的消費方式就是“生態消費”‘卜態消費的基本內涵是:在人與自然和諧、協調的思想意識基礎上,提供服務及相關產品以滿足人類的生話需要,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同時使服務或產品的生產過程中自然資源的消耗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務或產品的生命周期內產生的廢物和污染物最少,從而不危及后代的需要。生態消費和綠色消費這兩個概念有許多相同之處,但也應有所不同。綠色消費是種以“綠色、自然、和i鈴、健康”為宗旨的消費,但這種消費更多地考慮如何滿足f當代人的消費需求,使之“和i皆、健康’.血’}幾態消費在強調‘綠色、自然、和諧、健康’.消費的同時,史多考慮不危及滿足后代人的消費需要筆占i入為.‘l態消費的外延更)’一泛一此,它包含綠色消費所包括的內齊綠色消費是’1態消費外延的一部分或占址終jit本部分:
二、倡導和推廣生態消費的意義
(一)‘欠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客觀需要,,J一持續發展作為‘種最新的發展觀和發聯戰略提出以后,已得到人們)、一泛的關沮:和認同所謂“川一持續發展”,實際上就是要求人們堅持代際公正一與代內公正的行為準則。前者是指本代人的發展及其需求的滿足不能以犧牲后代人的利益為代價,后者是指同代人中一部分人的發展及其需求的滿足不能以犧牲另一部分人的利益為代價?!翱沙掷m”的實質是資源在代內和代際之間配置的公正或公平,它要求人類的行為不能超越資源與環境的承受能力。從可持續發展的含義可以看出,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消費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倡導和推廣生態消費,就是為了順利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發展包括兩個方面的基本內容:一是社會生產和社會財富的創造;二是生產成果的利用和社會財富的消耗。前者屬于生產范疇,后者屬于消費范疇。從馬克思的再生產理論來看,生產決定消費,而消費、又反作川于生產。消費決定著生產的[J的,牛產的規模、結構和方式必須和消費的規模、結構和方式相適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的消費需求導向是社會生產的指示器和航標燈。生態消費是為可持續發展服務的一種科學全新的消費方式。如果這種消費方式能在全社會普及推廣,它必將反作用于生產。生態消費需求的社會力量,將會極大地推動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新形勢的客觀要求我國已于2001年12月11日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加入世貿組織以后,國際間的各種限制減少,國際經貿活動空間擴大。這樣,國際生態消費浪潮將對我l習產生玉大影響:方面,生態消費品將會順利進氣我國llJ場,將給生產企業和國內市場帶來更大的競,Ji更長力;另一方l6i,國際生態消費意識將會在中國迅速傳播,促使中國人民生態意識的覺醒,促使傳統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轉變。上述影響必然會推動和弓}導我國產生結構的調整。在國際競爭的于長力下,那些物耗大、能耗高、性能差,又不符合環保要求的產品將會淘汰,那些浪費資源、嚴重污染環境的行業將會被嚴格禁止。日前我國的產業結構、產品結構還不適應了適應加人WTO的新形勢,生產企業和廣大消費者必須轉變觀念,在全社會倡導和推廣生態消費,從而推動我國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以迎接加入WTO的挑戰。(三)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促進國民素質的提高傳統的發展觀和消費觀片面強調發展速度,把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作為經濟發展狀況好壞的唯一標準。為了實現經濟增長,不顧生態與社會危險,片面追求國民生產總值增長日標。為了實現國民生產總值增長日標,竭力刺激消費,于是不合理的消費就迅速膨脹。這樣,就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生產的污染,生態環境的破壞,形成一系列公害,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倡導和推廠’生態消費,首先可以推動環保產業和生態消費品的生產。這不僅有利于資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而且最終也有利于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利于國民的身心健康。其次,倡導和推廣生態消費利于實現文明消費、無害消費,盡可能使人們的消費活動不對自然界產生危害,使人們的消費行為合乎生物圈良性循環,使人類的居住和_L作環境得到保護和美化。隨著人們消費文明化程度的提高,消費陋習將得到克服,人們的思想覺悟和精神境界也會相應提高和升華,從而使人們自身素質更加完善,這就會促進整個國民素質的提高。
三、推廣普及生態消費的途徑措施
(•)加強思想教育,使全社會樹立起正確的消費觀念在「業社會高度發展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誘發并強化了人們的貪婪動機,物化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賺更多的錢,占有更多的商品,縱情地享樂人生,成了許多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價值追求。在這種消費觀念的指導下,奢侈性、浪費性的消費方式盛行。例如“一次性”、“方便性”的商品消費過多,造成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污染;商品的過份包裝,造成廢棄物的增加;住房講求豪華,過度裝修,浪費了社會財富,損害了健康等等。針對社會上不正確的消費觀念,應從思想教育入手,使人們逐步樹立起正確的消費觀念。要從環境理論、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講清奢侈性、浪費性觀念的危害性,使人們從“人類中心主義”中解脫出來,自覺控制自己的行為,合理節制自己的欲望,自覺樹立人與自然界生態協調、同整個人類生存空間和諧的新的可持續發展的消費觀念。建議宣傳部門,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充分揭示非生態消費對大自然、對人類的危害、旗幟鮮明地大講、特講生態消費的重要性、緊迫性,使廣大群眾家喻戶曉,人人明自,使生態消費觀念蔚然成風。只有這樣,才能為推廠‘普及生態消費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礎。(二)從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高度,培植綠色產業,生產生態消費品推廣一普及生態消費,必須生產大量的物美價廉的生態消費品,供人們消費。因此,大力培植綠色產業,生產更多的生態消費品,是推廣普及生態消費的關鍵問題。第一,要根據國家環境質量標準制定各種法令法規,在全國范圍內嚴格實施國家環境保護指向的產業政策,從而形成生產生態產品的市場氛圍,使生產生態產品的技術不斷升級,產品數量不斷擴大,質量不斷提高。第二,要對綠色產業的范圍、內容和發展方向等基本問題進行研究和組織協調,進一步明確綠色產業的邊界和產生內
容,建立相應的行業管理體制,制定本部門或系統內綠色產業的發展規劃和管理措施,制定統一的技術政策,采用統一的技術標準。第三,在工業品的生產方面,要著力抓好以下四個環節:一是用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和強烈的環保意識指導生態產品的開發設計;二是圍繞生態產品的生產,大力改造和創新工藝流程及技術設備,實現無害化清潔生產;三是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搞好資源的回收工作,降低資源的流失率,減少污染物排放量;四是抓好商品的合理包裝,使包裝既能滿足商品運輸、儲存、銷售的需要,又能節約資源,符合環保要求。第四,在農產品的生產方面,應注意抓好以下兩個環節:一是要用生態經濟學、系統生態理論和國內外實踐經驗,加快生態農業建設,促進物質—能量的科學轉化;二是要科學合理地使用農藥、化肥,千方百計地降低其在農產品中的殘留量,使之符合國際衛生標準。(三)疏通流通渠道,構建生態產品市場網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產業的建立與發展都離不開一個健康、完善、規范有序的市場體系。大力疏通流通渠道,構建生態產品市場網絡,是促進生態產品生產、滿足消費者需要的基礎性工作。構建生態產品市場網絡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第一,準確選擇日標與市場定位,努力樹立生態產品的品牌形象。要想讓生態產品順利進入消費市場,并使之成為社會消費潮流,必須首先選擇好生態產品消費者群體和目標市場。據調查,高收入家庭、知識分子家庭、青年人家庭、孕期婦女、成長期兒童是中國生態消費品的市場主體。開拓生態消費品市場,應把高收人家庭、知識分子家庭、青年人家庭作為重點目標,逐步向其他社會階層擴展,使我國生態消費品市場逐步發展壯大起來。在此基礎上,在廣大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起一種生態產品—“小康、環保與健康”的生態消費理念和環保社會形象。第二,加強流通渠道建設,從占領國內外市場的視野構建生態產品流通網絡。首先,選擇短渠道與長渠道、寬渠道與窄渠道相結合的多渠道系統來組織生態產品的流通。短而窄的渠道(如專賣店)更有利于直接接觸消費者,更有利于引導其對生態產品的需求。長而寬的渠道能夠擴大市場覆蓋面和市場占有率,有效解決生態產品的普及問題。其次,通過專業化與大眾化相結合的方式構建生態產品流通網絡。以專賣店或門市部為主的專業流通渠道,主要針對某些特定消費群體,如高收入家庭。通過對特定群體的特定服務,樹立生態產品的市場形象,并逐步影響大眾消費者。然后,再進一步將生態產品推向大眾市場,使更多的消費者接受。再次,建立一種以貿易為導向的工貿結合、農貿結合、農_L貿相結合的大型流通企業,面向國內外兩個市場建立渠道系統,以適應中國加入WTO新形勢的要求。(四)加強市場管理,確保生態產品的質量和信譽在生態產品逐步被人們接受,市場走俏的情況下,少數不法分子施展假冒偽劣手段,以假亂真,牟取暴利。這不僅危害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而且嚴重損害了生態產品的信譽,對推廣生態消費極為不利。為此,必須加強市場管理,以維護生態產品的質量和信譽。首先,有關管理部門從生態、流通兩個環節人手,加大質量監督和打假力度,堅決取締假、冒、偽、劣產品。其次,搞好行業自律工作,加強行業內的自查自糾,使各個生產經營者都能自覺遵守國家的技術、環保和質量標準。(五)制定有關政策和法律法規,鼓勵和扶植生態消費,為推廣普及生態消費提供可靠的依據和保障制定有關的政策,通過政策調節人們的消費行為,限制和革除不合理的消費,鼓勵和扶植生態消費,這也是推廣和普及生態消費的重要途徑。例如,通過制定合理的價格政策,補償環境治理費用,保護稀缺資源,扶植生態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通過稅收政策,抑制非生態消費,鼓勵生態消費;通過相應的產業政策,促使資源的合理利用,鼓勵和推動清潔生產等等。通過立法的形式,規范人們的消費行為,對于推廣和普及生態消費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目前,國家已陸續出臺了一些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和法規。這些法律法規涉及到倡導生態消費的部分內容,對推進生態消費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國至今還沒有一部關于規范人們消費活動和行為的法律法規。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民素質的提高,隨著人們對可持續發展的深入研究和深刻認識,有關規范人們消費活動和行為的法律法規的制定必將提到有關立法機構的議事日程。有了法律規范,生態消費的推廣普及就有了可靠的依據和保障。
- 上一篇:農村公路加快發展意見
- 下一篇:集貿市場規范化建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