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經濟學價值論論述

時間:2022-06-11 04:55:00

導語:古典經濟學價值論論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古典經濟學價值論論述

國內外學術界對新古典經濟學價值論的評判,有的集中于其邊際效用論,認為邊際效用存在難以衡量的難題;有的認為其價值論是一種主觀主義的產物,因而是非科學的理論體系。本文從新古典經濟學價值論與牛頓自然哲學觀的關系出發,或者說從新古典經濟學價值論是牛頓自然哲學觀影響下的一種理論建構的角度,通過具體比較兩種理論體系范疇之間的內在聯系,進一步深入認識新古典經濟學價值論的實質。

一、線性因果決定論與新古典經濟學價值論

新古典經濟學家并不是物理學家,我們不能說新古典經濟學價值理論是牛頓自然哲學觀的翻板,但鑒于牛頓自然哲學觀的巨大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幾乎遍及當時所有的學科,因此新古典經濟學價值論深受牛頓自然哲學觀之影響,認為線性因果決定論是經濟學家研究經濟現象、建立價值理論的方法論前提就不足為奇。具體而言,這種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新古典經濟學家相信經濟現象服從嚴格的因果決定論

重建經濟學價值理論,沒有方法論的指導是不可想象的。新古典經濟學家所處的時代是牛頓自然哲學觀取得巨大勝利的時代,仿照牛頓力學體系建立一門精確的經濟學基礎理論是當時經濟學家的目標和夢想,而牛頓力學體系中因果決定論的巨大解釋力給予了經濟學家們極大的震撼和深刻的啟示。正因為如此,門格爾在其主要作品中開宗明義地宣稱:“一切事物都受因果規律的支配。這個大道理是沒有例外的;并且,我們若要在經驗的范圍內,去找尋這個原理的相反例子,也將是徒勞無益的。不斷進步著的人類發展,不但沒有動搖這個原理的正確性,而且還使人們對于這個原理的使用范圍的認識,比從前更為擴大。所以,對這個原理不可動搖的和不斷增長的承認,是與人類的進步相結合的?!彪S后他又指出:“我們人類從這一狀態到與此相異的另一狀態的過渡,除依從因果規律而外,其他都是不可想象的?!盵1]可見,門格爾對于按照因果規律認識經濟現象、揭示經濟規律是深信不疑的,其他的新古典經濟學家也都強調邏輯推理,重視數學在經濟學中的作用,認為經濟現象服從嚴格的因果決定論,否則科學的經濟學價值論是難以建立起來的。

(二)新古典經濟學家把線性因果決定論作為建立理論體系的方法論武器

在定義其價值論的第一個支柱———財貨時,門格爾就直接運用了因果關系。他認為:“與人類欲望有因果關系的物,我們叫作有用物,我們認識了這個因果關系,并在事實上獲得此物以滿足我們欲望的力量時,我們就稱此物為財貨。”[2]從這里可以看出,門格爾把“人類對此物是否具有因果關系的認識”作為“財貨”這一理論范疇建立的前提條件之一。門格爾在定義價值時,也是運用了因果決定論的。雖然他的價值論包含欲望和財貨兩個因素,但是他的價值論的本質是“一種財貨對我們所以有價值,是因為對這種財貨的支配,對于我們欲望的滿足,具有一定意義的原故?!盵3]這就是說,門格爾的“價值”定義指的是擁有財貨對于福利的一種判斷和評價,是一種主觀的財貨價值,即財貨的價值就是財貨能滿足人的欲望。在這種關系中,“財貨”能滿足人的欲望是因,“價值”是果,門格爾的“價值”定義就這樣通過運用因果關系決定論在欲望與價值之間建立了一種因果關系。這種因果關系既是建立在牛頓自然哲學觀基礎之上的,讓經濟學家們感到心滿意足;同時,這種價值論又與古典經濟學勞動價值論有著根本區別;此外,這種價值論還可以在經濟學說史上找到其理論淵源。所有這一切使新古典經濟學家們便認為他們站在了時代的前沿,對經濟學價值論作出了開創性的理論貢獻。

(三)新古典經濟學家認為只要給出初始條件就可以推導出主觀效用價值論

牛頓自然哲學觀認為,只要給出運動的初始條件,依據牛頓力學定律就可以得出物體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運動狀態。同樣,新古典經濟學家也認為,只要給出經濟活動的初始條件,他們就可以得出財貨在某一時刻所具有的價值。那么,新古典經濟學家所認為的初始條件是什么呢?答案不是財貨。門格爾明確地指出:“凡是能夠完全同樣滿足人類欲望的財貨,哪怕它在外形上是屬于不同的類或不同的種,但從經濟的觀點來看,則是應該將其看成完全同質的財貨的。”[4]所以他又說:“經濟人在評定財貨價值的時候,通常只著眼于支配該財貨所能獲得的欲望滿足的意義;至于使一定欲望得到滿足的該財貨的數量,則不過是次要的因素?!盵5]不過,在評定財貨價值的時候,新古典經濟學家并不是指的一般欲望,而是“這種財貨的具體量的價值,將等于由這種財貨的總支配量所預先安排的欲望中的最不重要的欲望滿足所具有的意義?!盵6]門格爾認為,欲望以及具體財貨所能滿足的最小欲望,才是具體財貨的價值決定原則;并且“這樣一個價值決定原理,才使用于一切價值現象,并在人類經濟領域內找不著例外。”[7]龐巴維克等其他的新古典經濟學家在論述價值決定原理時也大同小異,容不贅述。

二、絕對時空觀與新古典經濟學價值論中的魯濱遜經濟

(一)牛頓力學中的絕對時空觀

由于個別物體的機械運動具有相對性,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必須相對于一定參考系才有意義。慣性參考系必須相對運動的物體而言,它本身是不動的。那么,到底有沒有慣性參考系呢?牛頓力學認為有,這就是絕對空間、絕對時間。牛頓說:“絕對的空間,就其本性而言,是與外界任何事物無關而永遠是相同的和不動的?!盵8]也就是說,絕對空間是絕對的虛空,而且永遠絕對地靜止著。牛頓又說:“絕對的、真正的和數學的時間自身在流逝著,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勻地,與任何其他外界事物無關地流逝著,它又可以名之為延續性?!盵9]這就是牛頓的絕對時空觀。

(二)新古典經濟學價值論中的魯濱遜經濟

在新古典經濟學價值論中,為了論證財貨的用途只能滿足人的欲望、人類對此財貨具有支配能力,就必須對人類所處的經濟社會狀態作出嚴格限定:該社會的財貨用途簡單明了,只是用來消費的;人類的欲望也比較單一,只需要滿足一些生理性的需要;人與財貨之間的關系比較直接,不存在一些另外的財貨不能滿足人的需要,也不存在人對某些財貨的用途不認識;人與人之間沒有交換關系,更沒有復雜的人類社會交往,等等。具備這些特征的社會是什么社會形態呢?除了生產力水平極為低下的原始社會外,就是作家筆下的魯濱遜經濟。事實上,新古典經濟學家們列出的那些例子可以證明這一點:門格爾以從事最單純采集勞動的澳大利亞族人為例,他們使用原始森林的野生果獲得欲望的滿足。有的學者在論及新古典經濟學家所列出的這些例子時,往往認為這是從人與物的關系、從人的心理感覺來說明價值問題的。這種觀點雖有一定道理,但我們認為新古典經濟學家并不是故意采用這些脫離社會的例子,其實這里也與牛頓力學體系一樣,是其理論體系的需要。既然價值是一件財貨或各種財貨對物主福利所具有的重要性(龐巴維克語),那么這個定義只涉及財貨與人的福利,而沒有談到其余的內容,所以與這個定義相適應的經濟現象形態當然就很簡單。相反,假若以較復雜的經濟社會為例,物主福利并不以財貨為滿足,比如還包括人的尊嚴、人的能力的發揮,或者說,大量的財貨并不是用來滿足人的福利,那么新古典經濟學的價值定義就無法說明這些復雜社會的經濟現象。只有假設在魯賓遜社會里,人的經濟行為非常簡單,幾乎就是一些生理需要,財貨數量也非常稀缺,那么人從同量物品取得的滿足程度才可能是逐漸遞減的。這就是新古典經濟學家所謂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因此,要論證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存在,就需要以魯賓遜社會為例;魯賓遜經濟并不是一種故意虛構,實在是新古典經濟學價值論體系的需要。

三、無限細分思想與新古典經濟學價值論中的個體經濟分析

(一)牛頓力學中的無限細分思想

牛頓的力學定律是想給天上的行星和地上的物體建立一個統一的力學體系,那么這些不同物體具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牛頓認為:“整個物體的廣延性、堅硬性、不可入性、能動性和慣性來源于其各個部分的廣延性、堅硬性、不可入性、能動性和慣性;因此,我們可以下結論說,一切物體的最小微粒也具有廣延性、堅硬性、不可入性、能動性,并且賦有其固有的慣性。這是整個哲學的基礎。此外,物體中已經分割開而仍連在一起的微粒,可以彼此分離,這是一個可以觀察到的事實,而那些尚未分割開的微粒,我們也能像數學上已證明的那樣,想象它們是可以分割為更小的部分的……那么,我們就可根據這條法則得出結論說,未被分割開的微粒和已經分割開的微粒一樣是可以無限的分割,而且實際上是可以無限地把它們分離開來的?!盵10]雖然牛頓也認為物體可分割性要得到實驗的證實,但這種無限細分思想還是給牛頓自然哲學觀打上了深深的烙?。褐灰覀兞私饬艘粋€小的物體,那么整個物體的性質就可以從中得出。

(二)新古典經濟學價值論中的個體經濟分析

個體經濟分析方法是后來的經濟學家提出的,但是個體經濟分析方法則是由新古典經濟學家明確使用的,這在經濟分析史上還是第一次。所謂個體經濟分析,是指對單個消費者、單個生產者和單個市場的分析。新古典經濟學價值論就是邊際效用價值論,所謂邊際效用價值論是指一件物品的價值,是由他的邊際效用量來決定的。那么,邊際效用量又是怎么決定的呢?新古典經濟學家認為,首先,每一個進行經濟活動的理性人在滿足需要時,會確定某種先后次序;其次,在財貨數量有限的情況下,他會選擇先滿足最重要的需要,再滿足一些次要的需要;最后,當他不具有某部分財貨時,他的滿足中最不重要的需要就不能得到滿足。新古典經濟學家就把這個最不迫切的那一部分具體需要的重要性定義為該件財貨的價值。不僅如此,新古典經濟學家還認為:“邊際效用學說不僅是價值理論的要旨,而且由于它能對一切經濟交易提供解釋,它是全部經濟理論的要旨”,“我們將利用價值理論作為指導來觀察和解釋在它范圍內的一切現象?!盵11]從推導邊際效用價值論的邏輯順序來看,新古典經濟學家是指滿足商品需要或交易的單個的人,需要也指的是單個需要。因此,新古典經濟學價值論是建立在個體經濟分析方法之上的。其實,新古典經濟學家的目的并不滿足于對單個人或財貨的分析,而是以此為基礎,對整個經濟現象作出理論解釋。所以,新古典經濟學家從個體經濟分析中得出了邊際效用規律后,就認為這是經濟現象的普遍規律,認為它適用于解釋所有經濟現象。就像牛頓力學規律只要分析了單個的物體,所有的其他物體的運動規律都可以得到解釋一樣,新古典經濟學也認為分析了單個經濟單位,市場交易中的所有經濟現象都有了一個統一的解釋,“想為經濟行為求得科學的基礎”的目標從而得以實現,經濟學下一步的任務就是運用這個價值決定規律解釋各種不同的經濟現象,“邊際革命”至“凱恩斯革命”這一期間經濟理論的發展歷程就是沿著這一軌跡展開的。

四、牛頓力學微粒(原子)說與新古典經濟學價值論中的經濟人思想

(一)原子(微粒)說

微粒(原子)說是牛頓力學的必要補充。牛頓為了給熱、光、電等自然現象用力學語言描述,就必須揭示他們背后共同作用的力學機制。雖然他早期也曾接受過笛卡爾的“以太”論,而當他進行深入研究后就拋棄了“以太”論,明顯地傾向于原子論的立場了,即試圖用原子論的立場解釋自然現象背后共同作用的機制。牛頓微粒(原子)說含有較多古代原子論的特征:(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萬物的始基,原子不再可分。(2)原子有兩種屬性:大小和形狀,但它們很小,所以看不見。它們在數量上是無限的。(3)原子按一定的形狀、次序和位置結合和分離,形成萬物及其消長。(4)存在著靜止的絕對的虛空,原子在其中運動。(5)由于原子不可破壞,故物質是不滅的,不可能無中生有,也不可能在毀壞中化為烏有。[12]不過,牛頓使這些微粒(原子)具有更多的力學性質,并使它們與力學定律聯系起來,從而使他能夠斷言“整體的廣延性、硬度、不可入性、可動性和慣性,起源于粒子的廣延性、硬度、不可入性、可動性和慣性?!?/p>

(二)新古典經濟學價值論中的經濟人思想

經濟人思想是古典經濟學寶貴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古典經濟學的批判者———新古典經濟學家繼承了這份理論遺產并加以改造,使之成為新古典經濟學價值理論中的經濟人思想,它主要包括兩個命題:經濟人是自利的。追求自身利益是驅使人的經濟行為的根本動機。牛頓力學把光、電、磁等現象都簡單地概括為原子的大小和形狀,指出原子是牛頓力學的一種理論抽象;新古典經濟學家也把經濟人視為自由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人的經濟行為所作的理論抽象。新古典經濟學家認為,人們從事經濟活動,除自利的財富欲外,還有其他動機。之所以要排除這些其他動機或因素,是因為它們對個人經濟行為的影響是不確定的。在經濟活動中,唯有增加財富這種目的比其他目的更明確,這種動機在大多數人身上體現為一種比較一致的、強大的力量。就追求財富目的來說,經濟人是自利的。經濟人在行為上是理性的。人能夠根據自己的市場處境判斷自身利益,并使自己的謀利行為符合從經驗中學到的東西,從而使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牛頓力學認為原子是物體的最基本單位,原子在虛空中運動。新古典經濟學家也認為,一切經濟現象都可以視為無數經濟主體在市場交換中追求自身利益的結果,市場交換的基礎是經濟人的理性行為。因此,理解市場經濟現象最有效的辦法是分析經濟人的行為。只有通過研究每一個經濟人的理性行為,才能理解由無數經濟人經過自愿交換后出現的市場次序。自利的經濟人是新古典經濟學展開其價值的前提,而理性經濟人參加的市場交易是經濟人的活動軌跡,再加上新古典經濟學家暗含的市場經濟體系,三者共同完成了對經濟人活動的完整說明。如果說微粒(原子)說是理解牛頓力學的必要補充,那么經濟人在市場中的行為卻是解釋整個市場行為的基礎。微粒(原子)、經濟人都被各自學說視為理論分析的基礎。

五、“力”與新古典經濟學價值論中的“財貨”

(一)牛頓力學中“力”的定義

牛頓為了建立其力學體系,給“力”這個概念下了一個嚴格而又科學的定義,該定義與我們通常所理解的“力”有所不同。牛頓指出:“外加力是一種為了改變一個物體的靜止或等速直線運動狀態而加于其上的作用力?!彼种赋觯骸斑@種力只存在于作用的過程中,當作用過去以后,它就不再留在物體之中。因為物體只需用它的慣性來保持它所得到的每一個新的狀態。而外加力的來源則不同,如它可以來自碰撞,來自壓力,來自向心力等?!盵14]牛頓這里指出的“力”與“惰性力”是不同的?!岸栊粤Α笔俏矬w所內在的,只與物體自身有關,所以他說:“所謂物體的惰性力,我的意思是指它們的慣性。”而“力”即“外力”,則是一種“作用”,是“外加的”,一旦外加的作用消失,力也就不復存在。如果說“慣性力”是保持自身運動狀態的一種力量,那么“力”或“外力”就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一種力量,該定義中的“力”已經包含了給予物體加速度的含義。

(二)牛頓力學中“力”的分析與新古典經濟學

價值論中“財貨”分析的相似性。與“力”是牛頓力學中的核心范疇一樣,“財貨”也是新古典經濟學價值論中的理論支柱之一。同樣,牛頓總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賦予了“力”以新的定義,新古典經濟學家也從自己的理論體系出發,重新定義了“財貨”。具體而言,“力”與“財貨”之間有以下相似性:兩者都是對具體表象的抽象。牛頓抽象掉了產生這種力的相互作用的物理特性,不管這是電的相互作用、磁的相互作用、引力的相互作用,或是推、拉、壓、碰撞等相互作用,只要這種作用改變物體的機械運動狀態,即它給物體以加速度,他就稱之為“力”。與此相似,新古典經濟學家也抽象掉了不同財貨的經濟特性,不管這些財貨是內在的還是外在的,是物質的還是個人的,是可轉讓的還是不可轉讓的,只要這些財貨是用來滿足人的需要,或者像門格爾所說“與人類欲望滿足有因果關系的物”,就都統稱之為“財貨”。兩者都不研究“力”或“財貨”本身。牛頓指出:“由于古人認為在研究自然事物時力學最為重要,而今人則舍棄其實體形式和隱蔽性質而力圖以數學說明自然現象,因此我在本書中也致力于用數學來探討有關的哲學問題”[15]由于當時其他物理學分支尚不發達,包括牛頓在內的科學家對產生“力”的原因并不完全清楚,但這并不影響牛頓的創造性貢獻,因為牛頓是從力與物體關系的角度出發的,即只要這種力對物體的運動產生了作用,我們就可以認為這是一種力,至于這種力是如何產生的,牛頓認為并不重要。同樣,新古典經濟學家在研究財貨時,其重點并不在財貨本身,不是研究財貨是如何生產出來的,不是研究不同社會財貨生產的特殊性;而是致力于研究財貨與需要之間的因果關系,并且認為這種因果關系規律支配著財貨現象。正如前文所述:從新古典經濟學財貨理論中,我們只知道一些諸如財貨是滿足人的需要等這些法則的簡單說明,卻看不到層次分明、論證有力的財貨概念運動過程。兩者都從可衡量的角度進行了精確研究。牛頓并沒有把物體間的一切相互作用都叫做力,而是把力只看作是改變物體機械運動狀態的一種相互作用。因此,他所定義的力的概念乃是精確的可以度量的一種物理量,即可以通過物體移動的距離與時間計算出“力”是多少,從而克服了以前許多關于力的模糊定義。同樣,新古典經濟學家在研究屬于經濟學范圍以內的財貨,即經濟財貨時,認為“它包括一切客觀存在的東西,這些東西……是直接能用貨幣衡量的東西———這種衡量一方面代表生產這些東西的努力和犧牲,另一方面代表它們所滿足的欲望”[16]經過這番轉換,馬歇爾和所有其他新古典經濟學家共同使貨幣成了衡量財貨價值的統一標準。

六、加速度與新古典經濟學價值論中的邊際效用

(一)牛頓力學中的加速度

任何運動的變化,無論是速度的增減,還是方向的更換,牛頓都稱之為運動的加速度。牛頓第二運動定律是這樣表述的:“運動的改變和所加的動力成正比,并且發生在所加的力的那個直線方向上?!盵17]牛頓這里所說的“運動的改變”,用今天較精確的語言來表述就是“動量對時間的變化率”,即加速度。所以,物體的加速度與作用在一物體上的凈力成正比,與凈力的方向相同。根據第二定律,物體加速的原因就是非平衡性作用力。作用在物體上的外力越強,產生的加速作用就越大。用數學語言表示,加速度是速度對時間的一階微商。牛頓根據運動第二定律,還解釋了為什么在地面上一切物體自由下落均有相同的加速度:因為物體下落的加速度與物體的質量無關,僅與地球的質量和它的半徑有關。如果我們把地球看作是一個密度均勻的規則球體,那么在地面上的高度相同的任何地點這一加速度的大小都是一個常數。這表明,一切物體均以相同的加速度作自由落體運動。

(二)加速度與邊際效用之間的相似性

其一,加速度和邊際效用都是各自理論體系中的核心概念。A•P•弗倫奇在《牛頓力學》一書中指出:“我們必須深入一些去討論這樣量,它在聯系運動本身(運動學)和由力控制的運動(動力學)方面,證明是起關鍵性作用的。這就是加速度?!保ǜ惼妫?980)在牛頓力學中,“力”是一個關鍵性的概念,力學就是研究力的大小、方向、運動軌跡等。但“力”的大小是怎么衡量的呢?牛頓第二定律給出了答案:作用于一物體上的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加速度成正比。因此,加速度就成為了衡量力的重要工具:要測定任何力的大小,只要測定該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即可。所以,加速度成為了牛頓力學中的核心概念。正如加速度是速度對時間的變化率一樣,邊際效用也是效用時間的變化率。根據新古典經濟學價值決定原理,要知道一物品的價值,就必須知道該物品滿足人的最不重要需要時的效用,這種“最不重要需要”或“最小需要”就是邊際效用,因此邊際效用就成為衡量物品價值的尺度。如果說新古典經濟學是建立在其價值論基礎之上的,那么這個基礎的支柱就是邊際效用定律,有些學者把新古典經濟學價值論稱為邊際效用價值論是有其科學根據的。其二,加速度與外力作用成正比,邊際效用與財貨數量成反比。牛頓第二定律揭示力和加速度的數量關系,新古典經濟學價值論中的邊際效用是由什么決定的呢?龐巴維克說:“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探索決定價值的根源,并尋求這些邊際效用量本身是由什么情況來決定的。答案是:它是由需要及其供應之間的關系決定的。”他又指出:“只要把這條規律簡短地寫出來就夠了。這一規律是:需要越廣泛和越強烈,邊際效用就越高;需要越少越不迫切,邊際效用就越低。這就是說,一方面,要求滿足的需要越多和越強烈,另一方面,能滿足該需要的物品量越少,則得不到滿足的需要階層就越重要,因而邊際效用也越高。反之,需要越少和越不迫切,而能夠用來滿足它們的物品越多,則下層的需要也可得到滿足,因而邊際效用和價值也就越低。也可以用一個近似而不太精確的方式來說:有用性和稀缺性是決定物品價值的最終因素。”這就是說,財貨數量與財貨滿足需要的程度是決定財貨價值的兩大因素。[18]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外力作用于加速度是成正比關系,而財貨作用于邊際效用是成反比關系。

(三)加速度和邊際效用在各自的理論體系中都是恒定的

在牛頓力學中,地球上一切物體都以相同的加速度作自由落體運動。而在新古典經濟學價值論中,物品的邊際效用似乎本來是不相等的。例如,完全相同的物品,對不同的人就有完全不同的主觀價值;一堆相同的物品,對同樣的人在不同的時間會有不同的邊際效用;一堆相同的物品,當用作不同的用途時也會出現不同的邊際效用,等等。既然邊際效用是決定價值的根本尺度,而邊際效用本身卻是一個不確定的因素,新古典經濟學家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維塞爾對此有明確的論述:“用價值來計算以代替用效用來計算可以使經濟計算簡化,這已隨著經濟狀況的發展而愈明顯。當效用公式日益變得更加令人厭煩而又更不明確的時候,價值公式卻變得更加廣泛和統一化,尤其在加入成本問題之后。這一點我們以后要討論到。在貨幣成為交換媒介的場合,人們為了貿易的目的,對所有東西都同樣按其貨幣價值來計算;所有的效用,盡管變化無窮,都用貨幣價值來計算,每個貨幣的價值彼此完全相等,而出現在計算中的貨幣價值則為同一單位的倍數。”[19]這就是說,當邊際效用本身是不確定或計算太復雜時,新古典經濟學家以貨幣的價值作為計算物品邊際效用的尺度,而假設貨幣的邊際效用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以及對任何人都是不變的。

七、作用、反作用定律與供給、需求決定均衡價格理論

(一)牛頓作用、反作用定律

牛頓作用、反作用定律即牛頓第三定律。該定律從本質上闡明每一個存在的力都有反作用力,從而對力的概念作了完整的概括。牛頓認為:“每一個作用總是有一個相等的反作用和它相對抗;或者說,兩物體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永遠相等,并且各自指向其對方?!盵20]牛頓舉例說,任何東西拉引或推壓另一個東西時,同樣也要被那另一個東西所拉引或推壓。如果一個物體撞在另一個物體上,并且由于它的力的作用而改變后者的運動,那么這物體的運動也將發生一個相等而指向相反的變化。牛頓作用、反作用定律看似簡單,實際上卻是被人們稱為最美妙的定律,它深刻地告訴了我們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哲理:一個孤立的點本身完全不能施力也不能受力,力的產生僅僅是兩個實體相互作用的結果,而且一物體對另一物體的推力或拉力正如另一物體對它的推力或拉力。作用和反作用之間是互為前提、互相依托、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的。牛頓的貢獻在于不僅揭示了物體之間相互作用的本質,而且用數學工具將它定量化。

(二)供給、需求決定均衡價格是新古典經濟學家的基本共識

在新古典經濟學中,并不是每個經濟學家都認為供給和需求決定價值,門格爾就是一個例外,他反復強調價值理論的主觀性,即從主觀而不是客觀方面去理解價值,更不主張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理解價值。在對別人在雙重意義上使用價值這一概念時,他評論說“他并沒有達到任何統一的原理”。[21]但是,在新古典經濟學價值理論發展過程中,建立在邊際效用論之上的供求決定價值逐漸成為新古典經濟學家的共識。龐巴維克指出:“買一件大衣不是使他省下一些努力,而是使他失去一些滿足。這一損失的總量,正如我在同沙林爭論的著作中所指出的,恰恰決定于這些物品所能滿足的最終需要的重要性。損失了這種物品,也就損失了這些最終需要的滿足。而最終需要的迫切程度,又由當前的需要和供應的關系所決定的。”[22]本來,在新古典經濟學家看來,邊際效用是決定價值的,但在以分工為基礎的現代經濟社會里,市場交換產生的是價格,那么價格與邊際效用是什么關系呢?維克塞爾沒有回避這個問題,他明確地回答:“假如交換價值事先已定,則邊際效用就將為交換價值所調節……所以最終的均衡問題即依靠交換以形成的生產與消費間的均衡問題,在未知數之中就包含著生產和消費的數量、貨幣的相對交換價值及與此成比例的對各特定個人的邊際效用等數量?!痹诮酉聛淼恼撌鲋?,維克塞爾更是把正效用、反效用與機械力學的有關理念聯系起來,從而認為供求均衡與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平衡是普遍正確的真理。他說:“交換價值就決定在雙方力量相平衡的水平上。在這雙方力量中,一方面是消費的愿望(效用或消費的滿足),另一方面是生產的困難,制造的不便利和不舒服(有時叫做負效用或反效用),邊際效用或反效用之成為決定性的要素,與其他許多在外表上看來似非而是的均衡現象是頗為一致的,但同時———從倫理觀點和社會觀點看來,雖然這是不能令人滿意的一一它卻表明在自由競爭條件下所發生的經濟現象的純機械的性質。”[23]本文研究表明,新古典經濟學家們創造性地借鑒牛頓自然哲學觀,系統改造了古典經濟學理論范疇,建立了與古典經濟學頗為不同的經濟學體系,這一體系使經濟學在科學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其貢獻是不言而喻的;而且該體系內在邏輯比較嚴密,對市場經濟現象有較強的解釋力,至今仍是眾多經濟學人學習和研究的基礎。理論的生命力在于創新。正如牛頓力學沒有窮盡物理學一樣,它只是對低速宏觀物理現象的一種數學描述,新古典經濟學也是在偏好不變、市場出清、結果最優等假設前提下,按照牛頓自然哲學觀的理論框架對市場經濟現象的一種理論建構,它的成功和缺陷與牛頓力學相比有較大的相似性。因此,從“牛頓自然哲學觀影響下的新古典經濟學價值論”角度開展比較研究,或許對推進經濟學基礎理論創新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學術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