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知識科學發展觀論文
時間:2022-07-29 09:44:00
導語:經濟知識科學發展觀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知識經濟是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1997年的一份報告中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其內涵是指建立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學界通常把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的經濟發展狀況歸納成知識經濟,即持續高增長,低通脹,科技進步快速,經濟效率提高,全球配置資源的一種經濟形態,目前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流形態和運行模式,這對中國經濟的運行提出一個嚴峻的挑戰。中國經濟從上一次宏觀調控實現了“軟著陸”以后,以制造業為龍頭的經濟增長十分迅速,已經被國際稱為“世界工廠”。在GDP總量迅速龐大的同時,中國經濟在宏觀運行層面上的不平衡、不科學等弊端逐一顯露,除了東西部差距、城鄉差距之類的缺陷外,在資源的投入產出上嚴重不平衡也成為阻礙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致命傷:中國消耗了全世界25的鋼鐵、30的原煤、40的水泥;去年進口了9000萬噸原油,今年將進口1億噸以上,對石油進口依賴率正逼進危險的臨界線(50),但如此之大的資源和能源消耗,產出的GDP卻不成比例,投入產出率只占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幾十分之一。近年來,我國原煤和電能等能源消耗的增幅明顯高于GDP的增速,消耗彈性系數呈不斷擴大趨勢。按照我國GDP增長速度和目前能源消耗彈性系數增長的速度推算,我國未來對原煤、原油、電的消耗量基本上每5年增加一倍,這么高的能源消費,不僅資源不能滿足,生態環境也不能承受。
低水平、粗放的生產方式帶來了中國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黃河充斥泥沙、時常斷流;長江水質惡化、含沙量增加;中西部土壤沙化嚴重、空氣質量下降,除了生產力水平和科技水平低下外,中國經濟缺乏科學發展觀的指導,已成為阻礙可持續發展的最大癥結,這種趨勢與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是完全背道而馳的,必須從根本上加以改變。
黨的十六大把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問題落到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上,提出以科學發展觀指導經濟工作,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目標,這是十分正確的,我個人認為,這是使中國經濟適應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的一條正確的道路。
中國的經濟發展,正面臨著一個新的戰略機遇期,來自知識經濟兩大基石的全球信息化和經濟一體化、來自世界產業結構大調整和世界市場要素的重新配置、來自亞洲經濟的新一輪發展,為中國經濟進入新的起飛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而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地區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發的要求,則是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給出了科學的指導思想。我堅信,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中國經濟將提高運行質量,繼續迅速而健康發展,成為全球經濟的發動機。
- 上一篇: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論文
- 下一篇:經濟形勢基本判斷論文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