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產業轉移模式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31 04:14:00

導語:裝備制造業產業轉移模式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裝備制造業產業轉移模式研究論文

[摘要]產業轉移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國或地區將國內或區內的優勢產業通過跨區域投資等方式轉移到另一國家或地區,從而使產業表現為空間上移動的現象。產業轉移是地區間產業分工形成的重要因素,更是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重要途徑。產業轉移模式的正確選擇是產業轉移成功的關鍵。本文依據產業轉移理論并結合沈陽的實際情況,按照沈陽裝備制造業企業規模大小,選擇不同的轉移模式。其中,直接投資模式、企業內部一體化模式、企業虛擬一體化模式是大型裝備制造業企業轉移模式的優選,而整體遷移模式、合作研發模式比較適合中小型裝備制造業企業轉移。

[關鍵詞]產業轉移轉移模式沈陽裝備制造業

近年來,隨著沈陽經濟的蓬勃發展,其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勞動力成本和環境成本快速上升,裝備制造業結構不合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壓力增加。根據產業轉移的客觀規律,有意識地組織產業轉移,對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沈陽已經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優勢和強大實力的大型裝備制造業企業和數量可觀的中小型裝備制造業企業。根據裝備制造業企業規模的大小,實施不同的產業轉移戰略。

一、大型裝備制造業企業轉移模式

1.直接投資模式

產業轉移發生的主要形式是跨區域直接投資(包括對外直接投資)??鐓^域直接投資是指企業跨越區域界限到其他區域去投資設廠,進行生產和銷售。在運行上表現為發達區域企業對發展中區域的投資行為。在國際上,國家之間的產業轉移及產業移入國的產業升級主要是由經濟高梯度國家向低梯度國家的直接投資來實現的。通過直接投資的方式,能夠使撫順迅速積累資金,為區域經濟的起飛創造條件,產生要素注入效應。同時,伴隨產業轉出地沈陽經濟的快速發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生產要素的價格將越來越高。通過直接投資的方式,將那些傳統的、技術含量較低的、已經失去競爭優勢的部分環節轉移出去,利用撫順優越的地理條件,廉價的土地等生產要素,以及優惠的稅收財政政策,也可有效降低沈陽裝備制造業企業的生產成本。

2.企業內部一體化模式

在國際市場上,企業一體化是指企業在全球范圍內有效地配置各種要素資源,精確地管理著各國的協作企業,形成一體化的產銷網絡體系。內部化是企業一體化形式的一種,是將各個生產協作企業并入跨國公司之內,再加以整合,通過使各子公司形成更為專門的內部分工來提高整體效率的模式。內部化的實質在于用內部管理取代外部市場,用內部分工取代市場分工。內部化的意義在于企業將各項在市場上進行的交易納入企業內部進行以節省交易費用。沈陽裝備制造業企業可利用企業內部一體化模式,通過對撫順企業進行股份購買、收購和兼并,然后對其進行改造或提高裝備水平或加強管理等,從而提高企業競爭力。如沈陽機床一廠的原材料供應大部分來自于撫順,通過對撫順原材料供應企業的內部一體化,可有效節約交易成本、降低交易風險。同時,對撫順企業而言,不僅為企業引進了資金、技術等有形資源,更為企業帶來了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新思想、新觀念、新意識和新的管理方式等無形的資源。

3.企業虛擬一體化模式

企業虛擬一體化模式是跨國公司一體化戰略的第二種形式。它是指跨國公司僅保留最關鍵的功能,如研發和銷售,其它功能通過外包或合作借助外部企業完成。在虛擬化組織形態下,整個產銷網絡體系中的眾多企業雖然在同一個決策體系下運營,卻并不屬于同一個跨國公司,對該跨國公司而言,它們僅是執行其某種功能的一種虛擬組織。虛擬化模式的核心是企業借助外部力量完成某些內部功能,它的關鍵是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環節上,而將附加值低的環節虛擬化。

在虛擬化的具體形式中對產業轉移具有重要影響的是零部件外包,即OEM或者ODM。實踐證明,這種形式對沈陽大型裝備制造業企業產業轉移也是比較適合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沈陽機床一廠為例加以說明。近年來,沈陽第一機床廠提出了“協力”的概念,認為企業的生存和興旺不僅取決于企業自身的努力,而且取決于它與上下游企業的關系。協力是指與供應商和協作廠商之間建立的新型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建立共同的市場,實現共同的利益。經過發展規劃,沈陽機床一廠逐漸加強了專業化分工。在零部件生產上,僅保留關鍵件的生產,而將其他自身成本高于市場的零部件輸出,交由外協外擴廠商完成。通過協力概念的成功應用,有效緩解了機床一廠生產能力不足的矛盾,改善了企業“大而全”的組織模式。同時,企業的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內部管理效率明顯提升,技術創新能力迅速增強。鑒于這種模式取得的良好效果,沈陽裝備制造業大型企業都可以運用和發展這個模式。由沈陽裝備制造業企業提供原料或提出樣品的樣式和規格等要求,必要時提供技術和設備,給予一定輔導,由撫順裝備制造業企業完成相應生產和加工環節,并收取一定費用。即沈陽裝備制造業企業主要進行產品的最終組裝、研發、提供關鍵技術和進行附加值高的配件產品生產。而撫順配套企業主要生產技術含量低、批量低、專業性分工要求高的各種配件和半成品。這種模式的廣泛應用將對沈陽裝備制造業產業轉移以及沈撫共同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二、中小型裝備制造業企業轉移模式

1.整體遷移模式

造成整體遷移的重要原因:一是一種具有更大增值能力的新興行業造成了行業的成長替代。二是企業邊際成本大于邊際收益時,企業須向一個成本相對較低的地方遷移。

沈陽中小型裝備制造業企業大多為零部件加工和配套企業,技術含量較低,規模較小。而沈陽裝備制造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高端技術的應用和新產品的研發制造,重點培育和支持大型裝備制造業企業的成長和發展,那些傳統的、技術含量較低的零部件加工和配套環節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將越來越小。因此,那些已經失去優勢的中小企業的整體遷移為大企業、創新型企業的發展創造了空間。同時,隨著沈陽的發展,各種要素價格持續上升,中小企業的生產成本也將逐步提高。此時,中小企業應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地域,將企業遷移到具有區位優勢的撫順,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也為自己的發展創造了機遇。

2.合作研發模式

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和實力有限,或創新能力不足或生產能力不足,產業鏈短,因此,合作式的生產、研發的模式也比較適合中小型企業的發展。

合作研發模式體現在前后向關聯企業的合作、生產型企業與研發型企業的合作以及企業與科研院所的合作上。首先,由于裝備制造業工藝復雜,生產環節較多,造成一些企業只是在某一領域上有所擅長。這樣,處于前后向關聯的企業可根據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原則與其他企業合作生產,形成集群優勢。其次,生產型企業應加強與創新研發型企業的合作。研發和創新是兩個密不可分的環節,沈陽具有一定創新研發能力的企業可與撫順生產型企業合作,以彌補自身生產能力不足的問題。最后,企業與科研院所的合作也至關重要。眾所周知,在科技創新中,基礎研究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沒有基礎研究,就沒有之后的應用研究和實驗發展。基礎研究是一項新產品誕生的基礎和前提??蒲性核腔A研究的發源地,因此,沈陽裝備制造業企業應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目前,撫順擁有2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工程中心以及一批重點大學,具備了一定的科研能力。

參考文獻:

[1]何禹霆: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產業組織模式[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

[2]俞國琴:中國地區產業轉移[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6.9

[3]彭連清詹向陽:產業區域轉移的路徑選擇、產業定位與政策取向[J].改革與開放,2007(5)

[4]陳建軍:中國現階段的產業區域轉移及其動力機制[J].中國工業經濟,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