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現金發展論文
時間:2022-12-29 10:06:00
導語:企業現金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現金與利潤
會計界普遍認為現金比利潤重要,那是因為很多企業虧損還能生存;企業界也普遍認為現金比利潤重要,那是因為造成企業停止經營的原因是缺少現金。這兩種觀點都沒有錯,但這兩種觀點都只看到表面現象,沒有看到現金和利潤的本質,不能解釋現金、利潤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現金可以有三種理解,一是資產負債表的現金余額;二是現金流入與現金流出;三是營運資本。正確理解現金的含義對理解現金與可持續發展很重要。第一,現金余額是一種持有現金。持有現金主要出于謹慎之考慮,對營運周轉沒有直接幫助。嚴格地說,高效率的企業無需持有現金,就像零庫存一樣,因此現金余額與可持續發展無關。第二,可持續發展實際上就是現金持續不斷的循環,通俗理解就是現金的流入與流出。當現金入不敷出的時候,持續發展受到威脅。盡管如此也不能簡單地認為入不敷出是企業停止經營的原因,那些造成入不敷出的原因才是導致企業停止經營的真正原因。第三,入不敷出與經營效率以及權益資本、債務資本的變化有關。經營效率以及權益資本、債務資本實際上就是保持持續經營的營運資本,也就是第三種理解的現金。只有說清楚上述問題才能弄清現金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任何企業都是通過營運資產(存貨與應收賬款)帶動銷售,而且營運資產與銷售存在著持續經營的倍數關系,只要這種倍數關系不被惡性破壞,企業就能持續經營,反之,企業持續經營就受到威脅。這種比例關系財務管理稱之為周轉率,即本文所說的經營效率。經營效率高低不同,或許同樣得以生存,但是付出的代價不一樣,這個代價就是營運資產對營運資本的需求。只要營運資產與營運資本保持一種平衡關系,企業就能持續經營,當這種平衡關系被惡性破壞(營運資本少于營運資產),企業現金必然減少,直至死亡。
二、效率與風險
現金與可持續發展問題實質上就是效率與風險問題,研究企業的現金與可持續發展必須找準企業的效率與風險所在。
關于效率,國際著名電腦廠商DELL堪稱高效率的典范,高明之處在于營運管理,也就是庫存、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的周轉管理。高效率企業表明相同的經營規模需要的營運現金更少。有資料顯示,DELL的庫存周轉只有5天,應收賬款周轉10天,應付賬款周轉卻高達75天,整個營運現金周期為--60天。這樣,DELL的營運現金不但不因經營而流出,反而因經營而流入,并且經營規模越大,營運現金流入也越大。毫無疑問,這樣的企業現金很充足,持續經營能力很強,這是企業經營效率所決定的。
眾所周知,企業存在兩個風險:一是經營風險,二是財務風險。
經營風險實際上就是經營損益風險,是毛利貢獻與固定成本的較量。經營風險表現在外部市場,卻源于內部成本,是外部市場的不確定與內部成本相對固定矛盾造成的。通常情況下,當市場增長的時候,固定成本也隨之增長;但是,當市場下降的時候,固定成本卻很難降下來,出現了虧損,而且短期內很難扭轉,經營風險隨之而至,SARS期間的航空行業最為明顯。
財務風險實際上就是資本風險,是權益資本與債務資本的較量。財務風險表現在債務市場,卻源于權益資本,兩者共生共滅。不論是銀行向企業貸款,還是供貨商對企業的賒賬,它們對企業的考察,一看股東出了多少錢,二看企業能賺多少錢,也就是企業的股本與利潤。股本與利潤都是企業內部權益資本,它們共同決定債務資本。當企業內部權益資本增加,外部債務資本也隨之增加,可謂錦上添花,風光無限;當企業內部權益資本減少,外部債務資本也隨之減少,可謂雪上加霜,風險無限。
效率與風險是此長彼消的關系,效率高風險小,效率低風險大。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又是互為因果。經營風險決定財務風險。財務風險表現為債務現金流減少,造成營運周轉不暢,營運周轉不暢造成市場流失,市場流失導致經營風險全面爆發,企業陷入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惡性循環之中,使企業的現金從萎縮到枯竭,直至企業死亡。
三、會計平衡與經營平衡
企業如飛機,資產與資本好比飛機的兩翼,兩翼失去平衡,飛機必然墜毀,資產與資本失去平衡,企業必然死亡。
從會計而言,資產與資本是永遠平衡的,那是會計平衡,是一種假象;對經營來說,資產與資本始終處于變化之中,是永遠不平衡的,持續經營本質上就是保持這種平衡,即經營平衡。
為便于分析,我們可以將資產負債表各項目與損益表的銷售項目變化成為如下經營平衡式:
1.(現金+存貨+應收賬款)×經營效率=銷售
2.現金+存貨+應收賬款=(股本-固定類資產)+應付賬款+銀行借款+利潤
第一個經營平衡式表明,企業的持續經營決定于兩個方面:一是企業的營運資產;二是企業的經營效率。保持持續經營銷售水平可以通過兩者互相調節,只要兩者的乘積等于或大于保持持續經營的銷售水平,企業就能持續經營;相反企業就不能持續經營。
第二個平衡式表明,企業的營運資產決定于四個方面:一是企業股本與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也就是長期資金與長期投資的配比關系;二是供應商賒賬;三是金融負債;四是經營損益。以上四個方面是營運資產的現金供給者,是企業的營運現金,營運現金大于或等于保持持續經營營運資產的需求,企業就能持續經營;反之企業就不能持續經營。
我們還可以將以上兩個經營平衡式變化如下:
3.營運現金Х經營效率=銷售
4.營運現金=(股本-固定類資產)+應付賬款+銀行借款+利潤
第三平衡式表明營運現金與經營效率共同決定企業的持續經營,更清楚地說明了現金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經營效率高對營運現金的需求小,經營效率低對營運現金的需求大。
第四個平衡式表明營運現金受四個方面的綜合影響,它們共同決定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股本與固定資產類投入比例關系。股本是企業第一道現金來源,首先用于企業固定及長期資產的支出,剩余的才是營運現金。股本是一項永欠性資金,同時也有風險。風險之一是股本與固定及長期資產投入的配比關系,過大的固定及長期資產投入使營運現金減少,造成營運現金天生不足;風險之二是股東違規變相抽資。變相抽資或股東占用資金實際上也是一項固定及長期資產的投入,缺少長期資金匹配,潛在巨大風險,這樣的案例在中國上市公司不勝枚舉。
第二,供應商賒賬。供應商賒賬是繼企業股本之后的第二道現金來源,主要決定于企業的討價還價能力,是一項重要的營運現金來源,基本上隨正常的存貨而變化,相對來說,風險較小,但是,它通常是企業終結者。供應商的風險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其他三個方面營運現金減少,如經營虧損、金融負債的減少,必然造成供應商賒賬的超期,通過拖延付款加大供應商賒賬。當供應商無法忍受超期賒賬,企業又無力償付的時候,風險就暴發,超市的倒閉大多如此。二是企業銷售不均衡的時候也會造成供應商賒賬的間歇性減少,使經營休克。如長期假日期間停止銷售,但供應商賒賬陸續到期,造成銷售收款與供應商賒賬到期付款脫節。
第三,金融負債。銀行只會錦上添花,從不雪中送炭,銀行負債是企業最大的風險。銀行風險主要表現在:一是企業現金越好,銀行越給予現金,現金越多,被掩蓋的經營問題會越多。企業沒有現金不行,但現金多了也是有害的。很多上市公司就是在現金多余的時候出了問題?,F金就像湖水,湖水深時淹沒了所有暗礁,湖水淺時所有暗礁都暴露出來。二是企業現金越差,銀行越抽回現金。使企業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最終將企業逼上絕路。這樣的案例在上市公司中也是不勝枚舉。
第四,經營損益。經營損益也是影響營運現金因素之一,盈利使營運現金增加,虧損使營運現金減少。從數額上來看,無論是盈利還是虧損,對營運現金影響都不大,而且很容易從其他三個方面的營運現金得到彌補,這就是為什么虧損仍然還可以持續經營的根本原因。但從性質上來說,虧損使權益資金減少,權益資金減少必將對其他三個方面的營運資金造成惡性影響。首先,權益資金減少破壞了股本與固定及長期資產的配比關系;其次,權益資金減少使資產負債率提高,從而使銀行負債倍數減少。
綜上所述,可持續經營問題實際上就是營運資產與營運現金的平衡問題,當這種平衡被惡性破壞,企業就必將停止經營。營運資產的多少決定于營運效率。只要保持營運資產與營運現金的平衡,企業才可持續經營。
- 上一篇:企業稅務籌劃分析論文
- 下一篇:公司治理機制選擇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