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價值論的認識應注意問題探討論文

時間:2022-12-13 10:34:00

導語:勞動價值論的認識應注意問題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勞動價值論的認識應注意問題探討論文

【摘要】深化對勞動價值論認識必須以單重經典作家的原創思想為前提。而單重馬克思的原創思想,深化對勞動價值論的認識所應注意的主要問題有:明確原創勞動價值論的思想源流和經典作家所處的時代背景;堅信勞動價值一元論已揭示了社會財富創造的本質,以及認清在尊重馬克思原創思想前提下完善勞動價值論的主要努力方向。

【關鍵詞】原創思想勞動價值論創造價值勞動

馬克思主義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指導思想,而勞動價值論則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體系的基石。近年來,關于如何深化對勞動價值論的認識,已成為理論界討論的一個熱點。在此,筆者也想就這個問題談一點個人的淺見,主要是從尊重經典作家的原創思想的角度來談這個問題。有欠妥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一、深化對勞動價值論的認識必須以尊重經典作家的原創思想為前提

同志在2001年7月1日的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勞動和勞動價值的理論,揭示了當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行特點和基本矛盾。現在,我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當時所面對和研究的情況有很大不同。我們應該結合新的實際,深化對于社會主義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的研究和認識。”

同志的講話深刻地揭示了當前深化對勞動價值論認識的必要性。當代中國的發展,尤其是由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過程中,已出現了許多與馬克思創立勞動價值論時不同的新情況,概括起來諸如:(1)由于生產自動化的發展,單位商品中活勞動的含量大大減少;(2)由于科學技術特別是高科技的發展,精神勞動(科學勞動)對生產發展的作用,已大大超過工人的直接勞動;(3)現代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產業結構的變化,已使工農業等物質生產部門在社會總勞動中所占的比重日趨減少,而商業、金融業以及各種為生產服務和為生活服務的部門即第三產業所占的比重則日趨增大,參照西方發達國家的情況,第三產業的工作人員甚至可占到總勞動人數的60%一70%。而運用我們所熟知的馬克思勞動價值學說的基本論斷,如“商品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活勞動,是形成商品價值的唯一源泉”,“只有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才是生產勞動,才創造價值”等,來解釋這些新情況時,確實會遇到不小的困難。

近年來,理論界掀起了討論深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認識的熱潮。眾多名家也紛紛撰文,發表自己的看法。在諸家觀點中,主張堅持和發展勞動價值論者有之,主張用“要素價值論”、“效用價值論”、“供求價值論”等取代勞動價值論者亦有之。當然,前者居于主流,后者只是少數。而在堅持或否定勞動價值論的不同學派內部,又有各自見解上的具體差異。

對于學者們的這些討論,筆者主要從這個角度來觀察,即:深化對于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認識,是否是以尊重經典作家的原創思想為前提。筆者注意到,在現有的討論中,確實出現了有悖于這一原則的問題。比如,有的學者提出,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已不能解釋今天出現的新情況了,需要用新的價值論取而代之。而他提出的理由是,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有適用條件的,這些條件是指:原始的純粹的實物交換,沒有貨幣居間,更沒有資本的余地;除勞動外的要素都是無償的;勞動是簡單勞動而不是復雜勞動。他認為,“在超越了這些條件后,勞動價值論的有效性至少是值得懷疑的”。

這種分析,實際是把馬克思研究勞動價值論所使用的方法,錯認為是勞動價值論的適用條件。這是在沒有認真讀懂馬克思的原創思想情況下進行的分析。馬克思研究價值形式發展雖然是從原始公社時的物物交換開始,但這并不意味著勞動價值論僅僅適用于研究的起點,恰恰相反,在邏輯的展開與歷史的發展相一致的基礎上,馬克思運用勞動價值論,先是揭示了商品經濟條件下的基本規律即價值規律,進而深刻地揭示了社會發展的規律。經典作家原創思想的博大精深程度,在這位學者的研究中顯然被大大低估了。

另外,還有這樣的情況:一些學者強調馬克思勞動價值學說在新時期的完全適用性。他們提出,馬克思創立科學的勞動價值論時,雖然還只是身處資本主義機器大生產的初期階段,生產自動化還不存在,但“馬克思就以其無比犀利的洞察力,預見到了資本主義機器大生產必然會向著自動化機器體系方向發展,并由此引起人們經濟關系以及相應的經濟理論的變化”。所以,“如果把馬克思的勞動價值學說的豐富內容充分發掘出來,是完全可以說明現代市場經濟的各種復雜現象的”。

這種觀點,似乎又高估了馬克思在創立勞動價值論時,其原創思想所能達到的高度。馬克思可以有先見之明,可以早在一個半世紀以前,就已經高瞻遠矚地看到今天出現的問題,并進行了超前性的研究。但馬克思畢竟不是神,他怎么可能完全估計得到現代市場經濟下的各種復雜現象?他原創的理論學說的內容再豐富,恐怕也不能充分解釋今天所面臨的所有新情況。

事實上,不管是低估還是高估了馬克思原創勞動價值論的分析,都是沒有充分尊重他的原創思想。在當前,我們深化對勞動價值論的認識,必須以尊重經典作家的原創思想為前提。

二、尊重馬克思的原創思想,深化對勞動價值論的認識所應注意的問題

在筆者看來,要尊重馬克思的原創思想,深化對勞動價值論的認識,有三個方面的問題值得我們特別注意:

1.必須首先明確原創勞動價值論的思想源流和經典作家所處的時代背景

對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體系來講,勞動價值論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正如曼德爾所說的:“經濟科學發現了價值這一組成因素,便掌握了解決一系列實際問題的鑰匙。沒有勞動價值論,便沒有剩余價值理論,也沒有辦法把利潤、利息、地租歸到唯一的根源上來,也就沒有辦法理解最近一百五十年來工農業生產神秘的波動。

按照通常的說法,馬克思創立勞動價值論,就是為了奠定研究資本主義經濟運動規律的理論基石,是為了揭露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實質,揭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和運行特點。但是,筆者認為這種看法并不完全妥當,因為這不符合原創勞動價值論的思想源流。

勞動價值論的思想淵源,最早可追溯到早期基督教思想家奧古斯丁、中世紀著名神學家馬格努以及阿奎那的“公平價格”學說。不過,到了十七世紀中葉以后,在政治經濟學的古典學派那里,才正式形成了勞動價值論。英、法兩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創始人威廉·配第、布阿吉爾貝爾等人,首先提出了勞動價值論思想。而亞當·斯密則在這個基礎上系統地加以論證,他強調“勞動一般”是一切商品的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并把他的全部經濟理論與之有機地聯系起來。但斯密并沒有建立起前后一貫的科學的勞動價值論。他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以前,商品價值由該商品所能購買或支配的勞動決定;而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價值則由工資、利潤和地租三種收入構成了。大衛·李嘉圖在某種程度上克服了斯密勞動價值論中的不徹底性和錯誤,繼承了其正確內容。他堅持勞動決定價值的原理,建立了以勞動價值論為中心的經濟理論體系。但他不了解價值的本質和創造價值的勞動的社會性質,沒有認清勞動的二重性,混淆了勞動和勞動力,所以在運用價值規律解釋利潤問題時,就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難。

馬克思在吸收古典學派價值理論中的科學成份和批判其庸俗成份的基礎上,創立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他從分析商品人手,論證了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指出價值的本質是一種社會生產關系。他考察了價值表現形式以及價值規律的要求和作用,揭示了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和商品拜物教,并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剩余價值論,以此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暴露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為推翻資本主義剝削制度提供了理論根據。

可見,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雖然是無產階級的斗爭武器,卻是從資產階級的古典經濟學說發展過來的。古典經濟學家提出了勞動價值論,他們這樣做恐怕并不是為了捍衛無產階級的利益,而應是緣于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正處在工場手工業階段和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這一歷史時期手工工人的勞動技藝對于產品生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馬克思走上了和資產階級進行思想斗爭的道路,應該是由于他對勞動價值論的堅持。而不是由于馬克思天生就和資產階級過不去,所以要提出問題—揭示剩余價值的起源和本質,結果解決了問題—依靠建立科學的勞動價值論。對今人來講,只有明確了原創勞動價值論的思想源流,才能夠沿著正確的方向來深化對這一理論的認識。

另外,明確馬克思創立勞動價值論時的時代背景,對于我們深化認識也是相當重要的。馬克思所處的時代,從生產力發展的角度看,是資本主義機器大生產的初期;從生產關系的角度看,為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時期。所以,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實際是以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為研究背景的,所關注的勞動價值創造也是比較偏重于體力勞動方面,基本集中在物質生產領域。只有把握住了這種理論和實踐之間的聯系,我們才能夠根據形勢的變化,有針對性地來深化對勞動價值論的認識。

2.堅信勞動價值一元論已揭示了社會財富創造的本質是對馬克思原創思想的最大尊重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也可稱作勞動價值一元論,即認為價值是包含在商品中的無差別人類勞動(抽象勞動)的凝結。商品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活勞動,是形成商品價值的唯一源泉。與活勞動相對立的、表現為勞動手段和勞動對象的過去勞動(或稱死勞動、物化勞動)不是價值的源泉,而只是借助于活勞動(具體勞動形態的活勞動)把它的價值轉移到商品中去。是否承認商品生產過程耗費的活勞動是創造價值或形成新價值的唯一源泉,是區別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與非馬克思主義價值學說的根本標志。公務員之家

近年來,在深化對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認識的旗幟下,一些學者提出需要補充和發展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比如對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加進某些新的因素,像“非生產性勞動”和“非勞動生產要素”,確立“社會勞動創造價值的觀點”等,他們認為,這樣就既可以從馬克思的理論出發,又能對現實間題作出更有說服力的解釋。

在筆者看來,順應時代的發展,對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進行豐富和發展,這是完全應該的。但是,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必須明確,馬克思原創的勞動價值一元論實際已揭示了社會財富創造的本質,對此不應有任何置疑。這是對經典作家原創思想的最大尊重。

為什么說勞動價值一元論實際已揭示了社會財富創造的本質呢?

道理實際上很簡單。我們從人類社會的發展來看,講到根上,就是源自于人類勞動能力的提高(表現為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自然界從原始狀態演變到今天這種狀態,也是歸因于人類世界的勞動。概括起來,就如楊圣明教授所說:“勞動創造價值,勞動創造人類,勞動創造世界,三位一體,這就是勞動價值論的本質所在。

而即使從人的日常生活來看,他也是首先必須解決吃、喝、住、穿的問題,才能生存,進而發展。這是一個公理性常識。由此衍生出來,那就是人首先必須勞動,然后才能從事其他社會活動。而勞動價值論實際上就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論證這一公理性常識。

在筆者看來,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和作為西方經濟學主要支柱的效用價值論、要素價值論相比,有一個本質的區別:就是前者實為深人到問題本質之處,也可以說是深入到人類靈魂深處的分析;而后者只是停留于問題表面的分析。馬克思稱后者為庸俗,也并不為過。

當然,對事物本質和事物表象的分析,都是我們現實生活所需要的。況且,在現實的人類世界中,既有哲人,又有俗人,俗人的數量還遠多于哲人。通常來講,深邃的理論并不容易為人們所普遍接受,淺顯之說反而被眾人傳頌。所以,在現實社會中,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和庸俗的效用價值論、要素價值論可以并存,而后者似乎還更有市場,也就不足為怪了。

3.認清在尊重馬克思原創思想前提下完善勞動價值論的主要努力方向

在尊重經典作家原創思想的前提下,順應時代的發展,對馬克思原創的勞動價值理論進行補充和完善,這是完全必要的。生活在一個半世紀以前的經典作家,畢竟不可能預見到今天出現的所有問題。而現代社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社會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勞動分工的日益深人,已使得創造價值的勞動呈現出許多新變化與新特點,勞動價值論雖然是真理,也應該與時俱進,而這就涉及一個認清前進方向的問題。

在筆者看來,發展和完善勞動價值論,今人的努力方向主要有兩個:一是要重新界定“創造價值勞動”的范疇,二是要實現勞動價值論的數學化。

關于重新界定“創造價值勞動”的范疇:按照馬克思的原創思想,只有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才是生產勞動,才創造價值。這一論斷在非物質生產極不發達的19世紀是無可非議的。而在今天,精神勞動和服務勞動在社會總勞動中所占的比重日漸增大,非物質生產部門在社會總部門中所占的比重日漸增大,智力勞動在個人勞動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也日漸增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應該擴大“創造價值勞動”的范圍。而按照一些學者的說法,將這一范疇界定為社會總體工人的“總體勞動”也許是合適的。這種“總體勞動”,不僅包括生產過程的直接勞動,而且包括一些間接勞動;不僅包括簡單勞動,而且還包括復雜勞動;不僅包括生產商品的勞動,而且包括生產服務的勞動;不僅包括體力勞動,而且還包括科學勞動、精神勞動、管理勞動等等腦力勞動,而且腦力勞動日益成為創造價值的主體。

而鑒于我們社會主義實踐的經驗和教訓,在界定這種“總體勞動”的范圍時,需要特別注意有效勞動、無效勞動以及非法勞動之間的區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有效勞動應是指創造價值的勞動,即勞動創造的使用價值的量與質均符合市場需求與政府的政策法律規定。無效勞動,則不為市場創造出新的使用價值,不可能創造出新的價值,甚至有些無效勞動還表現為“負效勞動”,如損害環境的生產勞動可能是“負價值”。至于非法勞動,其中的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的勞動,其本身雖然也是創造價值的生產性勞動即有效勞動,但卻屬于非法勞動,應進行法律制裁;而此外的那些有害活動或有害服務,不僅不創造價值,而且會損害社會總價值,都是無效勞動,且更應受到法律制裁。

關于勞動價值論的數學化:這是要在方法論上對勞動價值論進行發展。在今天,數學化已經成為經濟學研究的最為基本的規則和要求。數學的方法滲人經濟學的概念、命題、定理、原理和體系及其產生、檢驗、認可的每一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的進展幾乎沒有一個是離開數學而獨立發展的,甚至數學和經濟學出現了一體化的趨勢。嚴格定量、可計算、可模型化、可分析、可測度、可形式化表達、可邏輯證明幾乎已成為一種鐵律和體制性要求,這無疑是經濟學在研究方法上的一次巨大的飛躍和發展。適應于這種發展,將馬克思博大精深的理論用數學語言表述出來,無疑是勞動價值論在當代的一個重要發展取向,必將進一步深化我們對于這一理論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