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直接投資對國民經濟的影響綜述

時間:2022-03-08 11:02:00

導語:對外直接投資對國民經濟的影響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外直接投資對國民經濟的影響綜述

論文關鍵詞:對外直接投資國民經濟國際收支國際貿易

論文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對外投資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對外直接投資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促進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一方面是創造利潤,另一方面要獲取技術帶動母公司的提升,因此,要求我們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施規模經營戰略和品牌戰略,提高企業自身的素質和創新能力,增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1、引言

建國后,我國對亞非拉等社會主義國家開始了無償對外援助,而對外直接投資直到1979年8月才開始正式實施,當時國務院明確提出了“允許出國辦企業”的經濟方針,吹響了對外開放的號角。從1979年至今,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活動為探索新的經濟領域和合作方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我國企業走出國門、發展壯大作出了巨大貢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在經歷了30年的發展后初具規模,截至2006年底,中國累計對外直接投資凈額達750億美元。但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本文分析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對于國內經濟發展的作用,對探討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存在的問題和對策以及實施“走出去”戰略均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與現實借鑒意義。

2、我國的對外t接投資極況

截至2008年年底,我國己經建立了12000多家對外直接投資企業,這些企業分布在世界174個國家和地區。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凈額已經超過500億美元,比2007年增加了111%,對外直接投資勢頭銳不可當。

表12008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存量分類構成情況

資料來源:((2008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從公報里我們可以看出,2008年我國金融類投資達到140.5億美元,增長速度最快,較去年相比增長741%,占據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1/4。其中,銀行業仍然是我國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的龍頭。中國四大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共在美歐等國家設立50多家家分行、接近30家支行,間接帶動就業人數達10幾萬人。

據資料統計,2008年年底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累計凈額1839.7億美元,其中,國有企業和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力量。我國企業在境外總資產超過1萬億美元,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可見,在我國“走出去”戰略的正確指揮下,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已銳不可當。

3、對外直接投資對國民經濟帶來的影響

3.1對國際收支的影響

國際收支表中的賬戶包括經常項目、資本項目和官方準備賬目等。對外直接投資對母國國際收支的影響影響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以上幾個賬目,一方面,對外直接投資可以促進本國的出口貿易增加,從而對母國國際收支造成有利影響:另一方面,對外直接投資也可以通過投資資金與利潤的匯出而對該國的國際收支造成不利影響。隨著經濟的無國界發展,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資本項目均呈積極方向發展。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國際收支平衡表顯示:2008年,中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資本項目呈現“雙順差”,國際儲備保持快速增長。隨著國際收支“雙順差”的繼續和外匯儲備數額的進一步加大,國外對人民幣升值壓力會繼續加強,國際熱錢的涌入及快進快出,不利于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和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對外直接投資通過影響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可以對國際收支波動進行有效調節。因此,在目前資金供給充足、外匯儲備充裕的背景下,進一步鼓勵、扶持國內企業加大對外直接投資力度,可以減少國內高額外匯儲備帶來的風險,促進外匯保值增值,同時可以適當減少資本項目的順差,緩解我國經常性項目賬戶中投資收益項逆差的壓力,積極促進我國國際收支的動態平衡。

3.2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國際直接投資在一國國際貿易中占據舉足輕重地位,蒙代爾的投資貿易替論和小島清的投資貿易互補理論分別介紹了國際直接投資與國際貿易之間的關系。蒙代爾認為:在對外貿易中貿易障礙的增加會刺激要素的流動,要素流動障礙的增加會刺激貿易的發展。投資國會減少擁有比較優勢商品的生產和出口,而東道國則增加該種商品的生產,另外投資國會增加擁有比較劣勢商品的生產。這兩種情況都會減少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即投資和貿易之間存在替代關系。與蒙代爾等學者不同,日本學者小島清認為投資與貿易之間存在互補關系。如果對外直接投資應該從母國己經處于或即將處于比較劣勢的產業依次進行,可以擴大兩國問的比較成本差距,為雙方進行更大規模的進出口貿易創造條件。

近年來,外國資本越來越注重在華獨資經營,想方設法保護其技術,我們過去的以市場換技術的目標越來越難。在這種狀況下,許多發展中國家為了實現逆向技術轉移,即技術由東道國向投資國轉移,紛紛通對外直接投資的方式打破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進一步講所取得的技術帶到母國企業進行消化吸收。我們所熟悉的華為、聯想、海爾等一批優秀中國企業到海外市場投資并不一定直接獲得產品上的優勢,但是它們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的途徑在發達國家設立研究與開發機構,兼并當地高新技術產業,一方面來提高自身的研發水平,學習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另一方面將這些技術帶到國內母公司,掌握世界上最新技術動態,與時俱進。因此,在當今世界全球技術一體化的趨勢下,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先進技術的源頭,并實現國外向國內的轉移,將對我國的技術進步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發展對外直接投資對我國的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3對外直接投資對就業的影響

對外直接投資對就業數量具有直接的以及間接的積極效應和消極效應。對外直接投資對于短期就業的影響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因從事對外直接投資而使本國企業本該進行的生產活動停止所導致的就業機會的減少,另一方面對外直接投資造成的國內就業機會一定程度上的增加,如為海外公司發展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形成的額外的就業機會。當前者大于后者時,對外直接投資將導致投資國就業機會的減少,反之,則會導致就業機會的增加。

4、結語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發展勢頭較強,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對外直接投資的積極效應和消極效應。技術對于對外直接具有重要影響,我們應正確認識對外投資和技術優勢之間的關系,通過對外直接投資不斷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對其進行消化吸收在創新。只有產品在東道國市場上有競爭力,企業才有對外直接投資的前提條件。中國制造業出口規模較大,有些企業的產品已經成為出口市場的著名品牌,這些企業到海外投資,應該走集約化道路帶動母企業發展。因此,這些企業的對外投資應該特別受到鼓勵;另外政府扶持力度要加強,積極支持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要逐步建立和健全對外投資保證制度,減少對對外直接投資的限制,設立專門部門為對外投資企業服務,提供全方位支持,做好對外投資企業的堅強后盾,還要積極鼓勵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開展對外直接投資。同時要實行一定的優惠措施,在資金上給予支持,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最后,要完善財稅政策,避免國際間雙重征稅,為中國境外投資企業爭取到東道國的國民待遇,為他們解除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