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加入世界貿易對中國運輸業的影響及方案
時間:2022-04-28 09:17:00
導語:探析加入世界貿易對中國運輸業的影響及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交通運輸業在加入WTO后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我國交通運輸業面臨的機遇
1.擴大了交通運輸業市場。加入WTO后,根據《服務貿易總協定》,“商業存在”對各國待遇平等,為我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提供了持續擴張的市場空間,加速了我國參與國際分工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使國內運輸企業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國外市場,貨運市場容量不斷擴大。
2.激活了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據資料顯示,加入WTO后,隨著關稅的逐年降低和非關稅壁壘的減少,為交通運輸企業降低成本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使之能開創新的經營領域,我國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港口吞吐量和陸路直達物流量年增幅達到8~10%左右,中國外貿海運量由1998年的3.83億噸增長到2005年的6.56億噸。目前中遠、中海、中外運等航運企業已進入全球最有競爭實力的國際航運公司行列。
3.促進了交通運輸市場的法制建設和完善。WTO的所有原則都是市場經濟原則,包括非歧視三原則、公平競爭三原則、透明開放原則等,將有助于我國加快社會主義市場市場經濟體制下交通運輸的法制建設和完善,為加大開發國際市場的力度,承接大宗運輸業務、組織出入境貨物運輸方面創造有利條件。
4.加快了交通運輸業現代化進程。隨著外資的進入,許多設備精良、技術先進、管理科學的國外運輸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參與競爭,對國內新運輸產品(高速客運、現代物流等)的開發起到了帶動作用,促使國內交通運輸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和建立科學有效的人才培養、使用、激勵機制。
(二)我國交通運輸業面臨的挑戰
1.市場發育不健全,管理難度加大。從交通運輸市場上看,我國還缺少跨區域的交通運輸業務合作網絡,缺少覆蓋大區域的全國信息和業務網絡,缺少裝備先進的運輸站,也缺少數量眾多、品種齊全、價格合理的車輛設備和連鎖維修服務機構。從管理上看,現行的法律法規不健全,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來約束交通運輸業的運行,限制了行業的良性發展。
2.受到國外優秀運輸業集團的沖擊。加入WTO后,我國交通運輸企業面臨外企先進管理方式和高水平服務質量的嚴峻挑戰。特別是費改稅后,國外運輸公司與國內運輸企業享受同等國民待遇,我國落后的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極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3.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盡管近幾年我國交通基礎設施發展較快,但目前仍存在一些“短腿”領域:跨區域干線運輸通道不足、省際干線公路尚未成網、現有主要鐵路干線運輸負荷過重、運輸能力不適應市場需求。在港口方面,當今船舶有大型化的發展趨勢,我國集裝箱及大型散貨泊位不能滿足要求,主要港口及重要出??诤降浪顕乐夭蛔恪A硗?,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高速鐵路還處于起步階段,高等級公路比重較低,整個運輸裝備的總體技術水平比較低。
4.面臨人才流失的壓力。與外資企業相比,國有企業在吸引人才方面目前存在較大差距,外商會通過多種手段爭奪高素質的技術、管理人才和熟練技術工人,專業人才和職工隊伍建設面臨新的考驗,國內交通運輸企業將面臨重新優化調整人力資源的繁重任務。
二、我國加入WTO后有關交通運輸業的對策
(一)及時出臺運輸業法規,依法行政規范運輸市場,規范行業發展秩序。
近年來我國的交通運輸行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相應的法律法規沒有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體系。因而,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規是我國交通運輸業健康發展的要求,也是規范行業發展秩序和整頓不合理現象的要求。加入WTO后,隨著國際規則的通用,要制定和完善交通運輸市場準入法律、法規,為交通運輸市場對外開放、交通運輸企業走向市場提供依據。
(二)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進政企分開
在WTO規則的約束下,要借鑒世界各國經驗,加快政府對交通運輸行業管理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的進程,轉變管理手段和方法,著重于運用經濟法律手段而避免行政直接干預,健全市場規則,用法律制度來界定和保護,為運輸市場創造一個統一、開放和公平競爭的環境。
(三)加快道路運輸業的改革
1.加大企業結構調整力度,實現企業的規?;?、集團化發展。首先,以中心城市的骨干運輸企業為核心,以資產為紐帶,組建區域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企業集團,在此基礎上發展成為主導地區、區域乃至全國市場的運輸企業集團。其次,提高服務質量,贏得良好的信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發展。再次,要加大科技投入,依靠技術進步。引進先進的運輸設備,增強企業的硬件基礎,推動道路運輸企業健康發展,提高國際競爭競爭力。最后,要加快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的步伐,加強和改善企業管理,運用現代管理理念和經營方式,全面提高企業素質。
2.道路運輸業要配合物流業的發展。目前我國的物流市場發展處于萌芽狀態,與之相關的子行業(如快件運輸、集裝箱多式聯運和特種貨物運輸)沒有發展起來,而這些子行業在很大程度上將會推動我國中小型運輸類企業發展。因此,加快它們的發展,能夠填補我國在交通運輸業的空缺,有利于鞏固民族產業,增強競爭力。國內交通運輸企業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把物流業當作運輸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四)加快發展水路運輸
1.開辟深水港,整治內河航道。加快航運的基礎設施建設,盡早開辟深水港區,發展沿海集裝箱港區,整治內河深水航道,努力提供有國際水平的港口支持服務,為劇增的進出口物流提供充足的口岸設施和完善的集疏體系。
2.迅速組建能與海外勢力匹敵的企業航空母艦。鑒于國外航運集團一般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國內零散企業決非它的對手,只有依靠國有投資公司籌集國家交通發展基金才能與國外壟斷資本一決高下。因此須由國家鼎力支持,強強聯合,形成重量級的、能與海外勢力匹敵的企業航空母艦,才能在加入WTO后游弋于世界經濟一體化浪潮中。
3.合理分割市場面,在國際競爭中形成合力。國內從事水路運輸行業的企業甚多,關鍵是需通過行業協會協調,在經營中互助、在資金上聯合,真正形成合力。在航運業上,中遠、中海等國家級超大型集團具有強大實力,在世界上已占有一定份額,地區航運企業宜主動配合它們,拾遺補缺,分割不同的市場面,避免在國際市場上自我惡性競爭。
(五)完善交通運輸通道建設,使之合理化,便捷化
1.合理規劃交通運輸體系。未來20年,我國交通體系必須要有相應的大發展,通過加強統籌規劃,在擴大網絡規模、提升裝備水平和改善運營管理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五種運輸方式比較優勢,促進相互順暢銜接,逐步形成能力充分、布局合理、結構優化、高效暢通、人性化服務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提高運輸效率和服務質量,降低社會運輸成本和物流成本。
2.加快大型深水專業化碼頭建設。為了適應航運事業發展的需要,要加快大型深水專業化碼頭的建設,提高泊位等級及專業化程度,整治深主樞紐港出海航道,適應船舶大型化的發展需要。同時,港口還要積極開發和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使港口裝卸工藝合理化、裝卸機械設備自動化與電氣化、管理手段現代化,提高國際競爭力。
(六)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培養交通運輸業專業人才
我國需在學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培養一批掌握WTO規則、懂外語、懂國際市場經營管理的高素質人才,并建立起人才儲備、使用的激勵機制,以適應加入WTO后的激烈競爭。
- 上一篇:小議商行風險的重新分類
- 下一篇:對西部中小單位融資難題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