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對赴臺旅游的一般均衡分析
時間:2022-05-12 10:29:00
導語:小議對赴臺旅游的一般均衡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旅游業是在世界范圍內迅速發展的一個新興現代產業。據世界旅游組織的統計,國際旅游業已經成為國際服務貿易中交易額最大的產業,同時旅游業也已成為世界最大的產業,為全球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逐漸成為當今世界上發展前景廣闊、產業規模龐大的新興產業之一。2008年隨著大陸赴臺旅游的相關規定的出臺,將會對臺灣的經濟起相當大的促進作用。本文運用微觀經濟學的相關原理,淺談的相關經濟學知識。
一、我國赴臺旅游業高速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告訴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愿意選擇旅游去放松心情,舒緩壓力。臺灣旅游資源豐富,有馳名中外的日月潭、阿里山,有花東大峽谷,有原始森林,有高山族風情的九龍文化村,有熱帶風光的墾丁公園,有與北京故宮齊名的臺北故宮博物院,還有特殊節日的祭孔大典,有鹽水風炮,有多種多樣的風味小吃。寶島臺灣一直是大陸人向往的旅游勝地。旅游業曾是臺灣重要的產業之一。但今天,臺灣昔日繁榮的觀光旅游盛景已不復存在,觀光產業每況愈下。2000年,臺灣觀光外匯收入為37.4億美元,約占臺灣GNP的1.2%。多年來,每年來臺觀光的人數一直未超過300萬人次,一般在250萬人次左右。由于旅游業不景氣,許多觀光企業虧損嚴重,慘淡經營。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游,對臺灣觀光事業至關重要,是眾所皆知的事情。依臺灣“觀光局”的估計,以每天開放來臺1000人,每人停留10天,一天平均消費207美元,一年至少有265億元新臺幣的觀光收入。依此計算,一天開放2萬人,就會有5000億元新臺幣的市場隨著2008年陳江會談,大陸公民赴臺旅游相關規定的出臺,越來越多的大陸公民選擇赴臺旅游。這將會對臺灣與大陸的經濟復蘇起相當大的推動作用。赴臺旅游的提出,為什么會對臺灣的經濟有促進作用?為什么會造成短期內的赴臺旅游這條旅游線路的過熱?本文運用供給需求原理分析赴臺旅游的一般均衡問題。
二、赴臺旅游的供給分析
臺灣方面提供赴臺旅游的人數相比與大陸有赴臺旅游意向的人數少的。赴臺旅游是2008年陳江會談后才開始實行的。隨著2008年七月四號大陸赴臺直航飛機的首飛,才拉開了赴臺旅游的序幕。但目前為止,大陸只有13個城市有直飛臺灣的資格。供給量的缺少直接影響了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有哪些因素影響了供給量的一直緊缺呢?
1.政治因素
全面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游能給臺灣地區帶來短期商機和長期巨大的經濟效益,但經濟效益不一定帶來政治效益。在兩岸特殊的政治氣候下,再加上島內自身的政治爭斗,大陸居民赴臺旅游的前景一直以來都不完全受經濟規律的左右。在陳水扁當政八年的時間內,陳水扁當局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是導致大陸居民赴臺旅游至今未能實現的根本原因,是陳水扁當局延宕了兩岸旅游民間組織就大陸居民赴臺旅游所進行的技術性磋商進程。而在馬英九當選后,和大陸的關系有所緩和。并且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開通大陸居民赴臺旅游也是臺灣走出金融危機的一條捷徑。但是選擇開通并不意味著完全開通。緩和與大陸的關系并不意味著臺灣放棄走臺獨道路。赴臺旅游受政治影響頗大。所以在短期內擴大供給量仍是困難重重。
2.對于赴臺旅游的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為了得到某種東西所必須放棄的東西。關于赴臺旅游,,臺灣當局真正擔心的還是政治利益。有學者分析指出,因為開放大陸居民赴臺觀光,臺灣的餐飲、旅游、交通、商業等領域將成為新的既得利益者,需要依靠穩定的兩岸關系與政策持續開放維持其利益,不利臺灣當局的分裂政策,因此臺灣當局寧愿犧牲經濟利益,也不愿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游。對于臺獨勢力來說,機會成本太大,所以不可能短期內擴大供給量。
三、赴臺旅游的需求分析
1.赴臺旅游的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下面從兩個方面分析。
(1)從臺灣方面
臺灣旅游資源豐富,有馳名中外的日月潭、阿里山,有花東大峽谷,有原始森林,有高山族風情的九龍文化村,有熱帶風光的墾丁公園,有與北京故宮齊名的臺北故宮博物院,還有特殊節日的祭孔大典,有鹽水風炮,有多種多樣的風味小吃。寶島臺灣一直是大陸人向往的旅游勝地。
(2)從大陸方面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愿意選擇旅游去舒緩壓力。并且,隨著兩岸關系的緩和,大陸與臺灣的直航的開通,不少人選擇去臺灣探親訪友,訪問學習。隨著大陸與臺灣經濟聯系的密切。大陸與臺灣的經濟交流密切,也增加了赴臺的人數。
2.關于赴臺旅游的需求價格彈性
需求價格彈性:考慮到赴臺旅游的需求價格彈性,從相近替代品的可獲得性,必需品與奢侈品,市場的定義,時間的長短考慮。首先,選擇赴臺旅游的旅客是為了愉悅身心,相近的替代品很多,而且,赴臺旅游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奢侈品,依據需求價格彈性的公式來看,赴臺旅游是富有需求價格彈性的
總收益,即對一種物品的總支付量,等于該產品的價格乘以銷售量。對于缺乏彈性的需求曲線,其總收益隨著價格的上升而增加。對于富有彈性的需求曲線,其總收益隨著價格的上升而減少。所以,對于赴臺旅游,一定要控制其價格,不能任由市場自由調節,政府應指引。
四、赴臺旅游的均衡分析
如圖1所示:在沒有開通大陸赴臺旅游時,供給量幾乎為零,而大陸的需求量是很大啊的。如圖2所示:隨著赴臺旅游的開通。公布了大陸有13個城市擁有直航的資格。需求量的增加,供給量也增加。但供給量的增加量大于需求量的增加。如圖3所示:在隨后的短期的一定時間內,供給量不變,但需求一直在增加,供給與需求不平衡,導致供給與需求的均衡點的不斷提高。如圖四所示:在這種情況下,市場會自動調節。臺灣方面看到這種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會增加赴臺旅游的人數,增加供給量。大陸旅客因為過高的價格,放棄了赴臺旅游的想法。同時,政府也會通過稅收等手段,干預赴臺旅游,使價格恢復到正常的水平。
圖1(注釋:在未開通赴臺旅游之前,大陸去臺灣是要從香港轉機,而且是商業目的。供給與需求是相對固定的)
五、結論
臺灣是祖國美麗的寶島,自然風光秀麗,人文景觀獨特,加上大陸居民對臺灣的神秘感與特別的民族情結,大陸居民希望到臺一游。然而,臺灣當局出于政治考慮,一直未能開放大陸居民直接赴臺旅游,只能通過第三地的中轉與商務旅游,不僅影響兩岸旅游業的合作與發展,也限制了臺灣旅游業的發展。旅游業曾是臺灣重要的產業之一。但今天,臺灣昔日繁榮的觀光旅游盛景已不復存在,觀光產業每況愈下。2000年,臺灣觀光外匯收入為37.4億美元,約占臺灣GNP的1.2%。多年來,每年來臺觀光的人數一直未超過300萬人次,一般在250萬人次左右。由于旅游業不景氣,許多觀光企業虧損嚴重,慘淡經營。為振興旅游業,臺灣當局將觀光產業列入重點發展產業,在“六年國家發展計劃”中提出“觀光客倍增計劃”,將2004年訂為“臺灣的觀光年”。2004年6月,還成立“行政院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并一連舉行四次“觀光發展策略會議”,希望聽各方意見,再創臺灣觀光產業的春天。大陸經濟發展迅速,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已成為一個龐大的旅游群體與旅游資源,成為海外諸多國家或地區積極爭取的重要對象,臺灣旅游業也將大陸旅客列為未來的重要旅游來源地。日前,大陸宣布將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游,為臺灣旅游業者帶來新的希望。同時,開通赴臺旅游,有益于與臺灣同胞的聯系,對祖國統一大業的順利完成有著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格里高利?曼昆,《經濟學原理》,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5
[2]格里高利?曼昆,《經濟學原理-英文版》,機械工業出版社1958.3
- 上一篇:城市環境衛生調查匯報材料
- 下一篇:混合借款中會計處理技巧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