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思中國宏觀經濟政策效應
時間:2022-05-16 04:48:00
導語:淺思中國宏觀經濟政策效應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自1998年以來,面臨總需求不足的嚴重形勢,中心實行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泉政策。幾年來,總需求有所擴大,經濟持續增長,2002年GDP增長8%,政策效應顯著顯現,但總需求不足的題目依然存在,政策效應不十分理想。本文試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影響政策效果的因素,以期尋求進步政策效應的途徑。
一、財政政策效應分析
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通過發行國債,增加基礎舉措措施投資以帶動投資和消費的增長,通過增加轉移支付,給政府有關職員加薪以刺激消費,通過出口退稅鼓勵出口。從1998年-2002年政府發行國債6000多億元,國債投資總規模達到3?2萬億元,一些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的大型基礎舉措措施項目取得重大進展。1999年開始陸續出臺了一系列調整收入分配的政策措施,增加福利性支出和政策性補貼,進步低收入者收入,支持國企下崗職工基本糊口費和離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等,還大幅度增加了對中西部地區的轉移支付津貼,建立了艱苦邊遠地區的補助軌制,使居民消費水平有所進步,再加上消費信貸的配合,使城鎮居民住房、汽車等大宗耐用消費品需求大量增長,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增長超過了財政支出的增長,供求矛盾有所緩解。固然積極的財政政策起了相稱大的作用,但有效需求不足仍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善。物價水平持續低迷,通貨緊縮壓力依然存在,2002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總水平同比下降0?8%,批發價格指數PPI下降3?9%,產業品出廠價格下降3?4%。據統計600種主要商品中86?3%供大于求;就業壓力顯著增大,現有失業人口2000萬人,每年新增就業崗位僅800萬個;入世沖擊開始顯現,商業摩擦不斷增加。2001年以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長速度,其中政府投資是推動投資增長的主導氣力。盡管以增發國債為主要內容的積極財政政策在擴大基礎舉措措施投資進而拉動經濟增長方面施展了重大作用,但財政政策的更主要作用在于拉動民間投資和消費,施展乘數效應,刺激總需求增長;而我國政府投資乘數效應較小,啟動民間投資,帶動總需求增長的作用有限。首先,我國政府投資主要是基礎舉措措施建設投資和技術改造投資,工業聯系關系度較小,帶動鏈條較短;其次,基礎舉措措施建設投資和技術改造投資屬于資本密集度和技術密集度較高的投資,投資帶動的就業少,政府投資轉變為勞動者收入的份額較少;再其次,在我國當前時期,因為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均勻消費傾向較低,稅率又較高,投資乘數較??;最后,我國處于經濟體系體例轉軌時期,市場體系不完善,信用不足,市場缺乏效率,也使乘數變小。政府投資在產生乘數效應的同時,也會產生擠出效應。一方面,政府投資增加使民間投資融資難題。政府投資項目除使用財政資金外,還更多地使用銀行信貸資金,使用銀行信貸資金部門約占投資總額的80%以上。因為政府投資占用了大量銀行信貸資金,一些地區銀行因面對配套國債項目放貸壓力而收縮常規性貸款盤子,使民間投資貸款更加難題;另一方面,存在政府投資和民間投資爭項目的情況。民間投資和政府投資的目標都是預期利潤率高的項目,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效益好的項目有限,政府投資多了,民間投資就少了,產生擠出效應。為進步財政政策效應,建議做如下調整:
1、調整國債投資使用方向當前我國財政政策的目標應重點放在擴大就業,增加總需求上。一方面,從財政資金的使用效果來看,國債投資是利用行政手段進行的投資,不受市場需求的制約,投資難以持續增長,經濟自主性增長氣力很弱;另一方面,從財政資金支付能力來看,近幾年來,財政投資項目耗用了大量資金,并且已開工的工程還需不斷注入資金,公共支出逐年增長,償還國債負擔日益加重,財政赤字不斷擴大,繼承增加財政投資難認為繼,因此,有必要調整國債投資的使用方向。增補社會保障基金,完善社會保障軌制。市場競爭和對未來收支的不確定性制約著人們確當前消費,完善社會保障軌制,能夠不亂收支預期,增加即期消費;而對于低收入者則通過支付社會保障金維持他們的基本糊口消費,保持社會不亂。而且,通過支付社會保險金的途徑解決失業題目比通過政府投資創造就業崗位安頓就業本錢要低得多。據最近有關數據表明,3年5100億國債資金創造就業崗位為500萬人,每人每年的就業本錢3萬元左右,而現在下崗、失業職員的社會保障水平不外5000元左右,只有前者的六分之一,比擬之下,假如把一部門國債投資資金用于社會保障,將會大大進步資金使用效益。特別是在我國當前的體系體例轉軌和結構調整時期,就業壓力不斷增大,預計今后25年養老保險基金缺口累計1?8萬億,每年700億,在我國財政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擠出一部門財政投資用于社會保障,同時發行一定規模的社會保障專項國債,對于更好地解決失業題目,保持社會不亂,增加消費將是十分必要的。大幅度增加科技、教育投入。熊彼特的經濟周期“技術立異決定論”以為,大規模的技術立異浪潮是吸引企業投資,推動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的決定性因素。大幅度增加科教投入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我國企業自主開發能力薄弱,市場供求結構失衡,因此,政府除了增加國債技術改造貼息支出外,還應考慮大幅度增加立異技術研究發展投入,通過各種途徑鼓勵支持企業進行自主立異知識產權的研發,以便終極促進企業的技術、技改投資。加強中心財政對高等教育,義務教育的財政支持,降低學生膏火負擔,不但可使居民節省膏火支出,用于即期消費,而且還能改善其對以后教育方面的支出預期。
2、減免稅收,調整稅收結構因為稅收負擔過重,抵消了擴大財政投資的效果。減稅既可增加居民個人可支配收入,增加民間投資和擴大消費的能力;又可降低出產本錢,進步投資積極性。從減稅的空間來看,我海內資企業所得稅的稅率是33%,高于一些發達國家的稅率水平,與美國累進稅率最高檔次的稅率相同,但美國稅前扣除項目多,而我國因為企業盈利水平低,相對而言,企業所得稅稅率偏高。同時,外資企業因享受超國民待遇,稅率只有15%,差距甚大。本著公平公道的原則,有必要降低內資企業稅率,同一內外資企業稅收待遇。我國現行增值稅稅率為17%,若折算成消費型增值稅,則稅率超過23%,而大部門國家低于20%。減稅有可能造成財政赤字的增加。但稅收總量的減少不僅取決于稅率高低,還要取決于稅基的寬窄。西方供應學派以為,稅率降低不一定會減少稅收量。高稅率使出產本錢上升,企業會想方想法逃稅避稅,造成稅收流失;相反,在低稅率上,逃稅不值得,逃稅避稅的少;而且,低稅率會刺激出產和投資積極性,從而使稅基擴大,使稅收量增加。從西方國家20世紀80年代稅制改革的經驗看,因為實行“低稅率、寬稅基、少減免、嚴征管”,稅收總額不一定減少。至于減稅所造成的財政收支缺口,可由增發國債彌補。目前,我國還不具備大幅度全面減稅的前提,應對稅制進行結構性調整。調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減少大眾稅負以進步收入預期。降低農產品特產稅率,及減輕其他稅費負擔,既有利于增加農夫可支配收入,啟動農村市場;又可增加產業品銷售收入,增加稅收來源。據《農夫日報》報道,今年天津市政府作出決定,農業稅費將下調至5%,取消屠宰稅、農業特產稅,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調減包括汽車、住宅交易在內的高檔耐用消費品的稅費,加快出臺燃油稅政策,按國民待遇原則盡快同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同一在25%。對新興高檔商品如高檔化妝品、腕表、服裝以及高爾夫球具,電子游戲機,高檔賓館,娛樂項目等調高或開征消費稅,對普通消費品調低或免征消費稅,對吸納下崗職工的企業實行一定稅收減免。
二、貨泉政策效應分析
穩健的貨泉政策的主要內容是:適當增加貨泉供應量,加大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降低貸款利率,促進自主投資增長;擴大貸款規模,使企業獲得更多信貸資金;降低存款利率,鼓勵多消費少儲蓄;擴大消費信貸,支持耐用消費品支出。中心銀行從1998年開始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消了對貿易銀行的貸款限額控制,兩次下調法定存款預備金率,連續八次下調存貸款利率等。貨泉政策與財政政策相配合,在刺激需求,促進經濟增長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跟著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耐用消費品支出大幅度增加。據統計,2001年個人購房已達到4021億元,比1997年的946?9億元增長了3倍多,汽車擁有量從1996年1100萬輛增加到1609萬輛。當前我國正處在消費結構的進級換代時期,積極的消費信貸政策將大有可為。貨泉政策作用的施展依靠于其傳導機制,降低利率刺激投資要取決于企業對利率的敏感程度,企業投資貸款還要看能否找到預期利潤率高的項目,銀行信貸風險機制的建立也使得銀行不敢等閑貸款,中小企業取得貸款很難,銀行存貸差額逐年擴大,超過五分之一的信貸資金未被利用。進步貨泉政策效應要從搞活企業,拓寬市場,健全信貸激勵機制等方面做工作。
1、增加貨泉供應量,加大貨泉政策作用力度貨泉政策通過增加貨泉供應,使利率下降,從而刺激投資和消費的增長,是通過市場機制起作用的間接調控手段;而國債投資屬于行政手段的直接干涉干與,過多使用與市場化改革相抵觸,比擬之下,貨泉政策更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在當前國債投資效應遞減,財政支出壓力日益增大的情況下,應加大貨泉政策作用力度。根據西方經濟理論,通貨膨脹的產生有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和本錢推動的通貨膨脹。在我國當前總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不會泛起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增加個人可支配收入只要保持與勞動出產率進步相適應也不會誘發通貨膨脹。在現代經濟中,資本市場及金融資本發展很快,經濟存量的金融資產化需要大量貨泉,因此貨泉發行量的增長不能只根據GDP流量進行調控,而應考慮到金融資產化的需要。2002年下半年,通貨緊縮勢頭顯著,中心銀行貨泉供應量顯著增加,M2增速上升到近年來沒有過的17%以上,物價也沒有漲上去。貨泉政策可再寬松些。
2、建立社會信用保障體系,分散銀行信貸風險信貸資金在支持民間投資方面起著不可替換的作用。近幾年,國債投資項目擠占了大量銀行信貸資金,影響了銀行對民間投資的貸款。因為財政投資項目有政府擔保,無信貸風險,銀行樂于貸款給財政項目,使得民間貸款更為難題。為解決這個題目,一方面,中心銀行要增加貨泉供給量,財政要壓縮投資規模,以減少財政投資對銀行資金的占用,使銀行有充裕的資金支持民間投資;同時,增強國有貿易銀行貸款營銷觀念,健全信貸激勵機制,加速銀行市場化改革的進程。另一方面,為分散銀行信貸風險,應建立社會信用保障體系,通過設立政府擔保基金提供擔保,建立民間投資消費的決心信念,防范銀行信貸風險。固然設立政府擔保基金需要財政投入,但假如投資效益好,受擔保者能自行還貸,則政府不需投入資金去盡擔保責任,反而因投資增加出產發展而增加財政收入;即使有一部門投資虧損,貸款無法收回,政府也不必馬上支付擔保金,要等貸款到期時再盡擔保責任,不至于使當前財政壓力過大。
3、貨泉政策和財政政策相配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國債投資的持續增長使投資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但消費需求顯著不足。脫離了消費的投資增長難以持續下去,存在供求脫節的隱患,因而,擴大消費需求是啟動市場,拉動民間投資的必要前提。貨泉政策通過降低存款利率鼓勵消費減少儲蓄,但因為收支預期的不確定性,降息對刺激消費作用不大。消費信貸基于信貸風險的考慮,只貸款給有償還能力的人,幫富不幫窮,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我國目前題目最大的還在于泛博貧困階層,特別是農夫。進步消費的根本途徑在于進步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亂公家的收支預期。因此應開闊思路,把貨泉政策和財政政策配合起來,運用財政支出的形式把增加的貨泉供給量變為老庶民手里的收入,好比給公務員加薪,增加各種補貼和福利性支出,特別是增加農夫收入。我國80%的人口在農村,農夫收入的進步對總需求的影響是最大的。增加農夫收入的途徑良多,好比減免農業稅收;對農夫子女提供免費教育;對農夫提供免費或低收費的醫療服務;投資農村基礎舉措措施;為農夫提供低價格的種子、化肥、農藥等農業出產資料;對農村的非農工業提供財政支持,如貼息貸款、財政補貼等;消除農夫進城打工的種種限制。碩士論文增加城鎮居民收入也有利于進步農夫收入,把城鎮居民儲蓄轉化為投資可為農夫進城創造就業機會。
- 上一篇:小議鋼鐵企業并購的實物期權
- 下一篇:小議家具產業實施環境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