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物流經濟問題與策略
時間:2022-07-22 03:07:31
導語:達州物流經濟問題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現代化大生產快速發展的今天,物流作為一種產業已成為現代流通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加快城市經濟循環,提高流通效益的重要環節。地處四川省欠發達地區的達州市的物流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許多問題與不足。為此,本文對達州物流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提出思考。
一、達州市目前物流經濟發展的現狀及不足
1.全市物流企業規模較小,物流營運組織化程度較低
達州市物流經濟相對于發達地區的物流產業而言,營運組織化程度質量很低,尚屬初級階段。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達州從事物流企業年銷售值在100萬元以上約有100多家,2009年流通額約占整個達州商貿經濟20%左右。在調查的企業中主營物流企業所占的比例比較少,經營額100萬元以上的不到30%,而“小、少、弱、散”的物流企業占大多數。調查數字顯示:達州物流經濟中專業物流企業與自營物流企業的比例雖處于基本平衡狀態,但主營物流企業僅占全市整個物流企業還不到15%,而全市第三方物流還未起步,可以這樣說,仍停留在貨物運輸及周轉的初級階段。
2.物流資源豐富,分布基本合理,但全市物流業發展極不平衡
從調研情況分析,達州的物流設施和資源分布按市場需求基本符合從中心向周圍擴散的合理布局,在城郊以外的倉庫占二分之一,倉儲面積約占全市總面積53%。除了倉儲資源分布外,其他貨運車輛,裝卸設備和倉庫資源分布基本相似。但物流資源的分配和利用上卻存在著很大的不平衡性。如西外和南外之間的倉儲面積和倉儲量之比基本相等,但西外與南外貨運車輛大致相等,而兩區之間的貨物運輸比率相差很大。
3.物流企業營業收入增長速度快,但物流成本高,整個行業經濟效益低下
據統計:2009年全市物流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000萬元,比2008年增長25%。然而,2009年全市主營物流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約500萬元,約占營業收入的6%左右。這從一個側面說明物流運作成本很高。目前美國物流總費用占GDP10.7%,日本為8.9%,而我國卻占GDP的20%以上,與發達國家、地區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4.全市物流標準化水平低,信息化程度不高,沒有形成合力
從物流國際集裝箱運輸來看,世界平均集裝箱貨運量占貨運總量的63%,我國不足40%。達州集裝箱運輸仍處于很低的水平。在調研中還發現物流標準化在本市企業之間運作程度還未啟動,而沿海不少企業已開始使用計算機作為企業管理、決策和運作的信息系統,但本市大部分企業只是將計算機作為一種操作工具用來進行一些簡單的單證和表格的處理,這樣的物流企業還不能稱做是物流信息系統上的操作者和使用者。
二、加快達州市物流經濟發展的對策思考
1.進一步明確產業定位,合理規劃達州物流發展體系
達州今后作為大城市發展群,其物流產業定位必須結合達州城市特征和功能特點,盡可能從達州的經濟特征,區域特征,消費特征以及對物流綜合服務的需求出發來合理規劃達州物流發展體系。一是發展應以服務消費為重點,以物流配送為主要形式。近幾年達州經濟發展迅猛,城鄉居民消費水平穩步提高,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城市消費市場流通規模的持續擴大。同時,城市現代制造業的發展,流通現代化供應鏈的管理,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現代生產和流通方式迫切需要物流給予支撐。二是發展應具有集散功能的輻射型物流。隨著社會大市場、大流通的不斷發展,達州已逐步形成買全國、賣全國的市場格局。三是進一步加快發展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物流系統。實現物流設施在布局、功能、業務方向等環節上的優化,達到在城市總體范圍內實現物流體系的高效運營,提高物流活動集體化和共同化水平。四是由市里有關部門牽頭,對全市物流企業加強規劃和指導。實現全市物流“資源整合,合作共享”的發展理念。并在此基礎上,既注重各種運輸方式的綜合協調,又積極根據城市物流的輻射范圍,重視與達州區域經濟和其他周邊城市物流設施的銜接。
2.加快流通領域法制化,制訂適合欠發達地區物流發展的法規政策
一是加快社會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爭取在土地占用,資金扶植,稅收政策,市場運營環境,政府協調管理機制,加快資源整合,促進優勢資本集成。二是鼓勵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營造物流信息平臺,扶持重點物流企業,建立統一開放物流市場。三是制訂和完善反壟斷,反傾銷和價格管理的相關法規,防止壟斷和過度競爭。四是以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基礎手段,打破地區和行業封鎖,在尊重市場機制的前提下,制訂適合國際慣例的道路運輸業,市場配送業及限制過度競爭的管理政策,形成“公開,公平,公正”的良好投資環境和創業環境。
3.加快物流企業資產重組,引導國有傳統物流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
一是提高信息化程度。以信息平臺為基礎,構筑物流網絡優勢,指導企業進行橫向縱向整合,通過擴大自己的經營網絡和服務網絡,合理配置網絡內資源,取得規模經濟的優勢;建立信息網絡,通過信息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物流企業和客戶共享資源,對物流各環節進行實時跟蹤,有效控制與全程管理,形成相互依賴的市場共生關系,使信息網絡和實物配送網絡兩網合一。二是引導向專業化物流發展。據統計資料顯示:達州物流市場需求空間巨大,達州貨物吞吐量逐年遞增,集裝箱和航空運輸也在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增長;公路、鐵路貨運量隨著達州區域經濟的發展也在大幅度增長,達州運輸業可形成專業運輸物流體系。如整車、零擔、快件、郵政等;倉儲配送業可形成專業鋼材、建材、液體、化工、服裝、小商品等專業配送中心等。三是努力向多元化推進?,F代物流供應鏈服務是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一項龐大系統工程。本市有條件物流企業應積極利用信息網絡技術與鏈上現有的物流企業合作,可從提供單純的運輸式倉儲服務向物流多功能,多元化服務轉變,隨著中國逐步向“世界制造工廠”發展,將會有更多的企業通過物流外包來滿足市場急劇擴張的需要,挖掘物流外包帶來的效益潛力,爭取逐步從提供單項,部分物流轉向全部物流承包和綜合物流發展。四是積極引進外資,建立中外合資物流企業。國外物流企業有比較先進的發展經驗,學習和引進國外先進的物流理念和技術,建立中外合資物流服務企業,是促進我市物流企業盡快掌握現代物流管理和物流技術的有效途徑。
4.注意規模經營,整合有效資源,提高欠發達地區物流競爭力
作為欠發達地區的達州市具有發展現代物流的經濟基礎和優越的地理環境。政府可指導達州物流企業通過競爭、兼并和強強聯合。一方面可形成一些大中型物流集團利用現代綜合物流主干網來提高物流高質量服務;另一方面篩選出一批運作靈活的高科技物流企業突破物流有形的界限,利用現代信息網進行內外信息的溝通和管理,滿足社會各層次不同的需求,并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發揮現有資源,做到“四個整合”。一是空間整合。以集約化為原則,加快物流基地,綜合物流配送區和專業物流區的建設與發展,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吸引中外企業入駐達州,通過物流企業和社會資源的空間集聚,整合,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間布局。二是信息整合。通過建立高效有序的物流信息平臺,有效地統領分散的物流活動,實現物流系統的再造和集約化經營。三是協作整合。按照物流業務內容和功能,通過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將專業倉儲企業,運輸企業,物流信息服務企業進行系統化組合,各盡所能,發揮優勢,積極開展多種物流業務合作。四是制度整合。按照市場規律和現代企業制度,加大物流資產重組力度,鼓勵以物流業務資源充足的物流企業為主導,以規?;洜I組建若干家新型的現代物流公司和集團來提升傳統物流產業,推進全市物流經濟上新的臺階。
5.要放活政策,擴大開放
要圍繞構筑商貿中心,研究制定一些有助于本市發展現代物流產業的優惠政策,在財政、工商登記、稅收征管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政策傾斜。尤其是在財政支持上,要設立商貿流通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獎勵和貸款貼息,采取有償使用、滾動積累的方式,扶持符合發展規劃要求并對商貿流通業具有重要示范帶動作用的重點商貿項目,支持商貿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激勵商貿流通企業管理創新和規模擴張。要實施“引進來、走出去”的發展戰略,達州要積極融入成渝經濟區和國際經濟大循環,著力招商引資、資本對接,堅持引資與引智并重、擴大外資與激活內資并舉,引進一批市場潛力大、科技含量高、投資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商貿流通業項目,通過引進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帶動商貿流通業擴大投資和管理體制、企業機制及服務品種的創新,實現商貿流通業整體素質的提升,為繁榮市域經濟吸納更多的有效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