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案例教學法在經濟學的應用

時間:2022-11-06 03:47:22

導語:論案例教學法在經濟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案例教學法在經濟學的應用

一、案例教學法的優點

傳統教學法的教學形式幾乎千篇一律,即教師講、學生聽。而在案例教學中,對案例的分析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問答方式、角色扮演方式、書面分析報告方式等,在少數情況下也可以采用教師講授的方式。

在傳統教學方式下,由于教師傳授的就是真理,所以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都有確定的、有時甚至是唯一正確的答案。這掌握在教師手里。所以每堂課或每次作業結束時,學生總希望從教師那里得到答案。而在案例教學中,由于案例描述的社會組織中的各種問題及其所面臨的內外環境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每個人處于不同地位,都可能作出不同的判斷和決定,而且都有可能成功,所以每次案例討論的答案往往是不確定的,或者是多樣的,或許根本就沒有答案。案例教學法有很多特點或是優點,但也不是什么課程都能采用的。對于那些教學目的僅僅是傳播知識本身,或是讓學生獲得某些具體信息,掌握一些學科定義、定律,或是了解某一事件具體內容的課程,如歷史、地理等課程,教師講授可能是更適宜的教學方法。對于那些教學內容多而時間又有限,沒有太多的時間進行課堂討論的課程,教師講授也可能是最理想的教學方法,因為這樣的效率可能會更高。但是,對于那些在教學目的中要求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讓學生學會收集信息資料,然后通過分析得出適當結論,總結出一定經驗的課程,案例教學法就可能是最好的方法了。在這種課程的教學中,學生僅僅是坐著聽講、記筆記、解答考卷等并不是真正的學習過程,因為它不能真正達到使學生獲得實際工作經驗、提高實際工作能力、適應未來工作需要的教學目的。

二、案例教學對師資的要求

采用案例教學法對師資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一定要會編寫案例

這是因為案例是案例教學法條件下的基本教學工具,而各校的庫存案例相當部分是由本校教師編寫,為此不少學校將編寫案例的任務列入科研計劃,要求全校教師積極參與完成,并把每位教師的案例編寫情況列入個人考核內容。同時要求教師編寫案例,可促使教師經常深入社會,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資料,也有利于教師在組織案例教學時,更加得心應手、游刃有余。為使教師都能編寫教學案例,國外許多商學院經常為教師及有關人員舉辦案例編寫研討班,或者派教師到有關學校學習如何編寫案例。

2.能夠較好地掌握案例教學法

國外大學對從事案例教學的教師均要求能正確理解案例教學法,了解案例教學法的特點和過程,能夠熟練掌握與運用案例教學過程各階段的相關方法和技巧。這是案例教學法對師資最基本的技能要求。

3.對本專業部門實際情況有比較豐富的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

對本專業實際情況的理性認識是指對本專業范圍內的實際工作部門的各項業務工作及其管理的一般過程、基本做法有比較系統的了解,從而為教師提高編寫案例質量、設計教學方案、組織課堂教學打下良好基礎;對本專業實際情況的感性認識是指對本專業范圍內的實際工作部門的各項業務工作及其管理的想法、思路、具體做法等都比較了解,從而有利于豐富案例內容(使案例更加有血有肉),拓寬案例分析空間和學生思路。上述兩方面認識主要通過教師參加企業管理咨詢來取得和豐富。

4.具有較強的課堂觀察和控制能力

每堂案例課都有其預期的教學目標和計劃完成的教學任務。但由于在案例教學法條件下,教學過程主要是以學生發言或討論的形式進行的,所以容易出現各種偏差。譬如學生發言內容過于分散而偏離案例討論分析的主題,或者發言過于簡單、發言時間過長或過短而影響課堂教學的進程。所以要求教師應具有較強的課堂觀察和控制能力,發現偏差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予以糾正,以保證實現預期目標和完成教學任務。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國外對于從事案例教學的教師還要求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如性格開朗、平易近人、樂于與學生打成一片、非常具有幽默感等。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隔閡,敢于參與討論,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避免使學生感覺上課乏味等。

三、我國高校經濟學類專業實施案例教學法的對策

1.加強案例庫建設,為實施案例教學法奠定堅實的基礎

案例是開展案例教學的基礎。沒有案例,案例教學就將處于“無米之飲”的尷尬境地。建立一定規模的案例庫,儲備一定數量的適合經濟學類專業各類課程教學的案例對于保證正常的案例教學秩序、提高案例教學質量、進一步推廣案例教學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案例庫建設中,應特別做好案例庫的規模、組織形式、運行流程選擇確定及內部管理等各項工作。

2.做好案例編寫與引進工作,不斷增加案例數量,更好地滿足教學需要

目前,我國經濟學類專業教學中可供使用的案例非常少,無法滿足普遍開展案例教學的需要。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如果各專業實現最低限度的普遍性案例教學,即在2/3的課程教學中開展案例教學、平均每門課使用2.5個案例,則每個專業至少應備有30個教學案例。但對部分學校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這些高校各經濟學類專業實際使用的、可達到一定質量要求的案例平均還不到10個,平均每門課程還不足1個案例。這表明真正開展好案例教學,組織編寫與引進教學案例的工作任重道遠,極為艱巨。

3.改進學校相關管理,為開展案例教學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教學方法的變革要求學校的管理制度、教學組織等進行相應的配套改革,從而為案例教學法在經濟學類專業的推廣普及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和組織保證。(1)改進選課系統和教學任務安排管理辦法,有效控制教學班規模。實行案例教學法對教學班的規模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教學班規模太大,學生人數太多,就無法組織學生開展案例討論。因為在案例討論課中,學生的討論發言情況是要計入其平時成績的。在討論中發了言和發言多的學生得分就高,平時成績就好;反過來,在討論中末發言和發言少的學生得分就低,成績就差。因此在上課時就必須有足夠的時間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發言,而且還必須有時間讓全班至少50%的學生能發言兩次或兩次以上。如果一個班的人數太多,勢必無法讓所有學生都發言。這樣,就總有部分學生因為沒有時間讓其發言而使其平時成績較差。這必然使這部分學生意見很大,進而影響正常的課堂秩序。(2)改進教室設計,更好地適應案例討論要求。當課程由教師講授時,桌椅按傳統方式布置即可。而當課程要進行案例討論時適當地改變桌椅的布置形式,給人一種新鮮感,更有利于營造案例討論所需要的融洽氣氛,促成學生更踴躍發言;讓多數學生之間都能面對面地討論問題,也顯得更加人性化。所以我國高校在有條件時也可進行這樣的嘗試,讓一部分教室成為專門的案例課室。在這些教室里桌椅可以移動,或者桌椅就是按半環形或環形固定置放的。(3)加大經費投入。雖然我國高校經濟學類專業開展案例教學已有近10年的時間,但目前仍然處于案例教學的初始階段。因此開展案例教學所需要的各種條件都不具備或不成熟。譬如案例庫尚未建好,還需組織編寫與引進大量案例,許多教師還需要培訓,一些必要的配套設施還有待購建……改善所有這些狀況需花費大量資金,所以各校應加大這方面的資金投入。

本文作者:王薇工作單位:揚州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