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借鑒與融合
時間:2022-10-16 03:14:24
導語: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借鑒與融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學科的屬性上,經濟學與管理學都是十分獨立的,但是在學科發展上看,經濟學與管理學卻是能夠有所借鑒的,并能相互促進。1.管理學的產生與發展都是依托經濟學作為基礎的。亞當•斯密提出的分工理論深深的影響著企業里的作業管理與職能管理。他提出了,將經濟現象看作是持有利己主義本性的經濟人的活動觀點,這個觀點直接引導了后來泰羅的科學管理思想“經濟人假設”的出現。歷經一百多年的不斷發展之后“,在經濟管理領域的研究上大多會出現兼有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兩棲性,使得幾乎很分辨清哪種是純粹的經濟學抑或是純粹的管理學”。與此同時,經濟學和心理學、數學融合到一起,形成了管理學中的理論基礎,給管理學共享了分析的方法。經濟學之中,特別是微觀的經濟學,它們在較為一般的意義上,對科學的經濟運行規律進行了揭示。這使得企業的管理學有了基礎的經濟理論作為支撐,管理經濟學就成為了把這當作己任的經濟學的分支。2.管理學促進了經濟學的理論發展。在實際問題上對管理學進行研究,這將會修正并發展經濟理論,例如:西蒙在研究管理性組織的決策中,發現并提出了“有限理性”與“令人滿意準則”這兩個基本的決策理論命題,進而向微觀的經濟學基本命題發起挑戰,使得經濟理論能夠更好的發展。3.在具體的分析工具、方法運用上,能夠相互支持補充。計量經濟學綜合統一了經濟學、統計學和數學,并將它越來越廣泛地在管理學的分析之中使用??偠灾?這兩種學科之間不斷的相互借鑒促進,會使得兩門學科都會更加的完善,有更好的發展。但是,因為學科的屬性與研究方法有很大的不同,這兩門學科也會有很大的借鑒程度差異。管理學在剛誕生的時候,就已經對借鑒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不斷的關注,為了使自身的闡釋能力、預測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決策的能力都可以不斷提高。這其中最關鍵的方法就是下面兩大內容:其一就是要對他們的關系作出假設并進行簡化;再放下作出的假設,不斷的向現實逼近。比如,先作出一系列的假設,在這個前提之下,再去建立基本的模型,最后逐漸的對限定條件進行放松,繼而不停地對原有的模型進行揚棄和修正完善。就像最佳的經濟批量模型一樣,它就是在作出嚴格的假設之后,才得出的最基本的模型,之后又放寬了條件,得出了存在的數量折扣與有缺貨的狀況下的最佳的經濟批量模型。其二是要不斷關注經驗的研究以及對研究方法的實證,即為對理論模型的實證檢驗要倍加重視。同管理學作比較,經濟學更為崇拜理性、對科學主義進行追求,然后找到了自己所固有的研究分析方法。不管是在理論的研究上,抑或是實證的研究上,數學都是現代經濟學的研究里面,能夠不斷運用,并日益強化自身的學科。所有不用數學的語言進行表達的知識,都很難擠進主流的經濟學范疇,同時也很難得到經濟學家們的接受。這中on個狀況的原因是,對數學和統計方法的運用,作為經濟學中的實證的研究能夠將實證的分析構建在理論的基礎之上,同時可以從整個系統所有的數據里面,作出定量地驗收理論假說與對參數的數值進行估算。這使得經驗性分析之中所有的表面化與偶然性均可減少一些,然后發掘出定量性的結論,然后再分開確定它在統計方面與經濟的意義之下的顯著程度。經濟學希望在研究的方法上做到“獨善其身”,這無疑是為了保持經濟學自身的純潔性與科學性,期望經濟學知識能夠長期的積累,可是,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了經濟學之中,在數學之外,其他的學科都不能汲取一定的營養和相關的學習借鑒知識。這也許就是經濟學為什么只有少數的管理學知識的。但是這在管理學的研究方法上“,兼容并蓄”就是把損失管理學的科學性這樣的代價,這成為了管理學缺乏“弱科學屬性”的重要原因。
二、經濟學和管理學的研究方法逐漸融合
因為理論同方法都具有多樣性、寬泛性,所以使得管理學研究的理論框架漸漸變得更加雜亂無章,不能做到相互的兼容,更加不能充分的進行規范,使得理論更容易分散,出現理論邏輯更加混亂的現象,個別時候甚至會出現失去學科的方向,同時又會對經濟學方法與其他學科方法的融合產生嚴重的影響。若想扭轉這種局面,就要把經濟學作為典范來運用,繼而要發展出可以超越各自的方法,還有要關注技術方面的確定性。不過也出現了一些管理學者,將這些不以為然,他們覺得普遍的復雜的多變的管理問題不能使用統一的看法與應對方法,而管理的理論又往往是在這種較為分散的研究分工之中得到更大的發展。要不然,就需要使用其本質的抽象與邏輯推理的不同方式來進行分析,分析其中不同的重要因素,而且要把它們的相互作用與最終結果展示出來,故而要能夠真實地高效地了解組織的大環境以及管理的過程,當然,過度的強調操作的實際效用,卻不對理論的框架管理學進行統一,是尤為力不心的。故而,經濟學的研究和管理學的研究方法必須進行融合、借鑒。正是由于經濟學為他們提供了一種建立這種理論的強效工具與方法。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并強調經濟學與管理學是具有互補性的,也表現出了他們之間能夠相互的滲透、相互的交融,這是他們自身發展的需要。二者不斷的結合,然后進行拓展,突破自身固有的限制,彌補自身方法的缺點,才能出現遠遠超出兩個部分簡單相加的結果。也正是這些方面的有益嘗試,才使得的學者能夠像所指出的那樣,做到不斷的探索“才剛剛開始”。這也說明著了有著一些無限的理論空間。這幾年,通過借力于方法論變革,使得能夠擴展現代經濟學的研究領域,不斷的使研究內容能夠得到深化,抑制住脫離經濟現實的趨勢。特別是把實證分析的思維邏輯與動態的研究特色作為特色發展起來的新制度經濟學、演化的經濟學、行為的經濟學以及實驗的經濟學,這些經濟學分支在不斷興起和發展,可以對主流經濟學不能同現實統一的缺點作出彌補。在發展這些新經濟學分支時,要做到直擊現實的世界,牢牢圍住現實的問題,作出描述和透視,并能夠在修正和假設上,將時間的維度增加,放寬一些尤為抽象且不和實際相符的約束條件,像對知識不完全的強調、信息不完全的強調、信息獲取以及在交流的過程中出現的成本、一些有限的理性與企業家的作用等的強調,這些都在不斷地激勵著人們對企業領域中出現的問題以及運作力量有更為深刻的理解。繼而人們可以去探索企業依舊存在的緣由,以及多樣的推動力、企業在內部的組織結構產生的影響。如此,才能讓經濟學以嶄新的面貌同現實的世界結合起來,并漸漸的向受管理的決策領域去發展。并且由于新制度經濟學取得的成功是具有經驗性的,可以與現實中持續相接的推動可以發展的超出正統的經濟學的限定,在相關的社會科學里面可以汲取到營養。使得管理學的方法可以融合并借鑒到其中最具有前景的方向去發展。
三、結語
經濟學和管理學這兩門學科不僅具有較為明顯的差異而且還有著緊密的聯系,在15世紀之后,經濟學和管理學不斷地重疊合并,漸漸的融合在一起,要不斷的為其發展提供原動力,保證其能夠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大的受益。
作者:門景陽單位:中國人民大學
- 上一篇:思想政治工作中談心活動的應用
- 下一篇:圖書情報人員應對知識經濟的措施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