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濟學論文
時間:2022-05-29 10:33:15
導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濟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縱觀新中國經濟發展的歷程,每一階段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總少不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指導。特別是我國改革開放30余年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改革開放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歷程中的偉大創舉,其理論依據,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經濟理論,其精髓已經被實踐所證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成為歷史的必然,我國在吸收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基本國情與實踐實際,開創了一條適合我國發展的正確道路。未來很長時間內,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的趨勢還會深化,我國經濟發展所取得的各項成就,依然會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的產物。
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理論與我國經濟發展
人類社會的基本經濟規律,體現于社會發展變遷之中,從原始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衍進,其實質就是經濟規律對不同時期經濟活動指導作用的表現。經濟規律隱含于這五種生產關系的運動之中,是在特定經濟條件的基礎上運行和發揮作用的,并隨著這些經濟條件的消亡而改變其外在形式。雖然經濟規律存在于不同形態的社會之中,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其本質并未發生改變,具體形式的差異主要在于不同階級對發現和利用經濟規律的程度和態度是不相同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深刻闡釋了五種社會生產關系的本質,由表及里,透過經濟現象去發現具有本質特征的經濟規律,揭示社會主體的經濟關系(周文和朱富強,2010),高度概括了人類社會的基本經濟規律,由此設計了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藍圖。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核心———勞動價值論與剩余價值,其理論中國化對我國改革開放與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各項經濟成就,都是我國廣大群眾用勞動創造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勞動是社會價值創造的源泉,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F階段所堅持的按勞分配這項基本分配制度,就是對堅持勞動價值論最有力的證明。同時,堅持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分配方式,承認資本等生產要素在社會生產中的作用。資本是生產中不可或缺的生產要素,資本為技術進步,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本支撐,是連接勞動者和其他生產資料的紐帶,也是解決勞動者和非勞動者對于勞動成果占有、歸屬矛盾的基礎工具。剩余價值理論能夠解釋我國現階段許多特殊的經濟現象,對于外界釋疑這些經濟現象具有重要的作用(趙玉琳,2009)。
三、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與我國改革開放
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是客觀存在的,不會因為具體經濟學理論是否迎合而改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客觀地解釋了經濟規律,觸動了資本主義社會一直回避的基本矛盾以及社會經濟沖突、資本家剝削勞動工人等事實,許多西方國家一直難以接受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張俊山,2009)。經濟學理論是在探討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解釋社會經濟現象,是在不斷創新與發展的,不能因為不迎合現階段社會統治的需要,就遭到排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原理,特別是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論,是不斷創新和發展的,中國化特征越來越明顯,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改革開放至今已有30余年,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最典型的時間段,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思想精髓和特征是我國30多年的改革開放的理論指導,而且也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理論指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具有演化特征,這一特征使我國經濟實際情況能夠較好地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相融合,深刻的演化內涵具有強大的解釋力和生命力,為我國經濟發展指明了大方向。調動社會一切可調動的資源,集思廣益、充分發揮人類的創造力,在創新中失敗、在失敗中總結,在總結中進步,雖然具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但改革開放的前途是光明的、可期待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經濟思想,堅持發展勞動價值學說和剩余價值學說,借鑒蘇聯的經濟體制建設,始終以國家為主導,以公有制為主體,把勞動作為經濟成果分配的一個重要依據。改革開發政策,避免了蘇聯受到西方“休克療法”影響而解散的危機,是在實踐適合自身實際的發展道路。在馬克思主義基本經濟理論的指導下,我國進行了經濟改革,結合我國基本國情,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始終堅持國家宏觀調控的原則,分階段、分步驟實施經濟改革,在改革的同時注重開放,逐步過渡到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開放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的集中表現。
四、對我國經濟改革的思考
回顧整個經濟改革的歷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存在一些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這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進程中必然會出現的新情況,需要在以后的經濟發展中加以重視并有效解決(薛宇峰,2009)。結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中國發展的實際情況、國際社會大環境和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目標來看,我國進行經濟改革、堅持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的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我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實施改革開放的發展政策,是在積極借鑒馬克思主義及其經濟學理論精髓,是在結合我國經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進行的,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的具體體現,但這不意味著我們是在一成不變照搬馬克思主義及其經濟學理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為我國經濟改革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指導,但這些理論只能作為我國經濟改革的借鑒,而不能左右我國的經濟改革,更不能完全照搬,必須在經濟改革中吸收、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精髓,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才是符合我國國情和特色改革道路之舉。第二、現階段,我國進行的是經濟體制改革,不是經濟制度改革,必須清楚經濟改革與發展的基礎,無論改革中采用何種手段,都必須堅持基本的經濟制度不變,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堅持經濟改革政策的一貫性和連續性,避免“休克療法”式的西方經濟學理論思想對我國經濟的沖擊。對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思想精髓的吸收,也必須堅持基本制度不改變、不動搖,才能實現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思想在中國的發展,否則,科學的理論也會失去生存之基。第三、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有效地指導了我國的經濟改革,但我國的經濟改革還必須深化,政府應該堅持宏觀調控職能,適時轉變調控手段,放權給市場經濟的微觀參與主體,合理引導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讓多種資源、多種主體參與到社會分配之中。同時,著力解決好一些嚴峻的社會問題,避免這些嚴峻的社會問題對我國改革成效與發展成效的影響。
作者:賈玉武單位:云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
- 上一篇:鐵路企業全面預算管理論文
- 下一篇:船舶企業全面預算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