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發展金融影響探討

時間:2022-07-12 03:21:51

導語:農村經濟發展金融影響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經濟發展金融影響探討

摘要:眾所周知,世界經濟的核心是金融,農村金融體系的健全與否對農村增長起著直接影響。本文選取相關農村地區指標,分析其結果,并提出加強農村金融改革的措施。

關鍵詞:農村;經濟發展;農村金融;影響因素;識別機制

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整體經濟發展進程起著關鍵作用。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迅速發展的經濟也無法掩蓋農業經濟在某些部分的弊端。因此政府有必要深入研究分析農村地區經濟差異對農村金融影響,制定和農村經濟發展相符的政策措施,推動農村經濟穩定且高速發展。

一、我國農村經濟和農村金融基本判定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濟相對于以往實現了快速增長,但農村經濟在增長過程中依然存在粗放發展情況,農民平均收入和高投入低產出在相對水平和城鎮有較大的差距,雖然會影響農村金融發展,但農業產業低效率、農村投資不足、農村經濟發展緩慢及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等因素都提高了成本,使農村金融發展受到限制,無法自發形成農村金融的供給和自動激發農村經濟個體對金融服務需求,即便運用強制制度實現金融供給,也不能完善金融體系。1978年~2016年,不管是農村經濟貨幣化程度,還是農村人均儲蓄和貸款情況的增長都有較大的提升。但預算指標得知,我國目前金融發展水平還相對落后,農村貸款規模下降以及出現的新型和微型農村金融機構及快速增長的農村金融發展規模都無法和農村經濟增長速度相適應。特別是逐漸降低的農村貸款向鄉鎮企業的投資比例,進一步增大了鄉鎮企業融資的難度。所以目前農村金融為農村經濟提高信貸支持能力還有待加強,諸多缺陷使其沒有發揮應有作用,形成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金融發展不相符的局面。

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農村金融影響因素識別機制

1.指標選取。本文研究選取農村經濟狀況作為農村經濟的區域整體指標,指標剔除了各省份人口差異影響。當前研究農村金融區域特征參考金融風險、金融規模、金融結構及金融效率四個方面。選取農村金融效率指標時參考了相關研究,衡量農村金融機構可參考使用存貸款之比,將存款轉化為貸款。本文在基于相關研究條件下修改農村存貸款總額,以農村人口之比決定存貸款,原因在于該指標能直接獲得且真實可靠,和農村經濟狀況統一。選取農村金融風險指標用不良貸款率衡量,本文研究在上述基礎上增加對農戶貸款余額的運用。2.數據描述及分析。在農村經濟發達地區當地經濟發展主要受四方面影響,分別為金融風險、金融規模、金融機構和金融規模。其中對金融結構對經濟發展影響不明顯。由此說明農村經濟發達地區的金融風險越高,就能嚴重抑制農村經濟發展。較好的不良貸款率是出現上述情況的主要因素,導致農村金融機構為收回貸款不得不提高放款條件,還會增加監管貸款成本,對農村地區融資能力產生抑制,使農村地區資金流動效率大幅度下降。相反,農村金融效率越高則會更好的支持農村經濟發展,如果存貸款轉化能力較強,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農村金融機構的資金周轉水平,更有利于農村將閑散資金提供給更有價值和高收益及需求的領域,從而增強農村資金時間價值。金融風險和金融效率是影響農村經濟落后地區發展的因素,其中金融規模和金融結構并沒有較大的影響。農村經濟落后地區不同于經濟發達地區,金融風險會正面影響經濟發展,這種情況對健康的金融市場顯然是不科學的,然而基于落后的農村經濟則可以理解。低下的經濟發展水平嚴重制約落后的農村地區,因而農村金融機構就會面臨貸款風險高的情況,金融機構會通過降低不良貸款率來解決緊縮銀根問題。農村經濟落后地區與農村經濟發達地區有區別的地方就在于農村金融規模不會較大的影響當地經濟發展,可能因為農村經濟落后地區投資項目質量爭議偏差且沒有好的項目供地區挑選,因此十分迫切需求資金,更不會急于擴大金融規模。農村經濟落后地區和經濟發達地區情況相類似,當地農村金融結構不會明顯影響經濟發展,由此說明此類農村已逐漸改變發展路徑,從傳統的一支獨大的農業發展慢慢走向多元化模式的三次行業并行發展。

三、加強農村金融改革的措施

1.提高農村金融發展技術效率。引導資金回流是當前解決資金收益問題的主要方式,因此有必要將農村金融資源和農業科技技術相結合,走現代化農業為主,農業資金補貼為輔的發展道路,也基于此前提下是開展現代化農業的信貸產品,制定低利率政策和涉農貸款優惠活動,激勵農村經濟落后地區的金融機構向當地有實力和良好發展前景的企業積極發放貸款,增強資金轉化效能,也進一步創新金融服務和風險管理,真正做到提高我國農業技術水平以及綜合技術效率。2.擴大農村金融發展規模。擴大農村金融發展規模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首先加大對農村金融組織的扶持力度;農村經濟雖然正處于轉型期,但占據大比例的依舊是粗放型經營,農業自身的低效益性收入和風險性生產等市場特點,尤其農村金融市場的分攤風險方式還較為單薄,以致于多數商業性質的農業銀行都相繼撤離農村市場,一時間農村金融中介機構大大減少,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往更高的層次提高,最終無法增加農村金融資產總價值。3.實現農村經濟與農村金融的良性循環。發達的農村經濟會因農村金融發展而獲得良好的條件和環境,目前在農村經濟增長過程中金融發展還存在較多的弊端,不健全的農村金融功能都因不發達的農村經濟所致,更普遍存在偏小的農村經濟規模、不健全的農村經濟體制和農業生產低收益現象,因此要不斷加快對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實現和農村金融的良性循環,也有促進農村金融發展。對此要優化農村經濟結構,提高農村經濟比較收益。政府要不斷加大扶持農業發展,不斷對農村經濟產業格局進行優化,積極引入發到的科學技術促使農業發展支柱產業,使農村經濟走向規?;彤a業化,也提高農村經濟核心競爭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金融發展受經濟水平影響,可以說經濟發達地區在金融風險方面不會有較大的變化,經濟落后地區受金融風險和金融效率影響顯著。對此我國政府在制定相應的金融政策時要充分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對于農村經濟落后地區首先要建立嚴格的內部和外部監管制度并考慮實施長期跟蹤受貸群體。對于農村經濟發達地區優先出臺擴大金融業務政策,增強發放貸款和吸收存款能力,通過加強金融安全建設而降低不良貸款率。不管是經濟發達地區還是經濟落后地區,金融機構都要不斷加強對農村第二、三產業的扶持力度,分散金融風險的同時有利于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丁志國,張洋,高啟然.基于區域經濟差異的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農村金融因素識別[J].中國農村經濟,2014(3).114-118

[2]張鵬.市場深化下農村金融演進助推經濟增長的作用機理—理論邏輯及驗證[D].西北大學,2015.

[3]丁志國,張洋,覃朝暉.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的路徑選擇與政策效果[J].農業經濟問題,2016(01).

作者:郎曉芹 單位:云南省鄉鎮企業會計輔導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