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理論與模式
時間:2022-11-12 04:19:45
導語: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理論與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甘肅區域經濟發展規劃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這就需要加強甘肅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和模式研究力度,為推進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文章對甘肅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的理論進行了分析,并探究該地區經濟發展的模式,以此提出有效提升甘肅區域經濟發展的措施。
關鍵詞:甘肅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理論;模式
引言
甘肅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應當充分利用其自身優勢,結合區域規劃理論主要包括增長極理論及點—軸漸進擴散理論。二者都對地區經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其一,是建設增長中心,發揮經濟帶頭作用;其二,是點軸網狀空間建設,利用非均衡協調發展的優勢。
一、甘肅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的理論分析
1.增長極理論?!霸鲩L極”理論是法國著名經濟學家弗朗索佩魯創立的,世界經濟要素的作用是在一種非均衡的條件下發生的。而非均衡增長是從區域增長極開始的,增長極的形成需要具備三種條件。其一,該區域需要有足夠創新能力的企業家群體。其二,該區域需要具備一定的規模經濟效應。其三,該區域要具有適宜的經濟增長環境。例如,2015年甘肅省蘭州市的經濟總量占全省經濟比重的30.9%,在全省市州中居第1位,生產總值是經濟第二大城市慶陽市的的2.86倍,是天水市的3.85倍。因此是全省最大的增長極。甘肅酒泉、慶陽市的第三產業生產總值較小,但具有豐富的資源儲藏,同時作為國家重要工業基地,酒泉等地的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相反,甘肅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一般,如甘南地區、臨夏地區,雖然第三產業在該地區的經濟生產總值較高,但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礎較為薄弱,經濟增長方式較為單一。因此,很難與省內其他地區的經濟保持平衡發展①。費朗索佩魯也提出這種非均衡增長并非同時出現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強度先出現在一些增長點或增長極上。并通過不同的渠道向外擴散,以致對整個地區的經濟產生不同的影響。法國經濟地理學家就此提出了“增長中心”的概念,布德維爾將經濟活動在地理上產生的極化,可以看作增長中心逐漸向其他地區或者部門進行傳導,其增長極的產生與地理空間推動有著極大的關聯。巨大的推動將使得經濟增長圍繞出發點集中。由此,增長極以推進型產業復合體的城鎮出現。增長極可作為經濟空間上的推動型產業也可以作為地理空間上的產生集聚的城鎮。增長極的出現將使得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先產生極化效應其后產生擴散效應。
2.“點—軸”漸進擴散理論。“點軸理論”是由我國著名學者陸大道先生在1984年提出的,其理論是基于增長極理論和生產軸理論提出的。他認為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生產要素會在較好的城市區域集聚,聚集點即為城市,也可看作該區域的增長極,增長極呈無序點狀分布,生產軸即為交通干線、水源干線或通信干線。點軸漸進擴散理論首先要在軸線上選擇發展潛力巨大的城市作為重點開發區域,發展以城市帶動農村,進而在整體上推動該地域的經濟發展及現代化進程。漸進擴散主要體現在軸線上城市的技術、人才、資源、思維方式、生活方式都將向城市外落后的地區進行傳播和滲透。軸線之間的緊密連接,也形成了線狀基礎設施束,線狀基礎設施束上的經濟設施為周邊各點之間生產要素的交換提供了可能。進而促使周邊落后地區發展中心及軸線的形成。不同層級的發展軸線的形成,使得點與軸線相互連接組成的網狀空間結構有序化,進而形成了點軸系統。點軸漸進理論揭示了地域空間結構的漸進式演化過程。這樣的布局既可以避免中心城市孤立發展的局面,同時也可以很好地引導周邊區域的發展。例如在甘肅地區,其自然生態環境脆弱,且深居我國內陸腹地,受交通條件的影響,其經濟發展一直處于落后的地位。更嚴重的是該地區人口的增長率較高,建設資金的缺乏更是制約了其經濟的發展。因此,現階段甘肅區域經濟規劃的戰略取向是“非均衡協調發展”,致力于經濟增長軸的選擇和培育。同時甘肅蘭州地區也實施了“點軸漸進擴散”理論,通過建設不同等級的經濟發展帶,來調整國民經濟,利用該發展模式,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區域各種經濟活動中,使其在中心城市及發展軸線上產生巨大的集聚效果,以達到較快增長該區域經濟的效果。
二、甘肅區域經濟發展的模式分析與規劃
1.區域分工、規劃。根據我國類型經濟區劃分的經驗,甘肅省的經濟帶劃分可分為三個地帶。例如中部的蘭州經濟帶、西部河西經濟帶及東部的隴東南經濟帶。蘭州經濟帶主要為蘭白經濟區與蘭州新區,河西經濟帶包括張掖、酒泉等地,隴東南經濟帶包括平涼、隴南、甘南、慶陽等地。中部蘭州經濟帶經濟發展的水平最高,蘭州做為省級中心城市起到了極高的示范作用,在科技、經濟、體制等領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使得蘭州經濟帶的工業基地和商貿中心具備綜合性功能。河西經濟帶雖然經濟發展水平居中,但其發展潛力巨大,其擁有商業糧基地、有色金屬基地等發展優勢,河西走廊建設也成為了現代化經濟中心,其為西北現代農業、生態環境治理提供了新的機遇。隴東南經濟帶依托區位、產業、科技、文化的綜合優勢,突出裝備制造、文化旅游、特色林果區等首位產業。打造綠色生態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此外,甘肅省的經濟發展區按照經濟發展強度可分為經濟強發達區域、經濟發達區域、經濟相對不發達區域及經濟落后區域。甘肅省的經濟強發達區域即是蘭州市,蘭州市作為甘肅的工業區,是國家“一五”期間重點投資興建的石油化工基地之一,蘭州市內具有大型企業較多,全區的工業經濟總量占全省工業經濟總量的20%。經濟發達地區的經濟基礎雄厚,以蘭州、酒泉為中心的區域,其城市化水平較高。經濟相對不發達區域的特征是工農業發展相對滯后,經濟活力不足。經濟落后地區的特征主要包括自然條件較差、交通運輸困難、生產方式落后、產業結構層次低。我國區域經濟理論在改革開放后即得到證實,增長極的規劃和制定需要考慮其地理位置、文化發展狀況及經濟發展情況。例如,甘肅河西區域的經濟發展即以“增長極”作為理論依據,以河西經濟發展大致平衡為發展規劃的基礎,雖然河西區域的經濟發展在某些方面依然呈現出一系列不平衡的特性,但其作為經濟增長極的潛力巨大。目前河西區域的經濟增長趨勢較緩,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有效措施縮短極化效應的周期,并從空間上擴散效應的范圍。
2.產業布局規劃。蘭州經濟帶的產業布局重點即為發展科技,以高新技術和重要技術裝備為突破口,積極發展機械電子、醫藥食品、有色冶金及新興建材等產業。各地區應按照不同層次的政策建設優良的龍頭產業,促進龍頭產業的集聚和發展,使其為中心城市服務,推動區域城市化進程。例如,以蘭州新區為例,蘭州新區應按照“兩區一城四片”的布局構想發展。目前,蘭州新區開發的目標已經轉向內生性經濟能力的培養,使其作為區域城市功能網絡的重點節點,實現跨界基建、生產合作、資源整合等方面的區域協調。此外,甘肅區域經濟也應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如金融、信息、旅游、商貿等領域的發展。例如,河西豐富的旅游資源也成為了其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積極推動河西經濟帶旅游業及沿路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并利用沙產業的研究成果推動工程農業、旅游觀光農業等領域的發展。區域之間的經濟發展,應做到資源環境的共享、依存,以合作、協調的態勢統籌發展。為了更好地實現區域經濟之間的良性發展。以河西經濟區域為例,該地區建立了省政府成立的專門機構,負責河西地區經濟、環境狀況、社會資源的調查研究工作,并編制區域規劃,對經濟區各行政主體之間的利益進行協調和干預。
三、實現甘肅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的對策
1.壯大蘭州實力。蘭州是甘肅西部大開發戰略中的關鍵地區,加快蘭州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改善居民生活設施、交通、通信、教育、科技等領域的發展。為該地區人民創造與外界經濟交流的硬件環境。甘肅省的公路干線設施建設較為落后,但想要發揮蘭州的區域優勢,就必須發揮其作為西北地區交通、科技、通信、商業貿易中心的優勢。要加快公路干線網絡化、高速化建設,形成以蘭州為中心到各地市間的公路建設。同時也要提高干線路段的技術標準,提升鐵路運行能力及速度。將全省14個地州市通過路網布局的建設,緊密聯系在一起。交通運營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將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例如,隴南線至蘭州復線的建設,改善了西隴海蘭新線路段運輸的“瓶頸”,提高了該路段的交通運營能力。除了加快交通運輸建設,還應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及金融融資的相關機制,以吸引東部地區及國外資金、技術和具有相對發展空間的產業。加快蘭州市資本市場的發展,形成健全和發達的資本主義市場能夠促進蘭州地區金融的深化。同時,直接融資更能充分發揮股票市場的融資能力,更能體現市場金融交易關系。蘭州地區的金融機構體系并不完善,還需要一套適應經濟發展的多元化的金融機構體系。當地政府應鼓勵地區性的金融機構,發展本地經濟建設,同時也吸引全國性的金融機構在蘭州市建立分析機構,或吸引外資金機構到蘭州建設分支機構,開展金融業務。此外,要加大對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改革力度。通過機制創新,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技術及管理人才,創造能夠走出甘肅、打入全國市場的特色產品,增加企業效益。
2.加快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應當根據各地區的優勢,促進區域產業的高級化與合理化。堅持“發揮優勢、突出特色人、分工互動、聯動發展”的原則,加快推進特色經濟區域發展,促進各地區之間產業的合理分工與協作。要以科技發展觀指導產業的調整,用科技創新促進傳統產業的升級,例如,隴中地區蘭州的經濟發展勢頭良好,要充分發揮蘭州市交通、信息、人才的優勢,發揮西部開發的關鍵作用,同時應推動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的建設,大力發展以蘭州、白銀為中心的產業優勢,重點發展新材料、醫藥技術、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產業,實現技術密集型及資本密集型的產業建設。同時也應重視產業鏈條的拓展,將培養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育為工作的重點,盡快將甘肅地區資源的優勢轉化為經濟的優勢。實現資源的多環節、多層次地增值,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例如,河西地區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要以集聚為基礎,加強酒泉、張掖等一級中心城市的功能培育和組群發展。大力發展冶金、精細化工工業,實現密集型綠洲,提升綠洲規模效益。河西地區以莫高窟最為有名,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因此,應大力發展該區域的旅游產業,并以此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應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的比重,給甘肅地區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就業渠道。例如,針對甘肅省經濟較為落后的南部民族地區,產業結構的優化應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發展農畜產品深加工、商貿以及旅游業等第三產業,同時應注重發展民族地區的特色經濟,并積極強化與周邊地區的聯系,以利用外界的資源促進自身區域的發展。
結語
甘肅地區的經濟發展應壯大蘭州實力、加快河西發展及優化經濟結構。集中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與防治、人力資源開發等方面,通過產業東進西出,形成開發、開放的良性循環。并以市場導向為前提合理規劃、協調沿線各地產業政策,加強區域之間合作。
作者:李炯 陳靜 單位:甘肅農業大學財經學院
- 上一篇:民族音樂在現代社會的經濟價值
- 下一篇:茶樂傳承對民族音樂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