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經濟特區思想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09 10:11:00
導語:鄧小平經濟特區思想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鄧小平同志在經濟特區的醞釀、建立與發展過程中,有許多重大的理論闡述。在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之際,研究這些理論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經濟特區;鄧小平;改革開放
創辦經濟特區是鄧小平同志親自倡導、設計并始終關注和支持的一項嶄新事業,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一個重大決策。從經濟特區醞釀到建立,再到兩次實地視察,鄧小平同志有許多重大的理論創新。值此改革開放30年、深圳經濟特區成立28周年之際,對鄧小平同志的經濟特區思想加以總結有重要意義。
一、鄧小平為經濟特區的建立和發展提出了一些重大的基本理論
(一)發展是硬道理。經濟特區的首要任務是發展經濟。鄧小平有關生產力的論述是經濟特區設立的最基本理論依據之一。鄧小平反復論證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他指出:“馬克思主義最注重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階段的最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不發展生產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說是符合社會主義要求的?!薄吧鐣髁x如果老是窮的,它就站不住?!睘榇?,“堅持社會主義,首先要擺脫貧窮落后狀態,大力發展生產力,體現社會主義優于資本主義的特點”。判斷姓“社”姓“資”的標準,“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薄翱傊?,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二)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特區是對外開放和體制改革的具體實現形式和途徑。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號召全黨“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彼赋觯骸安淮蚱扑枷虢┗?,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眾的思想,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薄叭魏我粋€民族、一個國家,都需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的先進科學技術?!薄艾F在世界上的先進技術、先進成果我們為什么就不能利用呢?我們要把世界一切先進技術、先進成果作為我們發展的起點?!薄叭魏我粋€國家要發展,孤立起來是不可能的,閉關自守是不可能的。要實現我們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標,不開放不行,不加強國際交往不行,不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和資金不行?!薄爸袊L期處于停滯和落后狀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閉關自守。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比绻澳悴婚_放,再來個閉關自守,50年要接近經濟發達國家水平肯定不可能”。為此,對外開放是一項不可動搖的基本國策,“不開放不改革沒有出路,國家現代化建設沒有希望”?!案母镩_放放棄不得”。不僅如此,“對內經濟搞活,對外經濟開放,這不是短期的政策,是個長期的政策,最少50到70年不會變”。
(三)發展生產力,經濟體制改革是必由之路。經濟特區是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1979年11月鄧小平在會見英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出版公司吉布尼等人時指出:“說市場經濟只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只有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這肯定是不正確的。社會主義為什么不可以搞市場經濟,這個不能說是資本主義。我們是計劃經濟為主,也結合市場經濟?!?988年,鄧小平又強調指出:“二十年的經驗尤其是的教訓告訴我們,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政策不行?!边^去的建設之所以搞不上去,責任在于“沒有及時提出改革”,“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簡稱《決定》)正式把對外開放作為我國長期的基本國策。1987年,黨的十三大制定了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為主要內容的基本路線。對外開放與改革成為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基本點。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公報指出:“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必須毫不動搖、始終一貫地加以堅持;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必須堅定不移、一如既往地貫徹執行,絕不回到閉關鎖國的老路上去?!薄吧鐣髁x計劃經濟必須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是實現我國經濟現代化的必要條件?!薄坝杏媱澋纳唐方洕钡奶岢?,突破了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為深圳經濟特區的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鄧小平對《決定》給予高度評價,他說:“這次經濟體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釋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有些是我們老祖宗沒有說過的話,有些新話,我看講清楚了。過去我們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件,沒有前幾年的實踐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件?!?/p>
(四)鼓勵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在經濟政策上,我認為要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一部分工人農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績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來。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來,就必然產生極大的示范力量,影響左鄰右舍,帶動其他地區、其他單位的人們向他們學習。這樣,就會使整個國民經濟不斷波浪式地向前發展,使全國各族人民都比較快地富裕起來?!?986年9月,鄧小平在接受美國記者邁克·華萊士采訪時指出:“社會主義原則,第一是發展生產,第二是共同致富?!薄拔覀兏母镩_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薄皩嵺`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编囆∑秸f:“什么叫社會主義,什么叫馬克思主義?我們過去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是完全清醒的?!薄吧鐣髁x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優先發展經濟特區和沿海城市是基于以往的歷史教訓?!斑^去搞平均主義,這樣是搞不好的。吃大鍋飯,實際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貧窮,過去我們就是吃了這個虧?!?/p>
經濟特區建立的理論基礎體現在“發展”、“開放”、“改革”以及“特”四個方面。其中,“發展經濟”與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經濟特區的最核心目標和中心任務?!皩ν忾_放”是經濟特區所具有的區別于內地的特殊的“發展經濟”的先決條件。因為特區是以“開放促發展”,即通過發展“外向經濟”,“增強對外聯系”來促進經濟特區的發展。而“體制改革”是適應建立“開放的市場環境或體制”的需要,對舊體制進行變革?!疤亍眲t是賦予特區的“先行先試”。為全國“發展”、“開放”“改革”提供實踐經驗的“特殊”歷史功能以及所享有“特殊”政策。所以,經濟特區是“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謀發展,以特區引全國”。
二、鄧小平同志積極推動經濟特區的建立
“在全國的統一方案沒有拿出來之前,可以先從局部做起,從一個地區、一個行業做起,逐步推開,……可以劃出一塊地方,叫做特區”。鄧小平指出,改革開放“這是個很大的試驗,是書本上沒有的。”而經濟特區正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探路石。1979年4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時任廣東省委主要領導同志、楊尚昆、王全國向中央匯報工作,提出了一個建議:廣東臨近港澳,可發揮這一優勢,實行單獨管理,但名字定不下來,鄧小平說“就叫特區嘛,過去陜甘寧就是特區。中央沒有錢,要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特區的最初定名為“出口特區”,主要是為了區別資本主義國家辦的“出口加工區”。中央工作會議后,谷牧受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委派帶領工作組赴廣東、福建考察,同兩省的負責同志一起研究辦特區的具體問題。后經中央工作組同廣東省委的反復研究,在6月6日正式擬定了《關于發揮廣東優勢條件,擴大對外貿易,加快經濟發展的報告》。隨后,福建也寫出報告。7月15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批準了廣東和福建兩省的報告。該文件首先提出,中央確定對兩省的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給地方更多的自主權,使之發揮優越條件,抓住當前有利的國際形勢先走一步,把經濟盡快搞上去。該文件正式批準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各劃出一定的區域試辦“出口特區”,并指出“關于出口特區,可先在深圳、珠海試辦,待取得經驗后,再考慮在汕頭、廈門設置的問題”。1980年3月在廣東、福建兩省工作會議上,吳南生提議將“出口特區”改為“經濟特區”。該提議得到鄧小平的贊許,說“叫經濟特區好”。1980年5月,黨中央和國務院下達文件正式定名為“經濟特區”。1980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并頒布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
建立經濟特區“是一個大政策、一個能夠影響和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政策?!苯洕貐^在我國對外開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為此,鄧小平還特別指出,“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碑斷囆∑?984年第一次視察特區后,鑒于特區的成功實踐,指出“廈門特區的地方劃得太小,要把整個廈門島搞成特區?!薄皬B門特區不叫自由港,但可以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這在國際上是有先例的?!蓖瑫r,“除現在的特區之外,可以考慮再開放幾個港口城市,如大連、青島。這些地方不叫特區,但可以實行特區的某些政策。我們還要開發海南島。如果能把海南島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那就是很大的勝利?!?984年5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在興辦深圳等4個經濟特區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放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連云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并委托深圳舉辦沿海開放城市的經濟研討會。1985年3月,國務院又批準營口市享受沿海開放城市政策。1986年,鄧小平在視察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時題詞:“開發區大有希望?!彼赋觯骸疤旖蜷_發區很好嘛,已經創出了牌子,投資環境有所改善,外國人到這里投資就比較放心了?!?987年6月,鄧小平同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主席團委員科羅舍茨談話時宣布“我們還要開發海南島,如果能把海南島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那就是很大的勝利?!薄拔覀冋诟阋粋€更大的特區,這就是海南島經濟特區。”1988年4月,全國人大又批準海南省為經濟特區,實行更加靈活開放的政策。正如鄧小平多次強調的“我們的方針不是收,而是繼續放,也許今后要放得更大。外國有的評論家說,中國的現行政策是不可逆轉的。我認為這個看法是正確的?!比?、鄧小平關心和大力支持經濟特區的發展
(一)“不搞爭論,是我的發明”。經濟特區作為新生事物,在其誕生、發育、成長過程中,引來不少爭議。面對各種對特區、對對外開放的質疑聲,鄧小平同志力排眾議,支持特區實踐。他說,“不爭論,是為了爭取時間干。一爭論就復雜了,把時間都爭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爭論,大膽地試,大膽地闖。農村改革如此,城市改革也應如此?!苯洕貐^成敗與否,要看特區的具體實踐。1984年,鄧小平說:“經濟特區是我的提議,中央的決定。五年了,到底怎么樣,我要來看看”。為此,有了鄧小平第一次視察深圳。經過三天的耳聞目睹,鄧小平欣然揮筆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痹陔S后的珠海視察中,寫下“珠海經濟特區好”!回京后的1984年2月24日,鄧小平同志總結道“我們建立經濟特區,實行開放政策,有個指導思想要明確,就是不是收,而是放?!辈⒁恢毕M堋鞍呀洕貐^辦得更快些更好些?!?/p>
(二)“對外開放還是要放,不放就不活,不存在收的問題?!?985年,針對“有人說中國的開放政策會導致資本主義?!编囆∑綀远ǖ刂赋觥拔覀兊幕卮鹗?,我們的開放政策不會導致資本主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會有一部分資本主義的東西進入。但是,社會主義的力量更大,而且會取得更大的發展?!蓖?,鄧小平在會見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代表團時說:“深圳經濟特區是個試驗,路是否走對,還要看一看,總之,它是社會主義新生事物,搞成功了是我們的愿望,不成功是一個經驗嘛?!?985年7月,鄧小平又指出:“深圳是個試驗”,“經濟特區還是一個試驗”,“我們的整個開放政策也是一個試驗,從世界的角度來講,也是一個大試驗?!焙髞淼膶嵺`證明,經濟特區是成功的。1987年6月,鄧小平指出:“我們采取多種方式,包括搞經濟特區,開放十四個沿海城市。凡是執行了開放政策的地方,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深圳搞了七八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績?!F在我可以放膽地說,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決定不僅是正確的,而且是成功的。所有的懷疑都可以消除了?!?/p>
(三)“誰要改變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老百姓不答應,誰就會被打倒。這一點,我講過幾次?!备母锍跗?,特區的“三資”企業倍受責難。為此,鄧小平指出:“從深圳情況看,公有制是主體,外商投資只占四分之一,……多搞點‘三資’企業,不要怕。只要我們頭腦清醒,就不怕。我們有優勢,有國營大中型企業,有鄉鎮企業,更重要的是政權在我們手里。有人認為,多一分外資,就多一分資本主義,‘三資’企業多了,就是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就是發展了資本主義。這些人連基本常識都沒有。我國現階段的‘三資’企業,按照現行的法規政策,外商總是要賺一些錢。但是,國家還要拿回稅收,工人還要拿回工資,我們還可以學習技術和管理,還可以得到信息、打開市場。因此,‘三資’企業受到我國整個政治、經濟條件的制約,是社會主義經濟的有益補充,歸根到底是有利于社會主義的?!睂μ貐^的成績,他說:“一九八四年我來過廣東。當時,農村改革搞了幾年,城市改革剛開始,經濟特區才起步。八年過去了,這次來看,深圳、珠海特區和其他一些地方,發展得這么快,我沒有想到??戳艘院?,信心增加了?!?/p>
(四)“深圳重要經驗就是敢闖”。海南“洋浦模式”提出后,圍繞“主權”、“租界”、“賣國”等問題的爭論,在1989年4月前后引發了一場始料未及、海內外矚目的“洋浦風波”。為此,鄧小平親自批示“我最近了解情況后,認為海南省委的決策是正確的,機會難得,不要拖延,但須向黨外不同意者說清楚。手續要迅速周全”,為“洋浦風波”劃上圓滿的句號。同年,鄧小平說:“我過去說過要再造幾個‘香港’,就是說我們要開放,不能收,要比過去更開放,不開放就發展不起來?!傊?,改革開放要更大膽一些?!?991年1月28日至2月18日,鄧小平在視察上海時指出:“那一年確定四個經濟特區,主要是從地理條件考慮的?!薄叭绻敃r就確定在上海也設經濟特區,現在就不是這個樣子?!薄捌謻|如果像深圳經濟特區那樣,早幾年開發就好了?!薄白ゾo浦東開發,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992年,鄧小平還反省道:“回過頭看,我的一個大失誤就是搞四個經濟特區時沒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現在長江三角洲,整個長江流域,乃至全國改革開放的局面,都會不一樣?!?/p>
四、鄧小平對特區建設寄予厚望
(一)發展“外向經濟”是鄧小平對特區的基本定位和要求。為此,鄧小平說:“我們特區的經濟從內向轉到外向,現在還是剛起步。所以能出口的好產品還不多。只要深圳沒有做到這一步,它的關就還是沒有過,還不能證明它的發展是很健康的”。隨著“出口”形勢的改善,1987年6月,鄧小平欣喜道:“他們自己總結經驗,由內向型轉為外向型,就是說能夠變成工業基地,并能夠打進國際市場。這一點明確以后,也不過兩三年的時間,就改變了面貌。深圳的同志告訴我,那里的工業產品百分之五十以上出口,外匯收支可以平衡?,F在我可以放膽地說,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決定不僅是正確的,而且是成功的?!鼻以?992年的南方談話時再次叮囑:“能發展就不要阻擋,有條件的地方要盡可能搞快點,只要是講效益、講質量、搞外向型經濟,就沒有什么可以擔心的?!?/p>
(二)堅持“兩手抓”“兩手硬”是鄧小平對特區發展的殷切期望。1984年鄧小平視察深圳經濟特區回京后說:“聽說深圳治安比過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開始回來,原因之一是就業多,收入增加了,物質條件也好多了,可見精神文明說到底是從物質文明來的嘛!”1989年鄧小平說:“80年代初建立經濟特區時,我與廣東同志談,要兩手抓,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嚴厲打擊經濟犯罪,包括抓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兩點論?!?992年,鄧小平又指出:“要堅持兩手抓,一手要抓改革開放,一手要抓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這兩只手都要硬?!彼嬲]“在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堅持四項基本原則?!Y產階級自由化泛濫,后果極其嚴重。特區搞建設,花了十幾年時間才有這個樣子,垮起來可是一夜之間啊??迤饋砣菀?,建設就很難。在苗頭出現時不注意,就會出事?!编囆∑秸J為“廣東二十年趕上亞洲‘四小龍’,不僅經濟要上去,社會秩序、社會風氣也要搞好,兩個文明建設都要超過他們,這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p>
(三)膽子要大,步子要穩?!案母镩_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薄艾F在我們搞的實質上是一場革命”,“是一個試驗,……干這樣的一場革命,又是一個新事物,難免要犯錯誤?!薄稗k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萬無一失,誰敢說這樣的話了”,“我們的辦法就是不斷總結經驗,有錯誤就趕快改,小錯誤不要變成大錯誤?!薄皩Φ木椭С?,不對的趕快改,新問題出來抓緊解決。”“對辦特區,從一開始就有不同意見,擔心是不是搞資本主義。深圳的建設成就,明確回答了那些有這樣那樣擔心的人。特區姓‘社’不姓‘資’”?!案母镩_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鄧小平說:“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右的東西有,動亂就是右!‘左’的東西也有,把改革開放說成是引進和發展資本主義,認為和平演變的主要危險來自經濟領域,這些就是‘左’。”
(四)特區要發揮帶動和示范作用,為實現共同富裕做出貢獻。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本身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第一,要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第二,決不能導致貧富兩極分化”?!肮膭钜徊糠值貐^、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也正是為了帶動越來越多的人富裕起來,達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薄拔覀兊恼呤亲屢徊糠秩?、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以帶動和幫助落后的地區,先進地區幫助落后地區是一個義務?!睘榇?,鄧小平要求:“沿海地區要加快對外開放,使這個擁有兩億人口的廣大地帶較快地發展起來,從而帶動內地更好地發展,這個是一個事關大局的問題。”1992年,鄧小平再次強調:“共同富裕的構想是這樣提出的:一部分地區有條件先發展起來,一部分地區發展慢點,先發展起來的地區帶動后發展的地區,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睘榇?,經濟特區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在發展自己的同時,也要帶動落后地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