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我國助學貸款風險防控路徑

時間:2022-01-13 10:03:00

導語:探究我國助學貸款風險防控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究我國助學貸款風險防控路徑

【關鍵詞】助學貸款風險模糊綜合評價風險規避對策

【摘要】當前,國家助學貸款存在較嚴重的違約現象。對風險進行科學的評估是防范和降低風險的首要問題。本文試圖運用模糊綜合評價的方法對助學貸款風險的程度進行評估,依據評估結果和現實情況提出風險的規避對策。

當前,國家助學貸款存在較嚴重違約現象。針對助學貸款業務中出現的高違約率、高風險的問題,必須建立和完善還貸約束機制和風險防范機制,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貸款風險。論文百事通而防范和降低國家助學貸款風險的首要問題是對風險進行科學評估。目前,助學貸款風險評估還沒有一種普適的模型和方法。國際上流行的信貸風險評估法,如SC要素法、多變量信用風險判別模型、財務比率綜合分析法、期權定價等都不能照抄照搬或簡單移植到助學貸款風險評估中;我國高校管理部門的現行審核辦法,只是根據學生申報表格判斷學生信用狀況的優劣,缺乏科學性,不能滿足防范和降低風險的實際要求。助學貸款風險的影響因素很多,是一個典型的多層次多因素的模糊性問題。筆者認為,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解決此類問題,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一、國家助學貸款風險評估

1.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的基本原理。

首先對影響借款人償還貸款能力的多種模糊因素進行綜合歸納,確定評價指標體系;收集指標相關數據;指標量化;結合評估標準,專家賦權(聚類分析剔除異常值);將指標量化值與權重系數耦合,得出各評價對象總的指標得分值,據此對貸款風險進行評估。

2.模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評估某學生的風險程度,應根據學生個人信用狀況、家庭價值狀況、所在學校對貸款管理水平等影響違約的因素,構建一個多層次多因素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其中內涵為:

(1)健康狀況(家庭成員):健康情況將影響勞動能力,從而影響收入和還款能力,具體分值由體檢得到;

(2)收入/支出:家庭的年平均收入與平均支出之比;

(3)固定資產:固定資產的總價值;

(4)負債情況:債務的總價值;

(5)學業成績:學生貸前業績的綜合評定;

(6)專業前景:包括專業發展趨勢、就業形勢等的估計;

(7)道德品質:所在院系對學生道德品質的評定,包括重要的獎懲情況、不良記錄等;

(8)未來收入:根據所學專業的就業經驗,估計收人水平;

(9)健康狀況(學生個人):具體分值由體檢得出;

(10)學歷情況:學生在校學歷;

(11)違約率:表示過去一段時間內該校的貸款未償還總額與應償還總額之比,可以從銀行的信貸系統上得到;

(12)審核制度:表示學校在助學貸款審核中制度設計的合理性、程序的科學性等方面的情況。

3.評價模型。

確定隸屬度函數和各指標的權重,將量化隸屬函數與指標權重相禍合,確立一個模糊綜合評價集,流程如圖3所示。具體數學推導及計算參見文獻。

4.實證分析。

本文根據某普通高校2001年助學貸款的數據,隨機抽取了30個樣本,運用以上評價方法,在計算機上模擬開發出了評估系統,對助學貸款風險進行評估,將評估結果與實際調查情況作列表對照(如表1)。對30個樣本的實際調查結果為:有巧人已經開始按照還款計劃償還助學貸款(包括一名全額償還);有10人表示會與銀行一起共同制定還款計劃;有2人表示無法償還;剩余3人銀行已經無法跟蹤其實際狀況,因此貸款很有可能無法償還。

我們根據評估得分的高低將風險程度分為較高(高于或等于0.75分)、正常(0.75一0.60分)、關注(0.5一0.25分)和損失(低于0.25分)四個信用等級。從表1可以看出,得分高的信用好,風險小,償債可能性大;得分低的信用狀況差,風險大,償債可能性小。本案例評估中出現了4個錯判的個案(表1帶關項),占總樣本的13.3%,可能是專家經驗賦值造成的。

就總體而言,評估結果與實際調查情況基本吻合。因此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助學貸款的風險狀況進行評估是有效和可靠的。但本模型在運用中也存在如下問題:①模型的信用等級界限值的確定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檢驗;②模型中未考慮各指標所有可能的取值范圍,實際應用時應深人調研,確定各指標合理的取值范圍,使模型結論更接近實際。

二、國家助學貸款風險規避對策

1.構建合理的風險分擔機制。

商業銀行的經營是依據“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及高風險高回報的原則。如果銀行作為助學貸款違約風險的主要承擔者,就可能出現銀行惜貸的現象。例如山東省2001年計劃財政貼息額為300萬元,貸款額度達I億元,但銀行將為此承擔14一20%的壞賬,最后竟然無一發放出去。國家助學貸款是政府發起并引導,由政府、銀行、學校和學生四方共同建立的一種公共治理結構,應該以多元化的模式共同擔負其公共事務的責任。因此,政府對國家財政、學生、銀行和學校之間的利益和風險應不斷調整,使得各受益方在合理獲利的基礎_L,都承擔一定的風險,包括各受益方根據風險評估結果提取風險準備金。

2.建設完備的社會信用體系。

信用制度作為一種交易規則,其最大的功能在于降低交易成本,確保交易的順利進行。如果缺乏完備的信用法律制度,學生違約就會出現經濟學意義上的外部性,即違約所導致的成本不由違約行為者承擔,造成社會整體資源配置效率的損失。因此,必須制定和完善與助學貸款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大對違約行為的懲戒力度,才能為助學貸款工作創造良好的執行環境,為助學貸款業務的正常開展以及風險分散機制的有效運作提供有利的法律保障。同時,應加快全社會的個人信用評估體系的建設,包括:開辟多種征信渠道,開展征信活動;依靠第三方中介機構(個人信用評估公司)進行個人信用資料庫的建設;建立個人信用管理與評估系統;爭取及早立法,使個人信用評估機構的工作有法可依。

3.制定合理的還款計劃。

還款計劃的合理性直接影響還款的積極性和可行性。因此有必要根據學生不同的風險評估結果,制定符合學生個人實際情況的多種較為靈活的還款計劃。如:上學期間還息,畢業后按收人比例還款;貸款期限內本息等額歸還;到期一次性歸還本息;允許根據實際情況修訂還款汁劃;允許提前還貸不收罰金等還款方式。

4.建立有效的追繳機制。

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制定有效的追繳機制是降低風險的重要途徑之一。由于我國這方面的經驗不足,可借鑒某些發達國家的做法。比如美國助學貸款的追繳主要采取第三方制度安排。商業銀行完成一攬子貸款協議后,將貸款協議委托給同署部門或聯營企業。同署部門或聯營企業聘請專業評級機構對協議涉及的學生信用做出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將助學貸款打包上市,轉移風險。信用評估在界限值以下的,需向再保險公司購買保險。在風險被保險情況下,同署部門或聯營企業對高風險協議進行“特別關照”。貸款者在計劃內無法還款,則貸款協議將被送往催債公司。第三方制度安排由專業機構或公司按照追繳程序履行職責,根據學生不同的信用狀況(風險程度)采取不同的追繳方式,基本_L內化了學生貸款風險,提高了追繳的效率和成功率。公務員之家

5.規范風險管理。

防范和降低國家助學貸款風險必須由政府、學校、銀行、學生及全社會都積極參與進來,以經濟契約的法律方式規范各方的責任和義務,減少參與方之間的摩擦成本。并以科學的評估為基礎,建立起一套科學合理的風險管理制度,提高風險防范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