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企業海外投資競爭力優勢
時間:2022-04-20 09:56:00
導語:小議企業海外投資競爭力優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湖南省加大推進“走出去”戰略,全面提高湖南境外經濟合作水平,使湖南省企業境外直接投資在規模、層次、區域等方面取得了快速的發展。本文結合湖南省企業海外投資現狀及特點,對湖南省企業海外投資的競爭優勢進行了具體分析。
【關鍵詞】湖南企業境外投資競爭優勢
一、湖南企業海外投資競爭優勢評價指標構建
根據對湖南企業宏觀與微觀競爭優勢的分析,本文建立了湖南企業海外投資競爭優勢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將湖南企業海外投資優勢具體分為兩個一級指標、九個二級指標。第一個一級指標為湖南宏觀競爭優勢,其體現為文化與區位優勢、產業結構優勢、人力資源的優勢、資金融通優勢、宣傳媒介優勢、政府支持等六個二級指標。第二個一級指標為湖南企業微觀競爭優勢,則其主要表現為較高的企業家素質、裝備制造業較發達、境外投資形式多樣化等三個二級指標。
二、湖南企業海外投資的宏觀競爭優勢
1、文化與區位優勢。湖南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古屬楚國,秦始皇統一中國后,設“黔中郡”、“長沙郡”,唐朝設“湖南觀察使”衙署,宋朝設“湖南路”,元、明朝設“湖廣行省”,清朝設“湖南省”,名稱及疆域至今未變。悠久的歷史造就了燦爛的文化。歷史上湖南文化的代表——湖湘文化,具有憂國憂民、實事求是、通變求新、敢為人先的優秀精神和獨特魅力,在全國已經產生了重大影響,并形成了獨具特色和優勢顯著的湖南文化產業。有著長久影響力的湖南歷史名人與博大精深的湘楚文化緊密聯系,已構筑了湖南特有的文化現象。湖南企業充分融合源遠流長的湖湘文化,給其海外發展注入了文化的靈魂。
一個地區有無區位優勢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其交通便利程度上,區位優勢常成為某地區企業海外發展的先天優勢。湖南地處中國腹地,北靠長江,與湖北隔江相望,屬長江中下游開放開發帶;南臨廣東、廣西,緊靠沿海開放帶和港澳地區,直通貨柜車當天可達香港;東接江西,西連重慶、貴州,是南中國沿海開放帶和長江流域開放帶兩大經濟地域的連接帶。境內有京廣、湘黔、浙贛、枝柳等8條鐵路干線,里程3100公里;有內河航道285條1.14萬公里,已開通至日本、韓國的國際直達運輸航線和至南京港外貿運輸支線班輪。有國道7條、省道70條,公路有8.8萬多公里,其中有15條高速公路共1765公里,“十一五”末將達到3500公里。擁有長沙、張家界兩個國際機場和常德、永州、懷化3個支線機場,可直達香港、澳門、曼谷、首爾和國內60多個城市,構成了水陸空互相銜接、縱橫交錯、通江達海的綜合性立體運輸網絡。
2、產業結構優勢。體現一省企業海外投資優勢的一個重要指標在于其所依托的產業優勢。在湖南海外投資的企業中,頗具規模和影響力的企業無一不是與其產業優勢息息相關的。湖南產業基礎較好,工業門類齊全,基本形成了十大優勢產業集群和包括煙草產業群、長沙工程機械產業群、瀏陽的生物醫藥產業群、岳麓山大學科技園、長沙新材料基地、株洲留學生創業園等在內77個初具規模、各具特色的工業園區,工程機械、鋼鐵有色、電力機車、卷煙制造等行業已形成一定的規模和競爭優勢,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建筑材料、造紙工業等行業具有較好的基礎,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等行業已形成良好的發展態勢,全省有近30種工業產品產量居全國前10位。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商貿、物流、通信、廣播影視、動漫卡通、出版、旅游等產業快速崛起,“出版湘軍”、“電視湘軍”、“體育湘軍”、“娛樂湘軍”、“動漫湘軍”享譽海內外。另外,湖南高新技術產業優勢明顯,尤其在軟件、生物醫藥、先進電池材料等領域獨具特色,擁有中部地區惟一的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等。
在產業發展方面,湖南產業的特色主要體現在湖南文化產業的“個性”、湖南農業的“個性”、湖南制造業的“個性”以及湖南高新技術產業的個性。湖南文化產業的“個性”主要體現在廣電、出版、報業、娛樂四大核心優勢文化產業上,形成了有產業規模、有市場主體、有文化品牌與人才隊伍的支柱性行業或產品。湖南農業的“個性”主要體現在科技優勢、種苗優勢、資源優勢、綠色優勢等方面。湖南制造業的“個性”首先體現為實力的優勢?!吨袊?000制造商》排行榜上,中部地區共有125家企業入圍,湖南省共有33家企業入圍,占總數的31.3%,居中部之首。近年來,長沙已涌現了一大批制造業骨干企業,如中聯、LG、遠大、三一重工、長豐等組成的標志性工業企業。同時,未來五年,湖南將著力培育四大優勢產業集群,即現代工程機械產業集群、汽車產業集群、軌道交通設備產業集群和輸變電設備產業集群。在高新技術產業“個性”方面,湖南具有較強科教實力優勢,如自主研發了銀河計算機、雜交水稻、碳復合材料等等。
3、資源優勢。在農業方面,湖南農業產業化經營經過多年的努力,逐漸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多元化的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農業產業化經營漸成氣候。湘東、湘中重點發展了蔬菜、時鮮瓜果、花卉苗木、畜禽產品和水產品的生產和加工;湘北突出“湖”字特色,重點發展了稻米、優質棉花、油菜、水果、蔬菜和特種水產、水禽養殖;湘南利用“天然溫室”優勢,重點發展了蔬菜、時鮮瓜果、油茶、烤煙、養殖等名特優農產品生產和加工;湘西突出“山”字特色,重點發展了草食畜禽產品、優質水果、優質名茶、反季節蔬菜、藥材等。洞庭湖區結合退田還湖工程、防護林工程等項目建設,實施湖洲造林,加快楊樹產業發展,大力發展林紙產業。各林區市縣,大力發展竹、木地板、膠合板、纖維板等林產工業。大中城市郊區還重點發展了觀賞農業、休閑農業與設施農業。蔬菜、水果、花卉苗木、藥材、草食牲畜和特種水產等種養業的區域化、特色化經營特征越來越明顯,使得農產品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農產品基地建設也由過去的“一村一品”,逐步轉向按氣候資源條件、按區域、流域連片發展,在礦產資源開發方面,湖南省礦產資源豐富,是著名的有色金屬之鄉,其中銻、錳等礦藏資源居國家前列。湖南已發現各類礦產141種,占全國已發現礦種的70.18%,已探明儲量的礦種101種,占全國已發現礦種的71.63%。湖南省保有儲量總量居全國較前位次,全省共有57種礦的保有儲量總量居全國前十位,34種礦產的保有儲量居前五位。重要礦產中,鎢、普通螢石、海泡石粘土、隱品質石墨等居全國之首,鈷、釩、銻、重晶石等居全國第二,金剛石位居第三,鉛、鋅、鈮鉭分別居四、五、六位。
近幾年,在教育、基礎科學研究和人力資源方面,湖南的科技成果不斷涌現,重大科技專項和科技攻關取得了新的突破。全省有縣及縣級以上獨立研究與開發機構308個。擁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3家,部級重點實驗室7家,省級重點實驗室29家,國家(部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7家。普通高等教育規模繼續擴大,教育質量不斷提高。湖南現有普通高校數、在校大學生數和研究生數均列中部第二,在湘院士45人,排全國第八位。湖南企業在海外投資中可以充分利用本土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優勢,進一步提升自身競爭能力。
4、資金融通優勢。公司的海外投資需要高資金融通水平作為支持。事實證明,資金融通能力比較好的地區企業對外發展具有明顯的優勢。為支持企業發展,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湖南省已經采取了多項措施。例如湖南省中小企業占全省工業企業的99%。為解決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貸款難問題,2009年4月底,湖南省多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若干意見》,研究制定了18條支持中小企業融資重要舉措。2009年省財政專項調度、使用期限為兩年的支持市州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14億元資金,省財政已全部撥付到市州。各擔保公司積極響應,紛紛出臺了降低擔保費用政策,以減輕中小企業融資負擔。
另外,湖南省建行、農行、中行等國有商業銀行下放貸款權限、減少審批層級。省工行還成立小企業金融業務中心,對小企業貸款獨立核算,獨立審批,單獨考核。城市商業銀行、農信社等地方性法人金融機構加快金融創新,與中小企業更好地對接。長沙銀行推出的產業鏈系列融資產品已達到20項。省農信社系統以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中小企業為服務對象,大力推廣農村商戶聯保貸款和最高額循環抵押貸款兩個品種,各地貸款均有增加。攸縣農信社推出的商戶循環貸款,已發放信貸資金2130萬元,惠及涉農中小企業300余家??梢?湖南省企業融資機制已經基本建立起來,湖南企業海外投資的資金壓力進一步得到緩和。
5、宣傳媒介優勢。湖南在文化產業方面的巨大優勢、出色的傳媒和信息傳播可以有效促進湖南企業在海外的發展,成為湖南企業海外宣傳的強勁后盾。近年來湖南基本確立了以廣電、出版為龍頭的文化產業發展主體框架,并初步形成了包括出版、廣播影視、報刊、文娛演藝、動漫、網絡、文博等在內的產業發展體系,為文化產業的迅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文化產業的從業人員達82.81萬人。湖南文化產業競爭力在全國的影響不斷擴大。據全國第一次經濟普查的結果,湖南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連續三年保持第一。
湖南媒體機構從間接參與到直接操辦展覽項目(或經營場館),既拓展了傳統媒體業務,創造了新的增長點,也利用媒體在策劃、宣傳等方面的優勢推動了湖南展覽業的快速發展,而湖南展覽業的發展又為湖南企業“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平臺。2008年在湖南長沙舉辦的國際種業博覽會和糖酒會,對湖南企業建立品牌形象,實施“走出去”戰略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6、政府支持優勢。政府的重視為湖南企業海外投資提供了歷史性機遇。2004年,湖南省政府出臺了《境外投資資助資金管理辦法》。2005年,省政府批準設立了400萬元的“湖南對外經濟合作專項資金”,主要向境外投資企業提供貼息貸款以及進行勞務輸出中介抵押金等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對境外資源性開發項目給予重點扶持。此外,企業“走出去”的審批手續也日益簡化、便利。
三、湖南企業海外投資的微觀競爭優勢
1、企業家隊伍整體素質較高。改革開放以來,湖南企業家隊伍構成不斷優化,職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在社會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有關調查數據顯示,湖南省企業負責人的教育程度比較高。湖南省企業負責人研究生以上的占到11.4%,大學本科占到32.4%,即使是高中及以下水平的經營者也是各類職業資格證書、職稱的擁有者,以經濟師為常見。從地區的分布來看,長株潭等企業眾多、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相對來講經營者的受教育程度較湘西等經濟不發達的地區高,僅長株潭企業負責人中研究生以上學歷者占有21.3%的比例。
2、裝備制造業發達。在湖南省的制造業門類中,裝備制造業成長最快,成為湖南制造業中的亮點。在裝備制造業內,目前已形成了工程機械、汽車和電工電器“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的局面。在這“三駕馬車”中,工程機械是成長最好,也是最有發展潛力的行業。中聯重科自2000年上市以來,綜合經濟效益一直排在全國1000多家上市公司的前10位;三一重工也于2002年7月上市,贏利能力排全國工程機械行業第一。湖南汽車工業占全國的比重不大,但有自己的特色,長豐集團是我國高檔越野車的龍頭企業,2007年實現銷售收入55億元、利稅10.5億元、利潤2.48億元,較上年同比分別增長14%、2.1倍和4.7倍。零部件龍頭企業湘火炬,近年加快資本擴張,成功進入整車市場。轎車方面有浙江民營資本進入(江南);農用車方面有北汽福田進入(福田長汽);客車方面有“美的”進入(三湘客車);中興汽車有安徽凱馬進入(湖南重汽)。另有浙江民營資本、北汽福田、美的、安徽凱馬等外來資本給湖南汽車工業注入新活力。依據邁克爾?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企業組織方式、管理方式、競爭方式都取決于所在地的環境與歷史,另外當地若有很強的競爭對手,也會刺激企業不斷地提升與改進,所以湖南大批實力強勁企業的成長和發展,對湖南本土企業保持海外投資的優勢非常重要。湖南企業通過與國外企業開放學習、信息共享、創意共生,形成對機會與挑戰靈活反應的創業氛圍,增強了競爭優勢。
3、境外投資形式多樣化。從投資的形式看,從境外帶料加工到境外投資設廠,從建立網絡銷售到建立研發中心,湖南省投資形式多樣化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湖南企業境外投資方式主要采取兩種常見方式:獨資和合資。隨著境外投資的不斷發展,湖南企業境外直接投資形式發生了重要變化。其一,改變了長期以來遵循的“新建投資”模式,加大了購并投資、增資擴股或獨資取代合資,同時還采取戰略聯盟的形式開拓國際市場,如三一重工、有色集團已與國外多家公司聯合投資或上市。其二,從單個項目投資轉向產業鏈投資。如三一重工集團、有色集團在海外市場,不僅建立加工企業,還從事銷售和售后服務,覆蓋生產加工、進出口、轉口、銷售等各環節的一體化產業鏈。其三,投資模式呈現多元化:境外注冊經營貿易,比如三一重工、中天集團、電廣傳媒等在“走出去”開始階段都是采取境外注冊經營貿易開始;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進行加工制造,如神州龍在阿爾及利亞設廠從事服裝的加工制造;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如隆平高科在菲律賓設立研究開發中心、三一重工在美國設立研究開發中心;建立生產基地,如三一重工在美國、巴西、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建立加工基地,湖南有色到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地收購礦山,進行資源開采等;海外上市,如有色集團與國外企業合作在香港、澳大利亞上市、中天集團以子公司中國農機在新加坡上市。
境外投資形式多樣化促使湖南企業境外投資規模進一步加大,競爭能力進一步增強。截至2007年,湖南省累計境外企業151家,合同金額73483.93萬美元,中方合同投資47013.596萬美元。其中2006年新增38個,2007年新增51個,合計占總數的60%;2006年和2007年合同投資額分別為29000萬美元、30414.48萬美元,合計占總數的81%。2007年,湖南境外直接投資總額占全國的6.45%,居全國第六,居中部地區六省首位,占中部六省境外直接投資總額的67.4%。2007年,湖南境外直接投資單個企業投資平均規模573.3萬美元,比上年度增長160.5%。
四、結語
“走出去”是培育和壯大湖南省企業的必由之路。要在21世紀全球經濟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須成功地進行跨國經營。因此,湖南省須積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山去”,引導各類有實力的企業在境外科技資源密集的地區設立研發中心,鼓勵在歐美發達國家兼并收購研發型企業,提高跨國企業的經營質量和產品檔次;充分利用湖南跨國企業的競爭優勢,提升湖南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層次和水平,使湖南跨國企業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得到迅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娜玲:湖南企業家隊伍現狀研究[J].經濟師,2008(10).
[2]熊偉:湖南企業對外投資的發展方向及政府的應對措施[J].湖南社會科學,2006(2).
[3]湖南省統計局:2004年湖南對外經濟回顧與2005年展望[R].湖南省統計局,2005.
[4]陳淑華:湖南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障礙因素與對策[J].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10).
- 上一篇:公司生命周期的融資策略擇取
- 下一篇:基層干部創建和諧社區心得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