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和沿海開發詮釋
時間:2022-05-16 11:21:00
導語:金融支持和沿海開發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沿海開發,金融先行,海門市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金融業如何支持和服務海門市沿海經濟開發,已成為十分緊迫和具有現實意義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沿海開發;金融支持;金融服務
一、金融業對海門市沿海開發的戰略意義和支持方向
(一)國際沿海經濟發展戰略值得關注和借鑒
金融業要支持和服務于海門市乃至鹽城、南通和連云港的其他沿海城市的開發,首先要理解沿海開發的國際經驗和把握沿海開發的戰略方向,一是門戶城市在沿海開發中的主導地位。美國的洛杉磯、日本的東京、韓國的釜山等地都是沿海地區重要的門戶城市。這些沿海地區開發之初,均采取做強門戶城市,帶動區域整體開發的思路。二是遠洋深水大港的支撐作用。如洛杉磯大都市區擁有長灘和洛杉磯港,東京圈擁有橫濱、川畸和千葉港,釜山大都市區擁有釜山港和大浦港。這些港口都是遠洋深水大港,不僅帶動了區域全球貿易進程,而且推動了沿線工業基地建設,為門戶城市的樞紐功能發揮起到了強有力的支撐作用。三是以大運量高速交通為主體的基礎設施支撐。以高速交通為主的基礎設施保證了重要的空間支撐,尤其是區域性高速干線對城市區域化發展起到了直接的引導作用。如在沿海區域城鎮體系演化過程當中日本的新干線、韓國京釜高鐵、美國的加州高速路網成為城鎮體系集聚和連綿發展的重要支撐。四是接軌全球市場的產業政策。臨港工業是世界港口城市經濟發展的首選產業。沿海開發地區都主動接納全球產業轉移,發展臨港產業,并積極進行新興產業基地布局,加大高新技術產業的投入,通過區域經濟轉型促進城市化發展。
(二)金融業要準確把握海門市沿海開發的戰略布局
1.基礎設施先行,加大對以東灶港及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支持力度。海門市東灶港是南通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江蘇實施沿海開發戰略的重要依托,是南通市加快調整產業布局、承接產業轉移和實現工業化的重要支撐,更是沿海開發的龍頭工程,在海門實現基本現代化的新的發展時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金融業要積極適應沿海開發戰略定位要求,強化對東灶港港口體系對區域城市化的支撐功能。加大對以高速公路、沿海鐵路、航道等為主的交通網絡和碼頭、道路、供電、供水、污水處理等基礎配套,形成港口群強有力的配套基礎設施支撐體系。
2.以產業為主導,大力支持重大產業建設項目,培育特色產業基地。沿海大開發,產業是載體,大項目是關鍵。金融要積極策應沿海開發產業戰略重點,積極支持海門市建設海工裝備、大飛機制造、機電、食品制造等臨江工業和以新型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現代紡織等新興和優勢產業,加大重點項目支持力度,逐步擴大對現代物流等生產型服務業的支持,促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新型工業基地建設。
3.以城市化為支點,加大海門市城市化建設的支持力度,積極推動城鎮建設步伐。目前海門市沿海開發圍繞“昨日墾區、今日園區、明日城區”的總體目標,新區總體規劃面積100平方公里,是目前長三角地區正在著力打造的沿海臨港產業平臺之一。金融業要突出重點,積極推進海門市新區城市化戰略,通過城建貸款、房地產開發融資、個人住房貸款等多種方式,支持做大做強海門港工貿區、濱海新區、臨江新區、海門工業園區四大新興城市群。
4.以可持續發展為動力,積極支持灘涂開發、農業產業化和生態重點項目建設。加大投入,切實支持以特色瓜蔬、特經特糧、四青作物、果品苗木、優質家禽、海門山羊、優質水產為重點的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支持以著力建設土地后備資源開發區為重點的灘涂開發,支持以開發和保護并重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項目,加快推進高校農業規?;?、傳統農業商品化,促進沿海地區的持續發展。
5.以中小企業為補充,積極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的持續活力。江蘇沿海開發戰略為大批民營中小企業搭建了發展平臺,為民營中小企業調整產業結構、區域結構提供了機遇。同時,大批的民營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迫切追求也為沿海開發帶來了發展動力。海門市的民營中小企業名列南通縣市區之首,于是海門市地方經濟的重要支撐,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活力所在。金融業要持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投入,積極支持和培育中小企業發展,增強經濟發展的持續活力。
二、拓寬視野,創新推動,全方位打造沿海開發金融戰略新格局
(一)“突出一個核心”,就是要突出以吸引股權性資金為核心,有效撬動金融杠桿,發揮金融對沿海開發的支撐作用
沿海開發需要大量的資金推動,資金的來源是金融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而先導性的股權性資金更應作為核心對待。因為無論是采用銀行貸款、發債、資本市場融資等方式籌集資金,都必須建立在企業已經設立、資本金到位或符合項目融資資本金條件的基礎之上。從另一方面說,取得股權性融資后吸引銀行貸款、發行債券等債務性融資難度相應降低。因此,吸引股權性融資在沿海開放戰略的金融支持與安排中處于核心地位。
(二)“推動兩大突破”,就是要圍繞難點,重點在創新和機制上實現突破,拓寬資金來源渠道
1.推動創新突破。沿海開發,金融創新是助力器。金融業要以更開闊的視野,更積極的措施,密切跟蹤金融市場的發展動向,充分利用和組合各種金融工具,推動金融產品創新,創新拓展融資空間,提升金融服務水平。一是擔保方式的創新。比如海門沿海有25公里的海岸線,可以探索以這片海域使用權抵押進行融資;二是金融產品的創新,如通過汽車金融服務網絡給汽車生產商在全國的汽車經銷商提供授信支持,并與企業的銷售資金回籠進行實時對接和有效管理,實現了銀企雙方的價值提升和共贏;三是新興市場融資產品的應用,如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信托理財等產品,就是在銀行貸款之外充分利用各類新興市場籌集的資金,不但擴大了企業的融資渠道,而且大大降低了企業財務成本。
2.推動機制突破。以全球化的視野,放眼國際國內市場,從機制上突破,創造更加優惠的條件,鼓勵參與沿海地區金融體系建設。例如鼓勵股份制銀行、地方性金融機構、政策性銀行、信托、金融租賃公司等到沿海地區設立分支機構;組建沿海開發產業基金,設立政府引導基金,并出臺相關鼓勵政策,吸引風險投資與私人股權投資機構;增資或設立政府主導的擔保公司或再擔保公司,帶動中小企業融資的快速發展等。
(三)“實現四大融合”,就是要融合金融要素和資源,匯聚更大的力量支持沿海開發
1.促進各種金融業態經營相融合。充分利用銀行、信托、投行、基金等各自經營優勢,對各業態產品與服務進行嫁接和融合,形成有效順暢的融資體系。如以股權信托募集資金作為股權性資金,嫁接銀行貸款資金;以公開發行、直投等方式滿足資本金要求,嫁接銀行、保險、信托貸款等債務性資金等。
2.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運用相融合。綜合運用IPO、股權私募、再融資等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產品和銀行貸款、公司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信托收益憑證、融資租賃等間接融資產品融合運用,進一步擴大融資渠道,降低資金成本,提高融資的便利性和可獲得性。
3.政府引導資金與民間資本相融合。充分發揮政府資金和民間資本各自的特長,適宜政府投資的領域由政府主導,其余的領域鼓勵民間資本的進入和發展,以小投入帶動大投資,綜合運用BOT、BT、PPP等多種方式吸引資金,或以出售資產、發行債券和租賃承包等形式盤活存量資產和吸引民間資本參與開發等。
4.金融資金與產業資本相融合。產業資本是先導性的資金,金融資金對產業資本的跟隨效應十分明顯,但金融資金同時又存在明顯的杠桿效應、復制效應和衍生效應。沿海開發必須以產業資本先導性進入帶動金融資金的跟進,從而帶動金融資金和產業資本互動效應的發揮。
三、政府護航,著力打造沿海開發的金融外部配套環境和體系
1.加強政府主導,搭建以銀、政、企項目對接交流平臺和政府投資主導的投融資平臺為核心的兩大平臺。一方面,發揮政府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積極搭建銀政企項目對接交流平臺,利用會、懇談會、網站、刊物等形式,加強金融機構與政府、企業及項目的溝通聯系,主動傳遞沿海開發信息,實行重大項目銀企對接,并在項目推進上加強銜接,使金融機構了解項目行政審批進度和投資進展,方便融資審批對接和安排。另一方面,設立沿海開發省級投融資平臺,借鑒高速公路開發的經驗,以平臺籌措和集中管理資金,統籌規劃,避免各市各自為政、互相割裂的局面,努力構建政府引導、市場推動的科學化投融資體系。
2.引導金融資源向臨港工業傾斜。研究出臺財政貼息等專項政策,對信貸資源投入總量或重點項目、小企業具體單項業務考核進行激勵引導,鼓勵銀行將更多的信貸資金投向沿海地區。鼓勵保險、信托資金進入沿海開發項目,爭取更多的資金支持和政策傾斜,推動沿海開發戰略的順利實施。
3.積極優化和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增強沿海地區金融活力和競爭力。社會信用和金融生態環境是沿海開發中不可流動的資源稟賦,也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面。一是加強投資環境建設,在企業注冊登記、項目報批、完善產權交易等方面,減少環節,縮短時間,降低費用,提高效率,解決制約投融資發展的軟環境因素,吸引更多資本投入沿海開發;二是倡導重大項目銀團融資,創造有序競爭和合作環境,吸引更多金融機構參與沿海開發。加強政府和金融監管部門的溝通,創造適應金融創新的寬松監管氛圍;三是從政府自身做起,加強信用宣傳,主動協助化解區域內金融不良資產,完善針對企業逃廢債等行為的剛性約束機制,保護金融機構業務發展積極性,努力構建經濟與金融良性互動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向楠.構建江蘇沿海開發投融資體系的思路及建議[J].特區經濟,2010,(3).
[2]聶琳琳,劉傳哲,唐安寶.后危機時代江蘇沿海開發戰略的金融支持[J].商業經濟評論,2010,(4).
[3]裴平,劉璐.江蘇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J].現代金融,2010,(7).
[4]房吉,沈正平,邵明哲.江蘇沿海經濟帶建設中的投融資研究[J].海洋開發與管理,2009,(4).
[5]姚曉蓉.江蘇沿海開發財務資源配置研究[J].江蘇商論,2010,(5).
- 上一篇:小議軟件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與策略
- 下一篇:扶持資金運行存在的問題芻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