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國際經濟的變化及措施
時間:2022-12-19 11:19:00
導語:新時期國際經濟的變化及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二季度以來,主要經濟體和不少新興市場國家經濟運行釋放出的積極信號日益增多,表明此前各國或國際間共同實施的經濟拯救措施及國際間合作已初顯成效,世界經濟有望啟動復蘇航程。但與此同時,國際經濟金融的深層次矛盾仍未得到有效解決,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依然不足,國際金融管理體制重構和有毒資產剝離工作進展緩慢,各類消極因素仍隨時可能令世界經濟航船觸礁下沉??梢灶A見,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經濟環境依然嚴峻復雜,需要積極妥善應對。
一、全球經濟拯救計劃取得積極成效
2008年下半年以來,各國綜合運用包括貨幣、財稅、產業政策等在內的多種手段,投放了大量資源來遏制經濟下滑勢頭。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截至今年6月份,二十國集團(G20)為應對金融危機已承諾投入的資金總額高達11.9萬億美元。
全球范圍的經濟拯救計劃,有效地遏制了世界經濟的深度衰退,成效日益顯現,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一是經濟增速下滑趨勢有所緩和。今年以來,三大主要經濟體經濟形勢逐季改善。二季度,美國GDP增速環比折年率為-0.7%,好于一季度的-6.4%。歐元區環比增速-0.2%,好于一季度的-2.5%,其中德國和法國經濟均出現正增長,環比均增長0.3%。日本環比增速0.6%,好于一季度的-3.1%。多數新興市場經濟體也逐步恢復。二季度,巴西GDP環比增長1.8%,好于一季度的-1.6%。印度GDP同比增長6.1%,好于一季度的4.1%。韓國GDP環比增長2.3%,好于一季度的0.1%。
二是工業運行有所企穩。今年5月份,歐元區工業產值出現了9個月來首次環比增長。7月份,美國工業產值也出現了9個月以來的首次環比增長。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0,這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回升到景氣區間;全球訂單存貨比處于歷史較高水平,預示著下半年庫存回補將會推動世界范圍的工業生產的復蘇。
三是金融市場有所回暖。今年3—9月,主要股指大幅反彈。美國道?瓊斯指數從年內低點6547.05上升到9712.28,升幅為48.3%;倫敦富時指數從年內低點3512.09上升到5133.9,升幅為46.2%;日經指數從年內低點7054.98上升到10133.23,升幅為44.4%。
經合組織9月預計,七國集團(G7)、美國和歐元區第三季度經濟將恢復正增長,其中美國第三季度經濟會增長1.6%,第四季度經濟會增長2.4%。IMF最近把2009年全球GDP增長率從先前的-1.4%調整到-1.1%,并認為世界經濟的復蘇可能早于預期。
二、全球經濟持續復蘇仍面臨諸多制約因素
當前,世界經濟金融的深層次矛盾仍未得到有效解決,經濟拯救計劃實施過程中又暴露出一些新問題,世界經濟復蘇的航程前方還有不少暗礁。
第一個暗礁,增長內生動力不足。投資方面,民間投資意向依然不強。聯合國貿發會議7月份調查顯示,在接受調查的241家大型跨國公司中,計劃在今年減少對外直接投資的約占58%,其中近1/3的公司計劃將大幅減少對外投資。消費方面,作為世界主要市場的美歐消費依然不振。今年以來,美國家庭儲蓄率一度接近7%,目前雖回落至4%左右,但仍遠高于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水平。歐元區今年一季度家庭儲蓄率則高達15.6%,為1999年以來的最高值??萍及l展方面,目前尚沒有類似上世紀90年代末互聯網技術的革命性科技進步出現,尚不足以形成能夠促使經濟持續復蘇的新增長點。
第二個暗礁,失業率居高不下。一方面,發達經濟體吸納就業的主力軍金融業和房地產業尚未恢復元氣,裁員仍不斷產生;另一方面,民間投資乏力直接影響吸收新的就業。美國9月份失業率為9.8%,高于8月份的9.7%,創26年來新高;歐元區8月份失業率達9.6%,高于7月份的9.5%,為1999年歐元區成立以來的最高水平;日本7月份失業率為5.7%,高于6月份的5.4%,為二戰后最高失業水平。失業率居高不下導致個人消費能力的下降和償債能力的降低,影響到內部需求的提升,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為實施貿易保護提供借口。
第三個暗礁,貿易保護主義肆虐。去年以來,在輿論上,各國都紛紛表態要反對保護主義。但在具體操作中,不僅發達經濟體,就連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公開或變相采取了一些保護性貿易政策,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在全球范圍內甚囂塵上。WTO最新公布的《2009年世界貿易報告》認為,在貿易保護主義等因素影響下,今年全球貿易額將下降10%,差于3月份預測的9%。
第四個暗礁,經濟拯救措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降息和直接注資等經濟拯救措施有效紓解了各國大型銀行的經營困境,但無法解決失業惡化和房屋斷供率上升所導致的中小型銀行壞帳增加、經營狀況惡化等問題。今年以來美國已倒閉94家銀行,而2008年美國只有25家銀行倒閉。截至8月,16家歐洲大型銀行中有4家虧損;歐洲央行6月警告,到明年底有毒資產會讓歐元區銀行再蒙受2830億歐元的損失。日本銀行破產案件數截至5月比去年同期減少了6.7%,但絕對數仍達1203起。與此同時,美國、歐元區等發達經濟體采取的直接購入長期債券等所謂“量化寬松”措施,引起人們對美元等主要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的擔憂。
第五個暗礁,各種突發性不利因素集聚。一方面,當前世界各國普遍面臨較多、較嚴峻的天災挑戰。另一方面,地區局部沖突此起彼伏。如俄羅斯和格魯吉亞圍繞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主權問題的軍事沖突,緬甸政府軍和緬北最大特區佤邦的軍事對峙,朝鮮局勢緊張,伊斯蘭極端主義恐怖分子反復制造事端等。這些勢必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世界各國發展經濟的注意力,影響經濟復蘇進程。
基于上述種種不利因素,聯合國貿易與發展委員會在9月7日的《2009年貿易和發展報告》中說,經濟危機的嚴冬遠未過去,全球經濟不大可能實現早日復蘇,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2.7%,其中發達國家的經濟降幅可能達到4%,發展中國家的整體經濟增長率可能減緩到1.3%。這一看法遠比IMF悲觀得多。9月末在美國匹茲堡召開的G20領導人第三次金融峰會公報也稱,應避免過早撤出刺激措施。
三、關于完善我國一攬子計劃的政策建議
面對國際經濟環境的新變化,我們既要看到有利因素,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鞏固和發展我國經濟企穩向好的勢頭,也要冷靜分析現實和潛在的不利因素,早做預案,特別是要針對國際經濟環境出現的新變化和新問題,及時研究提出對策措施,增強宏觀政策的前瞻性、有效性和可持續性。
(一)決不在不適當的時間、不適當的條件下改變宏觀政策取向
這既是9月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共識,也已經體現在9月以來美聯儲、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加拿大央行、新西蘭央行和韓國央行的實際行動中。這些經濟體央行的最新決策的主基調都是維持當前的低利率,同時維持量化寬松措施的規模。這就啟示我們,對于當前各界關于通脹預期和退出政策的議論要有清醒認識。應當注意:
一是世界各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仍處在較低水平。美國7月份CPI年率下降2.1%,為1950年1月以來的最大降幅;歐元區8月份CPI為-0.2%,連續第三個月出現負值,7月份更是創下歐元區成立以來的最低紀錄,跌幅高達0.7%;日本7月份核心CPI下降2.2%,已經連續5個月下降;加拿大7月份CPI較上年同期下降0.9%,降幅創1953年以來最高水平。這表明通縮威脅依然存在。
二是美國的流動性管理并未失控。從2009年7月的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看,流通中貨幣總額從2007年3月的8073.9億美元上升到目前的9095.3億美元,增幅僅為12.65%。目前美國狹義貨幣供應量(M1)和廣義貨幣供應量(M2)較2007年3月分別僅增長20%和16.65%。這表明市場對美國濫發美元短期內引發通脹的憂慮并不符合實際。
三是在經濟增長基礎不穩的情況下退出經濟刺激政策會嚴重影響市場信心。減少市場流動性會立竿見影地打擊股票市場,減少居民財產性收入,影響居民消費,打擊金融服務業和房地產業,甚至抹殺此前一年取得的成績。單獨宣布復蘇或結束刺激政策,還會導致一國貨幣對外幣的升值壓力,對出口造成不利影響。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呼吁說,實際上通貨緊縮是目前真正的危險所在,各國政府和央行必須維持或進一步加強擴張性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世界經濟才有可能在2010年恢復正增長。
我國在這方面應與世界主要經濟體政策取向保持一致,避免提前緊縮可能帶來的消極后果。有關部門應不斷加強輿論引導工作,及時澄清社會上對一些宏觀調控熱點問題的誤解。與此同時,應抓住發達經濟體三、四季度消費需求可能隨經濟環境改善而復蘇的有利時機,積極穩定和擴大外需。這對穩定我國就業和緩解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具有重要意義。
(二)審慎應對能源資源價格上漲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消極影響
一是必須高度重視對能源和原材料采購談判的統籌協調工作。幫助企業獲得合理的長期協議價格,對外方違約行為提前制定足額懲罰條款。積極加強國內商品期貨市場建設,努力爭取對大宗產品的定價權,依法嚴厲打擊出賣國家利益的犯罪行為。
二是堅持靈活機動地實施“走出去”戰略。進一步加強經濟與外交的協調配合,支持和引導各類企業“走出去”開展境外能源資源合作開發。在傳統能源資源價格上漲時提醒各類企業提防價格風險,避免一哄而上。抓緊研究制定境外國有資產監管辦法,嚴格防范國有資產流失。
三是繼續加強能源資源需求側管理。嚴控“兩高”行業盲目擴張,從源頭上控制能耗過快增長。落實和完善節能減排政策,積極推進重大節能環保工程和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在引進境外資金、技術和人才時注重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的低碳技術和應對氣候變化技術。
(三)不斷創新擴大國內需求的方式和途徑
有效擴大內需的關鍵在于培育經濟增長點。1998年,我們曾依靠培育汽車和房地產市場這兩個經濟增長點,成功地走出了亞洲金融危機?,F在,我們也必須千方百計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才能有效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有效促進結構調整和實現產業升級。
一是要圍繞培育經濟增長點大力推動科技進步。組織力量針對節能減排、“三農”等領域當前重大的技術需求開展科技攻關,分析重點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瓶頸,制定技術解決路線和方案。針對交通、能源、環保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的關鍵環節有針對性地組織實施重點產業技術進步項目。研究推動企業創新工程試點,支持企業技術中心建設。
二是要圍繞培育經濟增長點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促進節能減排和新能源行業的發展。大力發展民間金融,加強村民銀行和貸款公司建設并提供相應政策支持和服務,加大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改革內銷的信用支持體系,鼓勵并支持出口外貿企業轉向內需生產。
三是要努力改善居民消費預期。繼續加大對醫療衛生、文化教育、養老保障等民生工程的投入,消除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采取綜合措施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從根本上提高居民消費能力。積極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推動居民消費結構轉型升級。加大對消費信貸的支持力度,鼓勵居民適度擴大信貸消費,完善居民消費環境。
- 上一篇:風險管理部門個人年終總結
- 下一篇:農田水利規范建設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