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對經濟管理的負面影響

時間:2022-06-14 04:42:08

導語:儒家思想對經濟管理的負面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儒家思想對經濟管理的負面影響

一、儒家思想強韌的影響力

作為中國影響最大的思想流派,儒家學說從春秋時期孔子創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在這么長時期歷史的綿延中,儒家思想體系歷經無數朝代更迭,被當權者及文人志士不停的更新、擴充、變革,以適應統治者的需要。自漢武帝時期推行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儒家思想便成為華夏文化的固有價值系統。可以說,儒家思想因其適應封建統治者的需要,而成為中國古代整個封建時期的主流意識。經過這么多歷史的年輪,儒家思想被弘揚過、被打壓過、甚至曾遭到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滅頂之災,然而,其堅韌的生命力使得其成為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學說中為數不多的一直對整個中國古代封建時期產生強大影響力的學說。自19世紀初,中國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隨著清朝的結束而轟然倒塌,新的民主時期創設至今也不外百余年。雖然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再一次借著“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反傳統、反孔教、反文言”,傳播馬克思主義,其中的白話文運動更是全面否定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廢除文言文,推行白話文,然而就算如此,儒家思想對中國各個層面的影響仍然根深蒂固,對當代中國的經濟管理至今仍產生著不可忽視的影響。究竟儒家學說有何魅力?儒家學說中和當代經濟管理相關的論述又有哪些呢?

二、儒家思想中有關經濟管理的論述

儒家有著自己的一套經濟思想,并在歷代變革中成就了我國古代的經濟理論。

(一)義利之辯

儒家在闡述自己的經濟理論時,總是將義與利聯系起來。其推行仁義之道,以禮義之分,要求人們安貧樂道。孔子在表述其財富觀念時說:“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薄案慌c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鬃佑幸粋€得意門生,叫做子貢,他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風被后世商界所推崇,成為歷代儒商的杰出代表。

(二)以民為本的自由經濟思想

孔子關于規劃國計民生的目標,首要主張便是富民,認為民富而后才能達到富國,論語中有言:“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孟子更是認為國家應該推行仁政“則民可使富”,荀子也明確提出“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的理論。在西漢鹽鐵會議,儒、法兩家關于國家經濟政策的爭論中也主張“工商在民”,給農民留下市場選擇的余地。

(三)均衡經濟思想

《中庸》有言:“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鬃酉騺硪匀说罏楸?以人事為末,然而他并沒有忽視工商的引進,“四民均則王道興而百姓寧”,這里的“四民”指的是“士、農、工、商”,把商放在后面,并沒有尊崇貶抑或者“重農抑商”的意思,“四民均”便是給予相等重視之意。

三、儒家思想對當代經濟管理的負面影響

(一)重情意輕利益

儒家思想歷來在追求利益的前提下要求保證“義”的合乎道德性。雖然在孔子的年代并沒有抑制人們對利益的合法追求,然而在后續統治階層的變動下,儒家思想漸漸的變的重義輕利。后期的儒家學說認為,“君子喻義小人喻利”,認為追求個人利益是遭人鄙視的。而對當代經濟管理來說,利益的追求肯定是第一性的,生產力的發展直觀的表現出來便是利益的增加,不尋求利益的貿易必然是不成功的,若是在當代經濟管理中仍然尊奉重情意輕利益的原則,我國當代經濟發展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沒有了發展的根本動力。

(二)重人情輕法制

與法家推行嚴苛的法律相比,儒家一向推行仁政,主張“泛愛眾”、“仁者無不愛”。然而,“人治”與“法治”相比,其局限性相當明顯。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一味的推行仁政和“人治”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國的經濟正快速發展著,經濟全球化一體化更是對國內經濟管理提出了挑戰,想要促進國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良性可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加強法制建設,必須消除“人治”的干擾,“人治”不僅可能會滋生腐敗現象,導致“權大于法”等不公平丑惡現象的產生,還可能使法律成為一紙空文,讓市場經濟無從發展。

(三)中庸之道抑制良性競爭

現代企業的發展是建立在良性競爭的基礎上的,企業之間的良性競爭,企業員工之間的良性競爭都會促使企業往更好的方向發展。當代市場經濟就是一個充滿了競爭力的時代,沒有競爭,就缺乏了前進的動力。而儒家推崇的“中庸之道”立足于調和社會矛盾,反對“爭”,要求人們在處理矛盾時應該“與人為善”,“一切以中庸為原則”,提倡“君子無所爭”、“和為貴”。這種態度在處理日常生活關系時尚可和諧鄰里關系,但是若運用在當代經濟管理中就顯得不合適了。

(四)官本位價值觀

“學而優則仕”是儒家提倡的做學問的正確之道,儒家反復強調“為仕”的概念,提倡“治國平天下”的理想,鼓勵知識分子積極追求為官之路,為統治者服務。儒家的這種觀念極大的影響著一代代文人志士,在社會化發展如此豐富的今天,仍有不少學習優異者把考上公務員、事業單位當作自己的唯一目標。這種官本位價值觀使得我國古代的大部分知識分子終其一生,寒窗苦讀,只為求得一官半職,而不注重“實學”的研究和發展,致使我們這個產生了“四大文明”的歷史悠久的國家在后來的工業革命中遠遠落后于其他西方國家。而在當代經濟管理中,更加需要重視科技的研究與實學的發展,如果大部分知識分子仍然秉持著官本位價值觀去求得個人仕途發展,不僅不利于企業的發展,更不利于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四、結語

儒家思想源遠流長,對整個中國的歷史發展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至今仍滲透著國人的心理和思想,我們要充分發揚儒家精神的精華,更要降低其對當代中國經濟管理的負面影響,全面利用各種優秀學說,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和發展。

作者:程博 單位:中共朝陽市委黨校

參考文獻:

[1]高峰.論儒家思想對當代經濟管理的負面影響[J].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12(4):22-23.

[2]侯琦,魏子揚.淺論儒學對中國政治現代化的負面影響[J].新視野,2015,11(5):56-57.

[3]馬元良.儒學與東方經濟管理體系的貢獻[J].孔學研究,2015,6(1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