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區科技創新現狀分析

時間:2022-12-13 03:27:44

導語:開發區科技創新現狀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開發區科技創新現狀分析

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地區經濟發展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吸收利用外資,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現代工業結構,不僅在提升地區GDP、財政收入和利用外資等方面起到較大的貢獻作用,更在產業升級改造、企業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方面起到引領作用。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宿遷經開區”)在這些方面作用不明顯,尤其是沒有培育出一批產品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和核心技術突出的企業。

1宿遷經開區科技創新基本情況

1.1企業創新能力不斷提高。自2011年以來,園區企業累計獲批省級以上各類科技計劃項目41項,市級科技計劃項目68項目,企業累計獲得市級以上財政資金超5000萬元,其中2015年一次性獲批省重大成果轉化項目2項。1.2創新型企業梯隊初步形成。截至2016年年底,全區累計有效高新技術企業17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46家,省民營科技企業45家;中科君達有限公司為省級創新型企業,全市僅有17家,逐漸形成以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為主的創新梯隊。1.3創新載體建設成果顯著。宿遷市工業技術研究院服務全區企業科技創新,與有關高校合作建有南京工業大學、江南大學、河海大學和宿遷學院等4個特色產業技術研究院;宿遷市科技創業服務中心、江蘇宿遷技術交易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功能不斷完善,積極發揮服務企業科技創新作用。截至2016年年底,全區共有市級各類企業研發機構超100家,省級以上各類企業研發機構17家。1.4企業知識產權保護不斷加強。2016年全區專利申請803件、授權356件,發明專利申請176件、授權10件,企業專利授權347件;全區開展省知識產權“貫標”企業25家,其中績效評價合格企業7家,優秀企業2家(分別獲省獎勵資金10萬元);近3年,有6家企業獲批市級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計劃,分別獲批資金20萬元,培育金田塑業、朗博新材料、中科君達、百事美特和漁歌子家具等一批知識產權保護重點企業。1.5科技金融服務企業創新發展。深入開展“蘇科貸”業務是當前最大限度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過程中資金短缺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目前,全市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補償資金池達3800萬元,貸款額度超3億元。2014年以來,全區累計12家企業獲得“蘇科貸”資金支持,累計貸款4500萬元。

2制約開發區科技創新跨越發展的瓶頸問題

2.1特色產業規模不大,產業基礎薄弱。作為“2+1”特色產業,食品產業研發基礎薄弱,產品科技含量程度低,企業多為生產基地或者主要以訂單式生產為主,自主品牌產品缺乏。智能家電產業鏈不完整,家電產業區域科技創新資源有限,企業模式同質化嚴重,龍頭創新型企業較少。紡織產業企業規模大、數量多,但這類企業多為代加工,不需要科技創新,基本屬于無法轉型升級的傳統產業。2.2企業前瞻性研發能力不足。2013—2015年全區企業獲批省級科技計劃項目37項,占全市項目總數不足7%;企業承擔的省級以上科技項目中,僅有11項為前瞻性的研究項目,其他的多為食品企業承擔的蘇北專項項目、平臺建設類項目,創新研發要求相對較低;經過近5年培育,2015年成功獲批省重大成果轉化項目2項,其中允友成為后補助項目,受市場變化影響,項目經濟指標無法完成,項目按期完成存在一定難度。2.3創新型企業數量較少。目前全區有效高新技術企業17家,僅占全市8%;17家高新技術企業中,2015年新增的吉創光電和泰源光電兩家企業;2013年新增的宿遷億泰在2015年企業宣布破產。2014年復審通過的智訊天成有限公司近2年都沒有開展業務。全區企業多以加工生產為主,能夠主動開展研發項目的企業僅為50家左右,開展科技活動的企業僅有100余家,符合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的后備企業數量不足。2.4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園區省級以上研發機構17家,僅占全市的6.4%;獲批的17家省級研發機構中,省級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為9家,另外8個研發機構集中建設在6家企業中;市級研發機構建設采用備案制,備案滿1年企業可申請績效評價,績效評價合格的企業授予機構掛牌。全區備案建設的100余家企業研發機構,真正實現技術研發功能的不足1/3,通過績效評價的不足1/3,大部分企業研發機構沒有真正按照“五有”標準建設,歸根結底原因還是企業缺乏真實的創新需求。2.5知識產權保護覆蓋面偏窄盡管近3年園區專利指標以較高的速度增長,但是截至2016年年底,全區專利申請量不足千件,占全市比重不足10%,有效發明專利不足50件。雖然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斷加強,但也僅限于企業多報幾個專利;符合省知識產權標準化建設的企業不足10家,多數未設立知識產權保護管理部門,執行的保護制度是省標準制度,不能夠結合企業實際制定符合企業發展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多數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沒有申請發明專利,沒有體現“高”和“新”的標準,雖然園區為省知識產權試點園區,但距示范園區標準還有一定差距。

3提升開發區科技創新能力的思考和建議

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線,強基礎、抓重點、創特色,集聚科技創新資源,服務產業創新發展、企業轉型升級,推進宿遷經開區成為全市創新創業的新高地。3.1優先落實政策,“放”企業創新思想。2016年8月15日,江蘇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創新型省份建設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蘇政發〔2016〕107號),同時科技、經信、發改等16部門出臺了實施細則,作為直接服務企業的政府部門,要在政策落地執行和出臺配套執行政策上應下大力氣。一是加強政策宣傳,向企業傳達最新的科技創新扶持政策,重點圍繞科技稅收優惠、科技金融政策和人才引進培養等方面宣講。二是修訂完善獎勵政策,既要圍繞“十三五”全省科技創新工作重點,對獎勵的項目內容進行調整,又要對獲批國家高企、建設高水平研發平臺、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授權發明專利等重點指標,調整獎勵的額度,真正實現獎勵政策引導企業創新的作用。三是狠抓政策落實,設立專項獎補資金,重點抓獎補政策落實,及時對符合獎補的項目集中、統一、足額發放資金,在全區范圍內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3.2狠抓人才資源,“聚”企業創新動力。根據市委市政府人才工作部署,深入推進人才發展戰略,大力實施人才引領發展“五大行動計劃”,全面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一是圍繞園區“2+1”產業,招引高層次人才,與高校院所建立長期產學研合作關系,集聚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人才,鼓勵區內行業領先企業與院士人才合作。二是引導企業自己培養人才,組織區內科技企業參加省市職業能力培訓班、技能競賽活動,鼓勵企業技術人才參加各類資格考試,對優秀企業人才進行獎勵。三是定期舉辦高校招聘會,嚴格落實高校畢業生到開發區企業全職工作的各項政策,為企業留住人才。3.3推進研發機構建設,“建”企業創新基礎。充分利用西安交通大學宿遷科技園建設契機,提升各類研發機構建設水平,全面推進園區國家級研發機構平臺建設。一是建設“西楚創客”眾創空間等公共服務平臺,同時圍繞園區“2+1”產業建設科技園,打造經開區乃至全市創新創業高地。充分利用西安交通大學建設宿遷科技園資源優勢,圍繞建設國家級眾創空間和科技孵化器目標開展建設工作,招引人才、引進科技項目孵化、開展科技中介等服務。二是重點培育家電類企業建設省級以上研發平臺,開展研發平臺體系貫標,在共性建設的基礎上,為不同企業量身定制個性化的特色研發體系。引導更多企業建設省級重點研發機構,邀請第三方機構協助企業完善研發機構體系建設。三是在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科技型企業中開展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備案建設工作,鼓勵所有企業開展產品研發、技術改進、制度創新等全方位的創新,夯實企業創新的基礎。3.4加強技術研發和保護,“結”企業創新成果。不斷強化企業科技創新意識,圍繞產品升級換代開展研發活動。一是重點圍繞智能家電產業,以節能、環保、智能型家電產品為研究方向,積極申報產業前瞻與共性關鍵技術。圍繞園區食品飲料產業,積極發展安全性高、營養豐富、食用方便的新型產品,積極申報蘇北專項科技計劃項目。二是以區內功能膜材料企業、家具制造企業、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和智能工業機器人企業為重點,深化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積極申報省級重大成果轉化項目。三是深入開展省級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園區建設,引導企業加大知識產權投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申報核心技術發明專利和PCT專利。開展知識產權密集型企業培育工作,組織企業開展知識產權體系貫標、申報知識產權戰略推進項目,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知識產權的創新型企業。

作者:徐士軍 劉海莉 單位:1.宿遷市科技信息中心 2.宿遷市永泰睿博知識產權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