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朝經貿發展論文

時間:2022-08-21 03:56:16

導語:當代中朝經貿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代中朝經貿發展論文

一、中朝經貿特點

(一)貿易規模擴大

進入2000年以后,隨著朝鮮經濟的恢復和中國企業對朝鮮的投資,中朝貿易不斷擴大,中朝貿易額從2000年的4.8億美元擴大到2013年的65.5億美元,增長了13.6倍。遠遠超過同期朝鮮對外貿易的增長率。2012年,中國對朝貿易比2011年增加7%,中國從朝鮮進口額為25億美元,向朝鮮出口額為35.32億美元,比2011年增加了11.6%。隨著中朝貿易的不斷擴大,朝鮮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不斷增加,除去朝韓貿易外,2012年中朝貿易額占朝鮮總貿易的90%。

(二)貿易商品結構升級

2000年以前,中朝兩國貿易商品結構比較單一,尤其是中國從朝鮮進口的商品,主要以海產品為主。但是進入21世紀以后,尤其是2004年以后,隨著中、日、韓等國企業對朝鮮的投資增多,中國從朝鮮進口的商品結構開始多樣化,如鐵礦粉、無煙煤鋼鐵等比重快速上升。從商品結構看,盡管中朝貿易都以初級產品和生產資料為主,但是呈現明顯的互補特點。中國主要從朝鮮進口礦產、煤炭、木材等,對朝鮮出口以原油、日用品和糧食為主。

(三)對朝貿易地區以東三省為主,向內陸地區擴散中朝貿易主要是集中在朝鮮與中國東北三省尤其是遼寧和吉林省之間。這兩個省與朝鮮的貿易額一直占中朝貿易總額的70%以上。但是隨著中朝貿易的深入發展,已擴散到山東、江蘇、四川、浙江、河北、廣東等內陸地區。

二、中朝貿易的制約因素

(一)朝鮮經濟發展水平低,經濟體制不完善

制約朝鮮對外貿易的因素是復雜的,但是其根本的內因還是經濟體制問題。長期實行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所有商品進出口一律實行許可制度,導致企業開工率低,所生產的產品十分有限,不僅制約對外出口規模,同時影響進口規模。違背了市場的供求原理,很大程度上減緩了經濟發展,與世界經濟脫軌。朝鮮雖然建國70余年,但是由于長期實施閉關鎖國的政策,以及國內長期處于各種壟斷下,其經濟發展水平非常低下。進行國別貿易時,開放度過低,貿易總類單一,以附加值極低的初級產品、原材料為主,不僅嚴重制約朝鮮對外經濟的發展,也直接影響了我國東北地區的開發開放水平。經濟發展水平低下出現的另一個間接影響是朝鮮的軟硬投資環境欠缺。投資的硬環境差集中體現在社會基礎設施的落后。上世紀90年代以后,由于國內經濟困難,電力、交通、通訊等社會基礎設施處于十分落后的狀態。鐵路老化,電力不足,公路、水泥路年久失修,嚴重制約了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朝鮮落后的社會基礎設施是制約外商投資的重要因素。

(二)政府信用問題

1991年,朝鮮開設羅津—先鋒經濟特區,但由于各種原因,發展緩慢,停滯不前。進入2000年后,增設新義州特區(2002.9)、金剛山旅游區(2002.10)、開城工業園區(2002.11)等三個特區。然而,在2002年10月因被選定的首任長官楊斌被捕導致新義州特區處于停頓狀態。2008年7月,一名韓國女游客因誤入金剛山旅游區附近的軍事禁區被朝鮮哨兵開槍打死,韓國方面因此中斷了旅游項目。朝方2010年4月23日宣布,沒收韓國在金剛山地區的5處不動產,凍結韓方在該地區的其余不動產,并驅逐其管理人員。至此,曾一度與開城工業園區、南北鐵路公路連接工程并稱為朝韓三大經濟合作項目,也被視作朝韓和解、合作、統一進程的象征之一的金剛山旅游特區被封殺。2013年4月3日開始,朝鮮一度單方面關閉園區,撤出全部朝鮮工人。雖然經過長時間的協調,最終達成協議,恢復生產,但是韓國因開城工業園關閉,入駐韓企遭受巨大經濟損失。韓國統一部2013年6月25日了韓國政府的統計結果。結果顯示,入駐企業申報的損失總額達10566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6.23億元)。由于朝鮮相關的經濟法律還很不完善,行業也缺乏自律和協調,一旦出現欠債,只能依賴與朝鮮官員的關系來解決;銀行系統運行效率低下使得大多數貿易公司都是以現金或實物付款。這些都導致貿易與投資風險增加,妨礙經貿關系的正常發展。

(三)朝核問題

根據以往的數據顯示,每次朝鮮核試驗后,緊接著帶來的將是朝鮮經濟的下降,對外貿易的萎縮,朝鮮的外商直接投資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國際經濟援助被切斷。如2009年的朝核危機,國際救援組織切斷對朝鮮的糧食援助。朝核問題為朝鮮的投資環境帶來很大不良影響。

三、建議對策及展望

(一)充分認識中朝經貿關系的戰略地位

改革開放后的這幾十年,中國已經躍居為經濟總量第二的國家,對于促進周邊國家的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從朝鮮在近十多年來與我國的經貿往來中可以看出,其外貿依存度一直是上升的,對我國貿易逆差不斷變大。這也說明了中朝貿易為朝鮮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中朝貿易的發展,可以加快我國東北三省對外開放的速度。

(二)從兩國政府出發,為雙方貿易的良好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

雙方在認真履行兩國政府簽署的合作協定的同時,應進一步完善雙邊經貿法規。雙邊貿易不僅僅靠雙方的企業就可以完成的。兩國的政府、海關、銀行以及相關部門都要實現其職能,為兩國企業提供更多的保障。

(三)擴寬合作領域,充分實現貿易互補

中朝貿易具有很大的互補性,中國相對于朝鮮,具有資金、設備、技術的優勢,但是在土地和勞動力方面,朝鮮的成本十分低廉,更具有比較優勢,且朝鮮教育普及,具有相當優質的人力資源基礎。

四、結語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盡管朝鮮當局的經濟體制相對閉塞,但是中國與朝鮮的貿易關系隨著時間和政治關系的變化都會有所改變,會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從長遠看,如果朝鮮能夠采取對外開放的政策,這將有助于中朝貿易良好的發展,更有助于推動東北亞經濟的發展,加速東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國也要高瞻遠矚,把握時機,發揮中國大國的影響力,推進朝鮮穩步融入東北亞區域經濟的進程。

作者:金鑫單位:延邊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