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下國際貿易產業結構調整研究
時間:2022-01-21 11:17:41
導語:經濟新下國際貿易產業結構調整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國內供給側結構性的縱深化改革以及經濟結構的調整,我國國際貿易結構也逐漸由低端出口結構轉變為向中高端出口發展,由于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逐漸失去了資源優勢以及人口紅利優勢,因此以附加值較低的低端出口的商品或服務為主已經不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形勢,當前我國國際貿易結構的科技含量以及創新含量亟待提升也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國際貿易;進出口結構;跨國電子商務
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以及我國經濟發展新格局的構建,深化推進國際貿易產業結構改革成為推進我國經濟發展和提升國際地位的關鍵。隨著國內供給側結構性的縱深化改革以及經濟結構的調整,我國國際貿易結構也逐漸由低端出口結構轉變為向中高端出口發展,由于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逐漸失去了資源優勢以及人口紅利優勢,因此以附加值較低的低端出口的商品或服務為主已經不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形勢[1]。由此可見,雖然我國國際貿易的產業結構已經在逐步的優化變革,但是,當前我國國際貿易結構的科技含量以及創新含量亟待提升也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除此之外,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以及物流技術的成熟,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來,對傳統的國際貿易結構和交易方式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2]。
一、國際貿易發展現狀
當前,隨著國際市場需求的不斷調整以及跨國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我國國際貿易發展主要表現出三個特點:(一)國際貿易總額不斷增加。近年來,隨著我國產品結構的提升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國際貿易總額呈現出不斷提升的趨勢,國際貿易經濟在我國整個經濟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相較于前幾年來說,我國國際貿易的進出口總額都得到了一個平穩的發展水平。(二)國際貿易結構不斷優化。隨著我國國際整體實力的不斷提升以及我國實體經濟的不斷轉型,我國產品也在不斷的升級,其所含的附加值以及科技含量也在不斷的提升。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國際貿易結構中出口產品中勞動密集型的產品所占的比重呈現出不斷減少的趨勢,所占比重不斷下降;與此同時,科技含量較高的產品所占出口的比重呈現出不斷增加的趨勢,相較于出口結構,我國國際貿易進口結構呈也呈現出技術引進等趨勢[3]。(三)國際貿易發展中的新形勢、新問題不斷增多。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以及跨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我國國際貿易在發展的過程中跨國電子貿易的規模總量不斷提升,與此同時,國際貿易中所面臨的風險也在不斷的增多。這就說明,信息技術以及物流技術的發展和完善在給我國國際貿易發展提供新的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二、經濟新形勢對國際貿易發展產生的影響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新常態程度進一步深化,面對國內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和資源的日益緊張,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產能過剩、產品技術含量、附加值相對較低等一系列問題,國內產業結構亟待優化,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巨大挑戰:(一)傳統產業結構亟待調整我國傳統產業結構中很大比例的工業產業所含附加值低、資源消耗量大、科技含量較低,不利于我國當前經濟、資源、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4]。(二)以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為代表的高新產業發展迅猛,正在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三)以文化產業、服務行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發展迅速一方面有利于推動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另一方面有利于緩解我國資源日益緊缺的現狀。經濟新常態的發展趨勢要求我國必須對當前的產業結構和經濟格局進行調整,伴隨著產業結構和經濟格局的調整,我國的生產結構也呈現出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產業特點,與此同時也為我國國際貿易的結構調整提供了技術和產品的支撐。
三、經濟新形勢下國際貿易產業結構的變動
伴隨著我國國際貿易結構的調整,我國國際貿易發展以及結構調整主要呈現出以下三個特點:(一)跨境電子貿易的發展對變革國際貿易模式、節省交易成本、增加交易便捷度、實現國際貿易貿易模式升級具有重要意義??缇畴娮由虅盏陌l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國際貿易的地理局限性,加強了貿易雙方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在節約成本的基礎之上促進了雙方之間合作的便捷性,跨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憑借著全球完善的物流體系,將貿易產品進行運輸,科學的物流技術以及優化的物流路線也有利于進一步的控制雙方貿易的成本。(二)跨境電子貿易的發展,有利于促進國際貿易參與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隨著科技水平提升,各國產業結構都在不斷的升級,尤其是旅游、咨詢、金融等一系列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進出口貿易產業結構發生巨大變化,貿易結構不斷升級且呈現出綜合化和細分化的發展趨勢,這是各個國家不斷進行科技創新、產業結構升級以及全球市場需求的必然結果。在這種趨勢之下,國際貿易在促進了全球各個國家產業優勢資源相互流通的基礎之上,也有利于促進國際貿易參與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國際分工的細化也有利于發揮不同國家的經濟優勢。(三)積極推動產業創新和結構升級。當前,面對國際貿易發展趨勢,應當首先在國內我們需要進一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推動產業創新和結構升級,在此基礎之上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傳統產業結構轉型,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進一步推進以文化產業、服務行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的發展,用科技創新和貿易結構調整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郭樹華,蒙昱竹.經濟新常態下中國開放型戰略調整前沿:綜述與評論[J].廣西社會科學,2016(10):72-78.
[2]熊勇清,胡娟.新興產業國際貿易條件變動趨勢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高端和傳統裝備制造業的比較[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17,14(3):11-21.
[3]張捷,周雷.國際分工對產業結構演進的影響及其對我國的啟示——基于新興工業化國家跨國面板數據的經驗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2(1):38-49.
[4]徐元.中國國際貿易應從科技興貿戰略向創新強貿戰略轉變——談國際貿易知識化趨勢下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戰略選擇[J].中國科技論壇,2008(9):8-12.
作者:黃鼎然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
- 上一篇:鐵路物流困境與轉型路徑
- 下一篇:跨境電商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