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村居民消費論文

時間:2022-10-20 03:18:08

導語:我國農村居民消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農村居民消費論文

一、增加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收入是影響需求的重要因素,增加農民收入,尤其是增加農民的預期收入是刺激農村居民消費、擴大農村消費需求的基礎。農村居民收入水平較低,不穩定,增長緩慢,且預期支出逐漸增加,這都影響著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因此,千方百計增加農村居民的人均純收入,是擴大農村居民消費需求的首要任務。1.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保障農民增收。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是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一是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加快中低產田改造和標準良田建設。三是加強林業生態建設。四是提高農機化水平。五是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六是健全農業氣象災害預警監測服務體系,提高農業氣象災害預測和監測水平。2.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加快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促進農業由一產向一、二、三產的融合,按照“優化種植業、發展養殖業、突破加工業、活躍流通業、拓展旅游業”的發展思路,加速改造傳統農業結構,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延伸農業生產、加工、貿易的產業鏈,推進農區工業化,形成比較合理的糧經結構、種養結構、貿工農結構和城鄉結構。第一,應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第二,嚴格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第三,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3.發展勞務經濟,拓展農民增收渠道。當前,一些城市嚴重缺少有一定技能的工人而廣大農村又有大量的剩余勞動力。通過政府牽頭組織和規范職業技能培訓機構以及認真審查勞務輸出機構的資質,掃清戶籍管理制度和農村產權制度等障礙,使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和城市的“用工荒”順利對接。首先,政府要要采取“外輸”和“內化”方法來轉移農村勞動力,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和輸出組織化程度,變“體力型”勞務輸出為“技能型”勞務輸出。其次,政府要壯大區域經濟,積極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4.調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通過調整收入分配政策,增加中低收入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不但可以是提高農村居民整體消費水平、啟動農村消費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消費能力,而且可以拉動農村經濟增長。因此,通過收入分配政策的調整,將收入分配更多的傾向于中低收入階層的農民,并綜合運用稅收和轉移支付等各種調節手段,不斷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努力縮小農民收入差距,使中低收入者充分享受經濟增長的成果。5.完善支農惠農政策,補貼農民收入。農業是弱質產業,建立完善對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是必須解決好的一大課題。要進一步完善和強化種糧直補、綜合補貼、良種補貼、母豬補貼、奶牛補貼、小麥、水稻等最低保護價收購等支農惠農政策,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適應投資體制改革要求,改革政府資金投入方式,建立政府直接投資、資本金投入、投資補貼、代建制等多種投資方式和建設方式。嚴格執行耕地占補制度,深化征占地制度改革,協調解決土地征占用過程中土地增值收益在國家、農民和企業之間的分配關系,保護失地農民的合法權益。

二、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農村居民收入普遍不高,子女教育、建房、紅白喜事,看病等支出逐年增加,又沒有良好的社會保障體系的情況下,農民只能捂緊口袋,減少消費,增加積蓄,以防患于未然。因此,加大國家財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建立完善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使農村居民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不確定性事件做到后顧無憂,進而擴大農村消費需求。1.加強農村社會保障立法和宣傳工作。由于廣大農村的信息傳播的渠道還不是很多,導致很多農民對國家的一些社會保障方面的政策法規缺乏必要的了解,加之一些基層干部責任心不強,使得農民本應享受的國家的社會保障的優惠政策沒有享受到。因此有必要以立法的形式確定農村社會保障,使農村社會保障更加有法可依。2.建立完善農村社會保障籌資機制。影響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難以全面實施的根本困難在于社會保障資金的籌措問題,由于我國農村人口數量巨大,我國整體經濟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尚有較大差距,保障資金全由財政支出不太現實,因此要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就必須建立適合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多渠道的社會保障資金籌集機制。3.加強各項福利制度的建設?!皞}廩足,而知禮儀”。說明人們只有在生存得到保障的情況下,才會考慮禮儀等更高層次的需求。因此,基本的最低生活保障、醫療保險、養老保險以及未成年人福利制度是廣大農民群眾的基本要求和愿望。目前,我國農村大致有合作醫療、統籌解決住院費等不同種類的醫療保險形式,以“新農合”為主要形式的合作醫療是被廣泛接受的形式。我們既要正確規定養老保險資金的籌集和繳納方式,又要切實做好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及保值增值工作,真正使農村居民無后顧之憂。

三、完善農村金融體系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有力支持,但凡經濟發達的地區其金融業也一定是最發達的,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就相對滯后,由此貸款難在農村普遍存在。一方面存在農村居民有借貸需求卻無正規渠道的問題,另一方面又存在有正規渠道卻滿足不了需求的問題。農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農村金融的有力支持,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建設為鄉鎮企業和農村居民消費提供資金支持已成為當前的重要工作。要完善農村金融體系,首先要建立完善農村居民個人信用體系。其次,要簡化信貸手續,完善的金融制度。第三,要擴大信貸的業務范圍。

四、深化國家鼓勵農村居民的消費政策

國家鼓勵農村居民消費的政策導向可以為農村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提供引導,也為農村消費者增強消費信心。要進一步擴大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就要加大政策引導。自家電下鄉政策實施以來,有效地拉動了農村市場的家電需求,各“家電下鄉”“節能惠民”品類的產品銷售量均較往年有大幅度的增長率,空調和冰箱原來在農村的奢侈品現在已經漸漸普及,電視在農村也掀起了平板風暴—產品升級換代加快?!凹译娤锣l”“節能惠民”政策在提升農村消費信心的同時,也在改善著農民生活質量。

五、創建農村居民集中消費場所

首先,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改善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隨著“村村通”工程的實施為農機、家用電器,電動交通工具等消費品進入農民家庭創造良好的消費環境。當前,仍需增加投入,繼續擴大農村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加強對互聯網,使用信息網,物流網,農業技術網等支持性網絡工程的建設,提升消費軟環境,從而進一步擴大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其次,擴大農村商業網點,逐步建立規范,完善的農村市場體系,進一步推行國家“萬村千鄉”工程建設,并鼓勵有實力,講信譽的連鎖商業網點進駐農村市場。大力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大型糧食物流節點、農產品冷鏈系統和生鮮農產品配送中心等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農村市場的監管力度,宣傳引導農民注意消費維權意識和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對損害農民消費者的欺詐行為要嚴加處理。徹底改善農村消費市場的種種不規范行為,改善農村消費環境,促進農村消費市場繁榮。

六、改變農村居民的消費觀念

要改變農村居民的消費觀念,首先要加強宣傳引導,使農民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在消費時注意有效原則,使日常消費和非常規消費得以合理的安排,用科學,合理,健康的消費觀去引導農民,從而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費質量。通過農民經常接觸到的廣播、電視等媒體,對農民的消費行為進行合理的引導。其次,著重開發農村新型消費領域,挖掘新的消費熱點。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新興的消費也慢慢進入農村市場,遍布鄉鎮的網吧、臺球室和已經悄然出現的練歌房、瑜伽會所、書店、旅行社的大幅廣告和旅游直發車已經切實的讓我們感到互聯網、旅游、休閑、健身等這些在人們印象中應該是城市人才享受的生活已漸漸成為農民的消費熱點。因此,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引導和鞏固這種新興消費增長的好勢頭,為農村市場開辟更多的消費領域。另一方面要通過建設鄉村文化服務站和信息資訊站等網點,引導農村居民科學、合理,健康的消費,形成良好的消費習慣與社會氛圍。

七、調整農村消費品供給結構

要調整農村消費品供給結構,首先要鼓勵企業開發適合農村市場的產品。長期以來由于農村購買力不強,消費不集中,充斥農村市場的大都是些粗制濫造,質量和售后無法保障的產品,這也是導致農村消費不溫不火的一方面原因。鼓勵生產企業成立專門針對農村市場的產品研發部門,設計和研發適合農村市場銷售的產品,將進一步提升農村的消費能力。其次,鼓勵企業自建渠道并延伸至農村。農村市場商業網點少、售后服務不完善也是影響農民消費水平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梢怨膭钜恍┯袑嵙ζ髽I在銷售網絡不發達的農村地區通過不同方式自建渠道,和現有渠道商業網點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將企業的售后服務、技術支持等延伸到農村。以增加農村居民的消費選擇余地和提升農民的消費質量。讓農民的消費水平得以提高的同時,也消化了企業的過剩生產能力。

作者:王冰單位:南陽理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