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支出的不確定性與居民消費分析

時間:2022-01-12 08:58:26

導語:社會保障支出的不確定性與居民消費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保障支出的不確定性與居民消費分析

[摘要]社會保障支出會對居民消費情況產生一定的影響。從理論上來說國家社會保障支出的增加有利于減小居民收入的不確定性,有利于增加居民的消費需求擴大內需。本文對近些年來居民消費情況與國家社會保障支出的數據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并對我國的社會保障政策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社會保障支出;不確定性;消費效應

從經濟學角度來說,當人們對于收入不確定性預期增大時就會減少消費增加儲蓄,而通過社會保障的支出可以增加居民對未來收入的信心從而擴大內需。但是我國社會保障支出的增加卻并未降低居民收入的不確定性,居民消費對GDP的貢獻值卻并未增加。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人們對于社會保障的重視程度在逐步提升,國家的制度化改革也對社會保障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社會保障支出與居民消費之間的關系日益緊密,筆者力圖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分析我國社會現狀,對社會保障支出、不確定性與居民消費效應之間的關系進行論述。

1社會保障支出與居民消費的相關研究

自2008年次貸危機以來,世界經濟一直呈現低迷的狀態,外需不振而目前我國又處于改革開放深化發展的關鍵時期,因而如何改善我國當前的居民消結構擴大內需就成為了當前的國內的研究熱點。2010年劉新等通過研究發現居民的消費與社會保障支出、居民收入、支出的不確定性以及存款利率之間具有短期波動性和長時間穩定性的特點。而在這四個因素中居民支出的不確定性對消費起著最關鍵的作用,對未來支出不確定性的增加會促使居民減少當前消費增加存儲,而且通過對數據的分析發現我國社會保障的支出增加卻并未起到預期的減少居民支出不確定性的作用,對促進居民消費發揮的作用也比較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起步較晚,雖然也經過了多次的調整,但保障體系還是不夠完善。社會保障覆蓋范圍比較窄,很多居民不在保障范圍內,居民個人的社會保障金的金額較低而且醫療、教育等基本社會保障措施不夠完善,不能從根本上減少居民對未來支出的不確定性。因而即使社會保障支出不斷增加卻并未能增加居民的當前消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消費。

2促進居民消費增加的措施

2.1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社會保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水平,如果社會保障水平較高,人們的生活壓力相對較小,后顧之憂相對較少,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居民進行消費。為此,要想提升居民的消費水平,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為了增加社會保障支出對居民消費的貢獻值就需要對當前的社會保障制度進行調整。未來支出的不確定性增大居民就會減少當前的支出,增加存儲從而為未來的支出提供保障,為了改善這種狀況我國就需要對醫療、住房以及教育等與民生密切聯系的方面進行改革。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以及社會保障的包括內容,加快對農村地區以及山區的社會保障的覆蓋,增加居民的平均保障金額,政府設置專門的考查小組負責監督社會保障金的下發情況,避免機構內部的腐敗行為的出現。要提高社會保障支出的作用,切實減小居民對未來支出的不確定性,從而增加居民的當期消費,增大內需對GDP的貢獻值。

2.2增加居民收入

居民收入增加是促進居民消費增加的內在保障,為了更好地提升我國居民的消費水平,國家應該出臺積極的財政政策,活躍國內經濟市場,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居民收入,從側面刺激消費。收入是影響居民消費的最主要因素,尤其在我國當前的社會保障體系未完全建立的情況下,提高居民收入就顯得更為重要。支出不確定性是影響居民消費的直接原因,而居民為了減少這種不確定性帶來的影響就會進行預防性儲蓄,而這種存款又不能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通過增加居民的收入來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首先需要對我國當前的收入分配模式進行調整,增加居民收入占國民總收入的比重,實現藏富于民。除此之外為了提高社會的公平度,同時也是為了保證社會安定需要減小社會貧富差距,著重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調整高收入人群的收入。

2.3調整財政支出的結構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一味地增加財政收入并不能改善我國當前內需動力不足的問題。因此我國需要對當前的財政支出結構進行調整,加大社會保障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減少行政管理費用的支出。要增大對低收入群體的扶持力度,通過城鄉雙重財政政策的執行減小城鄉差距。為了改善地區發展不平衡的狀況需要加大對落后地區的財政補貼。提高社會保障的水平,通過設施的完善減少人們在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支出,使得這部分資金可以用在其他的地方,要明確國家財政政策的調整是完善當前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途徑。國家財政對于國家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為了有效地刺激消費,國家財政應該積極發揮其調控能力對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予以必要的財政支持,從而活躍其經濟市場,刺激居民消費。

2.4加大市場的調控作用

我國的社會體制和經濟體制決定了我國具有較強的宏觀調控能力,為了進一步刺激居民消費,政府應該對市場進行科學調控,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制定出相應的調控政策,只有這樣才能營造一個積極健康的經濟環境,從而實現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深化市場化程度,減少政府這只手的調控,更多地讓市場自主調控,尤其是金融市場的利率調節。利率的增高在吸引存款的同時會減少貸款,同樣利率的降低會減少存款提高貸款,促進消費的增長。根據這一規律,國家可以適當地對利率進行調整。除了利率外價格、成本等因素也會影響居民的消費,價格低有利于促進居民的消費。市場擁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充分利用這種調節能力有利于保證市場的長期穩定。而且在當前這種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減少政府的宏觀調控也有利于與世界接軌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3結論

單純地增加社會保障的支出并不能顯著提高居民的消費需求,為了改善目前的消費結構必須要對當前的社會保障制度進行一定的調整和完善,并切實提高居民的收入,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居民的收入和消費能力,從而降低居民對于收入的不確定性,增加當期消費,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在實際的工作之中,政府應該積極發揮其作用,綜合運用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注重市場調控,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經濟市場的繁榮,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

作者:趙華 單位:吉林省四平市鐵西區財政局

參考文獻:

[1]謝蓉.基于VEC模型的社會保障支出的農村居民消費效應[J].商品與質量,2011(S3):27-28.

[2]楊志明.農村社會保障與農村居民消費的關系———基于中國數據的經驗分析[J].經濟與管理,2011(6):28-34.

[3]劉靈芝,潘瑤,王雅鵬.不確定性因素對農村居民消費的影響分析———兼對湖北省農村居民的實證檢驗[J].農業技術經濟,2011(12):61-69.

[4]楊河清,陳汪茫.中國養老保險支出對消費的乘數效應研究———以城鎮居民面板數據為例[J].社會保障研究,2010(3):3-13.

[5]王小華.我國農民消費問題分析與對策[J].中國市場,2012(24).

[6]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村養老服務模式的歷史軌跡與評估[J].中國市場,2012(1).

[7]魏飄溯.我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淺析[J].中國市場,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