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費結構調查分析
時間:2022-10-28 09:31:40
導語:居民消費結構調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安康市九縣一區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帶動了居民家庭消費水平的提高。為探討安康市各縣區居民的消費結構,首先應用EVIEWS,SPSS等統計分析軟件,對安康市九縣一區的居民消費結構進行了多重共線性檢驗和聚類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安康市的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之間存在明顯差異。最終以提高安康市居民的總體消費水平為目標提出意見。
【關鍵詞】消費結構;多重共線性檢驗;聚類分析
一、引言
本文研究表明,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結構的影響因素是多層次、多方面的。針對此問題,結合中西方的經濟研究成果,設計了清晰的研究思路,建立了合理的經濟與數學模型,選取了服務型消費支出、食品、衣著、居住、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娛樂服務、雜項商品和服務共九方面作為消費結構,根據安康市2017年統計年鑒中關于消費結構的相關數據進行聚類分析和多重共線性檢驗。
二、相關分析
(一)安康市各縣區居民消費結構的聚類分析。運用spss軟件,對原始數據進行分析和整理,采用層次聚類方法對我市九縣一區的消費結構進行系統聚類,聚類結果如圖1所示。從層次聚類結果來看,若九縣一區可分為三類。各類所包含的縣區如下:第一類:漢濱區;第二類:漢陰縣,白河縣,寧陜縣,旬陽縣,嵐皋縣,平利縣,石泉縣,紫陽縣;第三類:鎮平縣。聚類分析結果表明,第一類的漢濱區在反映消費結構的八個方面都有較高的消費支出,可見這一地區是安康市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較高的地區,第二類的八個縣在居住、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雜項商品和服務支出、服務性消費支出、食品等六個消費領域有比較明顯的消費支出,而在衣著、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娛樂服務三方面的消費較低,它們代表消費水平的中等層次,它們反映了安康市消費結構的主流;第三類的一個城市在所有消費領域都有較低的支出水平。從整體上看,漢濱區位于安康市市中心,所屬城鎮,其他各地區屬于農村,顯然可以得到城鄉發展不平衡,消費結構存在明顯的差異。(二)模型的建立與結果。建立消費性支出Y關于X1、X2、X3、X4、X5、X6、X7、X8和X9的回歸模型。設定模型為: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β8X8+β9X9根據eviews回歸結果,可以知道X3是最重要的解釋變量,選取Y=5774.78+4.1603X3為基本回歸方程。(三)多重共線性檢驗。研究結果表明,在所有自變量中,當引入X3時,模型的珚R2最高,且參數符號合理,變量也通過了顯著性水平為10%的檢驗,因此,首先引入變量X3。然后做以下操作。第一步,在初始模型中引入X1,模型的珚R2提高,且參數符號合理,變量也通過了顯著性水平為10%的檢驗,第二步,在初始模型中引入X2,模型的珚R2下降,,變量也未通過顯著性水平為10%的檢驗。去掉X2。第三步,在初始模型中引入X4,模型的珚R2提高,變量也通過了顯著性水平為10%的檢驗。第四步,在初始模型中引入X5,模型的珚R2雖然有點提高,但變量未通過顯著性水平為10%的檢驗。去掉X5。第五步,在初始模型中引入X6,模型的珚R2雖然降低,并未通過顯著性水平為10%的檢驗。去掉X6。第六步,在初始模型中引入X7,模型珚R2的雖然提高,并通過了顯著性水平為10%的檢驗。第七步,在初始模型中引入X8,模型的珚R2降低,并未通過顯著性水平為10%的檢驗,因此去掉X8。第八步,在初始模型中引入X9,模型的珚R2降低,并未通過顯著性水平為10%的檢驗,因此去掉X9。因此建立如下線性模型:Y=1046.239+0.472686X1+3.437697X3+2.652806X4+0.889963X7根據以上分析,結合實際,影響消費支出的主要因素有服務性消費支出X1,衣著X3,居住X4,交通和通信X7。得到預測圖(見圖2)所示。
三、結論與建議
本文對安康市各個城鄉居民家庭的消費進行聚類分析,將九縣一區分為三類,其中第一類反映安康市較高的消費水平;第二類反映安康市中等程度的消費水平;第三類,反映安康市較低的消費水平。發現各城鄉消費還是存在明顯的差距,安康市居民總體消費水平還不高。從聚類分析的結果來看,安康市要想從總體上調整居民的消費結構,促進經濟發展,在此提出以下三點建議。(一)全面發展農村經濟,就得促使農民增加收入。研究結果表明,城鄉消費水平存在明顯差距,農村消費占總體消費的絕大部分,農民購買力收入水平決定消費水平,農民的消費結構和各種需求都隨收入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想要刺激農村消費市場,全面發展農村經濟,就得促使農民增加收入。從而加快城鄉化發展,進一步縮小城鄉消費差距。政府應該在多方面、多領域創造就業機會。(二)提倡居民轉變消費觀念,積極消費。城鄉居民對儲蓄相當的“熱衷”,一般不愿意把結余的收入用于進一步消費和投資,不利于擴大內需,因此,應該提倡居民轉變消費觀念,積極消費。(三)建立社會保障支出增長機制。建立社會保障支出增長機制,明確政府財政對社會保障的責任,繼續完善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和社會互助,個人儲蓄積累保障的社會保障體系。切實解決居民關心的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民生問題,真正實現小康的消費水平。
【參考文獻】
[1]薛薇.基于SPSS的數據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288~312
[2]李子奈,潘文卿.計量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13~118
[3]何曉群.多元統計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41~88
作者:張雪 關萍 楊瑤瑤 郭楠楠 單位:陜西安康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
- 上一篇:城市女性體育消費促進策略研究
- 下一篇:城鎮群居民文化消費分析
精品范文
10居民消費結構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