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企業技術經濟的制度

時間:2022-11-27 04:31:05

導語:談企業技術經濟的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企業技術經濟的制度

本文作者:姜家欽工作單位:濟南鋼鐵集團石橫特殊鋼廠

1晉升工資制度的建立

石橫特鋼廠從1992年下半年開始連續上馬了1~3期技改工程,相繼建成了R5.25m羅可普弧形連鑄機、SLD-150型水平連鑄機生產線2條,年產10萬t的軋鋼生產線和年產15~18萬t的線材生產線2條,冷軋帶肋鋼筋生產線1條,20t電爐2座,30t、25t精煉爐2座。這些技術改造使石橫特鋼廠從根本上調整了產品結構,提高了工藝裝備水平。自1994年起徹底淘汰了模鑄工藝,形成了電爐冶煉——爐外精煉——連鑄——連軋先進的短流程生產線,實現了一火成材,成為我國冶金行業較早實現全連鑄的廠家之一,其工藝技術在全國16家同類型特鋼企業中處于中上水平。在1994~1996年設備運行3a中,部分技術經濟指標的水平有很大進步,但與同行業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嚴重制約著生產成本的降低和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為建立一種激勵約束機制,使設備發揮更好的作用,1997年石橫特鋼廠開始實行技術經濟指標創歷史水平工資晉升制度。其目的是在現有工藝裝備水平相同的情況下,在各班組之間開展勞動競賽,促進各類技術經濟指標全面進步,促進技術經濟指標不斷刷新歷史水平,提高實物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消耗,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技術經濟指標的選擇原則:其一,抓重點抓主要矛盾,即抓住提高實物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消耗即降成本增效益顯著的指標;其二,指標易于操作、便于考核。對煉鋼車間主要選擇了鋼產量、連鑄坯產量、冶煉電耗、電極消耗四項指標;對軋鋼車間主要選擇了鋼材產量、成材率、減重率三項指標。對指標要素由廠職能部門精確計量,嚴格把關,一絲不茍。

2晉升工資制度的作用效果

2.1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改革開放以來,物質利益的原則得到了正確貫徹,利益驅動、利益的機制作用愈發突出。追求個人利益,實現自我利益的欲望,促使職工發揮個人積極性、創造性,客觀上為企業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促進了企業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企業充分認識并承認職工自我需要的合理性,及時正確地把這種動力凝聚成強大的集體行為推動企業發展,使企業和職工都獲得最大利益,同時把謀利動機升華為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自1997年實行這一工資晉升制度以來,137人次晉升了工資,全廠共有94項次技術經濟指標刷新歷史水平,其中煉鋼車間57項次,軋鋼車間37項次。煉鋼車間電耗、電極消耗,軋鋼車間成材率、減重率等指標已進入地方鋼鐵骨干企業先進水平。2.2提高了實物勞動生產率煉鋼車間1998年6月鋼產量班月產創最好水平達到1693t,較1996年最好水平1262t增加431t,以此水平計算,煉鋼車間4臺爐子4班生產一年可增加產量8.3萬t;連鑄坯產量1998年7月班月產創最好水平達到5991t,較1996年最好水平3284t增加2707t,以此水平計算,煉鋼車間一條生產線4班生產一年可增加產量13萬t。軋鋼車間鋼材產量班月產1998年7月創最好水平2080t,較1996年最好水平1643t增加437t,以此水平計算,該車間一條生產線4班生產一年可增產量2.1萬t,根據公式:工業實物勞動生產率=產品產量(t)車間工人數可看出車間職工人數不變,產量增加,實物勞動生產率提高,生產固定費用不變,相對降低了生產費用。以2200元/t價格計算,增產2.1萬t鋼材可增效益4620萬元。2.3提高了產品質量,降低了消耗軋鋼車間成材率1998年6月創最好水平96.1%,較1996年最好水平93.9%提高了2.2%;減重率1998年7月創最好水平6.45%,較1996年最好水平5.25%提高了1.20%,以年產15萬t鋼材每噸2200元計算,可增效益1122萬元。煉鋼車間冶煉電耗1998年3月創最好水平427.8kW•h/t,較1996年最好水平509.6kW•h/t減少81.8kW•h/t;電極消耗1998年3月創最好水平4.39kg/t,較1996年最好水平5.8kg/t減少1.41kg/t。以年產25萬t鋼計算,可降低生產成本1275.75萬元。2.4強化了企業管理石橫特鋼廠在實行這一工資晉升制度的過程中強化了企業管理。第一,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廣大職工為使技術經濟指標不斷刷新歷史水平而奮力拼博,并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作用與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為企業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凝聚成強大的集體行為。第二,考核嚴、細、準、實,使企業管理進一步規范化、科學化。效益是企業生存的前提,成本是決定效益的關鍵,只有緊緊抓住降低成本的牛鼻子,才能在嚴峻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增加競爭力,取得最佳經濟效益??傊?這是企業的一種創新。首先是考核方法上的創新。技術經濟指標和成本效益緊密相關,以效益為中心,就抓住了提高經濟效益的“牛鼻子”。其次是收入增長方式上的創新。按勞動效果晉升工資的方式更加符合客觀經濟規律,更具有科學性。這是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價值唯一源泉的勞動只有被社會承認和需要,才能形成價值。因此,按勞分配,不應只看勞動者勞動了多長時間,而應看其付出的勞動形成了多大市場價值。這樣按勞分配就應當是職工的收入與其勞動創造的效益掛鉤。石橫特鋼廠實行的這一工資晉升制度,正體現了這一合乎規律的收入增長方式。因此,它為市場經濟條件下探索按勞分配的理論提供了借鑒。

3結語

要使創歷史水平晉升工資制度進一步發揮作用,需在深度和廣度上繼續作文章。首先技術經濟指標選擇面要進一步擴大。如煉鋼車間的鋼鐵料耗、合金料耗、連鑄坯合格率;軋鋼車間的煤耗、電耗、軋輥消耗等等。這樣可更加全面地控制車間的成本,從而增加經濟效益。其次執行這一晉升工資制度的范圍要進一步擴大,如線材車間、鑄造車間、金工車間、鉚焊車間等等。這樣可以發揮更多的單位和職工的積極性,形成人人參與的局面。這對于不斷刷新各類技術經濟指標歷史水平,超越同行業最好水平,對于提質降耗,降低成本增強產品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企業不斷發展都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另外,還應建立和完善與技術經濟指標創歷史水平工資晉升制度相配套的、嚴格的、責權利相統一的經濟責任制。象邯鋼那樣把成本利潤指標層層分解,責任到車間、責任到工序、責任到班組、責任到人,聯利計酬,使企業內部各個單位乃至每個職工都時時感受到來自市場的壓力,使之更自覺地努力降低成本。該經濟責任制與技術經濟指標創歷史最好水平工資晉升制度相輔相承,給企業輸入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推動企業不斷取得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