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提高水稻經濟效益
時間:2022-01-21 02:46:09
導語:淺談提高水稻經濟效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推廣梧桐河農場水稻側深施肥技術提高水稻經濟效益黑龍江省是我國優質水稻種植基地之一,提高水稻產量,降低水稻種植成本將是水稻未來發展的重要目標。側深施肥技術具有節省肥料、節省人工、提高產量、改善農田環境等優點,為將水稻側深施肥技術更好的推廣下去,本研究從實際出發運用試驗的方法,試圖證明側深施肥技術相比于傳統水稻施肥作業的優勢所在,探究該項技術能夠增產增收的根本性原因,并為未來不斷改進此項技術提供指導性建議。
通過對比在相同的管理情況下兩種施肥方式下培育出的秧苗狀態發現,按常規方式進行施肥的秧苗,返青時間比側深施肥的秧苗更長,百株干重也明顯低于采用側深施肥所育的秧苗,尤其在分蘗和根數二者相差較多。綜合實際產量的結果來看表現最佳的側深施肥方式為寬窄行側深施肥。通過水稻產量及其構成的影響因素正交試驗,在保證合適的種植條件前提下,從施肥方式角度上看,影響水稻產量程度大小的因素排序為:施肥方式>水稻品種>肥料施用量。
一、機械側深施肥經濟效益分析
(1)節肥效益計算公式如下:A節肥=肥料價格×(常規水稻施肥量/畝-側深水稻施肥量/畝)由以上得出,缽苗擺栽機比普通高速插秧機節省肥料費用18.5元/畝左右。(2)省工效益由于采用側深施肥的方式,與常規施肥相比減少了前期的人工播撒基肥和分蘗肥,因此省工優勢明顯,計算公式如下:M畝均施肥費用=施肥效率×人工畝施肥價格B省工=常規水稻施肥費用/畝-側深施肥費用/畝鑒于隨用工時期和施肥量的變化,用工成本會產生相應浮動,因此用工成本可得到一個范圍值。常規水稻肥費用為6.3~7.5元/畝,側深施肥費用為2.1~2.5元/畝,平均省工成本為4.2~5元/畝。(3)節本效益計算公式如下:E節本效益=A節肥+B省工節本效益合計為20.6~21元/畝,平均為20.8元/畝。(4)增產效益分析計算公式如下:Q增產效益=銷售價格×畝均產量×增產幅度按畝平均產量600公斤、增產幅度5%~7%計算,每畝可增產30~42公斤,按市場價格3元/公斤計算,每畝增加效益90~126元。
二、水稻側深施肥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
(1)社會效益:水稻側深施肥技術采用先進機械化施肥措施,促進了水稻增產、增收,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投入產出比,加快了水稻種植行業的大發展和快發展,同時也加快了稻米加工和稻米品質改良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和進步。(2)生態效益:水稻缽育擺栽技術在省工、省肥、節本等方面的優勢,符合農業部提出的關于“兩減”的要求,即化肥、農藥減量使用,對保護我農場乃至我省、我國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經過試驗示范,水稻側深施肥技術不但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使該項技術在梧桐河農場水稻種植戶中的認知程度和接受程度逐步升高,隨著該項技術的逐步成熟,將有力推動水稻生產的發展,促進種植結構調整和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深化。通過試驗初步分析出了水稻側深施肥技術的優勢,將施肥方式、肥料施用量、水稻品種等因素放入水稻產量影響因素相關性分析研究范圍當中,按試驗數據結果相關性大小對各因素進行了初步排序。但在試驗研究中還發現了一定問題:(1)機械設備造價高,本試驗中選用的水稻側深施肥機械設備是從日本進口的洋馬側深施肥插秧機,該型插秧機在選裝側深施肥系統后價格相對要高,購買機械時一次性投入較大,水稻種植戶的購買力有限,另外側深施肥機對于肥料的要求也較高,最適宜使用帶包衣的緩釋肥,因此會增加一定成本。影響了該機械的大面積推廣應用。(2)目前的側深施肥還不能完全實現一次性施肥,為保證水稻后期長勢良好必須追加穗肥,這道工序還需投入一定量的人工,未來真正的一次性測深施肥技術還需進一步研究。
作者:王鵬 單位:黑龍江省梧桐河農場興杉管理區
- 上一篇:目標成本管理在企業經濟管理的應用
- 下一篇:市場經濟下蠶桑技術推廣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