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路徑及對策

時間:2022-09-29 09:28:13

導語: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路徑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路徑及對策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質量得到不斷提高的同時,城鄉差距也越來越大。為了促進社會公平,提高人民的生活幸福感,我國提出了鄉村振興的相關國家政策幫助我國鄉村經濟得到快速發展。而其中又以“互聯網+”背景下的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作為主要振興路徑。提出發展“互聯網+”時代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在改變鄉村原有的農業經濟為主的模式下,打破了以往鄉村旅游發展過程當中的局限,使傳統鄉村旅游產業中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

關鍵詞:“互聯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解決措施

自從互聯網在全世界開始廣泛傳播以后,全世界人民都從互聯網的使用當中得到了更加便捷的幫助,人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如此,互聯網信息在全世界范圍的快速傳遞影響了各個行業的發展模式,也為鄉村旅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由于現在鄉村旅游在我國旅游行業中占有越來越大的比例,所以發現鄉村旅游當中的問題并進行及時解決,促進互聯網和鄉村旅游的有機結合,如何推動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成為鄉村旅游未來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將從我國鄉村旅游的現實情況出發,以山西省為例,分析如今鄉村旅游發展當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如何使用“互聯網+”與鄉村旅游結合的方式推動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1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的現狀

由于鄉村旅游往往離不開農業的發展,鄉村旅游最基本的模式就是發展休閑農業,通過返璞歸真的特點吸引城市人群來到鄉村進行休閑活動從而取得經濟效益。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從這一主要模式出發,進行了多個方面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類型。1.1以服務對象為主。鄉村旅游的主要服務對象就是城市人群,現在城市人群往往因為工作量大、生活節奏加快造成身心疲憊、親子交流不夠等問題大范圍存在。根據這一群體的特征進行建立的目標型鄉村旅游模式是現如今我國鄉村旅游市場當中數量最大的類型。鄉村建設者通過給城市人群提供休閑的場所,在場所設置釣魚、采摘果蔬以及體驗農村特色美食使城市人群得到放松,吸引城市人群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極大程度上滿足了城市人群的新鮮感[1]。在這一類型當中,山西省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進行了相關的開發,設置了汾陽生態農業旅游園成為國內外名氣較大的鄉村旅游形式之一。1.2以旅游資源為主。這一模式是山西省鄉村旅游發展最關鍵的類型,山西省擁有數量十分可觀的旅游景區,像平遙古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村落等旅游資源成為附近鄉村發展旅游的主要帶動力量。山西省通過自然風光和人文情趣等鄉村旅游資源同時帶動相關旅游產品的銷售,發展配套的旅游服務,以當地著名景點為中心,拓展餐飲、住宿、農家樂、購物等產業,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在發展山西省鄉村旅游業的同時,增加了其他農村行業發展機會,也是對我國振興鄉村的政策響應。1.3以旅游項目為主。農村要發展特色旅游產業,就要開辟與眾不同的旅游項目,目前許多國內景點項目單一,以游覽和購物為主,缺乏新鮮感,鄉村旅游通過開辦度假村,結合農村空氣清新,氣候舒適,綠化覆蓋率高的優勢,給常年在擁擠而渾濁城市的游客提供休閑舒適自由的旅游場地。同時山西省還設置了民族民俗風情園,少數民族人民居住的農村往往具有非常明顯的特色風情,他們的生活方式、日常活動、建筑,以及特殊習俗對外地游客有很強的吸引力。尤其是一些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他們自有的世代相傳的生活方式蘊含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和鄉土氣息,在國家保護古村落的基礎上,維持當前生活并經營特色旅游業,也有利于他們的發展[2]。

2鄉村旅游發展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

2.1鄉村旅游項目缺乏創新。我國鄉村旅游現如今基本都是以生態農業觀賞為主,再配合一些簡單的農業生產活動體驗,尤其是現如今城市當中也逐漸增添了一些原生態式的市場經濟體,分散了鄉村旅游的游客來源。除此之外,鄉村旅游由于受到農作物季節性特點影響,不但不能滿足城市人群的需要,人群在某一時間段過多涌入鄉村,也對鄉村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難以得到喘息。而在旅游附加產品方面,往往都是在網上統一定制,缺乏旅游當地的特色,不能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市場開拓程度也會受到影響[3]。山西省鄉村旅游多以鄉土特色文化和人文歷史為主,如何創造出具有文化特色的產品也是提升山西省鄉村旅游競爭力的方式之一。2.2沒有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F如今山西省的鄉村旅游,往往是以個體經營為主,政府相關部門沒有進行合理的治理,政策和經濟支持力度不夠,各鄉村旅游景點之間沒有進行合理的交流,往往離不遠處就是其他的個體經營戶,造成了商業項目重復程度高,減少了多方位獲取經濟效益的方法。并且旅行社規模不夠,也沒有進行完整的路線規劃,旅游目標往往都是固定的幾個,游客沒有選擇的余地。由于沒有進行合理的管理,鄉村旅游當中的旅店和客棧也存在管理上的混亂問題,使游客喪失了游玩的興趣。2.3服務人員職業素養不夠。游客在選擇鄉村旅游時往往會因為鄉村旅游在基礎生活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滿足而放棄。在對鄉村旅游的食宿條件進行提高的過程當中,服務人員的服務態度不夠積極,職業素養不夠,很多游客都會產生隱私以及生活需求得不到合理解決的擔憂。此外,鄉村的基礎衛生設備缺少,鄉村的環保意識也不夠,對鄉村整個環境的影響也很大。鄉村旅游的成功離不開專業的人才管理,是從一些比較成功的鄉村旅游經濟總結出來的經驗,而在山西省的實際情況當中,擔當負責人的往往是村干部等沒有專業服務素質的人員,造成鄉村旅游在發展過程中不夠健康,缺乏科學合理性[4]。2.4交通道路沒有整修。鄉村的道路通常都是狹長的小道或者年久失修的石子路,對游客順利進入鄉村旅游形成了嚴重的阻礙。城市和鄉村之間交通不夠便捷,對道路缺乏合理的規劃修建,同時在道路上也沒有對鄉村進行路標的指示,都成為制約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因素。鄉村旅游想要得到更大的擴展,就必須對交通道路進行及時的整修完善。2.5鄉村旅游的宣傳力度不夠。由于鄉村旅游是由農民自主進行經營的一種旅游模式,農民對電子設備的使用程度不夠,在對鄉村進行宣傳當中往往是采用傳統的標語或者是口口相傳,使得了解的人群數量不夠,鄉村旅游的客流量不夠支撐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發展。從開始發展鄉村旅游經濟到如今,山西省的鄉村旅游也在不斷的提高,但是在發展過程當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制約了鄉村旅游的轉型升級。鄉村旅游需要進行更加規范合理的管理和發展。

3“互聯網+”在鄉村旅游發展當中的應用

隨著政府部門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高度重視,除了大力鼓勵農民工回鄉進行經濟發展,對鄉村旅游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也成為振興鄉村的策略之一。通過鼓勵鄉村旅游在運營過程當中使用互聯網智慧進行鄉村旅游的進一步建設,從各個方面對在互聯網形式下的鄉村旅游進行了時代性的轉變。3.1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政府應該把握好對鄉村旅游的主導地位,對鄉村旅游進行整體運營體制和方式的規范制定。首先,政府要對鄉村旅游進行經濟和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通過投入資金完善鄉村旅游在信息方面的缺失,對鄉村旅游進行信息化建設,使鄉村旅游向智慧型旅游發展。其次,政府也要對管轄區內的鄉村旅游地區做好基礎設施的全面建設,從衛生環境、交通管制、綠色環境以及網絡基礎等方面進行整體的提高。此外,政府還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便利,對鄉村旅游經濟進行事實的監控和客流量的分散,在車輛上應用GPS等先進技術,完成對游客人身安全的有效管控。3.2線上線下一起發展。鄉村旅游在應用互聯網的過程當中,不僅是通過互聯網對鄉村旅游進行廣泛的宣傳和銷售,還可以通過對網絡信息進行篩選分析,得到時下群眾的熱點關注,對鄉村旅游的項目進行更新,使消費者能夠更加樂于參與進來。還能夠為鄉村旅游進行自媒體營銷,在網絡銷售平臺上對鄉村旅游衍生的附加產品進行銷售,線上線下進行雙重經濟效益的獲得。此外,游客在對旅游地進行選擇時,也能在互聯網上了解到鄉村旅游的相關信息,通過使用攜程等APP進行提前預定和購物支付,減少了實際運營過程當中的繁瑣,游客能夠更加輕松。不僅如此,鄉村還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信息的獲取,對游客進行出游計劃的提醒,提升游客對景區的滿意程度,對鄉村旅游的口碑有很大的提高[5]。3.3轉變鄉村旅游的營銷模式。由于鄉村旅游的整個質量有賴于服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財力資源的投入。使用互聯網,能讓農村人員從互聯網上了解學習相關的服務態度和服務素質,使游客能夠賓至如歸。同時,采用智慧網絡對鄉村旅游進行多種資源的整合,對多個方面的資源信息進行有機的調用,比如整合鄉村旅游信息咨詢平臺和智慧服務平臺,建立鄉村旅游的智慧服務體系,滿足游客的多種需求,對鄉村旅游的產品進行品質的提升。3.4使用互聯網進行多體系的保障。鄉村旅游要充分發揮互聯網的智慧作用,從鄉村環境保障體系、旅游交通保障體系以及醫療護理體系三個方面對鄉村旅游的基礎進行體制的完善,加強對鄉村環保衛生的監管力度,保證鄉村生態環境不被破壞,對交通進行智慧管制,進行車輛的有效控流。同時在鄉村景區進行緊急醫療情況處理中心,保證在安全情況出現后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治療工作的準備,充分保障游客在鄉村旅游當中的人身安全問題,提高游客的享受力和幸福程度,對鄉村旅游的發展能夠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

4結語

由于現如今市場經濟的競爭越來越大,在新形勢下提出的“互聯網+”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鮮活力,推動我國傳統的經濟得到快速的轉變。鄉村旅游要在自身發展當中抓住互聯網融入行業的機會,通過互聯網智慧不斷對鄉村旅游進行補充和完善,幫助鄉村旅游進行質量和模式的新升級,使鄉村旅游在互聯網的幫助下健康的進行可持續性發展,成為我國市場經濟當中的新鮮血液并且發揮越來越大的社會效益,幫助人民更好的緩解壓力,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曾迎霄.河南省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7(6).

[2]張喜麗.“互聯網+”時代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路徑研究[J].山西農經,2018(14).

[3]顏小花.“互聯網+”時代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路徑探討[J].南方農機,2018.

[4]毛峰.“互聯網+”時代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及對策[J].改革與戰略,2016(3).

[5]陸志彬.“互聯網+”時代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路徑及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16).

作者:馬潔 單位:山西大學商務學院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