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專業經濟組織發展論文
時間:2022-02-12 09:51:00
導語:農村專業經濟組織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基本現狀
近幾年來,我縣一些地方根據當地農業生產和經營形勢發展的需要,陸續建立了一批農村專業合作社,以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增強市場競爭力,降低農業經營風險,增加農民收入。據調查統計,到2008年12月底,我縣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共有6家,加入社員644人,帶動農戶1978戶;我縣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情況,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1.1以專業農戶為主體,組建形式多樣化。圍繞特色農業或重點農戶這一主體,我縣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主要以專業合作社的形式組建,具體有以下三種:①公司加農戶。主要是一些農業龍頭企業,利用其技術、資金、加工、貯藏、銷售等方面的優勢,聯合一部分農戶,興辦各種類型的專業合作社。如綠生葛業農民專業合作社。②涉農部門加農戶。主要是鄉鎮(街道)的一些農科站等,在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服務過程中,吸收農戶中的部分技術,經營能手或專業大戶,逐步發展起來的。如興華農機合作社等。③農戶加農戶。主要是農戶根據自愿互利的原則,圍繞某一產業,在生產環節或加工銷售方面的聯合和合作。如荷溪生豬專業合作社,就是一家由農民自行組織的集生產、服務、銷售于一體的專業合作組織。
1.2以特色產業為依托,經營模式產業化。圍繞當地的主導產業、特色農業興辦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專業合作社成立的初衷和發展壯大的活力所在。在已建立的專業合作社中,絕大多數都是圍繞當地主導產業建立發展的,起到了建一個專業合作組織,興一個產業,活一片經濟,富一方農民的作用,形成產業化發展模式。如天德綠色生豬農民專業合作社,圍繞生豬這一拳頭產品,依靠科技,著眼服務,產銷聯接,有力地促進了生豬養殖的發展,使之成為該鎮的主導產業。生豬存欄由專業合作社成立前的1000多頭發展到目前的35000頭,生豬養殖收入成為該片農民人均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1.3以互惠互利為前提,合作機制市場化。目前我縣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建立,重要的前提是“合作各方互惠互利,合作機制市場運行”。專業合作社一般具有三方面的規章制度:第一,有章程,明確協會宗旨、會員的權利義務等;第二,實行民主管理,定期召開會員或會員代表大會,審議協會工作和重大事項;第三,協會會員須交納會費。專業合作社的運行機制一般采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按股分紅、利潤返還。轉
2.主要作用
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步產生的,通過互助合作,既發揮了家庭承包制的優點,又克服了家庭經營規模小、與市場脫節等不足,是農業生產發展進入新階段后進行組織創新的有益嘗試。主要表現在:
2.1組織農民參與市場競爭,帶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取消糧食定購后,我農業已全面進入市場化時代,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許多農民很不適應,感到身單力薄和束手無策,通過建立合作經濟組織,把單個的、弱小的農民組織起來,形成合力,能更好地參與市場競爭和應對市場風險。同時,合作組織還是農民的良朋益友,它能按照合作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的要求,發揚互助合作精神,積極幫助和帶領農民學習科學知識和應用實用技術,傳遞市場信息,推廣良種新法,加快結構調整,發展效益農業,實現共同富裕。如天德綠色生豬農民專業合作社自2006年成立以來,將該鎮的9個生豬養殖戶及其它鄉鎮的29個養殖戶發展為本生豬養殖基地。合作社通過統一品牌、統一豬仔、統一供料、統一防疫、統一銷售的“五統一”服務,使該鎮及其它鄉鎮的38戶養豬專業戶養殖規模穩步發展。
2.2提高農業規模經營水平,增強抵御經營風險能力。一方面,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能出面與市場聯接,實施訂單農業,降低投資決策的盲目性,還可以聯結龍頭企業,增強技術、資金實力,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能力;另一方面,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還能出面與農戶聯結,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互助合作關系,面對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可以通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有效地減輕風險程度。如綠生葛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社員統一施用土肥或有機復合肥,統一施用無公害農藥,統一包裝,統一銷售,合作社65名社員今年預計產值達到130多萬元。
3.取得成效
3.1借助專業合作社,降低了種、養殖業的生產成本。合作社采用合作社+社員+公司的運作模式,統一購買生產資料、農產品加工,統一銷售、儲運等環節,降低了生產與交易成本20%以上,合作社的產品作為一種“品牌”,銷售價格增加了10%以上,其產品已逐步在市場形成了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借助信用共同體,通過行業自律,自我管理,自我約束,避免了農戶之間、企業之間的無序競爭,有效地提高了農村社會的信用程度。通過信用共同體的形式,提高了種養戶的抗風險能力。一家一戶的農業生產很難抵御市場風險,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作為農民與市場之間的一個橋梁,把農戶組織起來,形成一定的規模,共同抵御市場風險,改變了農戶在市場中的弱勢地位,提高了市場競爭力。
3.2采取“積極引導、擇優扶持、認真把握住貸款授信制度,在允許的范圍內適當減化貸款手續”等舉措,對一些“產品有市場,經營有效益,信用基礎好”的專業合作社實行信貸傾斜政策,優先支持,為專業合作社解決了資金周轉困難。
3.3通過靈活運用信貸資金、擇優支持地方種養業,不斷壯大自身實力,擴大農村信用社的影響力,為更好的服務地方經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還處在起步探索階段,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4.1思想認識不到位。部分干部群眾特別是鄉村干部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地位與作用認識不明,沒有真正認識到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需要。在工作中沒有將培育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擺上應有的位置,對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缺少政策上的引導和支持,導致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緩慢。
4.2專業合作社財務制度不健全,做賬不及時,報表信息不準確,不能及時向信用社提供報表,信用社很難得到專業合作社的真實經營情況。
4.3組織化程度不高。多數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服務基本停留在信息、技術咨詢等層面上,提供加工、運銷、儲藏服務的很少,與農民的關系基本處于松散狀態,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強,對農民的帶動作用不明顯。
4.4經濟實力還不強。目前全市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普遍規模太小,自身經濟實力不強,經營規模、管理水平、加工能力、運輸手段、交易方式以及從業人員文化素質都還不能適應現代市場的要求,工作手段還較落后,掌握信息的面和量還不寬,在不同程度上制約了自身的創新和發展。
4.5受市場等因素的影響,企業利潤空間變小,經營困難,影響貸款的到期歸還。
5.應對措施及建議
5.1提高認識、增強共識。要充分認識到發展現代農業是我農村經濟發展千載難逢的機遇,提高對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重要性的認識,它是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聯結的一個橋梁和紐帶,是實現農產品的商品價值和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農民市場意識逐步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因此,要增強廣大基層干部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加強政策扶持,切實搞好服務,促進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快速發展。
5.2積極引導,加快發展。按照“可看、可學、有效益”原則,圍繞農業重點產業和特色產業,有意識地組建或完善一批專業合作組織。對現有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加以分類指導,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程度。要認真總結成功經驗,大力推廣先進典型,鼓勵和引導農業龍頭企業、農村種養大戶、農業技術人員等牽頭創辦各種形式的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使其真正成為農民走向市場的龍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載體。
5.3制定政策,加大扶持。建議政府出臺相應的扶持配套政策,鼓勵興辦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一是稅收優惠。對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經營原始農產品或初加工品,應視同農戶經營征稅;考慮到農產品的低收益,還應酌情減免所得稅。二是信貸支持?!皳ky”是大部分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政府應幫助其融通資金,金融信貸部門應適當放寬貸款抵押擔保條件,優先安排貸款。三是用地優惠。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可以通過承包、租賃、征用等途徑取得用地,土管部門要根據土地利用的總體規劃確定用途,優先為其辦理用地手續。四是立項優先。對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出的項目,經論證,凡是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顯著的,在項目可行性設計、審批、評估、建設等方面提供技術、資金支持和有效服務。
摘要:為全面了解和掌握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情況,理清工作思路,提出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對策,筆者在全面統計的基礎上開展了點面結合的調查,對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進行了具體剖析。
關鍵詞:農村專業經濟組織發展情況調查
- 上一篇: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論文
- 下一篇:農產品出口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