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發展停滯不前的八個主要因素

時間:2022-03-24 03:40:38

導語:農村經濟發展停滯不前的八個主要因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經濟發展停滯不前的八個主要因素

農村經濟發展相對于城鎮經濟來說,存在明顯的滯后問題,農村經濟發展還面臨很多問題,盡管近年國家加大了對農村經濟的支持力度,提出了新農村建設新思路。但是相對城市,農村還存在一個弱勢地位。農村和城鎮經濟面臨著不平等的發展空間和機會,也產生了不均衡的發展結果。因此,如何從根本上扭轉城鄉經濟和社會發展嚴重失衡問題是一項艱巨的長期任務,最終需要轉移到激發農民積極性,創造條件讓農民的“自利性”釋放出來。這些約束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公共保障不足限制了農民積極性發揮。相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國家對于城市投入了更多的投資,而且一度以農產品和工業產品的剪刀差價格,轉移農民創造的價值,推動工業經濟發展,使得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缺乏,進而導致了農村商品經濟和工業經濟的發展差距,公共物品的不足還體現在對農民培訓、醫療保障和社會福利等多個方面。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農村經濟的發展就會受到制約。

2.農民自利空間在縮小。農民的土地在被工業化剝奪,農民擁有的土地已經無法讓他們展示自己的積極性。

3.戶籍制度限制了農民的發展空間。如果農民沒有農村空間,那么就必須要向城市空間拓展,而向城市拓展中,城市并沒有給農民提供足夠的空間發展,一是戶籍制度增加了農民的就業成本;二是城市中各種機構收費嚴重束縛了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步伐;三是很多中小企業得不到發展,而農民不可能直接到微軟這樣企業工作,必須以服務行業、中小企業就業為主。

4.農業對生產的投入嚴重不足,農村投資出現的問題,一方面是受到資金的限制,另一方面投資動力相對缺乏、缺乏優越的投資“技術”,投資引誘也嚴重不足。過度安逸的農村生活使得農民缺乏生存和競爭的壓力,從而導致其抗風險能力不高,因此農民通過投資來進行改善生活和生產條件的動力相對缺乏。

5.農村集體經濟薄弱,現今在我國,還存在著相當大比例的薄弱村集體經濟,相對落后的農業基礎設施,這些不足嚴重阻礙了高速發展的農村經濟,農村基礎設施的滯后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由于集體經濟薄弱,使黨支部缺乏履行領導職能,缺少為群眾提供多種服務的能力,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得不到更好地服務,因此他們的凝聚力、號召力、戰斗力就很難得到有效的發揮,給社會帶來了很多不安定因素,從而導致農村經濟不能持續、穩定、全面發展。

6.農產品質量跟不上,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產品供給出現了結構性、地區性和階段性的過剩。我國農產品產量增長趨勢過快,但是由于農業科技發展滯后,人均資源匱乏,導致產品質量沒有跟上,一直處于較低水平,導致大量產品處于積壓狀態。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農產品的質量提高迫在眉睫,但我國對農業的科技投資存在著嚴重不足,導致農業技術進步受阻,從而影響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7.科技因素:農業技術創新是農業結構優化升級、農產品優質化發展的動力。農業科技含量很低是我國的現狀,農產品質量不高使我國農業與其它產業之間與世界農業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缺乏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對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具有很大的影響。重要問題之一是提高農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大力提高農產品的質量。農業經濟結構調整中農業科技體系存在著許多制約的因素。在目前農業科技的現狀中,產中環節(特別是種植業)的重點依然是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的分配,基本忽視了產前、產后等環節,因此我國農業結構調整受到了明顯妨礙。農業科技體系中按行政區劃配置資源制約了農村結構區域化發展,目前改變區域結構雷同問題是農業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方向,要逐步形成區域分工合理,更大更好地發揮優勢。但是,我國現有的農業科技體系總體上仍然呈現政府主體型格局,難以有效地支撐區域農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農業經濟存在著資源消耗高、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較低等現狀。在歐美的西方發達國家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為70%左右,在中國,這一比重僅僅達到30%左右。由此看來,我國農業經濟當前還處于粗放式增長向集約型增長的過渡階段,在可持續發展方面還存在很大不足。

8.管理因素:獲取資源能力較弱、自身發展能力不足和利益低,表現農業是一個的弱勢產業,因此其農業的發展和轉變需要各方面特別是政府的支持。我國工業發展已經到達一定階段,解決了我國農業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面臨的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不同的經濟體制是在不同經濟發展模式下產生的,而不同的經濟體制又會孕育出不同的經濟運行機制,這就對分工協調機制產生影響進而影響經濟效率。

作者:李玉鮮 單位: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糧油衛生質量檢驗監測中心